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355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docx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水的表面张力、折射色散彩虹等)

一、大气压原理

(认识空气中的大气压)

【实验目的】

通过装满水的杯子和外界空气的压力差来证明空气中有大气压。

【实验器材】

一盆染了颜色的水、一个空杯子、一个盖子(或一张纸)、一盆清水。

【实验步骤】

(1)将空杯子灌满染了颜色的水,再将盖子(或一张纸)盖在水面上。

快速翻转杯子(使杯子底朝上)。

(2)将盖着盖子(或一张纸)的杯子放入清水中,撤掉盖子(或纸),把塑料杯提起来一点(但不要接触空气)。

(3)使杯子里的水接触一点空气。

【实验现象】

(1)快速翻转杯子(使杯子底朝上),我们可以发现盖子(或一张纸)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漏出来;

(2)将盖着盖子的杯子放入清水中,撤掉盖子,把塑料杯提起来一点(但不要接触空气),可以发现水依然不会漏出去;

(3)使杯子里的水接触一点空气,水就会立即全部漏出。

【实验结论】

空气中有大气压,是杯子内外的压力差使一开始扣在杯子上的盖子(或纸)和水不会漏出来。

二、吹吸管使管内液体上升

(了解大气压差和压强差)

【实验目的】

了解空气中的大气压和压强差。

【实验器材】

一个空塑料杯、两根吸管(吸管1和吸管2)、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水倒入空杯中,将吸管1插入杯中,发现吸管1中的水面和杯中的液面平齐。

2、将吸管2对准吸管1的上端开口处,并轻轻吹气,发现吸管1中的水面会上升,并高出杯中的液面。

3、继续通过吸管2用力吹气,吸管1中的水面会再次上升,甚至会喷出。

【实验分析】

1、往吸管2中吹气,吸管1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吸管1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液面上升。

2、如果用力吹气,吸管1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压强更小,吸管1内的液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强差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高,甚至会喷出。

【实验结论】

1、空气中确实存在大气压及压强差。

2、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

三、液体内部压强测试

(不同深度压强的不同)

【实验目的】

了解液体在矿泉水瓶中的不同位置是否有不同压强。

【实验器材】

矿泉水瓶、水、针、水盆。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在瓶壁上不同位置用针扎几个小孔(有相同高度的、有不同高度的,有侧面、有底部)。

2、往瓶中倒水,发现水通过小孔向外喷射,并且离瓶底越接近的地方,喷出的水流越大。

而同一高度的小孔喷射出的水流射程一样。

3、将水倒出,把空瓶放入盛满水的水盆中,发现各个孔都向内漏水。

同样,离瓶底越接近的地方,流入的水流越大。

【实验分析及结论】

1、水对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都产生压强。

2、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有压强,且压强都相等。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四、不掉的卡片

(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器材】

一次性塑料杯、卡片、玻璃球

【实验步骤】

1、将一张卡片的一多半放在杯檐之外,发现卡片瞬间就掉下来了

2、将杯中注满水,发现水面不是平的,而是有微微鼓起

3、将卡片的一多半放在杯檐之外,发现卡片不会掉下来

4、将玻璃球放在卡片上,发现卡片依然不会掉下来

【实验现象分析】

卡片不会掉下来,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查阅资料】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

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互相挤压,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卡片,使卡片不掉下来。

【实验心得及体会】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去关注这一实验现象。

所以通过做这个实验,我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一实验原理。

我的体会是:

1、通过实验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各种物理原理的进一步了解。

2、在做实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验各个步骤的顺序,不能反着来。

因为每一步都在为它的下一步做铺垫。

如果不按照顺序,就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做实验的重要性,我们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然后多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五、盐水浮鸡蛋

(盐水清水浮力测试)

【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实验器材】

玻璃杯、食盐、生鸡蛋、勺子、筷子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自来水(淡水),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轻轻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6大勺食盐,并用筷子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4、再将鸡蛋轻轻放入盐水中,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

1、物体在不同的溶液中,浮力是不一样的。

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即浮力F=mg=ρVg。

所以,当体积相等时,随着液体密度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也会相应增加。

3、清水密度小,所以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盐水密度较大,所以浮力也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实验结论】

1、在水中加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加,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加。

①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上浮。

②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则鸡蛋悬浮在液体里。

③如果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鸡蛋会下沉。

2、沉浮的条件和比重有关系:

物体的比重大于液体比重时,物体就会在液体中下沉;物体的比重小于液体比重时,它便会浮上去。

 

六、测量玻璃酒杯的密度

(运用密度测量公式进行生活物品密度的实际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酒杯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酒杯的密度。

【实验器材】

一个玻璃酒杯、一个电子秤、一个带刻度的量杯。

【实验步骤】

1、将酒杯放在电子秤上,称出重量约113.3克。

2、往空的量杯中加入700毫升水。

3、把酒杯放入量杯中,观察水面升高后的刻度为750毫升。

【实验原理】

1、物体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除以体积,即ρ=m/v,所以需要测量出酒杯的质量和体积。

2、首先将空的酒杯放在电子秤上,称出重量约113.3克。

3、然后往空的量杯中加入700毫升水。

因为要没过酒杯才能测量酒杯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水不能太少。

4、最后把酒杯放入量杯中,并且要让水完全没过酒杯,测量出水面升高后的刻度为750毫升,酒杯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这样就得出酒杯的体积为50毫升。

5、通过密度公式ρ=m/v,可以将质量和体积代入公式113.3g/50ml,然后换算成标准单位kg/m³。

计算出酒杯的密度约为2266kg/m³。

【实验结论】

通过将酒杯的质量和体积代入密度公式,计算出玻璃酒杯的密度约为2266kg/m³。

七、三棱镜制造彩虹

(光的折射和色散)

【实验目的】

通过三棱镜制造彩虹来证明光的色散原理。

【实验器材】

一块长约10cm的三棱镜、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1、将三棱镜立放,让阳光从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

2、在三棱镜的后方放置一张白纸,与三棱镜基本保持同一高度。

3、旋转三棱镜,调节光的入射角度,直到屏上出现彩虹为止。

【实验现象分析】

1、白色的阳光其实是复色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不同频率的光。

2、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速率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折射率,从而折射的偏转角度也不同。

光的频率越大,速率就越小,折射率就越大。

3、红光频率最小,折射率最小。

紫光频率最大,折射率最大。

因此,当白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即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光、紫光在两端),这样就形成了彩虹。

【实验结论】

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会色散,形成彩虹。

棱镜的色散图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