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84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docx

寄生虫课本配套习题

医学寄生虫学配套习题

说明

此份习题是《医学寄生虫学.高等教学出版社》的课本背面的“数字课程网站”上面的配套练习,通过特殊方法拷贝下来。

医学寄生虫教研室主任梁韶辉推荐我们做此份习题,精品课程上的题目偏难且有些知识点较老,此份习题稍微简单点。

此份资料未进行删减,有部分习题不做要求,可自行进行删除。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寄生虫学

2.互利共生

3.片利共生

4.寄生

5.寄生虫

6.体外寄生虫

7.体内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

10.永久性寄生虫

11.暂时性寄生虫

12.偶然寄生虫

13.终宿主

14.中间宿主

15.保虫宿主

16.转续宿主

17.寄生虫生活史

18.直接型生活史

19.间接型生活史

20.适应性免疫

21.固有免疫

22.带虫状态

23.幼虫移行症

24.异位寄生

2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26.机会致病寄生虫

27.消除性免疫

28.非消除性免疫

29.带虫免疫

30.伴随免疫

31.免疫逃避

32.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33.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34.寄生虫的感染阶段

35.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36.易感人群

二、填空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和等造成的综合致病作用。

2.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宿主的遗传因素、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寄生虫种类和数量、寄生部位等因素有关,可出现三种结局,即、和。

3.寄生虫抗原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

4.寄生虫具有免疫逃避现象,其免疫逃避机制包括:

、、

5.寄生虫病流行的发生必须具备完成其生活史发育的三个基本环节,即、

、和。

6.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如下几种:

、、

、、、。

7.寄生虫常见的侵入人体的感染方式有:

、、

、、、。

8.寄生虫具有在外界(包括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中生存和发育的阶段,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受到、、和的制约与影响。

9.寄生虫病的流行具有、和的特点。

10.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影响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要采取、、和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三、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研究与培训特别规划2000年公布要求重点防治的10种主要热带病中,7种是寄生虫病,它们是()

A.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淋巴丝虫病、蛔虫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

C.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非洲锥虫病、亚洲锥虫病

D.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

E.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淋巴丝虫病、肝吸虫病、非洲锥虫病、钩虫病

2.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危害最为严重的五种寄生虫病列为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它们是()

A.疟疾、肺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

C.阿米巴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

D.阿米巴病、血吸虫病、丝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

E.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

3.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指()

A.寄生虫的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B.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C.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D.寄生虫的幼虫或有性生殖寄生的宿主

E.寄生虫的储蓄宿主

4.属于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

A.刚地弓形虫

B.华支睾吸虫

C.溶组织内阿米巴

D.蛔虫

E.疟原虫

5.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能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来源,故称为()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转续宿主

E.异位寄生

6.寄生虫的转续宿主是指()

A.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

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C.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非适宜宿主

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

E.寄生虫适宜的终宿主

7.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

A.寄生虫的繁殖方式

B.寄生虫的感染方式、途径

C.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及环境

D.寄生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

E.寄生虫的生长的环境

8.寄生虫感染阶段的定义是()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寄生虫感染中间宿主的阶段

E.寄生虫所有的生活史阶段

9.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

A.非消除性免疫

B.夺取营养

C.机械性损伤

D.毒性作用

E.过敏反应

10.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

A.消除性免疫

B.寄生虫适应性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寄生虫固有免疫

11.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B.患者和保虫宿主

C.带虫者和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D.患者和带虫者

E.患者、储蓄宿主

1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

A.节肢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B.家畜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C.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D.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E.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13.目前确诊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

B.免疫学检查

C.DNA探针检查

D.PCR检查

E.血清学试验

14.人体感染寄生虫所产生的免疫主要表现为()

A.消除性免疫

B.非消除性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适应性免疫

15.下列对寄生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普遍存在

B.一生离不开宿主

C.可自宿主体表获得营养

D.可自宿主体内获得营养

E.对宿主造成损害

四、问答题

1.何为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何临床意义?

