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417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docx

案例分析题库24页有答案

案例分析1:

冲床断指事故案例分析

  ××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有一冲压车间,安装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冲压机械。

由于工作任务非常饱满,为增加工作效率,车间主任指挥操作人员将该车间的冲压机械由双手按钮式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

结果,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就发生了冲床断指事故13起。

  一、单项选择题

  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

  A.冲压操作简单、动作单一  B.冲压操作频率高  C.冲压机械噪声、振动大  D.冲压设备存在缺陷

  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双手必须同时操作,离合器才能结合  B.重新启动的原则

  C.按钮或手柄应有防止意外触动的措施  D.两个操纵器最小内边距离大于300mm

  二、多项选择题

  3.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 )。

  A.噪声危害  B.机械伤害  C.爆炸  D.振动危害  E、触电

  4.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 )。

  A.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  B.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

  C.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  D.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设备启动开关旁可以不挂警告牌

  E.工作结束时关闭电源,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

  三、简答题

  5.冲压机械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

按照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

  6.请简述实现冲压安全的措施建议。

  参考答案:

  1.D  2.C  3.ABDE  4.ABCE

  5.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

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入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

  6.

(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

  (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人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2、分析冲压作业存在的危险及预防措施

  某飞机制造公司型材钣金冲压分厂有4吨至450吨不同吨位的大小冲压设备30台。

由于航空工业的特点,该分厂生产品种繁多,有各种冲压模具5000余套,工人每天用双手操作,手被伤害发生两起重大伤指事故。

  请分析冲压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导致的主要伤害,以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在机械行业,冲压作业伤指事故较多。

该行业曾流行一句话:

十个冲工九个残。

客观原因是冲压机械滑块垂直下冲速度极快。

以一般100吨偏心冲床为例,滑块每分钟往复次数为75次,即单程一次只约需0.4秒。

采用行程为100毫米进行拉伸作业,若手在模内,冲床滑块下冲伤指的时间约为0.1秒。

而当操作者发现或感觉到滑块下冲时,反应到大脑,再由大脑指挥手缩回的时间约为0.2-0.3秒,显然手是来不及收回的。

因此常造成伤指事故。

  为了保障操作工人的安全,企业必须重视冲压设备操作区的安全保护,安装必要的安全装置,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将危险区与操作工人的手隔开或用强制的方法将操作工人的手推出危险区。

如防护栅栏保护装置、手推式保护装置、光电式防护装置、转板式护手装置及冲压拨手器、自动保护装置等。

另外冲压模具的安全化也非常重要。

设计模具时应把安全作为第一位来考虑,使操作者工作时有安全感。

如模具必须有排除危险的机构,防止操作者在送件、定位、取件或进行废料处理等操作时,不得不出现身体的某部分进入危险区域而触及模具可动部分被夹住或被弹出等危险情形。

案例分析3、工作环境长期处于低温导致职业病案例

  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

  参考答案:

  小李的病因是由于工作环境长期处于低温而导致的职业病。

  因为,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

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

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

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

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

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

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案例分析4、工作环境高温导致职业病案例分析

  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请你分析小周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作业环境气温较高时,人员就感到烦闷,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

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29℃以上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可认为是高温。

人的中心体温在37℃以上就感到热。

高温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高温烫伤、烧伤,人体皮肤温度达41~44℃时即感到痛,超过45℃即可迅速引起皮肤组织损伤;二是全身性高温反应,当局部体温达38℃时,便产生不舒适反应。

全身性高温的主要症状为:

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眼花)、癫病样抽搐等。

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虚脱、肢体僵直、大小便失禁、晕厥、烧伤、昏迷、直至死亡。

人体耐高温能力比耐低温能力差,当人体深部体温降至27℃时,还可抢救存活,而当深部体温达42℃时,则往往引起死亡。

  高温作业中所引起的急性病(中暑)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日射病和热痉挛。

  日射病是由于头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的直接作用,大量热辐射被头部皮肤及头颅骨吸收,从而使颅内温度升高所致,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人员。

主要症伏为急剧发生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案例分析5、分析高温作业环境调查注意事项

  某厂安全处决定对全厂高温作业情况采用现场观察法进行调查,请分析调查人员在对高温作业的现场进行观察应从哪些方面了解情况?

