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23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docx

学士论文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

二○一六届毕业论文

浅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特色

——以其三部动画长片为例

学院: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名:

王彤彤

指导教师:

桦桢

完成时间:

2016年6月

二〇一六年六月

摘要

谈及动画电影,西方有一个美国,而东方有一个日本。

日本与我国地理位置接近、历史传统相近,研究其动画电影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突破无疑具有较大意义。

受字数限制,本文仅选取目前日本动画电影界极具个人风格及代表性的一位知名导演——新海诚的三部电影长片作为主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历史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及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这三部影片作全面分析,并试图简单梳理新海诚导演的创作风格。

本文一、二、三、四章总体采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第一章梳理日本动画电影的总体风格,并对日本文化背景、新海诚的个人背景作简单介绍;之后第二、三、四章分别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这三个方面对三部影片作具体剖析,并和日本其他动画电影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分析新海诚的独特风格,同时富有创新性地结合新海诚本人所创作的同名小说,挖掘影片中体现的文学性;第五章和结语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前者归纳新海诚影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者梳理并总结全篇,得出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基本风格是画面逼真精致,情节简单缓慢,情感细腻含蓄,常常反映爱情和成长中的孤独、迷惘和痛苦,富有诗意性和哲理性。

关键词:

新海诚动画电影艺术特色主题思想情感表达

ABSTRACT

Whenitcomestotheanimatedfilm,AmericaistotheWestwhatJapanistotheEast.Infact,JapanandChinasharesimilargeographicalpositionandsimilarhistoricaltraditionwhichmeansstudyingitsanimatedfilmswillbeundoubtedlyofgreatsignificancetoChina’sanimatedfilmdevelopment.

Limitedbywords,thepaperonlyselectsMakotoShinkai'sthreefeatureanimatedfilmsasthemainobjectofstudy.MakotoShinkaiisanewstarinthecurrentJapaneseanimatedfilmindustrywithhighlypersonalstyleandrepresentativeness.Thepapermainlyuseshistoricalcomparativemethod,comprehensiveanalysisandinductiondeductionandotherresearchmethods,tryingtogive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threefilmsfromdifferentaspects,andtryingtosimplelysortoutMakoto'spersonalstyle.

Thefirstfourchaptersgenerallyusethedeductivereasoningwhichisfromthegeneraltotheindividual.ThefirstchaptersummarizestheoverallstyleofJapaneseanimatedfilmandbrieflyintroducesJapanesehistureandcultureandShinkai’spersonalbackground;Theaftersecond,thirdandfourthchaptersthoroughlydiscussed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themesandemotionalexpressionsofthethreefilmsrespectively,andalsomakebriefcomparisonbetweenthethreeandotherJapaneseanimatedfilmssoastoanalyzeShinkai’suniquestyle.Besides,throughthediscussion,theauthortrytoexploretheliterarymeaningsbehindthesethreefilmsbasedonMakoto’snovelswiththesamename,whichisaninnovation.Thefifthchapterandtheconclusionusetheinductionthatfromtheindividualtothegeneraltostudy.ThefifthchaptermainlyanalyzesthedeficienciesinShinkai’sfilms,whiletheconclusionwsummarizesthewholepaper,drawingoutthatthebasicstyleofShinkai’sanimatedfilmsarevividanddelicatescenes,simpleandslowplots,subtleanddelicateemotions,andoftenreflectingloneliness,confusionandpainingrowingupandrelationships,fullofpoetryandphilosophy.

