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133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docx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谈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

王文章

中国民族艺术以独特的创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都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媲美。

但不能否认的是,以现代学术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的艺术缺乏严密逻辑论证和系统理论体系建构的系统性、体系性的研究和把握,从历史的纵向上来看尤其如此。

当代中国艺术的研究,要改变传统的非学理性的感性体悟式研究方式,不能再停留在无需确定学科边界的“广谱研究”上。

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无疑为我们改变这一艺术研究的状况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艺术学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虽然已经确立,但仍处在学科建设的初始探索发展阶段。

首先要明确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的艺术学,它已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学者提出这一概念时的内涵。

建构和发展艺术学“本土化”的学科体系,核心是“中国艺术”的。

其内涵有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民族性”,二是“当代性”。

建构中国的艺术学,要在对中国艺术本体及其呈现形态内部规律的揭示中,表达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性,同时要注意概括社会发展进程中呈现的艺术的时代特征。

在艺术的分析中,要尽可能运用传统艺术概念和语言方式,运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去阐释艺术现象及论证艺术观念。

另一方面,今天艺术的多元化形态及构成,已远远扩展了多少年来我们固守的艺术认识论的价值标准。

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在艺术学体系建构中表达民族性的同时,又要以理论创新的眼光为中国艺术学体系赋予鲜明的当代性。

这种当代性既内含着对外来优秀艺术理论成果的吸纳,也体现着对新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时代要求,同时,在我们的理论叙述中,也要真实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的艺术发展已经和正在产生的重要影响。

建构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要关照它与哲学、美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同时要以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坐标来审视中国艺术学体系的建构,比如不因改变多少年来持有偏见的“西方艺术中心论”而偏移为“东方艺术中心论”。

有了正确的坐标,才会有“美美与共”的学术眼光。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资源的转化与发展。

如果不能做到在这样一个深厚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对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我们就很难建立起“中国的艺术学”。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今天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开掘其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在新的时代文化崛起的必然要求。

(摘自《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指的是建构当代中国艺术学,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这门学科还处于建设的初始探索发展阶段。

B.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其内涵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性和当代性,其核心是“中国艺术”的,即建构和发展艺术学“本土化”的学科体系。

C.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要改变传统的非学理性的感性体悟式研究方式,所以不能再停留在无需确定学科边界的“广谱研究”上。

D.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理论基础薄弱,我们对中国艺术在严密逻辑论证和系统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具有系统性和体系性的研究和把握比较缺乏。

(2)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是中国民族艺术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重要原因。

B.在阐释艺术现象及论证艺术观念时,要运用传统艺术概念和语言方式以及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

C.表达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特性和概括艺术的时代特征是建构中国艺术学最基本的内容。

D.由于传统的艺术认识论的价值标准因当今艺术的多元化形态及构成而大大扩展了,因此,在艺术体系建构中应赋予其鲜明的当代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构中国艺术学因当代性的特点要求,既要吸纳外来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又要对新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

B.建构中国艺术学体系要以国际学术视野为坐标,要观照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与哲学、美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C.建构中国艺术学体系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转化与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理论资源,使中国学术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D.建构中国艺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开掘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再启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2.(18分)(2016·钦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梅贻琦:

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

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

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②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

他说:

“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

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他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③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

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

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

“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忘我地去服务。

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

④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

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

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

“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

”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

“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⑤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

“假如有谁背诵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⑥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

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

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

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

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

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

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⑦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

学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

“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

⑧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

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

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

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

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

⑨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溘然长逝。

蒋介石特颁“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联是:

“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

”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为于右任所书。

清华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拜。

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

教育家蒋梦麟曾说:

“中国崛起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争强比胜)。

⑩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说“梅贻琦一生只作了一件事”,意在说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事,足矣。

B.梅贻琦主张“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他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不注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

C.人们提到清华很少提到梅贻琦,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治校中,于是也就疏于学问的精进。

D.第④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的寡言少语的欣赏。

E.传记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撷取很多生活片断展示了梅贻琦的寡言君子和治学大师形象。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梅贻琦是“治校大师”的?

请简要分析。

(3)

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皆为引用,请分析其作用。

(4)

“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对此有人评价说国家大幸的背后“是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3.(16分)(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

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

真的吗?

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

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

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5)本文结尾写道: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4.(14分)(2017高二上·沭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

行为高出于世俗    

B.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

搅浑    

C.新浴者必振衣            浴:

洗澡    

D.鼓枻而去                鼓:

敲打    

(2)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一致的一项是()

A.自令放为              余既为此志    

B.渔父莞尔而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游于江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D.遂去,不复与言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③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而不“与世推移”,请结合本文,概括一下屈原的人格魅力。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6高三上·锦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绵谷:

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

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2)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6高一上·承德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撑一只长篙,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

③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共2题;共4分)

7.(2分)(2017高一下·曲靖期中)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以锣鼓抒发心声是中国老百姓的习惯,锣鼓艺术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B.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8.(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为内外压力而暂停“出售国籍”计划的马耳他政府,23日宣布了一项修改版的“出售国籍”法案,打算继续在欧盟范围内出售马耳他国籍。

B.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关于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气价(征求意见稿)》。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城市网络化建设的最大优势是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冲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稳步前进、和谐发展、共同合作的新格局。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3分)(2017高一下·银川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_:

火的发明使用,②_______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________;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10.(5分)(2017·西宁模拟)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

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

(不超过30个字)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

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

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

谢谢老师!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6高三下·山南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0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4-1、

4-2、

4-3、

4-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

5-2、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1、

五、选择题(共2题;共4分)

7-1、

8-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