  参考答案:

  现场观察法:

即到作业现场调查分析,全面仔细地观察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环境条件及防护措施,听取现场作业人员的反映,做好调查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了解作业环境所存在的有害因素及其散发部位。

例如,对高温作业的现场观察应了解以下情况:

  ①生产的一般情况,包括是室内作业或室外露天作业,固定性工作还是流动性工作;生产工艺过程、设备、操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各工种名称、作业人员人数、高温作业人数及劳动休息制度等;

  ②厂房(车间)建筑情况,包括厂房(车间)面积、高度和方位;建筑材料、结构和跨间数,天窗的形式、侧窗的结构、数量及占墙壁面积的比例等;

  ③热源情况,包括热源的名称、设置与分布(室内、室外)和数量,热源的表面温度、散热面积和内部温度等;

  ④防暑降温措施包括隔热材料、通风设备名称、设置、维修、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以及有关防暑降温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等;

  ⑤卫生保健措施包括清凉饮料和保健食品的供应,体检制度执行情况等。

案例分析6、分析发电厂化水系统职业危害措施和可能引起的职业病

  某燃气发电厂化水系统包括:

  

(1)化学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为全自动化控制,地表水经絮凝、过滤、超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及EDI处理后送至主厂房用水点。

  

(2)化学加药处理。

为防止热力设备及管道的腐蚀,向凝结水、给水中加入氨和联氨。

  (3)水汽取样。

为及时、准确的监督机炉运行中水、汽品质变化情况,诊断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以保证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设置完整的水汽取样分析装置,设置必要的取样点、在线分析仪表。

  (4)循环冷却水处理。

根据水量平衡和冷却水补充水水质,为防止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采用加水质稳定剂和加酸的联合处理方案。

  (5)废水处理全厂废水经集中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废水处理站主要利用酸、碱中和来进行废水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加药处理间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工程措施是( )。

  A.员工佩戴防毒口罩  B.员工佩戴防护手套  C.员工佩戴防护眼镜  D.通风排毒设施

  2.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方面,下面( )做法不正确。

  A.有良好的通风排毒设施 B.加药员工佩带防毒口罩 

C.接毒作业员工定期进行日常体检D.车间内有佩带个体防护用品的警示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3.化水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的( )职业病。

  A.氨中毒  B.H2S中毒  C.苯中毒  D.甲醛中毒

  4.该发电厂化水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 )。

  A.氨和联氨  B.噪声  C.粉尘  D.硫化氢

  参考答案:

  1.A  2.C  3.AB  4.ABD

案例分析7、制鞋公司职工中毒分析职业病防治措施

  某韩国独资制鞋有限公司,2004年7月22至8月7日,接连出现3例含苯化学物及汽油中毒患者(经职业病医院确诊)。

3名女性中毒者都是在该公司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手工刷胶的操作工。

  有关人员到工作现场调查确认:

  

(1)在长70米、宽12米的车间内,并列2条流水线,有近百名工人进行手工刷胶作业

  

(2)车间内有硫化罐、烘干箱、热烤板等热源,但无降温、通风设施,室温高达37.2℃

  (3)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按要求使用溶剂汽油,改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学物含量较高;

  (4)所有容器(如汽油桶、亮光剂桶、胶浆桶及40多个胶浆盆等)全部敞口;

  (5)操作工人没有任何个人防护用品。

  经现场检测:

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42倍和2.49倍。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苯属于( )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A.放射性物质  B.粉尘  C.物理因素  D.化学物质

  2.根据《职业病目录》,汽油可能导致( )类职业病。

  A.职业性眼病  B.职业性皮肤病  C.职业中毒  D.职业性肿瘤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职业病目录》,苯可能导致( )类职业病。

  A.放射性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中毒  D.职业性眼病

  4.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按照有关规组织( )的职业健康检查,病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离岗时  B.在岗期间  C.上岗前  D.退休时

  三、简答题

  5.试分析为什么该公司在不长时间内,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2.C  3.BC  4.ABC

  5.

