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15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docx

游泳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游泳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

王清熙

  游泳嬉水是极好的文体活,游泳馆、游泳池、嬉水池、水上乐园遍布全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建筑与日俱增,在发达的美国,已有450万座,中国的这类建筑,也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许多专家、工程师也都相继遇到了泳池设计这一问题。

泳池嬉水工程的投资,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

而每年的运转费用,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

它既是耗水大户、又是耗电大户和耗热大户。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设计上不断改进,在这实践中认真总结,逐步使问题得到解决。

许多国外的理论、实践总结、经验公式和各具特色的过滤砂缸,在各自的国度里都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在群众性泳池中使用,始终并不十分尽人意。

近些年来,知用于人口众多的我国的群众性泳池中,显得无能为力。

  如何简化设计、简化管理,减少基建投资,减少运转费、维修费,如何节水、节电、节热能、节药品、节人力,如何在任何情况下确保水质,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一、把机房面积降下来

  已建游泳池机房面积普遍偏大,从123-400m2不等(为便于说明,本文皆以标准为例)机房造价10-40万元甚至更高,滤罐数2-6个都有,罐径一般2-3m,立式居多,卧式较少,国外的机房设计得更是宽大。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罐数多,摆开后必然占据较大的面积。

  有的机房,除了过滤间外,还有加氯间、氯瓶间、加药间、加热间、工具间、药库、化验室、控制室等。

这种照大中型水厂配置的帮法,在任何超大型、任何高档次的游泳馆也是不需要的。

水厂和泳池处理,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两码事。

 

(1)世界上几乎几不到≥1万m3水的游泳馆,而中型水厂的产水量都在几万m3以上,水量相差悬殊。

 

(2)水厂是无限的水,一次性通过;而泳池的水是有限的水,“无限”次通过。

 (3)江河湖的原水水质可能骤变,而泳池的水质不可能骤变,没有强烈外界因素的直接加入,泳池水质的变化是极为缓慢的。

 (4)江河湖水常规处理主要靠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后沉淀和过滤,而泳池水处理要靠过滤、氧化和活化。

泳池这几千吨水的周而复始处理,当路子走对以后,并不困难,没有必要人为搞得那么复杂。

除了全部电动阀门控制的系统需要设置控制室外,手动系统和水力自动化系统都无此必要。

其它房间更没有单设的必要。

对水力自动化系统来说,除了主机房和机房一角的加氯间外,不需要再设置任何房间。

水力自动化系统的机房总面积<50m2,主体是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占地面积不足90m2,它是一种结构紧凑的整体性机型,当前已有60套机型,日处理水量由100m2~30000m3。

水处理系统请见图13、图14和图15。

二、把电耗降下来

  游泳池水处理的唯一目的是解决水质问题。

是采用压有处理,还是采用无压处理,只是个手段问题。

对于0.000来,又回到0.000去的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水处理领域,使用什么手段才是合理的呢?

很显然,对于原来没有压力要求的系统,做成重力系统更合理。

请看公式

(1)

  当处理流量Q相同的情况下,轴功率N与扬程H成正比。

一、综合国内外压力系统的设计水头为:

H1=15~35m

二、无压系统的设计水头H2

 1.水处理机房与泳池在同层,H2=3~5m.

 2.水处理机房在泳池下层。

H2=4~6m.

注:

无压循环水理系统,初始水头损失0.4m,终止水头损失2.2m,正常运转所需水头3m-6m。

这个数值主要取决于机房地面与泳池水在的相对关系。

换句话说,同层、地面、半地下式机房,取决于处理机顶高于泳池水面的高度;下层、地下式机房,取决于水面高于机房地面的高度。

因此,水处理设计与土建设计的配合是关键。

  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处理水量情况下,压力系统的电耗是无压系统的2.5倍以上。

上百座馆池的大量运行经验告诉我们,仅电量一项,每年可节约15~58万。

三、把水耗降下来

1、取消自动补水池

  在水的系统中,为了保持某一固定液面,补水池、补水箱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除非控制水位的浮球阀或电磁阀已经损坏外,一般不会漏水。

但对游泳池来说,补水池、补水箱不宜使用。

开放中的游泳池是不存在固定的液面的,波动的游泳池液面造成的结果是,泳者不断的入水,池水一次次地溢走,泳者不断的出水,一次次的补水,永不停息,只有闭池时,才算结束。

浪费的水超过30m3/h。

对全球缺水的今天,应杜绝这种做法。

  那一次次溢走的水,都是经过加热的温水,而一次次补进的水却都是冷水,这才是池温为什么迅速降低的根本原因。

由于低温水无休止的加入,每年多消耗标准煤超出百吨!

