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977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docx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

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

(家庭教育版)演讲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

非常欢迎大家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听本次家庭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幼儿潜能开发与性格培养”。

我会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的经验,力争通过这堂课转变大家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传授一些实用有效的现代育儿新方法,解决一些教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为培养孩子成材找出一条成功之路,并预祝今天到场爱孩子的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材!

大家知道,0-6岁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虽然是非常短暂的,但它却是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我们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七五期间教育部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调查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发展的各自影响量。

结果表明:

对大学生来讲,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大;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讲,学校的影响最大;而对于幼儿来说,即使他已经上了幼儿园,家庭对他的影响仍然最大,达到70%.

为什么小年龄的孩子,家庭对他的影响如此之大?

首先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爱的人,所以他容易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再一点是家庭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或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孩子在家庭这个环境里面时时刻刻都在受教育,这是一种潜在的影响,不象幼儿园,上一节课,做一个活动。

幼儿的学习途径是模仿。

而在家庭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父母就是他模仿的主要目标,或者说是他学习的主要目标。

你怎样待人接物,你的习惯如何,你爱不爱学习,一切的一切都在影响孩子。

所以关系上的亲密性,教育上的密切性就决定了家庭对小年龄孩子影响的深刻性。

因此,家庭教育是不可代替的,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以为送孩子去了幼儿园,家庭就可以顺其自然,不闻不问,如果教育不好,就把责任推给幼儿园。

实际上你应当更要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

然而现在有一个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知道,现在社会各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岗位大到工程师小到清洁工甚至是乞丐上岗前都需要系统培训,,而对于关乎孩子一生的教育问题,大多数家长都是匆匆上岗:

马马乎乎生孩子,稀里糊涂做父母。

在座的父母哪个经过培训请举手。

常言道:

塑造容易改造难。

在0-6岁教育的黄金时期,家长一定要多下点功夫。

宋庆龄曾经说过:

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但是唯有儿童的发展是不能等待的。

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现任何问题都还可以想办法解决,因为孩子还没有定型。

但如果在这个时候偷懒,等孩子以后上了小学中学出现问题,你再想补救的话就很难了。

前几天我去上海一所初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都向我咨询说孩子到了中学后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和行为,比如说霸道,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性格暴躁,攻击性强等,家长和老师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觉得收效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作用。

他们问我有什么捷径没有。

我听完了以后只有苦笑: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早期教育不当造成的,就象一棵大树从幼苗时期就长歪了,而你现在想一下子把它扶正,困难可想而知,甚至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我们很多的家长都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到去补救,而从不想怎样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0岁方案二十多年来培养了无数聪明健康快乐的优秀孩子。

其中有小画家,小诗人,小运动员,全国百佳儿童,十佳少年,数学奥林匹克奖得主,世界吉尼斯记录创造者,大部分三四岁脱盲,五六岁广泛阅读,并且都是全面发展。

8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州黄埔区7岁成为广州市国际象棋冠军的彭思源和3岁10个月举办个人画展的严圆圆就是用0岁方案培养的成功案例。

经过27年的研究和实践,0岁方案总结出了全面发展从0岁开始的十大理论和操作性很强的方法,今天奉献给在座的父母。

(一)早期教育促进人脑发达论

“0岁方案”的第一大理论是“早期教育促进人脑发达论”

我们知道,人体的所有器官中人脑是最重要的器官。

因为人体的其他器官都比较无能……许多方面还比不过动物。

例如论体力,人不如牛和象;论速度,人不及马和狗;在水中,游泳健儿也没有鱼灵活;在空中,人体不能飘浮飞翔,只好望鸟兴叹……但是最后人类为什么还是地球的主宰、是万物之灵呢?

唯一靠的是:

人有地球最高级的物质——大脑,所以恩格斯把人脑产生的心理功能称之谓“地球上最美丽的花”。

人体的发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脑部优先生长。

人到五、六岁大脑基本成熟,跟成年人的脑相差无几了。

但是人体的其他器官,如心、肺、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要达到基本成熟则需要15年呢!