(1)气温高,车间内有热源,但没有降温措施,致使室温过高,而且用敞口容器盛胶,使苯及汽油大量挥发(蒸发);

  

(2)公司使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学物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以上原因造成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数倍,而且又不为工人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所以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6.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

  

(2)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案例分析8、分析苯中毒特性及预防苯中毒措施

  某制鞋有限公司,1997年7月22日至8月7日,接连出现例3含苯化学物汽油中毒患者。

3名女性中毒者都是在该厂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手工刷胶作业的操作工,工龄均为1年半。

中毒表现为接触胶粘剂2小时后,自觉胸闷、恶心、浑身无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以致抽搐昏倒。

  请分析苯中毒特性及预防苯中毒的措施。

  参考答案:

  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苯蒸气而引起职业性苯中毒。

在高浓度下引起急性中毒,可迅即发生闪电式的死亡;苯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工人在没有通风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胶,生产场所空气苯浓度常常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十倍甚至百倍。

急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时有发生。

  预防苯中毒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消除和减少苯的发生源;采取通风排气装置,降低作业环境苯蒸气浓度;加强个体防护。

主要的卫生保健措施是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经常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苯蒸气的浓度,做好岗前和定期健康监护检查。

主要管理措施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等

案例分析9、皮包厂投资人不投入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案

  张某与王某合伙投资建设一旅行用皮包生产厂,但资金不足。

因当时市场上该品种皮包的销路很好,为抓住商机,尽快获取经济利益,二人经商议后,决定砍掉计划用于购买通风设备的资金,先投产再说。

结果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车间通风不好,苯的含量严重超标,发生严重苯中毒事故。

  分析事故原因。

  参考答案:

  皮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含剧毒化学品苯的粘合剂,苯易挥发,因此使用这种粘合剂要求生产车间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这是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案中,皮包厂投资人张某和王某为了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置职工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砍掉用于购买通风设备的资金,致使从业人员因生产车间通风不好,苯含量严重超标,发生严重苯中毒,作为投资人张某和王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起事故充分说明,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加以支持,这就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方面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入。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国有生产经营单位、集体生产经营单位、私营生产经营单位、外资生产经营单位、个体户并存,就其数量而言,私营生产经营单位、外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很多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根本不投入,致使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要钱不要职工的命,因此导致事故多发。

从表面上看,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单位追求的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实则不然,因为发生一起大的事故,往往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能将一个单位多年的经济效益毁于一旦。

  《安全生产法》第18条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案中,皮包厂投资人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的这一规定。

案例分析10、分析粉尘对人体主要危害及矽肺病特征

  某单位1991年开始试生产,1993年5月正式投产,生产过程接触粉尘工人259人,1998年8月,该单位21名工人因患肺结核相继自行到当地卫生防疫站结核科就诊,查出11人疑似职业病。

  请分析粉尘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及矽肺病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人体危害方面:

粉尘对眼、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和五官炎症;有毒粉尘(铅、砷、汞等)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对健康的危害;引起尘肺病。

  矽(硅)肺病是最为普遍的尘肺病,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工龄短者3~5年,长者在20~30年以上。

发病率因条件不同,相差很大。

矽肺的分期与进级随着矽肺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依据矽结节在肺部的分布和融合的程度,一般把矽肺病的病理变化分为三期,即I期较轻,II期较重,III期最重。

确诊后的矽肺,经过一定的时期难免不发生进级,即由I期进展到II期或III期。

这种进级的年限长短,与其医疗和患者的体质、营养、休息以及劳动强度等因素有关。

  矽肺并发症单纯矽肺的病情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常易并发肺结核,还可并发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心病、肺及支气管感染等,最后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及心脏发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一旦发生上述并发症往往促使矽肺病变恶化,病情加重,常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11、汽车焊装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某汽车生产厂焊装车间主要承担白车身总成的焊装、铆接、铰接、螺柱焊接以及磨光检验等工作。

主要焊接总成有:

白车身总成、前地板总成:

后地板总成、发动机框架总成、车身下体梁架总成、左右侧围总成、前车门、后门总成、尾门总成及发动机盖分总成以及其它移动件分总成等。

焊装车间主要工艺流程为:

地板焊接一左右侧围焊接-+车身主焊接.+调整+-四门二盖焊接。

  一、单项选择题

  1.电焊烟尘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的( )职业病。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B.电焊工尘肺  C.职业性哮喘  D.黑变病

  2.为了预防职业病,焊装车间最主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是( )。

  A.通风设施  B.降温设施  C.喷淋设施  D.眼冲洗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

