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130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1335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130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130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词130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词130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词130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130法.docx

《诗词130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130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130法.docx

诗词130法

诗词(1-30)法

诗词(1-30)法

【1、倒插法】一是篇中的倒插法,即先不说明何人,只描述那人的形象,后来才点明他是谁。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砯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云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而下倒补云:

‘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墉。

'此其法也。

《丽人行》篇中‘赐名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

”二是句中的倒插,即把词的顺序颠倒,更显遒劲。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

“句法有倒插,有折腰,有交互,有掉字,有倒叙,有混装对,非老杜不能也。

倒插句法,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顺讲则‘夜月虚织女机丝,秋风动石鲸鳞甲',与‘昼省香炉违伏枕,山栖粉堞隐悲笳'皆是。

【2、反接法】指不由正面,而是从反面承接上文之意。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

“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斗觉惊心动魄矣。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

“至接笔,则或挺接、反接、遥接,无平接者,故愈显嶒崚。

3、转接法】掉转笔锋去承接上文的意脉。

清沈德潜《说

诗晬语》上:

“五言长篇,固须节次分明,一气连属。

然有意本连属而转似不相连属者,叙事未了,忽然顿断;插人旁议,忽然联续,转接无象,莫测端倪,此运《左》、《史》法于韵语中,不以常格拘也。

千古以来,且让少陵独步。

”又:

“少陵《新婚别》云: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近于怨矣,而‘君今往死地'以下,层层转换,勉以努力戎行,发乎情止乎礼义也。

”【4、突接法】言在抒情写景时,突然接着叙事,或突然接发议论,好像与上文毫无关系,实则呼吸相生,血脉贯通,以神接而不以词接,以气转而不以句转。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

“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独开生面处。

【5、倒装法】言章、句、字不是顺序,而是倒装。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

“形家论龙穴沙水,喜逆而恶顺,惟诗亦然。

逆则力厚,顺则势走,此章、句、字三者倒叙、倒装、倒押之法所宜讲也。

”清施补华《岘傭说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倒装法也。

”说明倒装法,可以分别运用于章、句、字之间。

如杜甫《秋兴)云:

“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便是倒装句。

韩愈《春雪)的“入镜莺窥沼,行天马渡桥”,亦为效杜之倒装句法。

【6、逆挽法】言不用平笔顺叙,而是用逆笔倒挽。

清朱庭

珍《筱园诗话》卷三:

“所谓逆挽者,倒扑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述已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

“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7、呼应法】指诗歌在结构上前后意脉的互相呼应。

清毛先舒《诗辩坻》卷四:

“古风长篇,先须构局,起伏开合,线索勿紊。

借如正意在前,掉尾处须击应;若正意在后,起手处先须伏脉。

未有初不伏脉而后突出一意者,亦未有始拈此意而后来索然不相呼应者。

若正意在中间,亦要首尾击应。

实叙本意处,不必言其馀,拓开作波澜处,却要时时点着本意,离即之间方佳。

”绝句篇幅虽小,亦须前后呼应。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

“绝句字句虽少,含蕴倍深。

其体或对起,或对收,或两对,或两不对,格句既殊,法度亦变。

对起者,其意必尽后二句。

对收者,其意必作流水呼应,不然则是不完之律。

,亦有以两句为主者,又有两相呼应者,或分应,或各应,或错综应。

”【8、翻案法】推翻前人的论断,别立新说。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用事》:

“此前辈所谓翻案法,盖反其意而用之也。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翻案》云:

“晚唐人多好翻案,如温

飞卿则有‘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真有紫芝翁',徐寅则有

‘张均兄弟今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

”又云:

“王介甫《明妃曲》二篇,诗犹可观,然意在翻案。

如‘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后篇尤甚,故遭人弹射不已。

,又郭代公曰:

‘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

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乐天则曰:

‘汉使却回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似此翻案却佳,盖尤为切情合事也。

”【9、点染法】本为中国画中点苔和渲染两种手法,诗话中借来指有些地方点明,点明后再用景物来渲染烘托,使诗歌更有韵致。

清顾嗣立《寒厅诗话》:

“诗家点染法,有以物色衬地名者,如郑都官‘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是也。

有以地名衬物色者,如韦端己‘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是也。

”上言诗人以“雨昏”、“花落”等景物来衬托“青草湖”、“黄陵庙”等地名;或以“落星楼”、“偃月营”等地名来烘托“吹残角”、“挂夕晖”等景物。

他如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上两句点明归思,下两句用秋雨、雁声来烘托。

岑参《碛中作》: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前句点明投宿无处,后句用平沙万里来渲染,而意境全出。

天连沧海心为岸,足踏青山人是峰。

【10、烘托法】渲染、衬托,以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效果。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用烟霞来写山的精神,用草树来写春的精神,就是用的烘托手法。

【遮表法】律诗对句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律体中对句用开合、流水、倒挽三法,不如用遮表法为最多。