所有的孩子,脑的生长虽然很快,五、六岁基本成熟,但并不是一样的发达,因为成熟不等于发达,发达需要两种营养:

一是食品营养,二是精神营养,因为脑子既是肉体器官,又是精神器官,没有食品营养和精神营养双重作用是发达不起来的,这就是人脑器官的特殊性,也是人聪不聪明的奥秘所在。

人脑在其生长期——使用中生长。

生长都有一定的时节和一定的条件,人们都称赞“雨后春笋”,有谁看见或赞美“雨后夏笋”或“雨后秋笋”呢!

原来,人脑的发达也有时节,要在六七岁前脑的生长期多用脑。

科学家通过实验作了解剖生理学的说明。

把同一窝刚生下的、同样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住在一个大房间里,里面光线充足,音响丰富,还有滚筒、滑梯等各种玩具,让小白鼠们自由追逐玩耍。

另一组小白鼠,每一只关一个小笼子,那里没有光线,没有声音,没有玩具,没有伙伴。

然而这两组小白鼠吃的却是同样好的、它们最爱吃的高级营养品。

这样,只要分别饲养19天进行测试,它们虽然吃同样的食品,“智力”却大相径庭。

那组有吃、有玩、有伙伴、信息刺激丰富的小白鼠机敏灵活,投入迷宫,很快就走了出来,人抓不住它,找食品勇往直前;而只吃不玩的、缺乏信息刺激的小白鼠则笨头笨脑,迷宫中走不出来,去抓它,它也不知逃跑。

然后科学家把两组小白鼠统统杀死,解剖它们的脑,看看有什么差别。

发现,信息刺激丰富的小白鼠脑髓重、体积大,神经元(即神经细胞)长得饱满,神经元上生出的树状突、轴状突(神经纤维)长得多,神经元成分如核糖核酸、各种蛋白酶也齐全,属发育正常;而那些只吃不玩的小白鼠正好相反,它们的脑呈萎缩状态,份量轻,个体小,神经纤维几乎不长,神经元成分也不齐全。

由此可见,即使是老鼠,丰富的信息刺激也能促进其“聪明”。

傻子、智能低下者、精神生活贫乏、一辈子很少用脑,他们死后医生解剖他们的尸体,他们的脑同样处于萎缩状态,脑细胞小、神经纤维数量少、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神经网络,脑子发育不全。

可见生命现象中“用则进,废则退”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人脑也不例外。

孩子生下来就要诱发他用脑的兴趣,多听、多看、多想,孩子天天快乐用脑,脑子就越用越灵活,越用越发达,越用越聪明。

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孩子用脑?

只有激发他的兴趣他才会真正用脑;强迫孩子学习,他是不会用脑的,他只会心不在焉、分散注意、吵闹或逃跑。

因此如果我们用生活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玩和学习的兴趣,他不但喜欢用脑,而且脑子是用不坏的。

因为第一,目前大多数家庭育儿的精神营养远比物质营养少,孩子大都处于精神饥渴状态,他们最需要、最渴求信息营养和快乐的脑运动,所以快乐的精神生活不但使孩子兴趣浓厚而且促进身体健康;第二,婴幼儿期有个特点,他最能保护自己的脑,他的大脑有一种天生的保护机制,他们只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拒绝一切不感兴趣的事情。

一旦精神营养饱和,他就会疲倦或厌烦某些活动,他就立刻打呵欠,表明大脑缺氧;再用脑他就进而哭叫吵闹,这时你还强迫他,那他就干脆喊累睡着了,把脑子彻底保护起来。

大自然给幼小的生命都有这种保护机制。

你看山上的竹笋,就有这种自我保护,小时候长着厚厚的壳,等长成了竹子,壳就慢慢脱落了。

人是万物之灵,他的小生命更有这种保护能力,你尽管可以放心!

反而青少年为了应付考试,搞得衰弱不堪的比比皆是,而你们有谁见过婴儿学习而患了神经衰弱,幼儿得了失眠症的呢?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有人说早期教育是“拔苗助长”,早慧儿童是摧残儿童、是“拔”出来的。

我想:

拔苗助长只能把苗拔死,哪有越拔越壮的呢?

