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796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解析版

中考复习单元检测一(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C.脉搏正常跳动的频率为70Hz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C

【解析】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一个正常人的脉搏是每分钟70次左右,即频率为70Hz符合实际;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点睛:

根据生活中物体的长度、鸡蛋质量、人的脉搏、人对地面的压强的实际数值,利用课本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及单位进行估测解答.

2.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假设此时他们用的时间为t,则甲的速度为

,则乙的速度为

,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当他们到达终点时,则甲通过的路程为110m,时间

,则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时间

,所以甲先到,故选B。

3.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速度的大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由图示可知,只有乙段路程为匀速直线运动,故应选B。

【考点定位】匀速直线运动

4.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所示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博尔特是第一个冲线的,所以其跑的最快,用的时间最短,故A正确,D错误;由于不知道其它选手的时间,无法进行排名,故B错;知道全程的长和所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故C错;应选A。

【考点定位】机械运动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应选B。

【考点定位】声现象

6.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由于太空中是真空的,没有可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在飞船的舱外不能直接对话,故应选B。

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图实验是为了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符合题意;B图实验是为了证明音调与空气柱长度有关,不符合题意;C图实验是为了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符合题意;D图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不同,鼓声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选填D。

考点:

实验目的分析

8.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

【答案】C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9.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接收到的响度越大,故应选C。

【考点定位】声现象

10.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

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A.用手机控制相机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D.笑脸抓拍

【答案】B

【解析】A.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量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C.“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

故C不符合题意;D.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两组照片(如图),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______组。

【答案】乙

【解析】甲图中除飞机、汽车外,无其他参照物,且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能确定它们的运动情况.

乙图中,汽车和飞机相对于大树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由此能够确定飞机和汽车都是运动的

12.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舰艇组成一字型舰艇编队(如图所示)正在同速前进。

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舰艇是___________的。

【答案】静止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机械运动。

舰艇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舰艇是静止的

1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答案】1.85

点睛:

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时长度进行读数时注意看好刻度尺的分度值以及物体是否从零刻度线开始。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乙的速度比甲大乙出发比甲晚15min甲、乙出发后在60m处相遇等

【解析】试题分析:

图象有横轴和纵轴,所以在找信息时要抓住图象中的几个特殊的点:

轴上的点,两条直线的交点;还要会根据纵轴、横轴上对应的物理量得出甲和乙的速度关系,以及由甲和乙的图象得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解:

由图可知,甲和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这表明甲和乙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在15min时才开始出发,表明乙比甲晚15min;甲和乙在第25min时运动的路程相同,但乙运动的时间只有10min,而甲运动的时间是25min,所以乙的速度比甲大.

故答案为:

甲和乙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或乙的速度比甲大或乙出发比甲晚15min).

【点评】本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图象结合速度知识来进行分析.

15.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s。

【答案】

(1).自己(或动车)

(2).50(3).1150(4).23

【解析】解答:

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动车的速度:

=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全=s+s车=1000m+150m=1150m,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t′

=23s。

点睛:

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根据公式

计算出动车的速度;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长度与动车长度之和;根据速度公式即可解答。

16.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答案】

(1).8.00

(2).0.2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s=12.50cm﹣4.50cm=8.00cm=0.08m,

时间:

t=2×0.2s=0.4s,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

=0.2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

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

这表明:

______。

【答案】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析】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划得慢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所以这表明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8.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

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

【答案】

(1).音色

(2).响度

【解析】试题分析:

声音有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小满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接电话,是根据音色判断的;妈妈让说话大声点,说明小满的声音太小,要增大响度.故答案为:

音色;响度

考点:

音色;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9.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

【答案】

(1).音调

(2).响度

【解析】试题分析:

对不同气孔吹气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时,空气柱振动的振幅不同,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考点定位】声音的要素

视频

20.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

【解析】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根据图中扬声器的振动,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解答:

解:

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故答案为:

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

三、实验与作图题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解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可以用纸屑的跳动将桌面的振动放大,物理学上常用这种“转换法”来进行实验。

2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

请你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说明1)空气可以传声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

(1).伸出桌面的长度

(2).钢尺振动的快慢

【解析】试题分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

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

【点评】此题考查了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24.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晨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

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

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

小晨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丁是图甲实验中,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

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

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

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晨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3).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甲可知,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为了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可以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故本实验中想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应该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3)据实际情况可知,若想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增加起跳的力量、用力蹬地、加强体育锻炼等均可。

【考点定位】运动和力

25.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0.16(3).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时间,便于时间准确测量

【解析】

(1)小车在顶端时,具有一定的高度,为重力势能,开始下滑以后,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用时4s;经过距离为:

64.0cm即0.64m;

所以平均速度为:

(3)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因为倾斜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大,则小车运行时间越短,测量时间会增大误差,倾斜度小时,小车运行时长,测量时间更准确。

答案: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0.16(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四、计算题

26.打捞沉船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浮筒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用高压气体将浮筒中的水排出,在浮力作用下,沉船浮出水面。

在某次海洋打捞中,打捞人员先用声呐(一种发射声波的仪器)探测沉船的深度,在沉船正上方的海面上向沉船发射声波,测得声波从发出到接受到反射波的时间是0.1s,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g取10N/kg,请计算:

沉船在海水中的深度是多少。

【答案】75m

【解析】∵声波从海面传到沉船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t=

×0.1s=0.05s,

∵v=

,∴沉船在海水中的深度:

s=vt=1500m/s×0.05s=75m。

2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小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

仔细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小汽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五·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

小明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

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答案】超速;警示语:

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解析】

(2)小明开车的速度为v=

=60km/h>40km/h

所以小明开车超速;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不要超速行驶、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