  3.该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 )。

  A.电焊烟尘  B.高温  C.电磁辐射  D.苯

  4.该车间应采取的主要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有( )。

  A.工程技术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等  B.个体防护措施,如电焊面罩

  C.职业健康监护措施,如职业健康体检等  D.定期旅游度假

  参考答案:

  1.B  2.A  3.ABC  4.ABC

案例分析12、分析公司对职工伤害事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1999年1月26日,金乐电表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因生产需要招收工人,刘丽应聘到该公司工作。

金乐公司在没有对其进行岗前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情况下,即让刘丽及8名新聘工人上岗,并为他们颁布发了上岗证,约定试用期3个月,但未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当年2月3日下午,因与刘丽同车间的机床操作工张某不在岗,其机床无操作,刘丽想多学些技术,在未经任何人允许和指派的情况下,擅自操作张某的机床。

操作时,因电表盒歪了,刘丽用左手去扶,机床将其左手轧成粉碎性骨折,致左手第1、2、3和4指缺损。

经鉴定,刘丽左手损伤构成6级伤残,劳动能力部分丧失。

  请分析金乐公司是否应对这起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呢?

  参考答案: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场所的安全,我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都规定了企业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向工人介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而且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介绍企业安全技术知识,如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过程、作业方法、危险设备、危险因素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同时还可结合典型经验和事故案例对工人进行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

  本案例中,刘丽应聘到金乐电表配件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该公司为其办理了上岗证,且刘丽已上岗工作,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由于该公司违反《劳动法》及有关法规,没有对刘丽进行必要的岗前职业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刘丽串岗操作而发生事故,造成伤残,应承担刘丽的工伤赔偿责任,并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处罚。

案例分析13、分析吊装事故违章之处

  深圳华贸电建局工程处在某造纸厂扩建工程中安装栈桥斜梁时,因斜梁未焊牢,摘钩时约3吨重的斜梁倾翻,使4名作业工人从10米高处坠落,其中一人未佩带安全带站在斜梁上,第二人虽佩带安全带,但把安全带挂在该斜梁上,这两人都坠落身亡;第三人虽身佩安全带,但未系上,蹲在斜梁侧面焊接;第四人所佩安全带系在牢固处,两人坠落时,前者侥幸地落在松软的泥土上,身受重伤,后者安全带把他吊在空中,他仅仅受了轻伤。

  分析上述事件的违章之处。

  参考答案:

  

(1)吊装作业摘钩前应按要求检查焊缝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摘钩;

(2)3人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3)缺乏安全监督人员的现场监督和检查;(4)加强安全遵章守纪的教育。

案例分析14、造船厂吊装事故案例分析

  2000年9月,沪东某造船厂(甲方)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沪东厂与作为承接方的上海某建筑工程公司(乙方),以下简称电建公司,上海建设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丙方),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方)签订600吨×170米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合同书。

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设计图纸及参数、现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

乙方负责吊装、安全、技术、质量等工作;配备和安装起重吊装所需的设备、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操作、实施起重机吊装全过程中的起重、装配、焊接等工作。

丙方负责液压提升设备的配备、布置;操作、实施液压提升工作(注:

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是丙方的专利)。

丁方负责与甲方协调,为乙方、丙方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等。

  2001年4月,负责吊装的电建公司通过一个叫陈某的包工头与上海大力神某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力神公司)以包清工的承包方式签订劳务合同。

该合同虽然以大力神公司名义签约,但实际上此项业务由陈某(非该公司雇员,也不具有法人资格)承包,陈某招用了25名现场操作工人参加吊装工程。

  2001年4月19日,电建公司及大力神公司施工人员进入沪东厂开始进行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工程,至6月16日完成了刚性腿整体吊装竖立工作。

  2001年7月12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主梁预提升,通过60%~100%负荷分步加载测试后,确认主梁质量良好,塔架应力小于允许应力。

  2001年7月13日,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主梁提升离开地面,然后分阶段逐步提升,至7月16日19时,主梁被提升至47.6米高度。

因此时主梁上小车与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相碰,阻碍了提升。

电建公司施工现场指挥张某考虑天色已晚,决定停止作业,并给起重班长陈某留下书面工作安排,明确17日早上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为建设工程技术8点正式提升主梁做好准备。

  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张某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