  为了堵住这个耗水跑热大漏洞,30多年来笔者走了一个漫长的全过程,逐渐缩小补水池为补水箱,又把补水箱缩小到只有300L,实践证明,浪费的水量和热量与补水池或补水箱的容量大小毫无关系,与采取何种型式的浮球阀与电磁阀也没无关系。

直到彻底取消补水箱,这个漏洞才堵注。

结论是:

不能依靠泳池波动水面来控制泳池液面。

每年我国有上亿吨水和几十万吨煤,由这里流掉!

但取消补水池和补水箱以后,除了每池、每年带来5~10万元的效益外,未出理异常。

2、力图取消平衡水池

  一般设计平衡水池的主要目的是:

调节泳者占据的池容。

调节手段是:

用(各种各样的)浮球阀的补水,来保持固定的液面。

实际上,在国内外的许多实例中,可以看到,平衡水池的水面与泳池水面安全一致,浮球阀也是控制着这个水面。

不管它是叫平衡水池,还是叫调节水池,实际都是一个放大了的补水池。

因此,它浪费的水量和热量与补水池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平衡水池应淘汰。

  还有一种设计,平衡水池的水面,或浮球阀控制的水面,明显低于泳池的水面。

开池时泳者挤出的水存入平衡水池,闭池时再打入泳池中。

由于波动的泳池水面不会影响浮球阀,该形势较好。

但这种平衡水池补水浮球阀,必须比泳池液面低得多,浮球阀控制水面以上的容量,必须不小于高峰人流的总容量,通常不小于30m3,以储存泳者挤出的水,闭池时把水送回泳池采取什么手段,也是麻烦事,国外的作法是把平衡池当作水泵吸水池来用,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可是能量白白浪费了不少。

众所周知,那些平衡池、调节水池的容量有的虽然很大,但与泳池的容量相比,却又是小巫见大巫。

因此,如何开发泳池本身的调节作用,才是设计研究者的课题。

  请看,无平衡水池馆池的情况:

当开池前特意把水放满,通常15个人挤走1m3水,入池极限450人,挤走30m3水,在闭池时,水面下降应是30mm,实际上,由于池水充满度总是100%,时刻有水溢走,溢走的水近10m3,闭池时测量水位降是30~41mm。

这时池水少了40m3,造成池水的水位变化却很微小,假如不去测量,往往不易发现。

在一次开池时,只要有人入池,便双失去了平静的水面,更难发现这个水位差。

随着入池人员的增多,又一次达到高峰时,由于池水不再溢满,溢走的水明显减少,如此周而复始,可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可以看出,开池时水面总是高于停池时的水面。

众所周知游泳池本身不仅有相当大的水量,而主要是它的水面很大。

即使水量减少了100m3,水面才相差100mm。

对于重大的国际比赛平说,只有对池水深度的严格规定,把泳池设计成无论什么时候都100%的溢满,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实用中并没有这个必要。

  然而,池底进水,周边溢水的设计,则又心须绝对溢满,还要绝对溢流,否则,水处理无法进行。

然而,即使这种型式,同样可以启用游泳池本身的调节功能,而需设置平衡水池。

具体的做法是:

泳池水面、周边溢水面、溢水沟盖面示高皆为0.000,沟外侧地面皆为0.040的标高,然后四周以1%的坡度坡向溢水沟。

(见图1)

  顺便提醒一下,池底进水,周边溢水这种设计对土建施工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双侧共长100m的池边上顶面,都必须在同一高度上,不行相差+1mm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常常一个工程要返工3~4次,最后依然有较大差距。

在100m长度上,高程相差1mm就相当于增大或缩小了Φ357mm管道的过水断面积,高程相差1mm产生的结果是溢流出水不均匀。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欧美的作法是加大循环水量,由于浪费能量过大,很不适合我国国情。