2.医学蠕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机理?

有何临床意义并举例?

3.何为非消除性免疫?

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非消除免疫主要表现为哪两类?

并举例说明。

4.简述免疫逃避及其机制。

《医学原生动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滋养体

2.包囊

3.人际传播型

4.循环传播型

5.虫媒传播型

6.原虫的世代交替现象

7.出丝现象

8.复发

9.再燃

10.迟发型子孢子

11.速发型子孢子

12.红细胞内期

13.红细胞外期

二、填空题

1.不同种类的原虫借助于几种不同类型的运动细胞器完成,如、和。

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有三种致病相关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已被广泛研究和认可:

即、和。

3.杜氏利士曼原虫生活史中有与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寄生在人的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内,其病人经骨髓穿刺可查到,穿刺物经体外培养可检查到。

4.黑热病病人血象主要表现为、和的减少。

5.防治黑热病的根本措施在于、和,治疗黑热病的常用药物为。

6.冈比亚锥虫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

7.蓝氏贾第鞭毛虫成熟包囊内含有个核,未成熟包囊内含有个核。

8.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和人群发病率高。

9.阴道毛滴虫有4根,一根附于外缘。

10.滴虫性阴道炎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和。

11.人类疟原虫中能引起复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虫名),当前对复发机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疟疾的控制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杀灭原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根治药物主要是杀灭_________________(时期);病因性预防药物主要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13.疟疾发病曲线高峰比媒介按蚊季节消长曲线高峰大致晚一个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疟疾发作周期性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只有末梢血中有疟原虫__________(时期)的人才能感染按蚊,而只有带有__________(虫期)的按蚊才能使人体感染疟疾。

16.防治疟疾应采取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疟原虫引致贫血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常引起凶险型疟疾及疟性肾病的疟原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国普遍分布的优势疟原虫虫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纬25°以南地区常见疟原虫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疟原虫的主要感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感染。

21.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疟疾的发作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并进血流,刺激白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23.各种疟原虫的潜伏期为:

间日疟原虫短潜伏期为__________,长潜伏期为__________。

恶性疟原虫为__________。

三日疟原虫为__________。

卵型疟原虫为__________。

24.疟疾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其外周血中有__________(虫期)使传播媒介__________受染造成传播。

25.疟原虫生活史生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猫可作为弓形虫的__________________(宿主),人是弓形虫的________________(宿主)。

27.Sabin-Feldman染色试验是检查__________(寄生虫名)感染的一种特异性血清学试验。

28.弓形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阶段统称为__________,以__________法进行无性增殖,急性期假包囊内的虫体称为__________,慢性期包囊内的虫体称为__________。

29.人体弓形虫感染主要来自终宿主____________排出的____________虫期以及中间宿主肉类中的____________期。

30.妇女妊娠期感染____________(虫名),就有可能招致胎儿畸形或先天性愚症。

31.弓形虫常侵犯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组织引起病变。

32.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滋养体排出外界在流行病学传播上亦颇有作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偶有寄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

34.结肠小袋纤毛虫致病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________________,感染阶段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而使人体发生感染。

三、单选题

1.痢疾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

A.单核包囊

B.双核包囊

C.四核包囊

D.多核包囊

E.滋养体

2.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的两个生活史时期是()

A.雌雄配子体

B.滋养体与包囊

C.合子、卵囊

D.早期、成熟滋养体

E.成熟与不成熟裂殖体

3.急性肠阿米巴病典型病理改变为()

A.形成结肠肉芽肿

B.结肠超敏反应

C.由外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

D.肠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E.弥漫性溃疡病灶

4.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

A.脑脓肿

B.肝脓肿

C.肺脓肿

D.皮肤脓肿

E.肠脓肿

5.最可能从什么样的标本中检出阿米巴包囊()

A.粘液脓血便

B.无症状者的成形粪便

C.肝脓肿穿刺液

D.脓血痰液

E.肠脓肿穿刺

6.粪便直接涂片碘液染色法,适宜于检查的原虫阶段是()

