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试题.docx
《体育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试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超常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不同的学科。
(C)
A.相同的B.认知的C.不同的D.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A.体育教育教学B.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娱乐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D)
A.一种B.两种C.三种D.多种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3.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
(B.D)
A.学生的学习焦虑 B.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C.运动员的心理训练D.体育锻炼坚持性
7.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等方面的问题。
(A.B.C.D)
A.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B.提高动机水平
C.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D.降低焦虑程度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以及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
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
六、简答题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
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
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七、论述题
1.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
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今后从事体育实践工作大有帮助。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将走上体育教育教学岗位,他们主要的体育实践工作是从事体育教学,其次是指导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和健身锻炼。
对于一名体育教师而言,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体育实践工作中,对提高自己的工作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①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广泛的,首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学生的性格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在教学中,对待内向型的学生可采取多表扬、多鼓励方式,而对待外向型的学生,适当时候可进行批评和教育。
第三,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如可以采用表象训练法帮助学生掌握、改进、提高运动技术,可以采用放松方法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等等。
第四,有些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动机不强,表现出的行为是上体育课心不在焉、消极怠工,体育心理学有助于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兴趣不高、动机不强的原因,并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第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例如,采用目标设置方法,让学生在达到一个个具体、明确的目标的同时,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指导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水平;二是怎样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处于最佳比赛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潜力,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见案例分析1-2);三是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总之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有效地指导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
(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学者,也应该是一名研究者。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自己“研究者”的角色主要不是定位在纯学术性的研究方面,而是定位在应用研究方面,并且主要集中研究自己实践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这对自己提高的实践工作效果,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我国当前开展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由于倡导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教师在实施新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将会碰到一些新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通过研究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和困难。
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些是体育心理学教科书上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有些是涉及不到的内容,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探讨一些具体的心理学问题。
此外,从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现状来看,与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研究相比,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方面的研究,无论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稍逊一筹。
因此,加强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体育教师应该有许多方面的优势。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旧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心行为主义。
6.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7.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真理的相对性,重视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学派的理论。
(C)
A.行为主义B.认知心理学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B)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D.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 。
(D)
A.决策者B.执行者C.传授者D.促进者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3.建构主义理论繁多,主要包括和。
(A.C)
A.认知建构主义B.行为建构主义C.社会建构主义D.需要建构主义
5.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比,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
和。
(A.D)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 C.事物的客观性 D.主观能动性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5.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
6.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
(√)
7.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非常重视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制约作用。
(×)
第三章 运动兴趣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以及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3.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C)
A.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B)
A.物质兴趣B.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D)
A.广泛兴趣B.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A)
A.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技术基础
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C)
A.乐趣B.直接兴趣C.有趣D.物质兴趣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2.以下哪些是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 A.C.D )
A.健美操可以保持体型B.排球的技术吸引我
C.运动可以增进健康D.运动可以使我更强壮
5.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 C.D )
A.物质兴趣B.中心兴趣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
9.什么样的运动内容能影响运动兴趣水平( A.B.D)
A.新奇性B.适合性C.独特性D.竞争性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
(√)
2.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
3.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
(×)
4.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
(×)
六、简答题
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2.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
(1)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
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3)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
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一、运动需要的满足,二、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三、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四、成功体验的获得,五、融洽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六、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七、论述题
1.应该如何利用运动兴趣的各种品质,激发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答:
(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
(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
(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第四章运动动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維持的功能。
2.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
3.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4.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社会性评价。
5.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分数”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客观性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
A.运动动机B.体育习惯C.运动兴趣D.体育态度
6.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D)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
7.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C)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8.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D)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动机的功能?
(A.C.D)
A.行为发动B.行为操作C.行为维持D.行为强化
4.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C)
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15.体育态度是由哪几个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A.B.D)
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为意向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请用连线将不同的动机理论与其代表人物联结起来。
动机的本能论马斯洛和罗杰斯
动机的行为论德西和瑞安
动机的人本论斯金纳
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詹姆斯和麦独孤
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班杜拉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
2、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
3、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
4、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
六、简答题
2、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
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
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而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
“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
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3、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
直接动机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
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
而间接动机虽然相对遥远,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联系较少,但它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
因此,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
七、论述题
1、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答: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5)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血压、心率、皮肤电。
3.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
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
A.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2.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D)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些体验不属于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C.D)
A.跑步者高潮B.流畅体验C.应激状态D.战斗状态。
2.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B.C)
A.进行体育锻炼均能减轻焦虑,但在10分钟以内的锻炼效果最大
B.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程度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无关
C.停止体育锻炼24小时内,焦虑程度会回到锻炼前的水平
D.体育锻炼降低焦虑与体育锻炼降低肌肉紧张度有关
3.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自尊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A.D)
A.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对身体的认知
B.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产生影响没有差异
C.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D.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4.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B.C.D)
A.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
B.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C.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性身体自我评价
D.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映
5.关于“跑步者高潮”正确的描述是。
(A.D)
A.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
B.当跑步者状态极好时,往往能预知它的来临
C.这种体验只在锻炼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才出现
D.这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
2.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
3.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
(×)
4.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
5.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
6.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
(√)
六、简答题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更能增进心理健康?
答:
总体来说,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2.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状态。
环境因素包括: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的特征。
七、论述题
2.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答:
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
健康信念模型、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
(1)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认为,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当然,这些因素是受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统计学因素和行为暗示的影响的,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比如大众媒体的宣传或亲朋好友的带动等等。
(2)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根据合理行为理论,锻炼行为是个体对某一个健康威胁的反应,当个体认识到由于他们的静止生活方式而使他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的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
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行为态度由行为后果评价权重的行为信念所决定。
计划行为理论比合理行为理论增加了一个称为“行为控制感(知觉到的完成行为的困难和容易程度)”变量,这一变量能更好地解释自主控制相对比较低的行为。
(3)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内部控制是预测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
(4)社会认知理论。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5)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从认知、行为和时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同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