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974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docx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

清式家具审美研究

中国传统家具工艺发展到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形成了有别于明式家具的又一个流派:

清式家具。

清朝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在我国社会文化上出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雕琢的奢靡颓废风气。

这时正值“广式家具”盛行,加上满清宫内院对奢靡挥霍风气的跟风追随和提倡,清代中叶以后,家具大多以造型厚重、形体庞大、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

这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家具的朴素大方、典雅内敛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照,故在我国家具史上称之为“清式”家具。

其最大特点是用材厚重、奢靡挥霍。

清式家具的总体尺寸较明式家具,追求更宽大、更厚重、更奢华的风气,相应的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

清式家具最求装饰绝对的繁琐和复杂,故而其装饰极为华丽,制作手法汇集了雕刻、镶嵌、髹漆、彩绘、堆漆、剔犀等多种手工技艺,繁纹重饰。

尤其是镶嵌手法在清代家具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几乎遍及所有的地方流派,其中,尤以广作与京作成就最为繁琐,奢华,所用材质千奇百怪,除了常见的纹石、螺钿、象牙、瘿木之外,还有金银、瓷板、百宝、藤竹、玉石、兽骨甚至景泰蓝等等,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为繁复的吉祥图案与文字。

 清朝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处。

清代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现分述如下:

1.造型厚重,形式繁多。

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

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形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

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

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地融为一体。

家具的主料木材,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屉板、桌底板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

2、用材广泛,装饰丰富。

    清式家具重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段。

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

雕漆在清代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福建雕漆享有盛名。

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珐琅嵌、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

清代除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镶嵌、珐琅嵌和瓷嵌。

    3、骨嵌的作用。

 骨嵌用于器皿装饰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上还是清代的创举。

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

 

(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

 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4)、 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由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家具制作得以借助各处工艺美术手段,去进行综合的装饰处理。

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构成了它自己的特点,是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此件家具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

为插屏式,底坐和屏风间有槽,可以插进卸下。

屏风画面用各种染了色的象牙镶嵌而成,整件家具显得厚实稳重,同时由于画面的色调和纵深感,又有一种通透的感觉。

小姐椅为浙江地区特有的内房家具——朱漆家具,在这个地区,女子出嫁时要备上成套的朱漆嫁妆,浓烈的红色表现了热烈、温馨的气氛。

在浙东宁海地区,小姐椅也被称之为小脚椅或者洗脚椅,究其原因,这些名称来源于椅座下面的抽屉,它是这个地区小姐椅特有的样式,用来放置洗脚用具。

    在小姐椅的靠背上,常常刻有教子图等图案,相夫教子是传统女子的美德,是对小姐的基本要求。

黄花梨螭纹圈椅,高103cm,长63cm,宽45cm

    此椅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向前顺势而下形成扶手。

背板稍向后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板满雕双螭纹。

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联帮棍。

席心座面。

座面下装壸门卷口,雕卷草纹。

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

四腿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感。

圈椅为明代常见椅式,由交椅演变而来,上半部还留有交椅的形式。

 

靠背板上的透雕龙纹玉片,是明代官服腰带上的玉饰,借用于家具,可谓巧思。

两边的扶手很高,几手接近搭脑,有点和圈椅差不多了。

这是明式椅子中的特殊造型。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这是来自苏州太湖地区的民间用具。

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该椅造型简练,用材粗硕,有一种稚朴的趣味。

榉木小灯挂椅

马桶椅

 打开椅座面,是存放马桶的空间。

马桶是最世俗的生活用具,江南人将这大俗之物包装成房内必需的椅子,既可坐人又掩其不雅之外观。

钱箱椅

 

这是江南民间特殊的椅子,钱庄、商行藏钱专用。

椅面是一个可以锁的盖子,盖子上有一个铜饰,铜饰中有一个可以放的下铜钱的钱眼,经营中每笔进帐藏入钱箱椅内,待关门后启箱盘存。

把钱箱做成坐具,是掌柜保护钱箱的好办法。

紫檀雕竹节纹长条案,清乾隆,高88cm,长195cm,宽44.5cm案紫檀木制。

相距较长的两腿与牙头间使用夹头榫结构,直腿,直足。

除案面与牙头外通体雕竹节纹。

这种通体雕竹节纹的家具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风格,看上去仿佛是用竹子制造的,常见的有雕竹节纹扶手椅、雕竹节纹方桌等,有时成套整堂使用。

竹节样式的家具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但制作时比一般家具使用的木料更多。

紫檀小长桌,清乾隆,高82cm,长116cm,宽41.5cm。

桌紫檀木制。

桌腿使用棕角榫连接拐子纹牙条支撑桌面,因为棕角榫没有拉张力,所以在桌腿与支撑桌面的拐子纹支架下用小花牙连接,以增强其稳固性。

两侧腿间有横枨,横枨与腿牙之间镶透雕券口。

直腿,雕回纹马蹄足。

此桌造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桌面与腿采用的是双棕角榫结构,这种形制的桌子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的特点。

