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的组合与创新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docx
《届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的组合与创新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的组合与创新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的组合与创新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
2021届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的组合与创新应用(知识梳理与训练)
受条件限制为完成特定的实验目的,在掌握实验仪器常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原理对仪器进行组合“一器多用”“多器同用”甚至革新显得十分重要。
有关试题在综合实验装置判断题中十分常见,解答这类试题时,除了要知道所给仪器或装置的特点,还必须清楚实验的目的、发生反应的原理、生成物的性质、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中有无杂质干扰、如何排除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应用实例总结如下:
一、一器多用
1.漏斗的多种用途
(1)组成过滤器进行过滤
(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3)倒置使用,防止倒吸
2.用途多变的广口瓶
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气体(如图A),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应从________口进气;若瓶中装满饱和食盐水,从________口进气,收集Cl2;也可用A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则广口瓶中盛放________,应从________口进气。
答案 b a 饱和食盐水 b
(2)装置E可用于贮存少量气体,若E中收集了少量H2,怎样排出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
(3)图中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是________(填装置字母,下同),用作安全瓶的是_________,接在气体连续制备的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D B
(4)用于监控气体流速(如图F),广口瓶中盛有液体,从________端通入气体,根据液体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监控通入气体的流速。
答案 a
3.干燥管的“一材多用”
(1)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①在整套实验装置的中间横放——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a.干燥管内装有固体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气体。
b.干燥管内盛有无水硫酸铜时,可用于水的检验。
c.可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质量。
②在整套实验装置的最后横放——“左吸右挡”
既可以吸收多余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又可以阻挡外界空气中的干扰气体(如CO2、水蒸气等)进入装置中,简记为“左吸右挡”。
(2)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A.防倒吸装置
B.简易的过滤器,如净化天然水
C.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二、多器同用
1.气体干燥装置
干燥气体可用洗气瓶(如图①盛放液体干燥剂)、干燥管(如图②,球形干燥管)、U形管(如图③,盛放固体干燥剂)。
2.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排液法)
其中,使用装置④时需注意:
冷却至室温;使集气瓶与量筒内液面相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
3.冷凝装置
其中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应与气流方向相反。
4.防倒吸装置的创新(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防倒吸原理
(1)肚容式:
(上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回到烧杯(或试管)中。
(2)接收式(上图中的Ⅲ、Ⅳ、Ⅴ)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
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容器。
(3)隔离式(上图中的Ⅵ、Ⅶ)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强化训练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有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B.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C.瓶中装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 D
解析 A项,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B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时,应从A口进气;C项,NO2与H2O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H2难溶于水,从B口导入H2,能将瓶中水压入量筒中,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H2的体积。
2.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下列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中的a可用于吸收尾气中的Cl2,b可用于吸收气体时防倒吸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答案 D
解析 ①中碱石灰可吸收Cl2,b常用于防倒吸;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③中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④中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2019·酒泉市敦煌中学高三一诊)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装置:
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乙装置:
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盐酸顺利流下
C.丙装置:
不能用来测定NH3的体积
D.丁装置:
先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答案 C
解析 植物油能隔离氨气与水的接触,可以将水排出,可以测定氨气的体积,C错误;导管长进短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短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则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D正确。
4.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2NaClO2+Cl2===2ClO2+2NaCl。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
其中F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
解答下列有关仪器名称、连接、装置作用等相关问题:
(1)装置A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B可用于暂时储存多余的氯气,实验完毕后,关闭活塞K,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4)D、F都是洗气瓶,其中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与F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_____(填接口字母)。
(6)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滴下
(2)集气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b中液面上升,气体呈黄绿色
(3)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平衡气压,防止气压过大 饱和食盐水
(4)干燥Cl2
(5)② q
(6)防倒吸
5.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D中所盛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仪器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仪器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直接向仪器A中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关闭旋塞E,装置C中加水没过导管口,给A装置微热,装置C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导管内有倒吸产生的液柱,且高度保持不变
(2)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防倒吸 碱石灰(或NaOH等合理答案)(3)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4)打开旋塞E,从E管口向A中鼓入大量空气(5)混合时放热,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水加入浓硫酸中,放出大量热使液体飞溅
解析
(2)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仪器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仪器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所以应盛装碱性固体。
(4)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反应后装置A、B、C中都会残留有一定量的SO2,可通过不断鼓入空气的方法将残留的SO2全部赶入装置D中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