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387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最新】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大附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丁香花开的时节,远远的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

A.体积小B.质量小C.不断运动D.有间隔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D.冰雪融化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硫酸铜D.水

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向试管内加锌粒B.

倾倒液体药品

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D.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5.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B.二氧化硫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D.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个元素组成

6.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NaHCO3的药剂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一定会发生爆炸

D.生活污水需处理后再排放

7.下列归纳和总结正确的是()

A.易燃烧的气体:

H2、CH4、O2

B.易挥发的物质:

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

C.易溶于水的盐:

NaCl、KNO3、NaOH

D.可作干燥剂的物质: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都能吸收CO气体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凡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验证碱能与酸反应:

将NaOH溶液滴入FeCl3溶液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检验碳酸根离子:

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D.鉴别CH4和CO两种气体: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将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10.由NaCI、CuCl2、Mg(OH)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逐一进行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A.水、氢氧化钠溶液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D.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用语表示:

(1)纯碱_____

(2)氢离子_____

(3)4个氧原子_____。

12.如图中甲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乙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填“得”或“失”)

(3)氯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通常用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配制生理盐水时水的作用是作_____;

(3)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物质的_____不同;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和_____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14.如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产物D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名称);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

(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5.根据给出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回答: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g;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_____;

(3)在40℃时,将40gKNO3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将所得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溶剂质量一定变大B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

1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_____;

(2)石墨可以做铅笔芯,是因为其具有_____的物理性质;

(3)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是因为其具有_____的结构。

17.根据金属活动性表回答下列问题。

(1)铁比锡的金属活动性_____(填写“强”或“弱”);

(2)工业炼铁过程中发生C+CO2

2CO反应,其中碳发生了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向AgNO3、Cu(NO3)2和KNO3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8.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二的结论:

铁生锈是铁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实验三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_____即可证明温度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之一。

三、实验题

19.现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和KClO3、MnO2、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和石灰石等药品供选择,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里可以制取H2、O2、CO2中的_____;

(3)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_____;

(4)某同学称取10g含杂质2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从理论上计算可制得CO2的质量为_____。

20.某同学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可知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

(2)该同学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她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经检测,该同学所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的水

四、流程题

21.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若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

(4)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_____(填字母)。

A30℃水B30℃饱和氯化钠溶液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五、科学探究题

22.某同学进行下列图示实验,探究碳酸钾的某些化学性质。

(1)实验一中的现象为_____;

(2)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试剂组合中,能够判断溶液D中溶质成分的是_____。

A酚酞溶液和Na2CO3溶液BMg和CuSO4溶液

CFe2O3和CO2DNH4Cl溶液和Cu(OH)2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丁香花开的时节,远远的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丁香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丁香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错误。

考点:

考查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2.C

【详解】

A、瓷碗破碎只是形状改变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B错;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A

【详解】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4.D

【详解】

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表示对应的一个分子,SO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故正确;

B、SO2的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16×2)=1:

1,故错误;

D、从化学式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硫是有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正确;

B、熟石灰是碱,可以和酸反应,价格便宜,腐蚀性小,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点燃CO与O2 的混合气体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故错误;

D、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正确。

故选C。

7.D

【详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错误;

B、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C、NaOH属于碱,故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做干燥剂,故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和碱反应,例如碱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因此碱溶液不能吸收CO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能和酸反应等。

9.A

【详解】

A、NaOH溶液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氢氧化铁红溶解,得到黄色溶液,说明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正确;

B、先取要检验的物质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故错误;

C、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的方法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CH4和CO燃烧都产生蓝色火焰,观察火焰颜色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NaCl、CuCl2、Mg(OH)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时,应该先加入水,氯化钠、氯化铜溶于水,氢氧化镁不溶于水,过滤把氢氧化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再向氯化钠、氯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把氢氧化铜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向氢氧化铜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氯化铜和水,蒸发得到氯化铜;

蒸发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

分离混合物中的物质和除去混合物中的物质不同,分离物质时,要求只是把物质分离,不能转化成其它物质,而除去物质时,既可以把物质分离出来,也可以把物质转化成其它物质,要注意区分.