实际上,国际上这种下进上溢式(逆流式)方式。

这是一个误区,应立即杜绝这种错误方式。

  采用这一作法的目的是,使漂流物能够较快溢出池面。

然而在拉水线时,便起不到这个作用。

还有人认为,这一作法可以减少池底的沉淀物,实践证明,没有这个作用。

因为池底进水口面积不到池底面积的1/10000,池水的平均上升速度不到0.07mm/s,除进水口的水流是自下而上外,周围的水流都是自上而下的回流,沉淀照样进行。

  结论:

尽量避免使用上升泉式,多用河道式。

由土建配合,启用游泳池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力图避免另设平衡池。

3、节约游泳池滤体的冲洗水量

  游泳池滤体的冲洗水量,取决于工作周期、冲洗历时、和冲洗强度三个因素。

  滤体的工作周期:

笔者曾对国内外的大量馆池作过普查,了解到各馆的工作周期都不一样,从1天~7天都有,实质都是人为规定的一种作法、一种自己制订的冲洗制度。

有的水量浪费很大。

其中也有正确的作法,按滤层阻力增加值实施冲洗。

遗憾的是,它是手动的;当水质不好时,几乎都误认为是冲洗不够造成的,人为提前冲洗和拉长冲洗的时间。

国外还有一种轮冲的作法,如5个罐,每天冲1个,5天1个轮回。

这种自动轮冲的作法,与我国手动冲洗的作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实际情况脱节,和水质没有建立起任何关系。

众所周知,季节不同,地区不同,馆的性质不同,人流量不同,人口素质不同,水的污染程度相差不是几倍,而是百倍!

死的(不管是手动的还是电动的)工作制度都不够理想。

国外的资料表明,尽管其人流数量远远少于我国,夏季水质变坏也屡有发生。

我们利用滤层阻力增加,水位自然升高的原理,实现了水力自动化控制。

工作周期是一个变值,它随季节、天气、人流、污染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上百个馆池的大量数据告诉我们,工作周期完全决定于水质。

极限最短的工作周期和极限最长的工作周期相差百倍!

一般冬季难得遇到自动冲洗的机会。

  游泳池滤体的冲洗历时:

总括中外写在书本上的资料为5~8min,实际普查结果为15~30min,个别的竟达到2h,调查中竟未见到一处是5~8min,连国外的电动冲洗阀,也设定为15min。

原因是管理或承包者怕冲不干净影响水质?

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按常用的φ2.5m罐计算,每一次冲洗水量,至少比需要的多消耗38m3/每罐次!

  冲洗历时不应人为确定,应以开始流出清水的时间作为依据。

我们测得的数据是,2.0min后冲洗水浓度开始减小,2.5min后开始变清,3.0min以内全清。

于是,以水力学原理按此实测资料制造机型,实现水力自动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它的冲洗历时永远是150s。

  游泳池滤体的冲洗强度:

中外公布的冲洗强度为15~20l/s·㎡,根据我们滤料情况,在机体的结构设计上,把冲洗强度提高为32l/s·㎡,此时全部滤料翻滚搅搓,2.5min内已淘洗洁净。

  结论:

只有增大了冲洗强度,才能减少冲洗历时,还必须依据水质自身规律实现自动冲洗,才能做到节水。

四、把热耗降下来

  在游泳馆土建和采暖通风设计正确的情况下,池面蒸发和池身传导不是热耗的主要因素。

游泳池水的热耗主要取决于水耗,尤其在冬季水耗对热耗的影响极大。

调查的结果是,我国大部分馆每年9、10月就开始加热,直到次年4、5月份才停热,热耗很大。

然而,对采用我们作法的我国北方馆,由于冬季不补水,不换水,不用自来水消毒,春、秋两季每月只需补热l~2h,冬季每月补热2次,每次1~2h,每年累积补热时间<40h。

结论:

节热问题的实质是春、秋、冬季如何节水的问题。

我国冬季正处人流低谷,压力系统也应该争取不补水、不换水,可以尽量减少冲洗次数。

  

  池温降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加药、消毒都用自来水。

每天加进冷水约有5~20m3,有的远大于20m3,同时挤走的却是温水,尤其寒冷冬季低温水的加入,使池温迅速下降,几乎需要每天启用加热系统,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们的作法是取之池水用之池水,既节约了水,又消除了降低水温的因素。

