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资料.docx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教育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资料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今也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除了与大学生本身的就业理念有关,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息息相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有助于为大学生就业指明方向,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唯一得到社会、政府、商业界认可的第三方教育咨询评估机构麦克斯研究院2014年发布《2014就业蓝皮书:
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分为七类:
第一类,受雇就业,分为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有关和与专业无关)、受雇半职工作两类;第二类,自主创业;第三类,毕业后立刻在国内或国外读研;第四类,毕业后读本科(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第五类,没有就业和求职,在家准备考研或留学;第六类,没有就业,继续求职;第七类,没有就业,暂不求职并且也不准备求学。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91.5%(届2012与,91.8%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2013院校.
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1]。
就总体大学生就业率来看,情况较比之前两年有所改善,但上涨的比率并不高,还应该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表1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另外,调查结果中还显示,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1]。
那么久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少,绝大部分毕业生毕业之后不会选择自主创业而是选择去找工作。
那么,上述进行的调差是毕业生毕业半年之后的情况的统计,2013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对毕业生的必行落实率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毕业时“以确定单位”的仅占43.5%,若只考虑“确定去向”(包括确定单位、升学、出国、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落实率为71.9;从学历层次看,落实率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趋势,即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7.4%;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
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独立学院和75.4%;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5%大学,为
民办高校的落实率最低,仅为44.3%[2]。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大学生自身,都对如今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产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从各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社会原因
首先,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据XX局数据,十一五期间中国共增加就业人员仅2170万人,根本无法赶上新增流动人口的速度。
近两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并未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末中国流动人口2.3亿,城镇户籍居民6.9亿,如果仍按照2亿失业人口计算,失业人数占全部城镇生活人口的21.7%。
但是,失业率是以劳动力人口为分母,因此,真实失业率水平显著高于21.7%[3]。
整个国家的就业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另外,政府为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目前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实施力度不够。
使得很多大学生不敢涉足一些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行业。
还有一个社会原因是缺少对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再培训,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机制缺乏。
(二)高校原因
首先,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我国各大高校纷纷扩招,扩招毕业后共同竞争就业机会的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大学生人数增多,
人数增多,竞争者增多无疑给毕业生带来莫大的压力。
第二,高校对专业安排与社会需求不符。
很多社会上需要的专业人才,在高校中根本找不到相关专业,而一些社会中不需要或者需求量并不大的专业,高校仍然保留,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第三,各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理论性很强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不大,造成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录用这种所谓的“职场小白”[4]。
第四,作为高校来讲,没有更多的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即使提供了实践机会,大多数工作和岗位都是将大学生当作廉价、甚至是免费劳动力使用,并不能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东西,学生迫于完成学业的压力只好服从安排,缺乏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得学生有意见有不敢反应,不情愿的去从事工作,打击了学生学习、获取经验的积极性,另一个层面来说浪费了时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高校并未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进行有力、有效的指导。
正是这一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错误的择业就业观念,对自己的能力以及适合的工作认识不清,导致盲目择业。
另外,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发掘并不到位。
诚然,现在各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诸如“挑战杯”之类的科创以及创业大赛,但这种鼓励仅仅停留在比赛的层面上,并未让大学生树立创业的意识,使得大学生对创业的意识淡薄,毕业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三)企业原因业压力。
.
当下企业虽然为大学生毕业生提供了数量繁多的机会,单就企业整体而言,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并不多,综合上述高校的原因,多数大学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对于企业中的很多岗位还不能胜任,因此大学生的择业面相对较窄,多数岗位都是基层岗位,与其他较低学历的人的岗位包括薪资相差无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很多好的企业或者企业总部都集中在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使得大学毕业生为了追寻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纷纷扎入发达城市就业,使得这也城市就业压力过大。
(四)个人原因
首先,很多大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之后便开始享受轻松地大学生活,并未注重个人能力以及素质的提高,导致毕业后在找工作时到处碰壁,信心受到打击。
第二,很多大学生心气高于能力,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凡,可以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但在面试中,自己喜欢的、觉得能胜任的工作没有企业愿意提供,而企业愿意提供的工作自己又觉得薪资太低、或者太无聊,自己不愿意做,导致就业困难[5]。
第三,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愿意创业,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些大学生没有主动找工作的意识,等待亲戚朋友以及家人帮助自己找工作,在等待的过程中消极待业。
第四,大学生个人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来源于大学生自身,一个人能否在学习上包括职场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即个人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是外部环境建设的再完备,大学生自神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同样无济于事[6]。
三、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从社会、高校、企业以及学生个人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一)社会角度
1.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离开学校不如社会的转折点,必须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保障大学生利益,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自信、时间、机遇去选择职业[7]。
另外,健全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为大学生创业提共更多、更便利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风险,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创造可能,鼓励大学生创业。
2、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再培训
在大学生就业原因的分析中说道,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在就业时通常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
政府应该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就业的二次培训,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是他们能够更好地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
积极转变大学生思想,鼓励大学生扎根西部,挥洒青春,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
献[8]。
(二)高校角度
1.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基地,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及平台。
高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高校可以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推荐大学生进行兼职活动,增加时间经验,还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社会服务活动,真正的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工作打基础。
2.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素质
现在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除了看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之外,面试过程中,主要考察的是求职者的沟通交流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高校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机交往能力的训练以及素质的培养。
在开设基本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礼仪训练课、以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实践课程和类似模拟招聘、职场竞争方面的课程,一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素质。
3.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虽然当前国家乃至疙瘩高校都在积极的羁绊各种科创活动、科创赛事和创业赛事,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此类比赛,但学生的思想只是停留在参加比赛获得荣誉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能很少有学生够凭借所获得的荣誉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更胜一筹。
.
会想到去自主创业,成就自己的事业。
因此,高校在鼓励学生参加科创、创业赛事的同时,应该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概念,鼓励学生通过比赛积累创业经验,从而在毕业后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三)企业角度
1.为大学毕业生留存一定数量的岗位
大学毕业生是拥有相对较高学历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另外,面临数额巨大的大学毕业生,各企业应该留出一定数量的岗位来吸引人才,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施展他们的才能。
另外,企业通过扩大招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
对招聘今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实行轮岗,使得有能力的大学生不仅局限在一个领域,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2.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势必要从基层做起,去了解企业的文化同时熟悉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但就现今来看,很多大学生不甘于做基层岗位而是向往到更高的职位上去施展才能。
企业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适时调整试用的期限,能力强的缩短试用期限,早日转正,或者直接进入管理层工作,这样就能级发大学毕业生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好的工作,也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大学生的就业动力。
.
(四)学生个人角度
1.放宽就业的地域视野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就业以基本趋于饱和,很多企业都会在各个地区建立分公司,相依些国际知名企业都会在世界各地进行招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放宽对就业的地域视野,不仅局限于发达的大中城市。
放宽自己的就业视野,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对自己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避免“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不要以为追求高职位、高薪水,愿意先从基层开始注不学习,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
找工作室时免攀比,从个人能力出发,脚踏实地的就业。
3.培养自主创业的观念和能力
大学毕业生还应该主动培样创业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多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个人的实践能力,积累经验,也可以通过在大学期间参与兼职、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毕业后勇于自主创业,开辟自己的事业。
开始时不必做得太大,也可以选择加盟连锁企业,不断学习。
也可以选择先就业,岁这逐步的学习,在进行创业。
总之,培养自己的创业观念,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就业。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