填漆戗金云龙纹条桌,清乾隆,高84.5cm,长186.5cm,宽44.5cm。

桌体长方形。

面下束腰,分段镶板,当中锼出炮仗洞。

牙条正中作垂云纹洼堂肚。

直腿内翻马蹄足。

通体红漆地,桌面以填漆技法饰云龙纹。

面边沿为描金斜方格素花锦及卷云纹,牙条与腿的拐角处锼成卷云形。

桌牙及桌腿饰云龙纹。

此条桌制作精巧,工艺细腻,反映了清乾隆时期漆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式宫廷家具。

  

紫檀平角条桌,清中期,高88.5cm,长174cm,宽45cm。

桌体紫檀木制,平角立方式。

桌面与桌腿的连接为粽角榫结构,面下用直材攒成罗锅枨。

桌面与枨子之间用双矮佬支撑桌面。

直腿,内翻回纹马蹄足。

此条桌造型简练舒展,结构科学合理。

紫檀雕花长桌,清中期,高93.5cm,长208cm,宽64.5cm。

 此桌紫檀木制,无束腰,桌面与桌腿间为粽角榫结构,四面齐平。

桌沿下的牙子透雕拐子式云纹,当中打洼。

桌沿与腿边缘起线,中间微微鼓起,即俗称的混面双边线。

方材直腿,回纹马蹄足。

此桌材美工精,具有很高的水平。

  紫檀长方桌,清中期,高86.5cm,长163.5cm,宽66.7cm。

长方桌紫檀木制。

面沿饰双混面双边线。

桌面下有束腰,雕万字锦纹,上下有托腮。

腿和牙子皆做出双混面双边线,牙板中部下垂云纹洼堂肚。

腿牙相交的各角均饰回纹托角牙。

直腿下端为回纹内翻马蹄。

此长方桌材质珍贵,制作精细,主要以线条为装饰,体现了雍容华贵的艺术特点。

紫檀荷花纹床,清中期,高116.5cm,长224cm,宽132.5cm

    此床紫檀质,面装屉盘,面下束腰,鼓腿膨牙,内翻马蹄足,床面上装三屏风式床围。

束腰及牙条浮雕荷花莲蓬纹,腿、足部雕密不露地的荷花纹,床围透雕荷花莲蓬纹。

此床的雕刻采用穿枝过梗的手法,使得纹饰彼此贯通,连成一体。

荷花枝叶蔓延,生动逼真,与木材之坚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得起“工精料良”四字。

  

 

黑漆描金靠背,通长153.5cm,宽82.5cm,座面高8.2cm

    此物由座面、座架两部分对接而成,中间有活动榫铆把前后两部分连为一体,不用时可摘下榫头,将后靠背放倒,再装进高40cm,长、宽各90cm的箱子里。

    座面用直径5cm的八角形紫金锭香料片拼接而成,其上线刻填金云蝠和莲花纹,四周环以线刻填金回纹边。

座面边沿宽3cm,饰描金万字锦纹地间蝙蝠纹。

座面两侧连座架后三面边沿设高27.4cm的夔纹围栏,围栏的纹饰孔隙间镶进0.5cm厚的紫金锭香料片,片上亦镂雕夔纹。

围栏边框的上沿皆为描金水波纹,下沿为描金回纹。

底座周边饰黑漆描金云蝠纹,座上部1.5cm宽的束腰上饰有描金绳纹。

    后面座架分为底板和靠背架。

底板平面,用紫金锭香料片拼接成斜方格形,四角线刻填金西蕃莲纹,中央饰3条螭虎龙纹。

靠背架依照人体的自然曲线呈波浪形,背后有3条弧形横枨,靠面随着波浪式边框收束成一个燕翅形的搭脑。

后有活动支架,可以调节3种靠背角度,最大角度为120°,次为115°,最小为110°。

靠背架上有丝绳编结的斜方格暗纹软屉,以供倚靠。

靠背边框的正面绘以描金万字锦和蝙蝠纹,侧、后面饰描金蕃草花卉纹。

活动支架用圆形木料做成,饰以描金花卉,支架有镂雕夔纹花牙,起加固和美化的作用。

    此靠背造型华美,舒适实用。

其制作材料有独特之处,座面与后底板以及围栏中镶嵌的夔纹片是用紫金锭香料片制成。

清代有用紫金锭香料片制成念珠、手串、斋戒牌等物的习俗,但将其大面积地应用在家具上尚属罕见。

在故宫博物院家具收藏中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牙雕三阳开泰图插屏,清中期,通高60cm,屏心纵46.6cm,横33.8cm。