请大家今后的设计中应避免用自来水加药、消毒。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仅此一项,每池每年可节约成千上万吨水和千万大卡的热量!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少馆的池水加热系统设计得十分庞大不说,往往还用的是各种各样的容积式换热器。

泳池本身就有特大容积,没有必要再用容积式换热器。

容积式体积大,占地多,效率低,普通碳钢的不能用,不锈钢的造价又太高。

只有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当前还没有使用非金属换热的材料和技术)或其它更小型、更经济、更快捷的措施才适合泳池水的换热。

对于标准池来说,采用8~15㎡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已经足够,实践中得出15㎡的24~30h加热一池水,8㎡的48~60h加热一池水。

水一水、汽一水均可使用。

池水加热不要疏水器,因为冷媒(池水)温度低、流量大、热媒一蒸汽能迅速冷却过冷的缘故。

五、游泳池的循环周期和循环流量

  游泳池的循环周期和循环流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循环周期和循环流量的确定,是水处理设计的前提,它决定系统处理能力的大小,总造价的高低,和常年运营费用的多少,因此,它是游泳池水处理设计最重要的数据。

中外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极大,国情不同,理解不同,自然对待也不同。

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总结出的经验公式也不相同。

拿各国的公式去计算,自然差别很大。

综合国内外的各种馆池,循环周期最短者为1小时,最长者为12小时。

众所周知,循环周期相差1倍,就是耗电量相差1倍,那就是每年相差十几万和几十万元的问题!

硬性规定循环周期是不恰当的。

只注意到馆池性质不同,应有不同的周期(或循环流量);而没有注意到同一池水,不同季节应有不同的周期(或循环流量)。

不同性质的池子,人的流量相差悬殊;不同季节,人的流量相差更大,这些差别都能达到十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仅考虑到泳池的性质,不考虑季节和其它情况,固定一种循环周期(或循环流量)是不恰当的。

循环周期(或循环流量)既然取决于人的流量(包括人群素质),当然是一个未知数,对设计者来说,永远是未知数。

那么怎样理解和对待这个问题呢?

  

(1)把重点放在水处理除污能力和确保高质量出水上。

从中外游泳池,凡开群众场时,到了夏季人流高峰期,水质变坏的事实看,无论多短的循环周期,无论多大的循环流量都无济于事,那么,还要再缩短周期多少?

再加大循环流量多少?

还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使水质改善?

诚然不是办法。

为何单纯砂滤显得无能为力呢?

因为缩短循环周期,加大循环流量的结果是,一次次的在密闭容器里穿透,形成无效空转。

有人要问,为何不加药絮凝?

众所周知,这种池水的絮凝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能不能把主攻方向改变一下呢?

试想,我们把主攻方向改变为增加除污能力,确保出水质量和水的氧化与活化上,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没有水处理的换水泳池。

第一天注入的新鲜水,在人流高峰期的夏季也是不会坏的,第二天也没有坏,第三天开始才明显变坏。

有水处理设备的水质变坏也不是1~2天的事情,而是多日水处理不达标累积造成的。

假如我们天天真正做到都能处理一遍,使这有限的一池水,成为高质量的新鲜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试着这样做了,在上百个馆池和水上乐园取得了巨大成功。

  

(2)下面的问题是如何防止新、旧水的掺合。

新旧水不掺合是不可能的,避免过度掺合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水流的型式和进出水口的型式是可以选择的。

水平流式远比垂直流式要好,带扩散喇叭的微流速口远比小口径高流速的水口要好。

严格杜绝国外高速射流进水的错误作法。

只要设计选型正确,是可以作到全池均匀推进的。

我们用水平流式,用N个DN100带φ300喇叭的进水口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便池水基本可以均匀推进。

  (3)还可以用变换循环量的办法来对应。

降低功率,减小流量,增加水泵台数。

一般选泵3~4台,按最大循环流量的25~33%选泵,冬天1台泵转,春秋1~2台泵转,夏季2~3或3~4台泵转。

我们基本选3台泵,已解决了流量的变送问题。

  (4)也可以用连续或间歇循环的办法来适应。

冬季工作8h,春秋工作12~16h,夏季24h。

这个问题,在运营中很容易解决。

  (5)深化水处理的性能,提高设备的功能,增加处理的水量。

新机型的滤速在0~50m/h的范围内任意工作,出水浊度<0.4mg/l,溶氧量增加,活化性增强。

这就没有必要增加穿过滤层的次数。

现在提出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压力系统是全密闭的,过多的循环次数并改善不了水质。