KEYWORDSMakotoShinkaianimatedfilmsartisticcharacteristicsthemesemotionalexpressions

 

前言

动画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

动画电影产业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已经越发成熟,并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这种将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高度融合的艺术门类有其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电影相比,因为使用了二维或三维的动画表现形式,从而具备了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诸如,动画艺术在视觉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所取舍的,这种取舍给了动画艺术以更多的表现的自由;动画的运动可以模拟现实中的运动,也可以由动画艺术家创造出来,这是电影式动画的第二个优势。

这两个优势给了电影式动画极大的创作自由,使得艺术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动画塑造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来表现白己的意图。

而与动画相比,其大胆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打破了传统动画只能用来表现幽默轻松、天马行空甚至低幼题材的局限,尝试运用写实主义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表现细腻深刻甚至是严肃沉重的主题,这给动画开辟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综上可见,动画电影同时兼具动画艺术特色和电影的创作手段与风格,故而在文化展示上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受当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各国经济文化水乳交融,相互输出,在和平与统一的时代主题下,各国想要在全球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都转而寻求文化软实力的突破。

动画电影产业在近年来票房大战中的表现愈发不俗,同时,其作为本国文化宣扬和输出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

说到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成熟突出的动画电影,则首推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

中国动画电影起步不晚,但影响力却不足。

虽然近几年颇有诸如《秦时明月》、《魁拔》系列以及《大圣归来》等票房佳作,但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国外,这些影片的影响力都远不及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等产出作品以及日本的吉卜力工作室等所创作作品。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电影产品,日韩占69%,欧美占29%,内地和港台只占区区11%。

日本的《名侦探柯南》在搜索引擎上可搜到600余万条相关条目,中国经典——《西游记》的搜索结果却仅有200多万条目。

历时三年打造的2011年上映的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由范伟、闫妮、濮存昕等阵容强大的明星团配音,其搜索结果也仅过百万条目大关。

与动画电影产业拥有相对较长历史的美国相比,日本的动画电影起步并不算早,然而通过一代大师手冢治虫以及宫崎骏等人的努力,日本动画电影却迅速发展壮大,在国际上取得里仅次于美国的影响力。

这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但究其根本,日本动画电影在借鉴和吸收美国动画电影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本土文化以及时代特色的创新和改造却是其迅速占领世界市场的根本原因。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拥有相似的地理环境和相近的文化传统,故而研究其动画电影对于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突破颇具借鉴意义。

受篇幅限制,本文选取了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动画电影导演——新海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三部经典作品来总结其创作特色,并借以初探日本动画电影的风格特点。

新海诚,目前最受瞩目的日本动画作家和电影导演之一,首位以独立动画制片人身份跻身顶尖行列的动画家。

他因为其独特的作品风格而受到国内外动画行业工作者们的欣赏和膜拜,日本国内则有媒体称其为“宫崎骏的接班人”。

新海诚的作品数量不多,早期以动画短片为主,诸如《遥远世界》、《她和她的猫》,《星之声》是由他执导的第一部中篇动画电影,此后,其先后导演了《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以及《言叶之庭》等动画电影作品,其中,以《秒速五厘米》最为知名,成为其成名作。

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学术界对新海诚产生了兴趣,开始尝试研究其作品风格。

综观国内外大部分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现今对于新海诚作品的研究主要有三类:

一是针对新海诚全部作品的总体创作风格和基调进行研究;二是针对新海诚的某一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三是比较研究,将新海诚与同时期日本的其他动画电影导演进行比较,或是在中、日、美动画电影比较中将其作为日本动画电影界代表之一。

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第一种相类似,同时兼有二、三类的分析研究。

笔者选取了能彰显新海诚风格转变的三部标志性作品——《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与《追逐繁星的孩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研究新海诚个人创作经历时发现其为自己的电影曾创作同名小说,这与大部分单一从事动画电影制作的导演不同。

本文将在分析完其影片后对新海诚所创作的电影同名小说进行简单赏析,颇具创新性地从另一视角挖掘其动画电影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第一章新海诚与日本动画电影

1.1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艺术特性

1.1.1客观真实与合理想象

日本动画一直以其独特的画风和细腻的笔触享誉世界。

动画作为日本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植,在日本社会中享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这反过来刺激了日本动画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动画的制作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分段连载式,大体类似于电视连续剧,将一个复杂的长篇动画故事划分为若干细小的章节,这也是最常见和最广为接受的一种传统动画制作形式;另一种则是独立集中式,是相当于电影的“电影式动画”,通常有着较为固定的人物、有限的场景和集中紧凑的情节,这类动画采用电影的制作方法,在内容题材等方面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所关注的焦点多是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严肃主题,为动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是近些年来不断升温的新兴动画制作形式。

