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169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会走路的树》、《问银河》、练习8.。

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通过丰富的想象,揭示了大自然的无限乐趣。

课文《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了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课文《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谊。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1、24课。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课时

22猴子种果树2课时

23会走路的树2课时

24问银河2课时

练习82课时

四、单篇教材解读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一)教材解读

全诗共五小节,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通过“我”夏天姐姐“想变点什么”的问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

这首诗歌以“变”贯穿全文,同时在“变”的过程中,透露出了儿童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4.启发学生说出类似“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这样的短语。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

(四)教学建议:

1.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设疑:

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时,要注意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

2.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从“夏天是位小姐姐”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亲切地感受到夏天的可爱以及小朋友和夏天的亲密无间。

读“想变点什么”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紧接着,第二小节让学生自读,感知我“想变点什么”,继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事物。

如“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等。

教师适时点拨文中用词准确、生动。

如“清凌凌”。

此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

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样想?

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又会怎么想?

导读第三小节,应启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又想变“一只蝴蝶”、“一只蝈蝈”?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且指导朗读时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脑中形成一个画面。

导读第四小节,结构上有所不同,夏天迷人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我”不仅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还把自己的遐想延伸到遥远的天宇。

要指导反复诵读,唤起他们在夏夜和家人乘凉时的美好回忆。

这一节最后两行,思路骤转,看见一个“小小的荷塘”改变了主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第五小节,是对第四节留下的疑问的回答,也是理解的难点。

这里要从全诗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内涵。

是因为荷叶像一柄大伞,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可以给嬉戏的小鱼遮挡烈日,雨点落在荷叶上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给他们带来欢乐。

末尾的省略号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还可以给谁带来欢乐?

22、猴子种果树

(一)教材解读:

全文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

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

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

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有恒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四)教学建议:

1.看图入手,揭题设疑:

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

结果怎么样?

带着问题自读全文,回答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二至八自然段可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指导朗读,分角色读,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旦耐心的情态,加上动作表情,还有三种鸟的语言个性。

4.引导讨论,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引导,对猴子的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

23、会走路的树

(一)教材解读:

全文有9个自然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1至4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小树”陪小年玩了许多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第二部分是5至9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建议:

1.就题设疑:

树怎么会走路呢?

“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呢?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自读全文,回答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抓关键词“好奇”,因为别的树没有动,唯独这棵“树”能走。

而小鸟并不知道这是鹿的角。

第二、三段写“小树”热情带着小鸟到处玩。

第四自然段写小鸟长大了,飞向了远方,和“小树”告别,但他始终不知道这棵“树”是谁?

3.指导朗读,读好课文中的对话,读出小鸟和小鹿的个性特点。

4.引导想象,续编故事。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4、问银河

(一)教材解读:

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是向银河发问,分四层,一问“河水”里有什么?

能养鱼儿,长水草,让小朋友戏水吗?

二问“河道”里有什么?

有客轮、货船、航标灯吗?

三问“河面”上有什么?

建了斜拉桥吗?

能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吗?

四问“上游”有什么?

有拦河大坝、水力发电站吗?

第5自然段表达了“我”的志向,为解开心中疑团,“我”立志有一天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宇宙去探索,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探索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

2.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

(四)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每个小节中的问句。

(五)教学建议:

1.揭题后,指导看图,认识银河。

就题设问:

是谁向银河发问?

问了哪些问题?

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2.细读课文。

要抓住“问”,写了两个孩子仰望银河时产生的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是用向银河发问的方式来表现的。

而且所设的问题都是和江河有关,说明想象的基础和依据是“河”,在孩子眼中,以为“银河”就是“河”,所以就有了河水、河道、河面和上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问。

这样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既符合儿童的情趣,也符合联想的思维规律。

3.指导朗读和背诵时,注意这几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相同点:

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

”语言富有韵律。

先逐段背诵,再全文背诵。

4.实践活动:

利用晚上时间观察银河,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方式再发问,并且把它写下来交流。

练习8

(一)教材解读:

本次习安排了4个板块,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其中学用字词句和说说写写是重点。

(二)教学建议:

1.学用字词句:

小组合作的方式读资料,查字典正音:

“颌、叉、粘”,多音字“中”。

指导看图说明白了什么意思?

有什么感想?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而不是如何将这段话写得怎么生动。

只要求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还可以说还有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2.写好铅笔字:

写好长横是关键。

3.读读背背:

注重成语归类的积累。

四个成语都含有“月”字,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或者再说几个带“月”字的成语。

如花好月圆、日新月异、日积月累、花前月下等。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看图:

是一个老师连夜进行家访。

结合这幅图,让学生思考可用上哪个成语比较贴切。

4.说说写写:

这是一次画画、说说、写写的训练。

先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交通工具名称。

画一画,你希望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

写一写,介绍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有点等。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