11.Na2CO3H+4O

【详解】

(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2CO3;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可表示为:

H+;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氧原子表示为:

4O。

12.6.941失非金属

【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2)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3)氯元素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点睛】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3.肥皂水溶剂分子构成电解水

【详解】

(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与肥皂不易起泡沫,易起渣,而软水则与肥皂易起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水作为常见溶剂,配制生理盐水时,把氯化钠溶于水,故水为溶剂;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4)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4.氯气分子和水分子红Cl2+H2O=HCl+HClO

【详解】

(1)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氯气分子和水分子;

(2)C为HCl,HCl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氯气和水生成是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方程式是:

Cl2+H2O=HCl+HClO。

15.36.0氯化钠CD

【详解】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2)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

(3)在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将40gKNO3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将所得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40g-31.6g=8.4g,水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

故选CD。

16.燃料质软且是深灰色疏松多孔

【详解】

(1)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2)石墨可用来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是深灰色;

(3)常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17.强氧化铜和银硝酸铝、硝酸钾

【详解】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比锡的金属活动性强;

(2)工业炼铁过程中发生C+CO2

2CO反应,其中碳得到氧,与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3)由于金属与的活动性是钾>铝>铜>银,向AgNO3、Cu(NO3)2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铝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铝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铝和铜,铝不能与硝酸钾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溶液中的铜完全被置换出来了,含有金属是铜和银,则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钾。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18.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氧气和水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

【详解】

(1)图示分析实验一的目的根据红磷和白磷是否燃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通过对比第一支、第二支试管的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需有氧气参加,通过对比第一支、第三支个试管中现象,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参加;从而得出结论:

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进行对比,在第二支试管加入中需加入10mL冷水和5g块状冰糖。

19.锥形瓶O2、CO2AC3.52g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根据图示所给的仪器可以组装成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结合提供的药品,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稀盐酸和石灰石可以制取CO2;

(3)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硫化亚铁(FeS)跟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组装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AC;

(4)设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52g。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0.7.5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AD

【详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药品,步骤应该是:

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3)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的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1.与盐酸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重新过滤氯化钡C

【详解】

(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毒重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使二者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则应采取的操作是重新过滤;

(3)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即使反应物,有时生成物,除水外还有氯化钡;

(4)洗涤氯化钡晶体最适宜的洗涤剂是30℃饱和氯化钡溶液,减少氯化钡的损失。

.

22.有气泡产生K2CO3+Ca(OH)2═CaCO3↓+2KOHABD

【详解】

(1)碳酸钾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2)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

K2CO3+Ca(OH)2═CaCO3↓+2KOH;

(3)碳酸钾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钙反应产生的溶质有、氯化氢、氯化钾和氢氧化钾,混合过程中,盐酸、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至于氯化钾题目设计没打算检验,所以就是检验在最后混合后得到的溶液中到底是盐酸剩余还是氢氧化钾剩余.结合这些物质的性质分析如下:

A、向溶液D中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没有盐酸的剩余,剩余了氢氧化钾;若加入酚酞不变色,则再滴加碳酸钠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有盐酸剩余,故正确;

B、向溶液D中加入金属镁,观察有气泡产生,则判断盐酸剩余;若加入镁无明显变化,再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无蓝色沉淀产生,判断氢氧化钾钙是否剩余,故正确;

C、向溶液D中加入氧化铁,若溶液变成黄色,则有盐酸,则一定没有氢氧化钾;若溶液没有变成黄色,则没有盐酸,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钾即使有剩余也不会有明显的变浑浊,无法确定氢氧化钾是否剩余,故错误;

D、向溶液D中加入氢氧化铜,看能否溶解,确定是否含有盐酸;若氢氧化铜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化铵是否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钾,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