或前遮后表,或前表后遮。

表谓如此,遮谓不如彼,二字本出禅家。

昔人诗中有用‘是'‘非'、‘有'‘无'等字作对者,‘是'、‘有'即表,‘非'、‘无'即遮。

惟有其法而无其名,故为拈出。

”【11、折句法】即七言句的上四下三、上三下四例,或七言句的第四字给合上三下三两个词语,叫做“折句法”或“折腰句法”。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项斯诗亦甚可喜。

‘上高楼阁看星坐,着白衣裳把剑行',宋人遵之,号折句法,辗转相效,恶声盈耳。

”“上高楼阁”、“看白衣裳”皆上四例。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

“折腰句法,如‘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集'字‘随'字,句中之腰也。

”也叫“折腰句”。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

“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格,谓之折腰句。

白乐天守吴门日,答客问杭州诗云: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欧阳公诗云:

‘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桥。

',,皆此格也。

”【相因法】因景生情,因事生感,因拙生巧,因小见大,叫做相因法。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

“作诗有相因之法,出于偶然。

因所见而得句,转其思而为文。

先作而后命题,乃笔下之权衡也。

”【12、收束法】言诗歌中的长篇,须逐段小收,然后大结。

清薛雪《一瓢诗话》:

“惟长诗则温(庭筠)不逮李(商隐),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13、错叙法】言写景、抒情、叙事交错使用,互相辉映。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

“有一意直叙者,有前二句开说、后二句绾合者,有以倒叙为章法者,有以错叙为章法者。

”【14、提顿法】言无论长篇短制,都要提得起,顿得住,才有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妙。

清施补华《岘傭说诗》:

“长篇必分段落;每段必用提顿以见起,用结束以见止;提顿结束,有明有暗,有重有轻;段落有长有短,参差错落,以救方板。

”【15、掉字法】言一联的上下句,掉(调)换一个字,更加光彩夺目,精神倍增。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

“掉字句法,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及李商隐‘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之类。

”上述例句的“桃花”与“杨花”、“黄鸟”与“白鸟”,“醉客”与“醒客”、“晴云”与“雨云”,皆只换一字,而倍觉工整,饶有韵致。

也叫“叠字法”,即在句内叠用一字。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

“杜荀鹤、郑谷诗,皆一句内好用二字相叠,然荀鹤多用于前后散句,而郑谷用于中间对联。

荀鹤诗云:

‘文星渐见射台星'‘非谒朱门谒孔门',‘常仰门风维国风',‘忽地晴天作雨

天',‘犹把中才谒上才',皆用于散联。

郑谷‘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谁知野性非

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

皆用于对联也。

”上述各句,或叠用“星”、“门”、“风”、“天”、“才”各字,或叠用“落”“然”、“客”“承”、“阁”“郎”、“性”“门”诸字。

【16、关锁法】句中炼一二字绾合语意,使之字字有着落,语语有韵味。

清施补华《岘傭说诗》: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一句中炼两字关锁法。

‘石出倒听枫叶下,槽摇背指菊花开',一句中炼一字关锁法。

”【17、透层法】即透过一层法。

深入一层,加以说理、抒情,更有深意,更有佳致。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

“又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无家客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

”也有全篇用透过一层法写的,如贾岛的《渡桑乾》。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

“余谓此岛自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

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惟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

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耳。

”【18、加倍法】即加一倍写法:

诗文中一种起强调作用的表现手法。

清施补华《岘傭说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是律句中加一倍写法。

”又:

“小杜‘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是加一倍

写法。

陵树秋风,已觉凄惨,况无树耶?

用意用笔甚曲。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上:

“《悲歌行》,客子怀故乡之作也,妙在起句‘悲歌可以当泣',人至伤心极处,不能泣而思以歌当之,较泣愈痛矣。

此为加一倍法。

”【19、换骨法】即夺胎换骨法:

点化古人的诗句,而赋予新的意境。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

“夺胎换骨之法,诗家有之,须善融化,则不见蹈袭之迹。

陆鲁望诗云: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潇洒侯。

'戴式之《赠叶竹山》诗云:

‘山中便是清凉国,门下合封潇洒侯。

'王性之诗云:

‘云气与山为态度,月华借水作精神',式之《舟中》诗云:

‘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

如此下语,则成蹈袭。

”也有简称为“换骨法”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二:

“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李白诗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荆公点化之,则云‘缲成白发三千丈'。

刘禹锡云:

‘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谷点化之,则云: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20、点金法】即点铁成金法:

将别人的作品,经过点化,使之成为更好的作品,叫做点铁成金法。

清薛雪《一瓢诗话)“白香山‘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有喜其工,

有诋其俗。

东坡小词:

‘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人谓其用香山语,点铁成金。

殊不然也。

香山冠冕,东坡尖新,夫人婢子,各有态度。

【21、借衬法】即借叶衬花法:

喻在诗歌中借他人他事以衬托本人本事,使情景更加突出。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下:

“诗有借叶衬花之法。

如杜诗‘今夜解州月,闺中只独看',自应说闺中之忆长安,却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借叶衬花也。

【22、均衡法】又称铢两轻重法:

言律诗上下两联的对偶,要分量相称,不宜倚轻倚重。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凡对属运用,或史对经,或子对史,不得大段悬绝。

