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415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docx

八年级物理练习题第4章章节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案例导入】

小岗是一位喜欢探究问题的同学。

有一天,他想测一下刚烧开的水的温度到底是多少,可在家里翻箱倒柜了一番只找到了一支体温计。

没办法,只好凑合着用了,他拿着体温计就要往开水里放。

“停!

”正在这时,爸爸喊道,把小岗吓了一跳。

“怎么了?

”小岗有点莫名其妙。

爸爸拿过体温计,对小岗说:

“你来看,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接近100℃,用它来测量,会把体温计胀破的。

记住,测温度时,一定要根据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吗?

小岗摸摸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爸,我还想问一下,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并且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而用实验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须留在液体中才能读数准确,这又是为什么呢?

”“把体温计拿着仔细观察,自己看书找答案去。

小岗拿着体温计,翻着书认真地研究起来。

原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一般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是一样大小的,体温计玻璃管内径大小却不一样,而是在水银柱和水银球相接的地方做得特别细。

当用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球里的水银受热膨胀,从这个狭窄的口子挤上去。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受冷再加上它本身具有的内聚力拼命收缩,结果是水银柱在玻璃内径特别狭窄的口子处断成两截,不会流回到水银球里。

只有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水银柱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回到下面的水银球里。

而一般的温度计由于内径大小一样,当离开被测液体后,就会收缩下降或膨胀上升,读数就不准确了。

【重点梳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1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

3、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本节知识结构:

定义

常用单位:

摄氏度(℃)

温度规定

工作原理:

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

种类寒暑表

体温计

使用方法

【疑难点睛】

例一:

如图1、4---1所示,表示的是温度计的四种使用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图1、4----1

解疑: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温度计要竖直放在液体中,且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且视线于温度计中水银柱的上液面相平。

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图中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只有B图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答:

B

点睛:

本题考察了本节的重点内容:

温度计的使用,因此,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是解答笨题的关键。

例二:

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和39℃B、38℃和39℃C、37℃和38℃D、37℃和37℃

解疑:

体温计的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做的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仍保持原来的高度,即示数不变。

所以,这只体温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测低于38℃的体温时,其示数仍然是38℃。

答:

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体温计的构造与常见液体温度计的不同之处:

在玻璃泡与玻璃内管的连接处有一弯折的狭道,可以避免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回缩,要使水银柱回到原处,必须“甩”一下,不然测不出比体温计上显示的示数更低的温度。

而我们由于受常见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影响,常常忽略这一点。

【考题前沿】

例一(2003南昌)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南昌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剖析:

本题联系实际灵活考察了学生对温度这一物理量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学生对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很熟悉,但对其他各项却由于不注意,而无法断定。

因此,答题时应弄清: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范围,南昌市冬季的温度,人感觉舒适的温度。

答:

A

拓展:

可加深考察关于温度的知识。

如:

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少,乙盆里的冰多,两盆里的冰都不熔化,哪盆水的温度高?

为什么?

例二(2003广东)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4---2所示,则温度为。

 

图1、4---2

剖析:

本题重点考察了学生使用温度计的基本技能,答题关键是:

(1)从图中获得信息,找出错误。

(2)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答: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9℃

拓展:

可进一步考察温度计的读数,如:

如图1、4---3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请写名分度值及读出示数。

还可运用逆向思路考察本知识点,在知道温度的情况下,画出水银柱液面的位置。

 

图1、4---3

例三(2003黄冈)六月中旬,“非典”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们对其防范措施没有减弱。

一天,小明早上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随即将体温计放到窗台上,上学去了。

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为(如图1、4---4所示)。

 

图1、4---4

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这个示数。

其理由是。

剖析:

本题命题意图在于灵活考察温度计的读数、体温计的构造,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与内管连接之处有一弯折的狭道,因此,水银柱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只能升不能降。

答:

35℃。

=35℃。

体温计有小缩口,温度上升时,水银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下降。

拓展:

可针对温度计的使用这一重点内容,进一步灵活考察学生能力。

如: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

【探索延伸】

例一:

一支温度计的刻度模糊不清了,小明想用它测水的温度,你能帮小明想个办法吗?

