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675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docx

运动生理学考点总结

生理简结

1.人体生理学:

研究正常人体细胞、器官和系统机能的科学。

2.运动生理学:

研究正常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细胞、器官和系统技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3.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水平:

1)整体水平研究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4.生理机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5.负反馈:

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

6.正反馈:

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

7.前馈:

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

8.肌管系统:

有横小管和纵小管组成

9.粗肌丝:

有肌球蛋白组成

10.细肌丝:

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11.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的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13.动作电位特点:

全或无现象、不衰减传导、脉冲式

14.运动终板: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分为接头前膜(神经末梢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极板);传递物质是乙酰胆碱)

15.在肌肉舒缩时:

明带缩短、H带缩短、暗带不变

16.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收缩性

17.引起骨骼肌兴奋,刺激应满足:

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

18.向心收缩肌肉被缩短,离心收缩时肌肉被拉长

19.小强度运动时首先动用慢肌纤维大强度相反

20.血液:

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1.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2.血浆:

有血蛋白(维持渗透压)球蛋白(抗体)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组成

23.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

碳酸氢钠和碳酸

24.碱储备:

每100毫升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来表示

25.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2)传导性3)兴奋性4)收缩性

26.心肌收缩特点:

1)自动节律收缩性2)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3)全或无同步收缩4)不发生强直收缩

27.心动周期:

心脏收缩或舒张一次这一活动周期

28.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摄入动脉的血量,简称每搏量

29.心电图:

通过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的曲线

30.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最大的压强

31.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最小的压强

32.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迷走神经:

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3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区别:

肾上腺素主要表现出增强心脏活力,升压作用较弱;去甲肾上腺素主要表现出升高血压,强心作用较弱(理解P113)

34.体内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血管的单一支配,还有一小部分受两部分都支

35.运动心脏的特点:

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性心动徐缓、心脏泵血功能改善

36.呼吸包括:

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37.潮气量:

每一呼吸周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38.肺活量:

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39.肺换气:

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40.血红蛋白的氧容量:

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最大量

41.血红蛋白的氧含量:

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与氧气结合的量

42.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的氧含量所占血红蛋白的氧容量的百分比

43.运动时,氧解离曲线右移

44.基础代谢:

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45.食物热价:

一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

46.代谢当量:

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

47.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度

48.三大能源系统:

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氧化能系统

49.三大能源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

皮肤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50.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四个排放途径:

;从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水,和挥发性物质,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从消化道排出;从皮肤排出;从肾脏排出。

51.尿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5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53.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循环血量的改变进而反射性的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4.运动性蛋白尿:

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

影响因素:

运动项目、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个体差异、机能状态、年龄与环境。

55.激素的概念:

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作用的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56.按其化学结构,激素可分为:

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

57.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

维持内环境的自稳态,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调控生殖过程。

58.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59.与能量储存相关的激素是胰岛素,与能量释放相关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60.应激反应是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61.应急反应:

指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

62.兴奋剂的作用:

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红细胞的生成,可以让人勇猛。

63.感受器:

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64.感受器官:

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同构成的结构。

65.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刺激最敏感)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66.感光细胞层有两种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能接受弱光刺激,形成暗视觉;视锥细----只能接受强光刺激,形成明视觉和色觉。

67.前庭器官有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68.本体感受器分为:

肌梭(功能:

感受肌肉长度变化);键梭(功能:

感受肌肉张力变化)。

69.条件反射的形成: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在建立条件反射时,条件刺激要先于非条件刺激出现。

本质:

大脑皮层在不同的中枢间建立了暂时性的机能联系

70.条件反射的抑制:

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条件抑制)

条件性抑制的本质是建立条件反射

71.脑干控制中心姿势反射可分为:

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减速度运动反射。

72.状态反射:

是指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73.翻正反射:

指当人或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到常态的反射活动。

74.运动机能的影响因素:

动机和大脑皮质机能状态;身体素质;感觉机能与反馈;教学方法;运动技能的迁移。

75.人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形成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76.运动技能包括:

闭式运动技能(特点:

完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动作;运动结构上多属于周期性重复动作;完成动作时,反馈信息来自本体感受器)

开式运动技能(特点:

完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动作;运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或非周期性特征;完成动作时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

