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290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题A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高中课程要求学生三年内的必修学分要达到()学分。

A、116

B、114

C、36

D、24

2、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语文课上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4、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段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7、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8、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

A.效果律

B.习得律

C.消退律

D.泛化律

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0、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12、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1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漫

D.匀速减漫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6、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的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17、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18、陈冬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这种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19、“骑士七技”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20、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站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重称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2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2、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3、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2、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3、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4、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

“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

“‘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

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

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

“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

”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

”教师接着问:

“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想了想说:

“是‘长处’的意思。

”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

“‘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

”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

他上课有一个>-7惯:

就是不断地换眼镜。

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

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

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

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

“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

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

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

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

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

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

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

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

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

A

2、【参考答案】B

3、C

4、A

5、D

6、D

7、B

8、A

9、D

10、【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研究性学习从课程形态上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C

12、B

13、D

14、C

15、A

16、C

17、D

18、B

19、答案:

A

20、B

21、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2、此说法是正确的。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3、【参考答案】×。

解析: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4、正确。

理由: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

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正确答案:

(1)综合性。

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

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

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

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

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2、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3、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目标明确。

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

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