早期教育与强迫学习有天壤之别,决不可把“早教”与“强制”等同起来,前者使孩子出类拔萃,后者使人才幼苗“打蔫”。

(二)早期教育潜能开发论

现在我们来讨论“0岁方案”的第二大理论:

“早期教育开发人类巨大潜能论。

”人的潜能之大,中外学者有大量的论述。

如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仑·多曼说:

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聪明和愚蠢同是环境的产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经长期研究结果说,仅仅人的记忆能力,如果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且一生好学不倦,能记住美国国会图书馆内两千万册图书知识的50倍,这当然是一个启发极大,令人深思的模糊数学。

日本著名早教专家井深大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棵西红柿树,引起了轰动。

这株西红柿的种子是在极普通的西红柿种子中随意取出来的,没有任何特别,但是科学家给这棵种子以特殊的最优环境的培育。

别的西红柿种在土里,它却用水耕法种在水里;别的西红柿用普通肥料,它用的肥料是按比例特别配制的,撒在水里;其它西红柿在普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而这株西红柿经过研究给予它最适当的温度,最适宜的湿度,最适度的光照。

据说西红柿喜欢红光,就给它一定时间照射红光。

经过这样给这株西红柿最优环境的培育,等它长大成熟以后你们看怎样?

在自然情况下长大的西红柿枝叶稀疏,而这株特殊培养开发潜能的西红柿长得又高又大,枝叶繁茂,覆盖面积达12平方米;其他西红柿每株大约产七八个、十来个果,而这株西红柿树竟结了一万三千个果实,是普通西红柿产量的一千倍。

井深大先生说:

一株植物的潜能获得充分地开发尚且如此惊人,何况人类的活生生的胎、婴、幼儿呢?

如果孩子从小得到最优良环境的抚养和教育,哪怕人的智力潜能再多开发出0.5%,那也就成为“天才”了!

非常非常可惜的是,我们一般人的潜能却没有充分开发出来,现在世界心理学界一致公认估计,我们一般人的智力潜能仅仅开发出3%-10%,大部分处于埋没状态,而且错过早期开发,一辈子都将被埋没浪费,不可挽回。

1941年美国丹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两位教授公布了印度狼孩的记录,轰动了世界,心理学家们引用了几十年。

那是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西南山林里,人们发现一群狼,狼群里有两个人,披头散发赤身裸体跟随狼群奔跑和生活。

当地人都很害怕,以为是妖魔。

这时美国有个叫辛格的传教士去探险,追踪这群狼,果然有一天他真的发现了这群狼里面有两只人型的“狼”,是两个女孩。

人们都认为她们是从小不幸被母狼叼走在狼窝长大的。

孩子救回来后,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估计小女孩大约3岁左右,给她取名叫阿玛拉;大女孩大约8岁左右,取名卡玛拉。

她们虽然被救回,可惜因为失去了人类的早教,在她们身上,人的一切心理现象已经全部泯灭了。

她们一不肯穿衣服,强迫给穿上也不会脱,就用爪子把衣服撕碎,她们没有人的羞耻感。

二不吃熟食,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要吃生肉、生鸡,腐烂的肉也吃。

她们喜欢喝牛奶,但不用杯子喝,要人泼在地上,他们在地上舔食。

三不肯睡床,也不愿盖被子,喜欢趴在地下睡觉,也不怕冷,并且是白天睡大觉,晚上活动,半夜里还爬至户外嗥叫。

四不会站立更不能直立行走。

五不会说话,连人的音也不会发,而且也不会笑。

笑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一切动物都不会笑,谁见过狗笑了的,猫笑了的?

六她们嗅觉灵敏,不出汗;喜欢黑暗,喜欢和狗、山羊接近……

总之人性已被埋没,还谈什么智能!

那完全是因为她们在脑的生长发育期,失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影响,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早期教育所致,相反而适应了狼的生活,她们的人类潜能也就自然泯灭了,并且几乎不能补偿。

所以早期教育完全能塑造一个人,或者比较充分地开发人的潜能,或者部分地开发人的潜能,或者全部埋没人的潜能。

科学技术进步到己迎来21世纪的今天,再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留下他们未能被充分开发的遗憾,要抢在最佳期科学育儿。

孩子的学习就是有兴趣的玩,任何孩子都不能强迫学习,没有一个是强迫学习而聪明起来成为早慧儿的。

学得有趣玩得有益才能吸引他,使他快乐,使他充实,使他有事做,使他在玩中学得连吃饭都忘了。

这样兴致勃勃,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所以聪明的孩子更健康,中国科大对少年大学生的测查,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力、耐力等健康指标平均值都优于同年龄的初中生。