清宫旧藏

    插屏边框以红木制,屏心为染牙,镂雕、镶嵌三羊婴戏图。

松梅下,竹石曲栏前,一童骑羊,一童掌扇,一羊随行,又一童手执树枝驱策一羊,组成一幅“三阳开泰”图。

曲栏间之染牙地子嫩绿可爱。

屏背面为洒金黄绢地,行楷书唐代诗人朱延龄五言诗《秋山极天净》:

    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

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

    曰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

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

    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

欲寻霄汉路,翘首愿登攀。

    插屏的画面以清代画家姚宗翰的画稿为蓝本,运用了雕牙、染色、洒金沙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精湛,堪称清宫陈设品中之佳构。

  

紫檀雕荷花炕桌,清中晚期,高32cm,长90cm,宽50cm

    炕桌紫檀木制。

桌面下有束腰,鼓腿膨牙,内翻马蹄足。

除桌面外,其余部位皆透雕或浮雕荷花。

    此件炕桌的牙条富有时代特征,牙条上不但雕满荷花,而且做成洼堂肚的形式,此为清式家具典型的装饰手法。

这种透雕花卉的鼓腿膨牙、内翻马蹄的装饰方法十分费料,通常所用料为直腿做法用料的几倍。

此件炕桌属于清代中晚期的作品。

  

 

黄花梨博古格,清晚期,高112.5cm,横80cm,纵32cm

    此格通体以优质黄花梨木制。

齐头立方式,正面开七孔,其中一孔装门,高低错落,上部镶透雕拐子纹花牙,下部镶瓶柱式栏杆。

格下部正中对开两门,门心板对称浮雕梅花。

门内有小抽屉一具。

两腿间装垂云纹洼堂肚下牙。

格两侧为四段攒框镶绦环板,分别浮雕拐子纹及博古纹。

此件木格以中国传统的木器做法和装饰风格为主,惟开孔下部所镶瓶柱式栏杆带有西洋意趣。

这类作品多出自清宫造办处木作之手。

 

 红木三多纹罗汉床,清晚期,高96cm,长206cm,宽110cm

    床身通体以红木制成。

床面硬屉衬藤席,面下有束腰,束腰分段饰绦环板,下衬托腮。

鼓腿膨牙,牙条与腿的转角处透雕卷云纹,内翻马蹄足,下承托泥。

床面之上为五屏式床围,攒框镶心,皮条线绦环内分别浮雕佛手、寿桃、石榴纹,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方形抹角文竹凳,清中期,高46cm,凳面34.5cm×34.5cm。

清宫旧藏

凳通体以文竹包镶。

凳面为方形抹角,有束腰,束腰上装曲尺牙子,开有细长的矩形开光,四腿作鼓腿膨牙式,每条腿上均有长方形透孔。

    此凳采用贴竹黄的作法,造型端秀,在清宫珍藏的文竹包镶家具中可谓精美之作。

黑漆描金龙凤纹绣墩,清,高43cm,面径35.5cm。

清宫旧藏

    绣墩通体髹黑漆,黑漆地上饰描金纹饰,圆墩面上为龙凤纹,墩面侧沿饰云纹及杂宝纹,束腰饰回纹一周,墩壁透雕夔纹并描金勾饰,圆形底座侧沿上的纹饰与墩面侧沿同,上下呼应。

    此墩采用黑漆描金作法,黑漆素地与描金纹饰对比鲜明,相互衬托,于沉黯中显现出尊贵华美。

清代家具中采用黑漆描金手法装饰者并不少见,可见此种风格为当时的人们所喜好。

  

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高46cm,面径34cm      

    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腿部正中起槽,当中填嵌竹丝,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纹。

    此凳造型优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调的处理上更是恰到好处,为清中期苏式作品。

 

朱漆雕填描金花卉纹架格,清中期,高166cm,横94.5cm,纵48.5cm。

清宫旧藏

    “架格”亦称书格,其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4足,取横板将架之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层板左右或设栏杆,或安券口,有的后面设背板,有的在中间安设抽屉,其式样多变,不拘一格。

    此架格方材,格分3部分,上部分两层,四面全敞,中有格板相隔;中部为3行平行的抽屉9个,抽屉脸上有椭圆形把手;下部正面装鱼肚形圈口,其余三面装板。

格身满饰填漆描金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描金莲纹、描金兽面纹及描金草龙戏珠纹。

架格直足,足间装罗锅枨,几乎接近足端,枨上又装矮佬。

此架格设计奇特精巧,装饰繁缛丰富,充分体现了清代家具“工精料细、苛求华美”的风格特点。

 