本文所要集中讨论的正是这种形式的动画。

动画电影虽然依然是二次元背景,但因为沾上了“电影”二字而使其和传统的二次元动画有了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它的真实性。

这一点在日本的动画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看过日本动画的人应该都知道,日本动画格外注重对真实场景的还原,在看日本动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日本的感觉。

无论是带有玄幻元素的动画还是纯粹日常动画,从碧绿的田野到繁华的街头,从空旷的高岗到拥挤的地铁站,那些画面的取景几乎都是对日本的真实还原。

动画电影则有过之无不及,除了在场景上更加注重客观写实之外,在细节上更是无微不至。

诸如宫崎骏执导的《龙猫》中,导演对于典型日式乡村中的小阁楼、夏夜的蝉鸣、面条袅袅升起的热气、以及门口房檐下悬挂的风铃等等都作了逼真的处理和特写,让人沉浸在由影片构建出的完完全全的日本乡村中。

此外,动画电影在题材和内容上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其创作重心往往在于人类社会,主题多是对人性、情感、成长等等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的问题的探讨,故带有一股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也是其真实性的一大表现。

而动画电影毕竟还是动画,为了传达某种强烈复杂的意愿或主旨——往往是不能诉诸于现实来实现的——依然会加入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这也是动画电影区别于传统电影的一大优势,给予了创作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拿宫崎骏执导的电影来说,无论是经典之作《千与千寻》还是早期作品《风之谷》,其故事背景都充满想象和虚构。

《千与千寻》中有幻化成人性的白龙、会吃人的巨蛙、满身污秽的河神,还有深受观众喜爱的妖怪——无脸男,千寻的父母更是因为贪吃而变成了猪,而《风之谷》则把背景放在了一千年以后危机四伏、充满污染物和恐怖物种的未来社会。

不过动画电影的想象和虚构是有一定限度的、合理的想象和虚构,目的还是为了反映现实问题。

《千与千寻》中传达了很多对人性的思考,诸如贪婪、不信任、虚伪、以貌取人等等,《风之谷》则实际上表现了当代科技不计后果的高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潜在危害。

1.1.2情感细腻

日本动画电影在情感处理上往往是细致入微的,这与日本人的民族性和历史背景有关。

所谓“细腻”,在日本辞典《广辞苑》里曾给出过这样的释义:

(1)纤细优美的样子;

(2)能察觉到细枝末节(参考网传译文)。

这是日本整个民族都具有的文化特质,体现在各个方面。

比如,日本的服务业就以无微不至在世界着称,几乎所有到过日本的人都无不感慨着日本服务的周到、细心和体贴。

无论是饭店、商场还是娱乐场所,几乎所有的服务员都是自始至终挂着一脸微笑,从点头哈腰乃至鞠躬下跪等礼节一应俱全,而设施的齐全和环境的整洁干净自是不必多说。

曾有在欧美留学的学生表示,倘若去欧美餐厅打工,凡是履历上有在日本餐厅工作过的经验的人一律无条件录取。

再比如,日本的垃圾分类也处理得十分完善。

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是家家户户从老人到小孩都十分清楚的常识。

而对于一些垃圾在丢弃前应该做的特定处理,也是家喻户晓的。

矿泉水喝完应该把标签撕下,瓶盖和瓶子按材料分开处理,没喝完的饮料应该先倒掉并且把瓶子清洗干净,等等。

有人推测日本人之所以如此细腻是和其水稻种植历史分不开的。

水稻从栽培到收获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而日本本土国土面积狭窄,水田数量有限,想要尽可能收获更多的稻子自然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往往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劳累,更有智慧与精力的付出,比如要看准农时、注意气候、除虫除害等等,在这样的耕作过程中,细腻也就逐渐成了习惯。

