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四年级上册教材整合.docx
《实验二小四年级上册教材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小四年级上册教材整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二小四年级上册教材整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整合
一、总述
苏教版年级上册(第七册)经过讨论,根据表达方面的特点,我们分了六个单元分别是写诗,写景,写事,童话,状物,写人。
1.写诗
《1、老师您好》《2、但愿人长久》《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4、秋天》《23、古诗两首——元日江雪》学习诗的特点
2.写景状物
《9、泉城》《10、九寨沟》《10、田园诗情》《21、珍珠鸟》《23、雾凇》
表达方式:
从哪些方面介绍景物状物,把握景物状物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拟人夸张对比反衬等写法
3.写事
《5、我给江主席鲜花》《虎门销烟》《12、桂花雨》
《20、诚实与信任》
表达方式: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告诉的道理
4.科普知识
《6、天安门广场》《18、维生素C的故事》《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24、春联》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5.寓言神话故事
《13、开天辟地》《14、普罗米修斯盗火》《15、一路花香》《22、九色鹿》
通话故事的特点,学习童话的对话等特点,怎样写好童话故事
6.写人
《7、徐悲鸿励志学画》《16、说勤奋》《17、李时珍夜宿山寺》
表达方式:
写人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写人的方法。
二、具体内容
诗类
写诗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4、秋天》《25、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学习诗的特点
古诗的语言精练,言简意赅。
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学习,获取诗歌语言的情感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诗文的魅力,懂得诗歌节奏感强、表达含蓄、意境优美的特点。
学生在掌握生字词语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搜集描写春之美的诗歌,读一读,背一背,在领会诗歌之美的同时,带着自己对春天大自然的想象,用手上的彩笔画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五篇课文形式都不同,可以把第2、3、25课都安排精读,按参考书意见分配课时。
只是学会这两首古时候以后,再补充有关写景的古诗让学生背诵,增加阅读量。
1、《老师,您好!
》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感情。
全诗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的祝愿。
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
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抓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说出诗的大意。
然后围绕关键词崇高、美好来阅读,在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意象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不要拔高。
2、《但愿人长久》本篇课文体裁属于文包诗,主要用于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情况,以便于读者更好地解读诗歌。
本文选取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的片段。
作者望月抒怀,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线索。
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
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3、《古诗两首》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是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半轮”说明当时是“上弦月”或“下弦月”。
月上“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平羌”就是今天的青衣江,源于四川芦山县,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月影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后两句的意思是说: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夜发”,就是夜间出发。
“清溪”,是地名。
“向”,即驶向。
“思”,思念。
“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
“渝州”,唐代州名,治所在八县(今重庆市)。
一个年轻人,乍离故土,对故乡、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友人,心中只留下一片怅惘。
4、《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去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文。
在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能在课堂上背诵出这两首诗。
25、《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元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写景类
写景的文章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
状物的文章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的。
这类散文的所写物件很宽泛,可以是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类的各种生物,小猫小鸟,红花绿草之类;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各种器物、用物,车船犁耙,铅笔篮球之类。
它可以是写一物,也可以是数物合写。
这类散文一般以描形摹态为主,但也可以叙述一些物件的“故事”,写得有情有态,借此言志述怀。
本组文章共5篇:
《泉城》《九寨沟》《田园风情》《珍珠鸟》《雾凇》。
其中,《泉城》和《珍珠鸟》是精读课文,《九寨沟》《田园风情》《雾凇》是略读课文。
《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雾凇》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
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
《泉城》这篇课文描写了闻名天下的济南泉水。
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读来饶有兴味,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因此,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体会济南泉水的特点上,感受其美丽和神奇。
课文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
开篇,作者就抓住了济南七十二泉的特点:
或白浪翻滚,或银花盛开,或晶莹剔透,或虎啸狮吼,或声音低细。
2-5段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的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抓重点,促难点,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我们可以从泉水流动特点入手,抓重点词语,以点带面,体会四泉的奇丽。
指导学生读课文,抓住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和趵突泉泉水流动特点的词语:
涌、汇住、喷吐、冒,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从优美的语句中感受文字的感染力,体会用词的妙处,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对课文进行充分品读之后,学生体会到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
我们可以以问题“这是怎样的一条沟?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从浅层的“几条、山沟”进入深层的“神奇、童话世界”的感受品读。
课文语句清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值得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好课文。
《田园诗情》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纵观本文,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句。