 黑漆五彩螺钿书格,高223cm,宽114cm,纵57cm。

书格楠木胎,方角,格分四层,每层板下用三根穿带承托,最上层顶板穿带安在板上。

最底层四足间加牙条、牙头。

周身髹黑退光漆,漆上以五彩螺钿和金、银片托嵌成136块66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其中包括8种人物山水、22种花果草虫、36种锦纹。

书格四腿镶凿铜镀金筒状包角。

下面第二层中间穿带刻“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

书格本为一对,其做工精致,图案丰富,色彩绚美,是康熙朝较罕见的家具精品。

柏木冰箱,清,高82cm,长91cm,宽90cm。

清宫旧藏。

冰箱柏木质。

箱上有一对箱盖,盖上有4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

箱内设一层格屉。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在格屉下放置冰块,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而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进入箱内,利于冰块保持低温,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

冰箱外部的两个侧面各安两个铜提环,以便提拉冰箱之用。

冰箱下承柏木座,座面、束腰及鼓腿拱肩处均包镶铜片,足下连托泥。

此冰箱造型简洁实用,设计巧妙,颇具实用性。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高36cm,宽31cm,厚17cm。

清宫旧藏。

 插屏主要框架为紫檀木制,由屏框、站牙、屏心三部分组成。

屏框下缘透雕相向的夔龙纹,上缘及左右两侧浮雕卷云纹。

站牙亦透雕出夔纹形象。

屏心镶嵌一块青玉,从上至下透雕猪、豹、兔、羊等群兽形象,屏心下部两侧对称凸出两只昂起的鹰首。

插屏背板素面,卸下后可见里面圆形铜镜,衬托着屏心正面的群兽玉雕。

此屏紫檀雕夔龙及云纹华美,玉雕精细严整,为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观赏品,曰常陈设于案几上,体积虽小而气韵颇饱满。

  

黄花梨边座雕鸂鶒木染牙山水楼阁宝座屏风,屏宽212cm,通高172cm。

屏风黄花梨木制,又嵌以鸂鶒木、染牙及玉石雕镂之山水人物等。

独座式,边框雕回纹打洼起线。

屏心为天青色釉地,镶嵌雕鸂鶒木、染牙及玉雕山石树木、楼阁亭桥、云水、人物等。

屏框底部以回纹站牙相抵,下有须弥座。

屏座浮雕勾莲纹,两端十字形云纹足。

此屏风工精料细。

屏风的画面上山林蓊郁,飞泉流涧,云雾飘渺间掩映着一座座富丽堂皇的界面殿宇楼榭,山道上,楼台中,有人正缓步而行。

此件屏风是清乾隆时木雕镶嵌中的精品。

紫檀边金桂月挂屏,长163cm,宽118.5cm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

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

金秋丽曰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

  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

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

紫檀龙凤纹立柜,清,高162cm,长83.5cm,宽32cm。

立柜紫檀质,对开门,框内落堂镶板,雕夔龙夔凤上下飞舞。

门框外侧边各嵌铜镀金錾花活页两对。

两门间嵌铜镀金錾花面页,安云形拉环三枚,上装活动立栓。

柜内有抽屉架,安抽屉两具。

门下为柜膛,膛面雕双夔龙纹。

柜膛内有闷仓,闷仓上装两块活动仓板。

四腿直下,包铜套足。

    此柜做工精美,雕饰繁缛,所雕龙首凤头颇具古玉遗韵,而龙凤之身形婉转好似卷草,两种风格在此完美交融。

这种既存古意又有新意的纹饰应符合乾隆朝好古、仿古之风尚。

紫檀八仙八宝纹顶竖柜,清,高172cm,长102.5cm,宽41cm。

顶竖柜紫檀质,柜门采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装板。

顶柜门心板雕云纹为地,上雕八宝纹;立柜门心板亦以云纹为地,上雕暗八仙。

柜的两侧面山板雕锦结蝠磬葫芦纹。

柜正面边框安铜錾螭纹镀金活页及面页。

此柜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

这里制作的家具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

此柜云纹之间平整如一,铲地尤见匠师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传说,八宝则由佛教衍生,两者符号化后同时出现在一件家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见,正与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宗教的看法吻合。

 

   紫檀暗八仙立柜,清,高162cm,长90cm,宽35.5cm。

立柜紫檀质,对开门,门框内落堂镶板,铲地雕云纹,间以暗八仙纹,寓祝颂长寿之意。

门框外侧边各嵌铜活页一对,两门间有面页,上安云形拉环和门闩。

门下有柜膛,膛面铲地雕海水江牙间云蝠纹,寓“福如东海”之意。

立柜两侧面立墙雕拐子纹间锦结葫芦。

 此柜云纹满布,云朵的雕工流畅生动,有飘然之感,云间铲地平整如一,尤见匠师之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