而这样的细腻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便是其作品的审美和情感了。

审美在上一章节已经有所涉及,即作品会在一些微不可查的细节上进行刻画,而情感上的细腻则是表现为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性思维,诸如“物哀”、“幽玄”、“惆怅”和“古雅幽静”等,尤其是“物哀”美学,在日本从古至今都是文学艺术创作者无法避免的,这个在下一小节还会详细叙述。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日本动画电影也形成了其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

无论是讲述爱情,还是亲情、友情,往往电影选取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常小事,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往往是独白的形式——以及对一些琐碎情绪的描摹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主旨,情感的发展往往都是细碎而缓慢的。

这使得观影的过程像是在烹茶,观众沉浸在人物内心翻腾起的一个又一个细小的波澜之中,仿佛是在等待茶水煮开的过程中感受袅袅茶香。

1.1.3物哀美学

在上一小节笔者提到几乎日本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者们都无可避免的一个审美情趣——物哀美学。

下文便简单对这一美学介绍一二。

“物哀”一词,在日语中写作“物の哀”(もののあわれ),是日本最古老的核心传统文化。

关于“物哀”的确切含义,从古至今有过多个版本,现在普遍为人所认可的版本是由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家本居宣长最早提出的,他曾在其《〈源氏物语〉玉小栉》中,把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悲哀只是‘哀’中的一种情绪,它不仅限于悲哀的精神”,“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这一切都可以称为‘哀’”。

由此可见,“物哀”中的“哀”并非仅仅只是指悲哀、哀伤的情绪,而是泛指人们内心深处纤细敏感的喜怒哀乐,但往往以哀伤之情绪渲染最甚。

在这里,“物”其实代表了客观存在,而“哀”则代表的是主观情感,即概括来讲,“物哀”就是“在接触到某种事物时——可以是人、物或者事情——所不由自主生发出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短暂的、刹那的,是人油然而生出的感动或体悟,常常饱含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悟、自然的感怀以及世事的喟叹。

这种情感往往是纤细而柔美,深沉而细腻,朦胧而感伤的。

人们在在凝神静察中品味着最深层的美感,体现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恋和淡淡感伤。

日本的文学艺术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这种审美意识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汉诗、和歌和俳句,亦或是早期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再或是平安时代的文学经典《源氏物语》都渗透着浓浓的“物哀”,拿《源氏物语》来说,书中充满了含蓄委婉、纤细幽怨的情感,细致描摹并刻画了人物内心微不可查的哀愁和忧郁。

有人曾考证,该书中共出现了1044次“哀”和13次“物哀”。

而到了现当代,川端康成等人又继续将这种审美传统体现在作品中,其代表作《雪国》便是物哀美学的典范。

这种物哀美学也延伸到日本的动画电影制作中,为日本动画注入了这种日本独有的民族审美和价值观,使得日本动画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动画,形式更为丰富,内涵更为深刻,受众更为广泛,在保持了动画特有的娱乐休闲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深刻的人文思考,映射了社会风相和人生百态,使其在世界动画大舞台上保持了独树一帜的,带有东方哲思的艺术风格。

叶渭渠曾将“物哀”的思想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尤其是对男女之间的孤悲之恋;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即对人情世态瞬息万变、人类渺小而无力、身不由己的咏叹;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对季节更迭、花开花落、万物无常的感动。

这三个层次也基本囊括了日本动画电影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物哀”美学,在之后笔者会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1.2新海诚的个人背景和创作历程

提到日本动画电影导演,可能大多数人熟悉的都是宫崎骏,对新海诚知之甚少。

但倘若提到一部名为《秒速五厘米》的电影,我相信多数人都不会陌生。

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新海诚。

新海诚是日本近年来名声鹊起的新锐动画电影导演,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的日本文学系,也是日本新生代动画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作品风格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日本媒体俨然已将新海诚看作“宫崎骏的接班人”,其风头盖过了宫崎骏原本所期许的真正的接班人、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

新海诚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是高水准作品。

他早年在日本的Falcom游戏会社工作,期间曾尝试独立创作动画短片,诸如:

1997年的黑白短片《遥远世界》(1分30秒)、1998年的3D短片《》(30秒)、1999-2000年的黑白短片《》(5分钟)。

2001年,他从Falcom辞职,然后开始投入其首部动画中长片——也即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星之声》的制作,这部影片的制作花费了他两年的时间,也是一部他个人独立担任制片、监督、作画乃至大部分工作的影片,之所以这样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费限制和人力不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新海诚想要打破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中制片人对导演的约束,从而达到二者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创作出一部完完全全能符合导演的意志的作品。

这样的尝试可以说是大胆的,因为没有人敢于辞掉工作一心一意投入一项很可能会入不敷出的项目,可是新海诚他做到了。

从这部影片开始,新海诚这个名字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也许是因为《星之声》的成功令新海诚信心倍增,或者是他从《星之声》的制作中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之后他的电影创作,几乎或多或少都是以一种偏个人独立制作的模式进行的。

这使得他执导的影片带上了浓浓的个人风格。

新海诚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于2004年在日本上映,是其制作的首部超过90分钟的动画电影。

这部电影在日本甫一上映便广受好评,之后更是走出国门,出口亚洲乃至欧美,在世界各地获得多个奖项:

在第九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上入围“动画部门推荐的作品”;在日本第五十九界每日电影竞赛上,甚至比肩动画大师宫崎骏,与《哈尔的移动城堡》一同获得了动画电影奖;在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幻想曲电影节上荣获“动画电影部门银奖”,等等。

真正标志着新海诚创作成熟的作品是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厘米》,也是其代表作。

这部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成为了其动画电影制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并在2007年的亚洲太平洋电影节上一举摘得“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

着名漫画家藤岛康介曾这样评价《秒速5厘米》:

“这是一部仅用计算机和极少数人参与制作成的作品。

与很多人预料的相反,其作品的成熟度和细节的描述使得整部作品成为极为成功的典范。

随后几年至今,新海诚的创作之路开始转型。

2011年首次尝试了一种完全玄幻的题材,创作了长达116分钟的动画长片——《追逐繁星的孩子》,然而这部作品与其前作《秒五》相比,在反响和口碑上都逊色许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依然是一部佳作,并且从这部作品开始,新海诚开始关注之前从未涉及过的“生与死”这样庞大而严肃的主题。

最近一部动画长片是2013年上映的《言叶之庭》,也是笔者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在主题、情节、情感上还是在人物、画面、艺术手段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其口碑也超过了《追逐繁星的孩子》,成为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作品中评价仅次于《秒速五厘米》的又一力作,自2013年5月31日在日本上映以来,截止到6月27日观影人数便突破10万大关。

日本多家影院都延长了上映时间,以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影需求。

除了动画电影,新海诚也陆续创作了许多短篇动画,乃至漫画、同名小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多栖艺术家,但鉴于本文主题是探讨其动画电影的特色,故而不在此赘述。

第二章新海诚三部代表作的艺术特色

2.1诗意的美感

2.1.1意象与意境

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常常给人一种唯美诗意的感觉,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用近乎作诗的手段来创作电影的。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他善于运用多种意象来渲染出独特的意境。

意象是包含着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诗意形象,它可以是景,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人,其最终要服务于创作者所构建出的整体意境,从而在情感的传达和主题的诠释上发挥作用。

意象在诗歌创作中被广泛使用,目的是增加诗歌的朦胧感与传达言外之意,而新海诚动画电影中借鉴了这一常用的诗歌创作手法。

这使得他的作品被很多人誉为“影像诗”。

新海诚善于运用的意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景物,一类是日常静物。

其作品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往往有天空、云层、飞鸟、樱花、雨雪等等,日常静物则更趋于琐碎,诸如主人公的鞋子、厚厚的文件、饭菜的香味、飘动的窗帘、盛满烟头的烟灰缸、疾驰的电车、纵横交错、无限延伸的电线、傍晚五颜六色的发光招牌、眼眶中的泪水、飞走的信笺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