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300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docx

最新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教学文案

数学家欧拉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

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

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

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

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

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

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

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

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

“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

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父亲着急了,说:

“那怎么成呢?

那怎么成呢?

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25+25+25+25=100)。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

“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可惜了。

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

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

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奇才——耐普尔

记得四大发明吗?

它们是印度-阿拉伯记号,十进制小数,对数和计算机。

其中的对数是十七世纪由耐普尔发明的。

他1550年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以其天才的四个成果被载入数学史。

其中的对数的发明使整个欧洲沸腾了。

拉普拉斯认为“对数的发现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可以说对数的发现使现代化提前了至少二百年。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两个他的小故事:

一次,他宣称他的黑毛公鸡能为他证实:

他的哪一个仆人偷了他的东西。

仆人们被一个接一个地派进暗室,要他们拍公鸡的背,仆人们不知道耐普尔用烟黑涂了公鸡的背,自觉有罪的那个仆人,怕挨着那个公鸡,回来时手是净的。

还有一次耐普尔因他的邻居的鸽子吃他的粮食而感到烦脑。

他恫吓道:

如果他邻居不限制鸽子,让它们乱飞,他就要没收些鸽子。

邻居认为他的鸽子是根本不可能被捉住的,就告诉耐普尔,如果他能捉住他们,尽管捉好了。

第二天,邻居看到他的那些鸽子在耐普尔的草坪上蹒跚地走着,十分惊讶,耐普尔镇静自若地把它们装进一只大口袋。

原来,耐普尔在他的草坪上各处撒了些用白兰地酒泡过的豌豆,使这些鸽子醉了。

数学家笛卡儿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

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数学家冯·诺依曼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数学家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

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杰出数学家华罗庚

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

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

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

“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

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数学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

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

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

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

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

"我找到了!

找到了!

"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

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

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

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

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

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

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

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

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

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