我们之所以采用敞开的手段,主要目的是在于曝气一加氧,使每一份池水,每进机一次,都有2次曝气加氧过程,使池水增加了活化性,有了去除有机物质的能力。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性质的泳池(包括儿童嬉水池),人流高峰期每天有2次的循环已足矣。

也就相当于每天实实在在地更换1~2次高质量的活化新水。

六、游泳池水的消毒

  游泳池水的消毒问题本没有争论,因为中外泳池的消毒几乎都用的是液氯,国际泳联的规定也是检查池水余氯是否达标,各个国家都要检验余氯含量是否达标,我国也是检验余氯是否满足0.4-0.6mg/l的含量要求。

然而我国近几年对池水的消毒剂争论不休,笔者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体育部门、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纷纷推荐各种各样的消毒剂,甚至有的带有强制性,其理由都是,氯气有毒危险,能造成人身的伤亡。

被推荐的消毒剂一般为:

氯水、氯片、漂白粉、漂粉精、二合一、三合一、二氯异氰尿酸纳、三氯异氰尿酸纳等,被推荐的消毒设备有:

次氯酸钠发生器、二氧化氯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电磁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等。

  肯定的说。

这些消毒剂都是好的,这些设备也是好的,但是那各种各样的场所,大都不宜用做游泳池水的消毒。

游泳池水的消毒剂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对人身不造成危害,②消毒作用产生要快,③消毒作用持续要长,④氧化漂白作用要大,⑤水中不遗留色度,⑥水中不产生污泥,⑦有利于自动投加,⑧药剂容易取得,便于运输、储存,价钱便宜,⑨投药设备安全、耐用、操作简单、消耗少、造价低。

  综合考虑之后,只有液氯才是最佳选择。

因为:

①臭氧消毒的水,立即投入池会使人体中毒,必须用活性炭吸附脱氧才行,然而这时水已失去了消毒作用,必须再投入氯。

臭氧消毒在国际上使用的也不多。

除德、法稍有使用外,美日都极少采用。

我国某馆因使用臭氧消毒一项,曾经每年损失超过30万元。

我国群众性馆池是不可能有经济实力去增加活性炭吸附环节的。

②电磁消毒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紫外线消毒适用于食品、饮料,这种消毒过的水,很容易再受污染,在泳池使用没有意义。

③各种带氯的溶液、片剂和粉剂,都是氯的制剂,含氯量远小于液氯,价钱却贵数倍,有的溶解物产生白色乳液和沉淀,不宜用于泳池消毒。

④二氯异氰尿酸纳、三氯异氰尿酸纳或氯水也是氯的制剂,含氯量自然也小于液氯,但它们的价钱比液氯贵5~22倍,只适用于无液氯的边远地区和海岛。

⑤二氧化氯发生器和次氯酸钠发生器都是合用的设备,但造价和经常费用都比液氯高5倍以上,寿命相对有较短,每天需人工制备,当前还难于实现自动化。

  对于液氯要有一个辩证的态度,因为它是强氧化剂,我们在设计应用的时候要重视它,严格按照液氯的规范行事。

此时它又是安全的,从中外的历史记载中,尚未查到氯瓶爆炸的事故。

瓶头阀、加氯机、管道接头泄露,在安装调试中,确实屡见不鲜。

笔者切身体会是,在初次安装调试时,每每总会发生。

为什么中外泳池领域里,都未发生过人身伤亡事故?

