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220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17

出现一次出现两次

●上篇综述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并占着主导地位。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弱。

⑤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五、论述题

1.如何认识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的客观条件?

(从不平等条约,特权,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卷入世界市场,原料产地;自然经济解体,活跃商品经济,客观上创造条件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但遭三座大山压迫,依赖性,发展缓慢困难等方面分析)

1)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迫使清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开始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教育、政治近代化

2)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获得的丰厚利益使地主官僚商人开始投资实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经济近代化

3)在早期的外资企业中孕育了最初的无产阶级,而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重要场所

4)伴随西方列强一起传入中国的近代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并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提供蓝本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问题:

(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自然经济)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但正如毛泽东指出:

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

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反而是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第一章

四、简答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

A.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二)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B.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扶持和收买代理人

C.经济掠夺

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除巨额战争赔款外,主要是:

利用条约赋予的特权,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扩大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经济命脉,将中国拽入世界经济市场。

D.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以传教名义下进行侵略和文化渗透活动。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利用宣传宗教教义和西学的名义,为侵略制造舆论。

(三)焚毁和掠夺文物 

2.简述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简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昏庸愚昧,官员贪污腐化,害怕人民群众,甚至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表现在军事装备的落后和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③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4.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②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

帝国主义:

索取战争赔款,经济侵略(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主权,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经济命脉),中国经济丧失独立性,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经济附庸,除沿海少数城市畸形繁荣,广大地特别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封建主义:

专制制度、土地私有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抑制民族工商业,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列强控制中国的代理人。

外帝国主义和内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2.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大片领土,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勒索巨额战争赔款,抢掠中国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刊物和设立学校等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

(1):

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

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

材料

(2):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

“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础嗟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也。

……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

“赫德、瓦德西关于义和团运动言论摘编”

回答问题:

(1)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及再后的日本对德宣战、各自扶植北洋军阀派系、府院之争等便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2)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

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3)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

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是片面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是其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之一.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在反侵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以农民为主体组成的松散组织义和团,其本身愚昧、落后,有许多缺点,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而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实质上是农民阶级有历史局限性的民族革命思想,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原始形式。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初期的共同特点,义和团运动不过是它的典型代表和集中表现。

 

●第二章

四、简答题

1简述《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编》是一套较为完整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

(1)政治上,主张“设法用人”,反对“结党联盟”,强调“权归于一”。

(2)经济上,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金融事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文化习俗上,主张兴办教育医院慈善事业,禁止旧的风俗习惯。

(4)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但不允许外国人干涉太平天国内政。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充分地发展起来的。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经营不讲效益,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鼓励创办报纸,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有国家供养的特权。

在经济方面: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在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4.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维新派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转播,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开启了社会新风。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五、论述题

1.试述《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1)进步性: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2)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这种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它又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2.试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领导阶级(封建地主官僚、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采取方式(实业技术、军工民用工业、翻译西学,舆论宣传、讲学,立宪变法),关注层次(技术、制度)

联系:

结果一致,代表着领导阶级的进化和关注领域的升级

<一>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官僚(即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官员);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

②主张不同.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③内容不同.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军事同时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戊戌变法通过变法图强,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④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器物变革);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制度变革),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⑤作用不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思想文化传播.

<二>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联系

①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引进西学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为戊戌变法的发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②戊戌变法受到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不少具体兴办都是以此为号召,同时它突破了这一界限,在批判”中体西用”中前进.

③洋务运动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相继而来的是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力量的出现和成长,为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活动打下比较坚实的阶级基础.

④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深刻地认识到:

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政治制度问题.只有变法才能避免亡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这场要求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调整和深化.

⑤两次运动皆以失败告终.都因无法动摇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

其一由西太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

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

回答问题:

(1)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

公元1898年6月11日

(2)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梁启超归之为两条:

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

严格意义上讲,梁启超所列举的这些情况并不是造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改革必然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是正常现象。

上述这些改革举措基本上是必要的、及时的,可指责的地方并不多,则更不能列为变法夭折的动因。

只有改革政策出现大的失误,才可与最后的失败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在这里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但是,透过梁启超的这些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守旧派太强,维新派太弱。

(3)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史学工作者用革命史观去认识和探讨变法的失败,产生了一些新观点。

有些著作共同将变法失败的原因归之为:

1.坚持改良主义,不赞成革命;2.脱离广大人民群众;3.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

有些著作还加上第4条,不反对帝国主义。

这显然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观的具体化。

50年代末和60年代乃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发生了新的大的变化,在“文革”时期,具体到戊戌变法,基本是进行“大批判”了。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史学界反观历史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戊戌变法也有了新认识。

1982年,广东学术界曾召开过一次关于重新研究戊戌变法的座谈会,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戊戌维新的失败,并不一定等于“此路不通”,也不意味着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没有获得某种程度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章

四、简答题

1.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的社会革命。

2.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A.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规定了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

C.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D.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义务。

E.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4.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五.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及其缺陷

(1)进步性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2)缺陷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民权主义侧重于对满洲贵族的阶级斗争,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统治阶级来反对;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些缺陷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不仅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