社会上统计脑力劳动者的平均寿命也高于体力劳动者。

而且我们前面说过婴幼儿用脑,有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没有一个孩子会用脑过度,大量的却是生活贫乏,脑功能的闲置。

总之,人类只有真正重新认识胎婴幼儿,才能精心养育“第二生命”,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人的潜能,把它充分地释放出来。

(三)素质教育的最佳期理论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0岁方案”第三大理论:

“素质教育的最佳期理论”。

据长期研究:

人的一生受教育影响的最佳期,是人脑迅速生长发育的0~6岁,也就是人生早期。

奥地利有位动物学家叫劳伦茨,他长期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

劳伦茨的动物实验场所里饲养了许多动物,其中有灰天鹅。

一次,他在观察小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从蛋壳里爬出来,首先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妈妈,如果出生时老天鹅在眼前,它喜欢老天鹅;如果是老母鸡孵它们出壳,它跟着母鸡走;假如出生时只有劳伦茨在看它们玩,那么小天鹅就把劳伦茨当妈妈了。

劳伦茨走到哪里,他的身后就跟着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劳伦茨去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亲热热地啄他的头发、胡子。

所以人们给劳伦茨取了个绰号,叫“长胡子的鹅妈妈”。

这件事使劳伦茨发现“新大陆”了。

他又做试验,禁止小鹅出生时别的动物去接近它,自己也躲起来偷偷观察,这样小鹅就只顾自己吃和玩。

过了几天再让别的动物去接近它们,小鹅再也不要妈妈了,即使老天鹅去也不予理睬。

经过反复试验,都是如此,于是劳伦茨把动物出生后最初的日子里能学会“认母”的这种现象称为“母亲印刻期”,错过这个时期再也不能印刻,不可弥补。

以后人们做了大量的类似实验,证明印刻期是存在的,如小鸡的认母期是6天,小狗学会挖洞期是7天等等。

人们又把这类现象称做“敏感期”、“发达期”或“最佳期”。

劳伦茨的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世界,他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人的发展最佳期这个课题。

如有人说你要成为钢琴大师必须5岁前开始训练,要成为小提琴大师3岁前必须接触,形成母子情结的最佳期是半岁前,人的智能发展的最佳年龄正好和性格养成的最佳年龄是一致的,是人脑的生长发育期0~6岁而决不是上小学以后。

国内许多著名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还有杂技演员等等名演员几乎都是六龄童、七龄童,如广东的红线女,河南的常香玉。

这些孩子五、六岁登台表演,实际上更早就在听戏、看戏、欣赏和排练,早就受到戏曲的影响和熏陶了。

如果要让我们这样的年龄去学戏,20年也成不了名演员,学杂技走钢丝则非摔死不可!

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事例是最佳期学语言,那就太神奇了。

孩子生下来,一二年的时间能不知不觉学会任何一种方言,把母亲的话学得惟妙惟肖,没有一个健康孩子学不准本地话的!

而错过了最佳期的成年人呢?

在孩子面前真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例如,一对北方夫妻到广州去定居,他们带来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到广州后让他进了幼儿园,与广州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自己则进了广州工厂,天天与广东人交往。

两代人的语言环境完全一样。

4个月以后,最多半年,孩子就学会了一口标准的广东话,在幼儿园跟广东出生的小朋友用一模一样的白话,回到家里又能用北方话同爸爸妈妈对话。

而他的父母呢?

身为成年人,年龄比孩子长6倍,不用说4个月学不会广东话,4年也学不准,40年也学不地道,这难道不是最普遍的事实吗?