透析: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不但要熟悉摄氏度的规定,还要会利用它来解决问题。

答题关键是如何重新刻度温度计,如何选定0度、100度。

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根据题意分析找出答题关键,再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答:

把这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到达的位置刻上0℃,再将其放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把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刻上100℃,在0℃和100℃之间用刻度尺平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再用这支重新刻好的温度计去测热水的温度。

预测:

可在此基础上结合温度计的制成原理,突出新课改精神,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能力。

如:

一只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时5厘米;然后插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时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随堂闯关】

基础题: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

2、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0℃,读做。

3、温度计在使用前应先观察和。

其目的是和。

4、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5、如图1、4---5:

甲、乙两只温度计的读数是、。

 

图1、4---5图1、4----6

6、请将下列表格填完整: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相同点:

原理

不同点

量程

分度值

结构

用法

能力题:

7、指出如图1、4---6所示,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错误。

、。

8、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观察量程

B、取合适的温度计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

E、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F、温度计在液体中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

G、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H、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9、如图1、4---7,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现象制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

 

图1、4---7

A、当玻璃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带色液体柱下降,在外界压强相同的情况下,水柱高低反映温度的高低

B、水柱的液面位置越高,说明温度越高

C、水柱高低,完全取决于温度,外界大气压不影响水柱的位置。

D、因为玻璃也有热膨胀,所以温度变化时,液面高度不变。

创新题

10、给你一细玻璃管、药瓶、蜡、酒精灯、水、火柴。

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使你能够粗略的比较温度的高低。

请说出制作原理、方法和使用方法。

二、熔化和凝固

【案例导入】

小强最喜欢喝冰镇可乐了,先把冰块放到可乐杯中,等冰块融化完了,可乐就变得冰冰凉,味道好极了。

以前,小强只知道冰的温度低,才导致可乐的温度也降低,现在,通过学物理他知道了原因不仅仅如此。

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冰要吸收热量,使可乐温度降低,变凉了。

小刚的叔叔在钢厂的铸模车间工作,那里可热了,即使在冬天,穿着单薄的夏衣也热的满头是汗。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铁需要达到1500多摄氏度才能熔化,因此,铁水的温度是很高的,就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升高。

同时,当浇铸时,铁水变成固态的铁模,属凝固过程,在此过程中,铁水又要放出热量,导致周围温度更高。

小民的爷爷家在遥远的黑龙江,今年春节,爸爸要带他去探望爷爷,小民想看看那里到底有多冷,就准备买一支温度计带着。

可是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商店里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甲苯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该买哪一种呢?

售货员阿姨说:

“液体温度计中的工作物质一定要保持液态,才能根据它的热胀冷缩来感知温度变化。

水银的凝固点为—38.8℃,酒精的凝固点为—117℃,而北方寒冷地区的气温常常达到—40℃以下,此时,水银会凝固,而酒精还会保持液态,因此,你应该买酒精温度计。

【重点梳理】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根据固体的不同组成结构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它的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达到熔点温度,继续吸收热量。

可用如下表格进行比较记忆:

固体

举例

熔化过程

吸、放热情况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萘、冰、食盐、金属

吸热

不变

非晶体

松香、玻璃、沥青

吸热

不断上升

【疑难点睛】

例一: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1、4---8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图1、4---8

解疑:

冰要熔化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0℃;二是冰可以继续吸热。

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一部分冰熔化时,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其温度保持0℃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周围温度是0℃,大试管内的冰从烧杯中吸热,当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0℃时,由于内外温度相同,就不会再从烧杯中吸热了,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

答:

C

点睛:

本题由晶体熔化所需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且需继续吸热进行思考。

例二:

如图1、4---9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熔化过程用了分钟,该晶体可能是。

解疑: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到图像上,这一段必然与横轴

平行。

图中BC段与横轴重合,应是平行的特殊情况,

因此,此段应代表熔化过程,其对应的温度为0℃,

是它的熔点。

从图像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从B到C

共经历了(4-1=3分钟)从晶体熔点表可以知道,

冰的熔点为0℃,因此,此晶体为冰。

图1、4---9

答:

0℃,3分钟,冰。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图像获得信息的能力。

由于思维的片面性,我们常因不能全面分析图像中每段图线的物理意义,而错解。

答题时,应注意弄清,晶体的熔化过程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到图像上,必然与横轴(时间轴)平行。

例三:

大雪过后,化雪时感觉更加寒冷,这是为什么?

解疑:

下雪时天气温度比较低才能形成雪花,而化雪时,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过程,这个过程雪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得更低,因此,感觉更冷。

答:

化雪时,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过程,这个过程雪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雪熔化时感觉更加寒冷。

【考题前沿】

例一(03黄冈)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

剖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以对联的形式生动的考察了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答题时,应认真领会对联所描述的物理情景。

“冰温未降”“水温不升”说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0℃不变。

“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冰化水”是熔化现象。

答:

凝固、熔化、晶体在融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拓展:

可在此知识基础上,联系实际进一步灵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

小明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并能继续熔化吗?

为什么?

例二(03南京)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如图1、4—10所示,该图像可以反映()

 

图1、4---10

A玻璃的熔化过程B、玻璃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剖析:

本题运用图像灵活考察了对熔化、凝固的掌握情况。

晶体不但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也在一定的温度下凝固。

而非晶体既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晶体在熔化前吸热,反映到图像上应是上升曲线,在熔化过程中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在图像上应是与横轴(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非晶体在熔化前、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持续上升,反映到图像上是一条持续上升的曲线。

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反映到图像上应是下降曲线,且有一段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应是一条持续下降的曲线。

因此,应选D

答:

D

拓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利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如图1、4—11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晶体在EF段呈液态,温度不变。

B、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上升。

C、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晶体在GH段呈固态,温度不变。

探索延伸

图1、4—11

例一:

(03荆州)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践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5

71

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5分钟开始熔化,第11分钟熔化完毕;石蜡第2分钟开始变软,第12分钟全部熔化完毕。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透析:

本题综合考察了通过图表获得信息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

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1分钟熔化完毕,温度一直保持在48℃。

而石蜡从第2分钟开始变软,到第12分钟全部熔化完毕,温度不断上升。

答:

(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预测:

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验中结合图像、表格,灵活考察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将是今后中考的热点。

例二:

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会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修筑房屋,可以调节室温,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透析:

本题联系实际考察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分析时,应注意说清楚该物质什么时候熔化,什么时候凝固。

答: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至上升太高或太快;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

预测:

联系实际,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考察的重点。

如:

小红的爸爸常年在市场上卖鱼,由于市场上不方便用冰箱,因此,每到夏天,总是为如何保鲜出售的鲜鱼犯难,你能为他想想解决办法吗?

随堂闯关

基础题:

1、判断:

()

(1)晶体在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必须吸热。

()

(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固体融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冰的温度一定比水低。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玻璃B、蜡C、松香D、金属

()3、海波的熔点时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我们经常看到市场上用大冰块来保鲜新鲜的海产品,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能力题:

5、如图1、4---12所示,表示的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1)A、甲、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

C、甲、丙是晶体。

D、乙是非晶体。

(2)请对晶体的熔点进行比较()

A、甲的熔点比丙高。

B、甲、乙熔点相同

C、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的熔点比丙高

图1、4---12

6、铁锅可以熔铝,铝锅却不能熔铁,这是因为()

A、铝传热快B、铁比铝硬C、铁的熔点比铝高D、铝的熔点比铁高

7、小磊同学做某种物质的熔化的实验时,得到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0

35

40

45

48

48

48

48

54

60

(1)请按上述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以上数据,小磊得到了以下信息,请你帮他完成:

该物质的熔点是,它可能是。

在第min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共用了min。

在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状态。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提高题:

8、请设计实验验证“物质凝固时放热”这一结论是正确的。

9、小明从超市里买了两块冰块准备做冰镇沙拉,在他准备其他材料时,不小心把盐撒在其中的一块冰上,等他洗好、切好其他食物过来拿冰块时,却发现撒盐的那块冰竟然熔化很多了,而没撒盐的那块刚刚开始熔化。

你能据此提个探究课题并完成如下探究报告吗?