此亦铢两轻重法,举隅可以类推。

【23、回抱法】又称下句抱上句法:

言上下句回环互抱,以便更好地抒情达意。

杜甫《朝二首)之一: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

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

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

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

”《杜诗详注》卷二O:

“起联本以下句抱上句。

黄生云:

‘若用直叙,只是万岭楚宫南,霜空清旭含。

'三联,乌鹘并列。

黄生云:

‘饥乌贪而下食,不知俊鹊之在其上。

此伤怀禄而被谗者,故暂借江潭以息机耳。

”【24、补解法】又称“后二句续前二句法”:

即诗的后二句接续前二句的意思,不是承上,而是续上、解上。

甚多。

如《喜弟观到》诗云: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晴》诗云:

‘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

'《江阁卧病》云:

‘滑忆雕胡饭,

香闻锦带羹。

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杯婴。

'《寄张山人》诗云: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

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如此类甚多。

此格起于谢灵运《庐陵王墓下》诗云: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李太白诗亦时有此格,如‘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片言误公子,投抒感慈亲'是也。

”又《杜诗详注》卷一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之二“待尔嗔乌鹊”四句注云:

“黄生曰:

前半喜其至,而又恐其不即至,皆引领延伫时无可奈何之语。

嗔乌鹊之不灵,已妙矣,抛书示鹡鸰,尤觉怪得奇异。

三、四是解上,不是承上,上意已明,是承上意未完,则须解也。

”【25、呼应法】又称“明暗呼应法”;诗文中的前呼后应,有明有暗,有隐有显,有远有近,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元范梈《木天禁语》:

“上应下呼:

素练抹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上呼下应: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26、隐字法】即“藏头歇后法”:

诗人用成语入诗,往往用藏头与歇后的手法。

如张载诗“泪下沾衣襟”,周弘正则云“行住两沾衣”。

曹植诗“歔欷涕沾巾”,杜甫则云“为尔一沾巾”。

此藏前头之“泪”字“涕”字,叫做藏头。

至于

“歇后”,则所见更多。

如宋洪刍《洪驹父诗话》:

“世谓兄弟为友于,谓子孙为贻厥者,歇后语也。

子美诗曰‘山鸟山花皆友于',退之诗‘谁谓贻厥无基址',虽韩、杜亦未能免俗,何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吴筠曰‘才胜商山四,文高竹林七',骆宾王曰‘冰泮有衔芦',卢照邻曰‘幽谷有绵蛮',陈子昂曰‘衔杯且对刘',高適曰‘归来洛阳无负郭',李颀曰‘由来轻七尺',唐彦谦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

此皆歇后,何郑五之多耶?

”【27、增

字法】诗人往往在古人的语句上,增加两字,而韵味倍增,境界全出。

如庾信“地中鸣鼓角,天上下将军”,骆宾王增两字为“隐隐地中鸣鼓角,迢迢天上出将军”。

李嘉祐“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鹏”,王维增两字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

薛据“省署开文苑,沧浪学钓舟”,杜甫增两字为“独当省府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舟”。

都是增加两字,而句语更精警,风韵更飘逸。

【28、倒押法】古人押韵,间有颠倒词语,甚至颠倒人名以就韵的。

但不宜轻易,须十分谨慎。

宋严有翼《艺苑雌黄》:

“古人诗押字,或有语颠倒而于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

比观王逢原有《孔融)诗云:

‘虚云座上客常满,许下惟闻笑习脂',黄鲁直有《和荆公西太一宫》六言诗云:

‘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

'按《后汉书》有‘脂习'而无‘习脂',有‘秦西巴'而无‘巴西',岂二公之误耶?

”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二:

“惟诗亦然,逆则力厚,顺则势走,此章、句、字三者倒叙、倒装、倒押之法所宜讲也。

【29、暗偷法】亦名“偷法、盗法”,有偷意、偷势、偷境之别。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偷法一事,名家不免。

如刘梦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杜牧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韦端己‘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三诗虽各咏一事,意调实则相同。

”“又如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令狐楚则曰: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张仲素更曰: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或反语以见奇,或循蹊而别悟,若尽如此,何病于偷。

”又云:

“凡盗法者,妙于以相似之句,用之相反之处。

如陈尧佐‘千里好山云乍敛,一楼明月雨初晴',写酣适之景如见。

至杨万毕《梧桐夜雨》诗‘千里暮云山已黑,一灯孤馆酒初醒',又觉凄飒满目。

如此相同,不惟无害,且喜其三隅之反矣。

”又云:

“诗有同出一意而工拙自分者。

如戎昱《寄湖南张郎中》曰: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与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顾况‘故园此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同意,而戎语为胜,以‘不知湖水阔'五字,有搔头弄姿之态也。

然皆本于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至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则又竿头进步,妙于夺胎。

”【30、代字法】诗歌中常用别的字词去代替所要写的景物,如用“桂华”代“月”、“红雨”代“桃”之类。

也作“代字诀”。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乐府是代字诀,故须先得古人本意。

然使不能自寓怀抱,又未免为无病而呻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