我们还应该高度警惕,人的发展如果错过了最佳期是不可弥补的,例如我们前面讲到的印度狼孩,由于失去智能和性格发展的最佳期,对她们的教育挽救就太困难了。

阿玛拉好一点,因为她才3岁,尚处在大脑的生长期,她来到人间的第二个月就开始发音、学习说话,可是她没活多久,7个月后就死去了。

卡玛拉活得长些,然而正如日本七田真说的:

8岁时智力发展已经枯竭。

她的进步实在太慢,教育效果甚微。

据记载对卡玛拉训练1年,她才能站起来,只会走几步路就又开始爬行;教育两年,她才开始笑,只有每天早上当辛格夫人亲热地拥抱她时,她才露出一丝微笑;3年以后才学会晚上睡觉,白天活动;4年的教育训练和人间生活,才学会说6个单词,这时她已经12岁了;训练5年她才学会用手握勺子喝汤;6年会说35个短句,到17岁死去时也只会说45句常用的话。

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失去人类的早期教育,即使他以后长期离开人类社会,也能很快恢复正常。

1944年被日军抓到北海道做劳工的山东农民刘连仁,因不堪虐待逃进深山,过了13年的野人生活。

后被猎人发现后救回到人间。

1958年回国与亲人团聚,他短时间内就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因为他离开人间时在人的早期教育中完成了脑的发育,便不会发生像卡玛拉那样的悲剧了。

婴幼儿最佳期的教育是投资最小,收获最丰的事业,早教是人生和人才的奠基,幸福的人生和高素质人才怎么也离不开它,正如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怀特博士所说:

“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杰出的成就。

(四)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儿和婴幼儿

“0岁方案”的第四大理论:

“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幼儿”。

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婴儿是最无能的人,不会学习,不会劳动,只会吃、喝、拉、撒、睡和哭,是一个活的玩具而已,因而他们的时间是最廉价的;幼儿呢?

也只会说说、唱唱、跳跳罢了。

真正的学习是上小学以后的事……

可以说,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最大误区和盲点,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极大地落后于对物质世界和客观社会的认识。

婴幼儿不但会学习,而且是最善于学习的能手,他们有惊人的探求力、接收力、模仿力、记忆力,许多方面连成年人都望尘莫及,成人只要细细想来,就会在孩子面前自愧不如!

先看事实,每一个人智慧的嫩芽破土而出的短短二三年里,起码都能出色地完成7大学习任务:

l、认人和交柱:

人的相貌很难区分,但孩子出生几个月就能认识母亲,半岁会区别生人亲人和熟人,1岁能区别50个不同的脸,3岁认人数以百计,会串门交友,会自己判断和有礼貌地称呼不同年龄的人。

例如见到老年妇女叫奶奶,见到青年女子叫阿姨等。

2、行走和运动:

狼孩10多岁还不会走路,但婴儿在人类环境中学习,1岁左右学会站立行走,永远脱离动物状态;接着大一点就跑、跳、翻、滚运动自如,甚至2、3岁会游泳、溜冰、拍球、走平衡木。

3、认物和记事:

孩子说话前就会用眼神、手势示意认识奶瓶、糖果等许多事物,到了3岁,人间事物万千种种,只要经常见到的,他识物数以万计。

前面讲到据心理学界统计,人一生获得的知识概念,有95%左右是5岁之前获得的,这是何等惊人的比例!

4、劳动操作:

错过教育最佳期,大脑成熟定型以后才回到人间的狼孩,经5年的训练才会用手拿勺子喝汤,其他事仍不会做。

但婴儿在人间学习却很快学会抓、放、拧、拿、按、敲、推、拉等动作,半岁能拣起一粒一粒的小饭粒,3岁就会做简单玩具,双手都能使用剪刀了。

5、喜爱音乐:

出生前后就听优美音乐和歌曲的孩子,3岁就是一个“音乐迷”,辨音能力强,节奏感好、3、4岁即能演唱,4、5岁会一种乐器,北京最小的歌星2岁8个月时就登台演唱,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首届小歌手比赛3等奖;1993年以最小年龄多次获重大演唱奖,并录制盒带,一年内成为上镜率最高的“世界最小歌星”,载入1994年版的《吉尼斯世界大全》。

6、掌握语言:

在人的一切基本学习活动中,学习口语是最繁难的了。

学习任何方言都必须看清口形、模仿口形、听清发音、发准语音、理解词义、掌握语法、合理地组织词汇,形成自己的思维流而表达出来。

这一过程中单是发准语音一项,就得胸腔、喉头、牙齿、舌头、鼻腔、嘴唇及口腔肌肉七八个器官,数十块肌肉的充分协调动作,稍不协调就走音走调,说得怪声怪气,南腔北调。

所以成年人新学一种方言,多年也说不像,而成年人想学一国外语那更是谈虎色变了。

而婴幼儿学普通话或任何一种方言,甚至任何一国外语,只要他生活在那个语言环境中半年左右就轻轻松松地学会了。

婴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丘科夫斯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