77.需氧量:

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78.摄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够摄取并利用的氧量(也称耗氧量)

79.氧亏:

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能够摄取的氧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氧量时,造成的体内氧的亏欠

80.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的耗氧水平高于运动前耗氧水平的现象。

影响原因:

体温升高、儿茶酚胺的影响(升高)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钙离子的作用(浓度升高)、甲状腺素和肾上皮质激素作用(升高)。

81.最大耗氧量: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又称最大摄氧量)

82.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的能力,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遗传、年龄、性别、运动训练等其他因素。

83.乳酸阈: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

(反映了机体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84.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持续训练法;乳酸阈强度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85.提到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发展ATP-CP供能能力训练;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乳酸耐受力训练。

86.身体素质分为: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平衡、柔韧、协调等。

87.决定力量素质的因素: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年龄与性别;体重。

88.力量训练要素:

负荷强度;每组练习次数;组数和频度;动作速度和组间间隔。

89.速度素质包括: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90.耐力素质:

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

91.运动性疲劳:

指由于运动过度而引发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

(按其产生的部位、运动方式以及产生机制可分为:

1)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及呼吸系统疲劳,2)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3)整体疲劳和局部疲劳,4)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

1.胶体渗透压:

由胶体所产生的渗透压

2.晶体渗透压:

由晶体所产生的渗透压

3.单收缩:

整个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4.强直收缩:

给肌肉一连串刺激,肌肉出现持续收缩的现象

5.呼吸商:

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氧气的容积之比

6.心指数:

心输出量与身体表面积的比值

7.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8.牵张反射:

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9.肺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的气体量。

(也称每分通气量)

10.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10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

1)衰竭学说——认为疲劳是能源物质耗竭造成的;2)堵塞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的;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血液中PH值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造成的;4)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5)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机体内部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在肌肉中的综合反应;6)自由基损伤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剧烈运动过程中,体内自由基增加造成的。

综上所述,疲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102.运动中机体状态按期顺序分为:

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103.“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1)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2)极点出现时,运动强度暂时性下降,是机体需氧量减少,乳酸产生减少,内环境得以改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机体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此外,还与肾上腺等运动应激性激素分泌量增加有密切关系。

104.心肌的传导性有哪些特点:

1)兴奋通过自律细胞构成的特殊传导系统传递到普通心肌;2)兴奋传导至房室交界处时,传导速度较慢,称为房室延搁;3)心肌细胞间存在闰盘特别连接方式,兴奋可以迅速通过闰盘相互传递。

105.影响动作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有哪些:

肌纤维类型;肌肉力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107.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是不均匀的,2)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一样3)在浓度梯度力和电场力的相互作用下,细胞内的电位差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107.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1)泛化阶段---学习初期,由于大脑皮质内分化抑制尚未确立,大脑皮质中的兴奋和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肌肉动作往往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且费力;2)分化阶段——不断练习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抑制过程加强,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泛化进入分化阶段,此时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初步建立了不巩固的动力定型;3)巩固与自动化阶段—进一步练习,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出现自动化,不必有意识去控制。

108.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1)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分布式不均匀的,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外,而钠离子恰相反。

2)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关闭,当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钠离子通道开放,在浓度差作用下大量钠离子迅速内流,出现去极化和反极化,3)而在浓度差和电场力作用下,膜电位达到新的平衡,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外流,出现复极化,动作电位产生.

109.中长跑运动员达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的原因:

若立刻停下休息,会使血管的紧张性下降,血管舒张2)骨骼肌放松,肌肉的挤压作用消失3)同时重力的作用,使血液向下流,回心血减少,心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组织暂时性缺血,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4)若做适量的运动,会积极消除乳酸,促进机体逐渐的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110.检测运动性蛋白尿的作用:

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观察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111.状态反射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1)当头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会对躯体伸张肌紧张性调节,颈部扭曲时,会对四肢的肌肉紧张性调节。

2)即头部后仰会引起上下肢和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部前倾会引起上下肢和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或回答:

1)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2)它在完成某些技术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

3)例如做体操后手翻、空翻时,若头部不正,会使两臂受力不均,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短跑运动中,为防止身体过早直立运动员用低头姿势起跑等。

 

总结未必完善,望自己再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