1、探究课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

(1)主要器材:

(2)实验装置说明:

(3)实验步骤设计:

 

4、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或实验记录表格分析:

 

5、分析与论证:

如果得到的实验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在你刚才所设计的实验步骤中,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6、评估:

你认为在这次设计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三、汽化和液化

【案例导入】

星期天,小雨带妹妹晓灵出去玩,这里逛逛,那里看看,不一会儿,晓灵就嚷着太热了。

小雨带她走进冷饮店,要了一杯冷饮,一个雪糕,两人有滋有味的吃起来。

忽然,晓灵惊奇的说:

“姐姐,你看,我的冰糕又不热怎么还冒汽呢?

”“这不是冰糕冒得汽。

冰糕的温度低,周围的空气温度高,冰糕在空气中会慢慢熔化。

冰糕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空气中有许多水蒸气,当它遇到冰糕周围的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许许多多很细很细的小水珠,漂浮在空中,看上去就像冒汽一样,这实际上是一种液化现象。

”小雨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自己的冷饮杯外壁,“你看,杯子外壁的这些水汽,也是这样形成的。

吃完冷饮,两人来到海边,一边堆着沙堡,一边看远处白帆点点。

正玩得高兴,听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批评爸爸:

“你看你,领着孩子从水里上来,也不知给她披上毛巾被,看风一吹把她冻得。

”晓灵又不懂了:

“姐姐,沙滩上这么热,怎么会冷呢?

”“人刚游完泳从水中出来时,满身是水,水要蒸发,当有风吹来时,会使水的蒸发加快,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人就会感觉冷,小孩子身体弱,感觉就更明显了。

”小雨一边说着一边把海水泼到妹妹身上,“试试凉不凉快?

”两人高兴得玩了起来……

【重点梳理】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放的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达到沸点时才能沸腾。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

2、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是使气体液化。

本节知识结构: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吸、放热情况:

吸热

蒸发

气、液之间方式

沸腾

定义: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吸、放热情况:

放热

降低温度

液化方法

压缩体积

【疑难点睛】

例一:

夏天,站在电风扇下的人感到很凉快,如果把一只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温度计的示数会怎样变化?

为什么?

解疑:

根据题意应首先考虑到风扇使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会使液体蒸发加快,然后通过比较可知,人的皮肤表面有汗液,汗液会蒸发,蒸发要吸热,而温度计表面是干燥的,无液体可以蒸发,也就不会吸热,因此,示数不变。

答:

天热人体出汗,风扇使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使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汗液蒸发时要吸收热量,这样人就会感到凉快了,而气温并没改变,同时,由于温度计液泡外面是干燥的,无液体可以蒸发,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点睛:

本题考察了空气流动加快可以加快蒸发,蒸发要吸热的知识。

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常常以为人感觉凉快时,气温肯定是降低的,因此错认为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例二:

如图1、4---13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不断的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将()

A、

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图1、4---13

解疑: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烧杯中的水可以不断地从酒精灯处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

但沸腾后温度不再改变。

试管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从烧杯中吸热也能到达沸点,但由于此时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就不能再从烧杯中的水吸热了,因此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即使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

答:

C

点睛:

本题灵活考察了液体沸腾所需要的条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液体要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才能沸腾。

解答本题关键是:

具题意分析判断出

(1)液体能否达到沸点。

(2)达到沸点后能否继续吸热。

【考题前沿】

例一:

(03广东)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剖析:

本题命题意图在于考查根据物理知识逐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应先进行分析:

(1)炎热的夏天,室外空气温度很高,而空调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