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练习题.docx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中学利用假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发现自然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在丁地看到的“非木之林”是( )
2.关于图中四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与丙地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B.乙地与丙地聚落沿河分布,主导因素是水源
C.丙地和丁地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冻土广布
D.甲地比乙地气候湿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
据此回答3~4题:
3.形成图示岩石独特外貌主要是由于(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沉积作用
C.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
D.流水溶积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B.整体性
C.特殊性D.多样性
5.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 )
A.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我们认识和合理改造自然时需遵循的规律。
据此回答6~8题:
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7.读图,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的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9.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B.热量C.光照D.地形
下面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甲—乙—丙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1.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2.下列现象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
A.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
C.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13.下图所示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寒带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寒带D.南半球温带
15.该山地的雪线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登山破坏B.高山草甸扩张
C.全球气候变化D.山地不断隆起
如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17.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B.纬度低
C.降水多D.地处沿海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19.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域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示地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自东向西降低B.自东向西增加
C.自北向南降低D.自北向南增加
21.形成这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B.热量C.水分D.地形
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为中国的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国际奥委会于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决定2022年冬奥会的承办城市,最终中国北京嬴得举办权。
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表示北京、阿拉木图的气候类型的字母分别是( )
A.T、IB.T、MC.U、ID.U、H
23.图中沿E—F—M—H方向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甲图为“某海边丘陵地区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R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流
B.湖泊对河流R不具有调节流量的作用
C.R河河谷的形成受内外力共同作用
D.位于南半球
25.R河所在区域自然带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带B.针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硬叶林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2018年11月15日我国国家领导人从北京出发,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菲律宾三国进行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这次越洋之旅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太平洋深处的延伸。
材料二 下图为东南亚及周边区域图。
(1)我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向 (方向)移动。
(2分)
(2)我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期间,文莱主要受 (风带)影响,降水较 (填“多”或“少”)。
(2分)
(3)从北京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分异的基础是 。
(2分)
(4)该区域得益于 气候和 气候,成为世界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
(2分)
27.读“南美洲部分地图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甲区域自然带属于 现象;形成该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风、 、 。
(3分)
(2)乙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按产品用途分类属于 农业。
(2分)
(3)丁为我国与巴西合作兴建的大型钢铁企业,该企业的投资建设,有利于巴西将 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减少钢材对 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
(2分)
(4)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
分析丙河成为“河海”的原因。
(3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江苏黄河故道沿线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
为发展该地区经济,振兴苏北,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2017年江苏省部分重大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创新载体项目包括研发平台和科创园区)。
(1)图示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主要分布在 ,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资本。
(3分)
(2)黄河故道沿线水资源来源有大气降水、 、河湖水、外来过境水和人工引水等,与黄河故道相交的人工引水工程是 。
(2分)
(3)影响苏南、苏北农作物及其熟制不同的主要因是 ,这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
(4)分析江苏省统一规划和实施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
(3分)
29.甲图为“雪线景观示意图”,乙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图例A代表 (自然带),该自然带常年受 (气压带)影响。
(2分)
(2)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的地域分异规律, 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
(2分)
(3)乙图中M处的热带荒漠带呈南北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有 、 。
(2分)
(4)雪线即高山上部常年冰川积雪的下线(如图甲所示),安第斯山脉的永久性雪线高度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附近为792m,南纬27°附近为6096m,赤道附近为4572m。
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在南纬27°附近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30.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这种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2分)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分异规律,这近似于 (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
(2分)
(3)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同纬度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和⑥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和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3分)
31.2018年12月5日开始,为了落实国家“绿盾”行动相关要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7分)
(1)“珠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A是 ,自然带C对应的代码是 (①高山针叶林带 ②高寒荒漠带 ③高山草甸带)。
(2分)
