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923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3.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

B.

C.

D.

4.《三字经》有云: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魏国B.晋文公 齐国C.齐桓公 秦国D.楚庄王 秦朝

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6.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

7.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文中的主人可能是

A.山顶洞人B.浙江C.砖木瓦房D.西安半坡人

8.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

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

9.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1.古书赞扬我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

A.白渠B.灵渠C.六辅渠D.都江堰

12.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3.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4.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

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15.相传黄帝之后,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联盟首领由有贤德的人担任,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这种产生首领的制度叫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16.言子,名偃,字子游,江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

言偃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

言子能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主要得益于()

A.政府推荐B.考试选拔C.太学创办D.私学兴起

17.某古人类遗址3个关键词:

“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该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18.下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

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9.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0.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后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的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

21.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

A.巨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2.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23.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远古人类要生存,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过群居生活C.学会狩猎D.学会烧烤食物

2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请问,三者在生产生活中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会使用火

②都是用打制石器

③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④都能够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二、综合题

26.为国家统一,秦始皇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年?

(2)该图体现的内容是秦始皇确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A、B、C三处分别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从文化、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巩固统一的措施。

27.农业是提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号称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浙江余姚的古人类活动最具代表性。

这群古人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农业工具以骨耜(见如图)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材料三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材料四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新法推行了十年,……家家富裕充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的人是谁?

和他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另一位传说人物是谁?

(2)史学界将材料二中的古人类被称为什么人?

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新法推行”是指中国古代的哪次改革?

材料中哪句话属于改革的内容?

哪句话属于改革的影响?

(5)综合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材料二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某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是我国古代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是谁?

指出材料二中的“某家”是指哪一学派?

(3)材料三认为现代国家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29.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

见下面图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

并请举1例说明。

这一制度后来被哪一制度所代替?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什么?

图中①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

——樊树志《国史概要(第4版)》

材料二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

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战国时期……把土地牢牢抓在手里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基础……于是各国君主推行的非但不是土地私有,反而是土地国有……授田之初只给农民使用权,农民不能据为己有……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服徭役。

近三十四年的出土文献云梦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青川木牍等一大批土地制度资料都说明了这一点。

——李凯《商鞅变法是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材料四商鞅废除公社所有的井田制,建立新的授田制度,虽然原则上仍为土地国有,但由于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土地以及国家直接管理基层土地存在困难,实际上大大助长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代表了哪一阶级推动了各国的改革?

结合所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领域的措施?

材料认为商鞅变法有何积极影响?

结合所学,这次改革和秦的统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中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推行授田制的目的是什么?

授田制下土地的性质是什么?

指出材料三作出不同历史解释的依据。

(4)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

2.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失败后,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抓住时机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识记春秋霸主的第一位霸主和战国七雄的“一强”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可知是指北京人,故D符合题意。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土木建筑的房子、小米”,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土木建筑的房子、小米”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攘夷狄”主要指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反映的是贵贱有序,不符合题意。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反映了尧之子品德不好,故而尧让品行高尚的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故选B。

1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因此C项正确。

辽东是长城的最东端,排除A、B两项;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长城的最西端,排除D项。

故选C。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A符合题意。

世袭制在夏朝建立后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实行,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生活在距今三万年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审美,会人工取火,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选B。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故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涿鹿之战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

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结果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因此“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巨鹿之战,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

选项C符合题意;牧野之战与武王伐纣相关;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之战;选项ABD与题干内容内容不符,故选C。

2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猛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据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用火遗迹。

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并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选项C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不属于黄河流域,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二、综合题

26.

(1)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

(3)A:

皇帝;B:

丞相;C:

御史大夫(B和C可互换)

(4)文化:

统一文字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任答一点)

军事:

筑长城、御匈奴(任答一点

解析:

(1)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

(3)A:

皇帝;B:

丞相;C:

御史大夫(B和C可互换)

(4)文化:

统一文字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任答一点)

军事:

筑长城、御匈奴(任答一点)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图体现的内容是中央集权制度。

(3)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故A填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故B和C填丞相和御史大夫。

(4)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进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为了防御匈奴,修筑了长城。

27.

(1)炎帝;黄帝(或轩辕氏、公孙轩辕)

(2)河姆渡人;水稻;

(3)铁器(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4)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影响:

家家富裕充足。

(5

解析:

(1)炎帝;黄帝(或轩辕氏、公孙轩辕)

(2)河姆渡人;水稻;

(3)铁器(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4)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农业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影响:

家家富裕充足。

(5)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的人是是炎帝;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

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依据材料二“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浙江余姚的古人类活动最具代表性。

这群古人类居住着干栏式房屋,农业工具以骨耜(见如图)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分析可知,史学界将材料二中的古人类被称为河姆渡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3)依据材料三“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分析可知,农业发展的原因是铁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