这是因为泳池的加氯量相对较小的缘故,一池水一天用氯总共几公斤,每小时的加氯量极小,即便全部泄出,只要有正常的通风,是不会达到人身伤亡的浓度。

何况调试紧固完成以后,一般很少有泄露。

我们在氯瓶通向加氯机的正压段,使用高压紫铜,高压紧固件,铅垫片。

真空加氯机通向加氯点的负压段,是靠加氯点的水射器造成的负压,水射器的水是靠增压泵抽取池水获得。

如果真空段出现泄露,大气就会进入,加氯机自动关闭。

由多年的运转经验看是安全的。

  结论:

中外水厂,中外泳池基本都是液氯消毒,凡有液氯供应的地区均应首先使用液氯。

无液氯的海岛、边远地区的大型泳池,可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或次氯酸钠发生器。

无液氯的小型池可使用二氯异氰尿酸纳、三氯异氰尿酸纳或氯水。

任何时候泳池里都不要使用乳剂和污泥的漂粉类物质,更不能使用无持续杀菌的手段,和对人体有毒的手段。

七、游泳池循环系统的材质

  

  当泳池含有余氯0.4~0.6mg/l的时候,水中含有HOC1-、0CI-、CI-、[0],[0]有极强的氧化性,几乎所有的金属和合金都被腐蚀,厚4mm的45#钢板2年腐蚀贯通,我们曾用ICrl8Ni9Ti试验,5个月后锈迹斑斑。

几十年来中外作了大量研究,在罐和管的内外表面喷、刷、涂、贴各种非金属耐腐蚀材料,可将使用周期延长4~5年,然后起泡脱落。

此时如不抓紧补救,将更易由此腐蚀贯通。

重做衬里是相当麻烦的,一般需停池半个多月,经济损失较大。

我们研制了一种塑料水处理系统,除主循环泵和不锈钢板式换热器目前尚无法改变外,全部设备、管道、管件、阀门、进出水口、溢水沟盖等皆为塑料制品。

从第1代产品到今天的第13代产品,全部产品依然如新。

八、游泳池的进水出水口

  研究泳池进水与出水口的目的有7个:

(1)淘汰图2的布管型式,简化对接管的要求,见图3,把均布流量的任务交给进水口和出水口去完成。

(2)进水口布水要均匀,使全池水均匀推进。

(3)把出水口处的流速减到最低限度,防止池中产生涡流和回流。

(4)最大限度减少水头损失。

(5)使出水口起到处理系统格栅网的作用。

(6)不腐蚀,不损失,不渗漏。

(7)与瓷砖融于一体,美观大方。

  以往≤DN50的小型金属进水口与以上要求相矛盾。

应采用DN100白色塑料定型产品进水口(A件),口部为φ300的喇叭口,见图4,产品外部有数道防渗环,直接浇注与池壁混凝土中,口部设流量调节器(B)件,为300×300×25(厚)正方体,与池壁瓷砖同时粘贴。

见图4及其甲向图。

  必须淘汰池底的集水沟和集水坑,见图5、图6。

实践证明,除了回水口本身没有污泥外,沟和坑里集满了污泥,时间长了,污泥深层发生厌氧分解,影响水质。

沟里和坑里的污泥,泳池不放水几乎无法清理。

众所周知,保证能够排泥的池底坡度是≥60°,泳池的池底和池底集水沟,甚至池底集水坑底一般都不到≥60°,所以不可能自动排泥,要靠清底机来解决。

国际上还没有一种能够带水清理池底排水沟和排水坑的清底机。

所有泳池池底的坡度,只能是在放水以后冲刷池底时才有用。

图2、应淘汰的进出水布管形式图3、应推广的进出水布管形式

图4、流量调节进出水口

B件正立面图

图5、应淘汰的池底集水排水沟图6、应淘汰的池底集水排水坑

正确的作法见图7a、图7b,或图8a图8b。

图7a、图7b适用于埋设的池子,图7a、8b用于架空的池子。

图7a、推荐的池壁底回水排水做法平面图图8a、推荐的池底回水排水做法平面图

图7b、推荐的池壁底回水排水做法剖面图图8b推荐的池底回水排水做法剖面图

  游泳池的流态最好模拟河流的一段,浅端进水,深端回水。

进水口的公称直径DN100,个数为泳道数减一,平面位置在泳道线拉环的正下方,中心高为-0.6~-0.9,或1/2水深处。

出水口的公称直径为DN150或DN200,个数为2-3个,按图7或图8均匀布置。

如果模拟上升泉的型式,像图9这种池底满天星进水口的作法是不妥的。

因为位于池边的出水还没有使用,就很快溢走了,而位于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