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54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docx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体的体积,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的方法。

(2)认识物体的容积,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容积大小的方法。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能够有效地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积、容积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你,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难点:

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经验,使其形成对体积、容积的理性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学习法。

学法:

实验操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水,土豆,石块,水槽,魔方和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盒子,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

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谁能叙述一遍这个故事。

师:

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

生:

因为瓶子里放入了石子,所以水面升高了。

师:

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

因为石子占了地方,把水挤了上去。

师:

这个“挤”字用得很形象,同学们再想,水面上升,是不是水增加了?

生:

不是,是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师:

其实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少。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之分

师:

例如。

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机占的空间大,黑板檫占的空间小。

问:

你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

生:

公共汽车占的空间大,小轿车占的空间小。

生:

牛占的空间大,鸡占的空间小。

生:

教室占的空间大,课桌占的空间小。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石头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

生:

石头大

生:

土豆大

生:

不一定,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土豆虽然长些,但它两头小;石头虽然短些,但它两头基本一样大。

师:

看来光凭肉眼观察,我们无法判断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

小组内同学们商量商量。

(1)学生独立思考想方法。

(2)指名回答---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

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盛有水的杯子里,哪个水杯水面升的高,哪个体积就大。

好,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

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石头和土豆那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水杯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把石头和土豆分别放到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生:

两个杯子的水面都升高了。

生:

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石头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师:

为什么水面会升高呢?

是不是水增加了?

生:

因为石头和土豆会占一定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水并没有增加。

师:

那就是说石头和土豆在杯子里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师:

为什么水面升的高度不同呢?

生:

因为土豆和石头的大小不一样。

师:

你现在认为石头和土豆谁大?

谁出你的理由。

生:

土豆大,因为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些,说明土豆占的空间大。

生:

石头比土豆小,因为石头占的空间比土豆小。

师: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石头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

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

(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的)

师揭示概念并板书: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的意义。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那里的?

生:

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

师:

像量杯、纸箱这些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容器吗?

生:

水杯、笔筒、粉笔盒、饭盒、水桶、仓库、冰箱、洗衣机等等。

师:

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呢?

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呢?

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师: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来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生:

(边讲解边演示)先把第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将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水杯,如果第二个水杯子里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杯子大;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第一个杯子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杯子里的水不仅满了,而且第一个水杯还有水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生:

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高度来判断哪个装的水多。

生:

把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水杯,再将两个水杯放在一起,比较哪个水杯的水面高些,水面高的说明杯子装水少。

(注意:

同样多的水需都没有水溢出来。

师:

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

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不一样的。

板书: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师:

(指着没装满水的杯子)这部分水的体积能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吗?

生:

不能,因为没装满。

师:

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

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

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生:

饭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饭盒的容积。

(今天大家表现真棒,给自己鼓掌!

加油!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纸盒)

师:

比一比,它俩哪个体积大?

哪个容积大?

生:

魔方是实心的,它就没有容积,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

师:

纸盒的体积和纸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

生:

纸盒的体积是纸盒所占空间的大小,纸盒的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

纸盒的容积就是纸盒里所盛沙子的体积。

生:

纸盒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

师: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板书)

是不是体积一样的纸盒容积也一样大呢?

生:

不一定,要看它们的厚度,我们计算体积是从纸盒的外面量,而计算容积是从里面量,这就需要考虑它们的厚度。

师:

同学们真厉害!

有一双数学家的眼睛。

体积是从外面量,而容积要从里面测量数据。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小黑板出示42页插图)

师:

同学们先看看这幅图,再说说图意,你认为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生:

小女孩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因为小女孩搭的是由2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而小男孩搭的长方体是由20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搭成的,所以小女孩搭的长方体大。

2、说一说(完成教材42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一样大,因为橡皮泥没有变,形状变了,但体积没变。

第2题,同样是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1枚1元硬币和一枚1角硬币的大小不同,所以10枚1元硬币体积大。

而第一堆与第三堆都是10枚一元硬币,只是堆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想一想(42页“练一练”第3题)

可能,因为两个杯子的大小可能不同,也就是容积不同,所以倒的杯数也就不一样。

四、拓展题:

搭一搭(42页“练一练”第4题)

师:

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等。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先按要求独立操作,再同桌交流,根据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

五、评价体验

师: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总结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板书设计: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随着物体大小不同而变化)

2、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指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3、体积与容积的异同

区别:

意义不同,测量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同

联系: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体的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教学反思

以童话故事导入体积的学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的新教法引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使数学与生活达到完美结合。

在此过程中三维目标得以实现,重点突破了,难点分散了,收效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