(2)“珠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数目多,其主要原因是
。
(5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9:
DDCBDBCCA
10.B 11.B 图甲—乙—丙地区自然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沿海和内陆差异大,季节变化明显。
12.D 由于水分的差异,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体现的是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由于热量的差异,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13.C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14.B 15.C 第14题,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所以该山位于温带;根据自然带的分布可知,南坡是阳坡,应位于北半球。
第15题,雪线上升主要的原因是气温上升,与全球变暖有关。
16.A 17.B 第16题,水平方向上地表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17题,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对比甲、丁两山可知,两山的海拔相同,但是甲山的纬度低。
18.A 19.D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8题,根据图示,图中地壳运动引起地形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
所以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A项正确。
第19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项正确。
20.A 21.C 第20题,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天然草地载畜量大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故选A。
第21题,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逐渐变差,草类逐渐减少,故选C。
22.C 23.A 第2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35°N~55°N大陆的东岸,应该对应图中的U;阿拉木图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常年受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中的I。
第23题,图中沿E—F—M—H方向,自然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4.C 25.D 第24题,河流一般流经山谷,地势比两侧要低,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由此判断R河与图中等高线相交处西边高东边低,河流自西向东流,A错误;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因此湖泊会对下游的河流起到调节作用,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R河谷地区的岩层具有层理构造,说明为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
因此该处岩层是受内力作用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故C正确;根据乙图R河南岸侵蚀,说明该河流位于北半球。
第25题,R河流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解析:
第
(1)题,11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第
(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11月份文莱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第(3)题,从北京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分异的基础是热量。
第(4)题,东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
答案:
(1)南 南(2分)
(2)东北信风带 多(2分)
(3)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2分)
(4)热带雨林 热带季风(2分)
27.解析:
第
(1)题,甲区域地处南美洲东南沿海,受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和巴西暖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第
(2)题,乙区域位于阿根廷东部沿海、河流入海口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产品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化农业。
第(3)题,我国与巴西合作兴建的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提高巴西铁矿石的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
第(4)题,读图可知,丙河为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成为“河海”的原因主要从其降水多、支流多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分析。
亚马孙河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流域内支流众多,向干流汇集;亚马孙河地处平原,河流流量大,成为“河海”。
答案:
(1)非地带 地形 洋流(3分)
(2)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化(2分)
(3)资源 国际市场(2分)
(4)该河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流域内支流众多,向干流汇集;该河地处平原,河流流量大,一片汪洋,成为“河海”。
(3分)
28.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影响因素主要有科技、产业基础(生产协作条件)、资本等。
第
(2)题,图示的黄河故道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江苏境内,沿线水资源来源有大气降水、地下水、河湖水、外来过境水和人工引水等,与黄河故道相交的人工引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第(3)题,农作物的熟制,与当地的气温高低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
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纬度越高热量越不足,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主要考查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可从统筹协调发展、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苏南地区 科技 产业基础(生产协作条件)(3分)
(2)地下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分)
(3)热量 由赤道到两极(2分)
(4)有利于区际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综合开发;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分)
29.解析:
第
(1)题,读图,结合图例,A代表的自然带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第
(2)题,读图,南美洲东部自然带按A-B-C-D-E的序列更替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读图,M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
从地形看,东部有安第斯山脉阻挡,使得荒漠分布在西侧,不能东西延伸。
从洋流看,该地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荒漠带南北延伸。
第(4)题,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
南纬27°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全年降水少,所以雪线较高。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赤道低气压带(2分)
(2)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2分)
(3)洋流 地形(2分)
(4)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雪量少
30.解析:
第
(1)题,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是南北更替,属于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产生的,热量差别大,影响最大;这种分异的基础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
第
(2)题,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这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
第(3)题,③和⑥受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⑥为温带荒漠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1)热量 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2分)
(2)垂直 A(2分)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海陆分布(3分)
31.解析:
第
(1)题,“珠峰”南坡山麓面向印度洋,特别是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常绿阔叶林带;C位于高山灌木林带之上,应为高山草甸带。
第
(2)题,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山麓位于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而南坡自然带的基带海拔在2500米以下,且南坡为向阳坡,因此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复杂而完整。
答案:
(1)常绿阔叶林带 ③(2分)
(2)垂直 南坡山麓的海拔比北坡低,相对高度大;南坡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