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15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种实验仪器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图2-Z-1

2.下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Mg>Fe>CuB.Cu>Al>Ag

C.Zn>Ag>CuD.Cu>Fe>Mg

3.芯片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

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

C.能用铁桶盛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

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5.下列生活用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图2-Z-2

6.图2-Z-3中“——”表示相应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这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下列各物质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图2-Z-3     

7.由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可能是(  )

图2-Z-4

A.CuO和CB.Fe和CuO

C.Mn和CuOD.Fe和C

8.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9.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和④B.②和③

C.③和④D.只有④

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A.①③⑤B.①④

C.②③D.②④⑤

11.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B.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2.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Z-5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2-Z-5

A.t1min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Y

B.t2min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C.t3min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D.t3min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13.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图2-Z-6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4.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H2SO4、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种,如下实验:

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沉淀e+溶液;④a+b―→溶液f+沉淀;⑤e+f―→溶液+气体。

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Ba(NO3)2、Na2SO4、Na2CO3

D.Ba(NO3)2、Na2SO4、H2SO4、Na2CO3

15.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2Fe+3CuO

Fe2O3+3Cu;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中不含FeCl3 ②甲中含有FeCl3 ③若向固体丙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 ④若向固体丙中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二、填空题(共48分)

16.(6分)现有:

①四氧化三铁、②空气、③铁粉、④氯酸钾、⑤液态氧、⑥冰水、⑦氯化钾、⑧海水等物质,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17.(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蛋白质、糖类、钙、铁、硒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硒”是指________(填“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2)用下列材料的对应字母填空。

A.金属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合成材料

①棉花、羊毛属于________。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航天飞机等的钛合金属于________。

18.(8分)小刚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

(1)他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泡,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CuSO4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种溶液,该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溶液b.硫酸钠溶液

c.酚酞试液d.硝酸钠溶液

19.(12分)A、B、C、D四种离子化合物,由以下两组离子构成(每种离子只能选用一次)。

阳离子

Ba2+

Na+

Fe3+

Mg2+

阴离子

Cl-

NO

SO

OH-

四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有如下现象:

①A+B→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②B+D→红褐色沉淀;③C+B→白色沉淀,再加硝酸沉淀则转化为C。

(1)试确定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

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

D为____________。

(2)完成上述③中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2-Z-7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g。

(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图2-Z-7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

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

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

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

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有一瓶不纯的一氧化碳,其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现提供如图2-Z-8所示的甲、乙、丙三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若用来:

①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②除去这两种气体;③确认CO2已除尽。

图2-Z-8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达到上述①②③的目的,用各装置接口的代号(abcdef),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

不纯的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纯净的一氧化碳。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

22.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2-Z-9所示:

图2-Z-9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____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13分)

23.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

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氯化钙的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5.5

200

5

2

11.1

200

10

3

22.2

200

20

4

33.3

250

25

5

55.5

400

x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________(填序号)。

(2)表中的值x是________。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详析

1.C 2.A

3.C [解析]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A [解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FeSO4)和氢气,而不是硫酸铁;由于铁能够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因此不能用铁桶来盛放农药波尔多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3)和水。

5.A 6.A 7.A

8.D [解析]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甲烷,应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入二氧化碳或滴加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溶液。

将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能反应而银不能,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是Zn>Cu>Ag。

9.C 10.C 11.A 12.D 13.D 14.C 15.A

16.②⑧ ①⑥ ③⑤

17.

(1)元素 

(2)①B ②A

18.

(1)稀硫酸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2)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3)c

19.

(1)硫酸钠 氢氧化钡 硝酸镁 氯化铁

(2)Mg(NO3)2+Ba(OH)2===Mg(OH)2↓+Ba(NO3)2

Mg(OH)2+2HNO3===Mg(NO3)2+2H2O

[解析]

(1)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只有BaSO4和AgCl,由本题所给离子可知为BaSO4;

(2)红褐色沉淀为Fe(OH)3。

20.

(1)还原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或用气囊收集)

[解析]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g-50g=4.4g,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CO

CO2+Cu

8044

x4.4g

 x=8g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将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或用气囊收集。

21.

(1)除去水蒸气 检验CO2存在,除去CO2并验证其是否除尽

(2)cd→fe→fe→ba

22.

(1)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2)加热

(3)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镁条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试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入热水中,镁条表面产生气泡,且加入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由此可知,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2)因为猜想中提出了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造成的,所以可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来观察是否变为红色。

(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23.

(1)1和2

(2)40

(3)解:

设20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100

x20g

 x=21.2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6%。

答: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