他说:

“一想到大量的语法形态给幼小的婴儿带来沉重的负担就感到可怕,然而孩子却总是满不在乎在这混沌的状态中看清方向,将听到的杂乱无章的语言要素一项一项加以分类,而且,他们并不以为那是多么繁重的工作。

假如大人必须在同样短的时间里掌握两岁孩子不费任何气力便可掌握的语法形态的话,大人的头脑恐怕会破裂的。

在这期间,孩子所做出的努力是令人惊叹的,但更值得惊叹的是,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这项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的确,孩子才是世间无与伦比的脑力劳动者,好在孩子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日本著名早教专家铃木镇一说:

“每个能学会说话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只要给予他们学说话那样的同样环境和教育条件,他就能学会人类可能掌握的一切知识,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

7、识字阅读:

在“0岁方案”视觉语言理论的指导下,数以万计的孩子三四岁脱盲阅读的事实早已证明,婴幼儿在学会说话前就会识字。

以后能不知不觉地识字读书,像学会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乐、习得行为一样掌握汉字二千以上,甚至博览群书,而毫无压力和负担。

婴幼儿这种神奇的能力常常令成年人吃惊,简直感到不可思议,

以上所讲的婴幼儿的7大能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明显的方面,而那些不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如思维想象的发展,兴趣习惯的养成,情感意志水平的提高,性格品德的形成等作为一个社会人基础的奠定,婴幼儿时期的效率都是最高的。

所以,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意大利的蒙太梭利曾说:

“人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超过人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阶段的总和还要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婴儿与成年人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有特殊的认识心理。

例如他们有:

一、巨大的适应性;任何环境只要不超过身心承受的范围他都能适应。

婴儿期你给他少穿衣服,他会不畏寒冷;你尊重孩子,他会自尊自爱;你给他讲4国语言,他能掌握4国口语;你把孩子当珍宝溺爱,他就娇惯、任性和依赖;他生活在狼窝里,就变成为狼孩……这都是适应环境而塑造了自身。

假如给孩子一个文明的家庭,他自然是一个文明好学的孩子。

二、获得敏感;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快乐的事物就最喜欢,这就是获得了那个事物的敏感。

最典型的事例是孩子个个喜欢妈妈,情爱之深无法形容。

那并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形成的,而完全因为妈妈是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最经常、最愉快的刺激物,所以孩子最喜欢,到了“儿不嫌母丑”的地步。

同样的道理只要你给他最早最多的音乐环境、外语环境、美术环境、体育环境等等,婴儿也容易获得“音乐敏感”、“外语敏感”、“运动敏感”……

三、印象记忆:

孩子的记忆能力是很强很强的,但他不靠理解和分析后一次记住,而是像照相机摄取形象,像收录机录取音响一样,反复多次获得印象就记住了,不知不觉地汇入了脑海。

如果一定要求婴儿理解记忆,那是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愚蠢行为,是“小学化”教学的一种表现。

四、情境领悟:

孩子理解事物主要靠在生活情境中的悟性。

如看到爸爸许多年上班的种种现象,就领悟“上班”是怎么回事,在幼儿园中度过了一段时日就领悟了“幼儿园”等等。

孩子从没有语言无法思维到会听会说、认识部分世界,都是“领悟”的功劳。

没有哪个家庭教孩子都靠解释来教育他的,如教3个月的孩子认妈妈,对他解释说:

“这是你妈妈,妈妈就是生你养你的女人,是你爸爸的妻子”。

那就是天大的笑话。

妈妈是谁,几个月的婴儿就能印象记住,至于妈妈的涵义,与家人的关系,这种种概念根本不用讲,每个孩子都能在几年生活中领悟,不在话下。

五、本能模仿:

孩子天生就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的衣、食、住、行、说、笑、唱、做、爱好、习惯都是不知不觉模仿的结果,一口妈妈的标准方言他模仿得那么标准,太原的孩子决不会发错太原的语音,皆因为模仿。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们身边有一部“摄像机”和“窃听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