在整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文字营造出的宁静优美的已经。
对于重点的语句,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让这些语言形象,能深深地记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如什么样的绿草,什么样的鲜花,什么样的骏马等,让学生能深深地记在脑中,形成很好的语言积累。
最后,我们可以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把预设和学生的生成有机结合,以学生的提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回到文字,进一步领会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学生有可能不仅进一步能把握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还会认识到“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中,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意蕴。
这时学生可以说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经历了一次熏陶和升华。
《珍珠鸟》这篇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学生可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通过通读全篇,理清叙事线索,体察人、鸟的一举一动,从“我”和鸟儿的和谐相处中,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赏读课文精彩章节,可采用多种形式,品读欣赏优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语言,学生在人情人境的赏读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以导为主。
师生共同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
教学结束时,可关注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利用看图训练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对他们进行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教育。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写事类
语文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事的记叙文就是把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叙述出来的文章。
一般要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并告诉读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与表达的情感合二为一,在文章中同时表现出来。
这组教材的共同特点:
通过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来说明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一组课文包括《5.我给江主席献花》《8.虎门销烟》《12.桂花雨》《20.诚实与信任》,这四篇课文,都是写事的文章。
1.《我给江主席献花》这篇课文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课文全文叙事清楚,首尾呼应。
整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和欢迎队伍冒雨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第二部分写“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
最后一部分写“我”忘不了这一天。
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八段种的反问句帮助学生体会香港同胞在洗刷了百年耻辱回到祖国怀抱后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
2.《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3.《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4.《诚实与信任》课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
后来,双方通过打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
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
特别是课文的对话部分,尤为真切感人,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现其中蕴含的人间真情。
课文共11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1---3)写我深夜驱车回家,撞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后,在小红车上留下了字条;第二段(4---10)写我和小红车主人在电话中相互表示歉意和感谢,表现了诚实和信任的人间真情;第三段(11)写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件事是围绕课题来写,着重反映了“我”的诚实及小红车主对“我”的信任,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科普故事
科普文一般是以通俗的形式介绍某种事物或形象,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
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不夸大,不缩小;表述具有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在阅读时,首先应弄清文章叙述的事物的概念、特点、构造、作用等等,才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科普文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做解释、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等来表达要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为了适合小朋友们阅读,有些科普文还采用童话、拟人等形象生动的手法。
阅读时体会这些表达方式,对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
《天安门广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春联》,其共同点是:
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说明事物的结构、布局、形成、作用及特点等,中心突出,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得深入浅出,使学生乐于阅读,也较容易理解内容。
其中《天门广场》和《春联》两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中心明确,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材料,建议详读;《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可安排为略读。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第一段用该国的语言统领全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和壮观景象。
第四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特殊政治地位。
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
文中使用大量地成语和四字词语,有形有色,是人身临其境,同时采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文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对偶的运用也是一个特点,是文章语言更精练,更具节奏感。
教学建议:
在初读的基础上画出生字词语,并借助工具书扫清障碍,感知课文内容;第一到三段课让学生采用边读边思边圈注的方法抓住方位词,理清广场建筑物的方位关系;第四自然段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象征”的意义,从而了解天安门广场的特殊意义,这也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五、六两段可放手让学生充分朗读,边读边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重点理解“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两层含义。
五、六两个自然段可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如结合第五段描写一处景物,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方位词,结合第六段描写一个欢庆的场面。
《春联》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重点是二、三自然段,讲了春联的特点:
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教学建议: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对联,进行交流,增加对春联的感性认识,结合第一自然段,体会春联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三自然段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春联讲究对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特点。
第四段语言简洁,但道理深刻,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开卷有益”。
教学时应注意背诵的指导,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练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维生素C的故事》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
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节,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有关知识。
本文为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读顺读通,理解内容,弄清维生素C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
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课内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建议:
全文叙述有条有理,层次清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平实、浅显、流畅,心理描写有特色。
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说话、复述等训练。
课文开头直接引出“哥伦布”其人,简洁明快,也点出了他在整个事情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高度肯定他的辉煌成就。
“常常”突出了探险的次数之多,为故事的开始作了铺垫。
(话语令人感动、震撼)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哥伦布此时的内心非常矛盾复杂——“噙着
眼泪”暗示内心的不舍,都是一起生死患难的兄弟,“点了点头”是无奈之举,若病情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省略号值得玩味,可以让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自己对话。
)
几个月过去了,哥伦布的船队终于胜利返航了。
(“几个月过去了”时间似乎遗忘这些事,其实这一切都压在哥伦布的心里。
“终于”一词又一次道出不易)船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这次探险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
哥伦布这么想着,船不知不觉已经靠岸。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处与下文惊喜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对比。
胜利返航为何心情沉重,这里是一处矛盾,可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境思考)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
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从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切入文章,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2、3自然段解答问题,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4自然段总结课文,指出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解读:
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比较、举例等方法,生动浅显,准确活泼,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举例、比较等最基本的说明方法,初步感知其作用,从而感受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1.体会课文中“不仅……还……”“只要……就……”“虽然……却……”这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学习使用关联词语。
孔:
体会课文中“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的排比构段方法。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话。
2. 方法指导。
抓关键词语体会互联网的特点“大、快、多”,在朗读中体会作者使用说明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寓言神话类
《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九色鹿》四篇文章属于神话故事篇,其中《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九色鹿》都属于神话故事,《一路花香》是寓言故事。
文章通过中外的故事传说,使学生受到为了正义勇于献身,不畏强暴,为民造福、勇敢正义的人文情怀的教育,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开天辟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盘古关键的动作和世间的变化,设计说话练习,为课文补白,从细节中体会盘古精神。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中对比盗火之前和盗火之后人间的景象,让学生深入了解盗火的重要作用及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之处。
《九色鹿》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民间故事:
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
这篇课文有几个词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知恩图报、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在教学中抓住“恩”“义”“信”“利”展开教学,在对比中赏析人物。
不过,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仅关注九色鹿和调达,还应该有国王。
如果站在儿童的角度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
说出你的理由来。
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九色鹿,并且理由都非常充分,九色鹿勇敢机智,善良不求回报。
还有学生会说喜欢国王。
因为国王是在被王妃缠得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下令捕杀九色鹿的,而且他在听了九色鹿的话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严惩了调达,并下令再也不许捕杀九色鹿,所以说他还是一位好国王。
这一小小的教学环节设计极大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解读教材时的读、问,要站在儿童的解度去设计教学。
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了,学生才可能学得明明白白。
《九色鹿》的故事出自敦煌壁画,确实,它具备一个佛教故事的应有的特征:
善恶终有报。
当然,在宗教故事中,也有可能有另一种结尾:
宽恕。
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宽恕。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
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
它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事物“人格化”。
这则寓言写的是印度的一个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
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只有条裂缝。
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世界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从课题“一路花香”着手,可以引起学生无限联想,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急于了解一路花香是怎样的一幅美景、为什么会一路花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一路花香》凭借文本明白语言所阐述的道理。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本单元《普罗米修斯盗火》是精读课文,《开天辟地》《九色鹿》是略读课文,《一路花香》为自读
写人类
这一组课文包括《7、徐悲鸿励志学画》《16、《李时珍夜宿古寺》》《17、说勤奋》,这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的文章,其中《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