A.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B.阿米巴活滋养体

C.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各种原虫包囊

E.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

7.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常用的诊断方法是()

A.生理盐水涂片找滋养体

B.碘液染色涂片找包囊

C.免疫学诊断

D.组织切片

E.病原学检查

8.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传染源是()

A.携带包囊的人

B.慢性患者及无症状的带囊者

C.慢性腹泻病人

D.阿米巴肝脓肿病人

E.急性阿米巴病人

9.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A.中华按蚊

B.蝇类

C.蚤

D.中华白岭

E.虱

10.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组织病理损伤的机制是()

A.对组织接触性溶解和破坏

B.引起组织的超敏反应

C.炎症引起组织肉芽肿

D.释放内、外毒素造成组织损伤

E.弥漫性溃疡病灶

11.评价黑热病疗效和追踪观察复发时常采用的病原检查法为()

A.肝穿刺

B.淋巴结穿刺

C.皮肤活组织检查

D.骨髓穿刺

E.血涂片

12.黑热病原虫可由下列那种培养基培养获得()

A.肝浸汤培养基

B.Robinson培养基

C.LB培养基

D.NNN培养基

E.Diamond培养基

13.主要引起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原体是()

A.巴西利什曼原虫

B.杜氏利什曼原虫

C.热带利什曼原虫

D.硕大利什曼原虫

E.墨西哥利什曼原虫

14.杜氏利什曼原虫鞭毛发出的部位是()

A.细胞膜

B.动基体

C.基体

D.内质网

E.鞭毛袋

15.克氏锥虫病又称恰加斯病,其传播媒介是()

A.蚊

B.蝇

C.蚤

D.锥蝽

E.白蛉

16.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的感染阶段是()

A.细长型锥鞭毛体

B.粗短型锥鞭毛体

C.循环后期锥鞭毛体

D.上鞭毛体

E.以上都不对

17.克氏锥虫主要分布于()

A.中、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E.大洋洲

18.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寄生人体的阶段是()

A.前鞭毛体

B.锥鞭毛体

C.无鞭毛体

D.配子体

E.滋养体

19.传播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的媒介是()

A.家蝇属的蝇类

B.舌蝇属的蝇类

C.刺蝇属的蝇类

D.皮蝇属的蝇类

E.以上均不对

20.防治锥虫病的有效措施是()

A.治疗病人

B.消灭保虫宿主

C.消灭媒介昆虫

D.严格筛查输血和器官移植捐献者

E.以上均对

21.引起腹泻和胆囊炎的医学原虫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

B.疟原虫

C.蓝氏贾第鞭毛虫

D.阴道毛滴虫

E.杜氏利什曼原虫

22.怀疑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检查标本应该选择()

A.痰液

B.血液

C.淋巴液

D.尿液

E.粪便

23.阴道毛滴虫可寄生于()

A.女性阴道

B.男性尿道

C.女性泌尿生殖道,男性泌尿生殖道

D.男性生殖道

E.男性前列腺

24.阴道毛滴虫的感染阶段是()

A.包囊时期

B.包囊与滋养体均可

C.滋养体

D.裂殖体

E.滋养体与裂殖体

25.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医学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蓝氏贾第鞭毛虫

C.刚地弓形虫

D.杜氏利什曼原虫

E.溶组织内阿米巴

26.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主要是()

A.阴道毛滴虫侵入阴道上皮造成损伤

B.阴道毛滴虫溶解上皮细胞

C.增强乳酸杆菌的糖原酵解作用

D.妨碍乳酸杆菌的糖原酵解作用

E.免疫病理作用

27.阴道毛滴虫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A.变形运动

B.翻滚式

C.螺旋式

D.直线式

E.曲线运动

28.阴道毛滴虫的病原学检查常用方法是()

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

C.碘液染色法

D.自然沉淀法

E.透明胶纸法

29.人毛滴虫寄生于()

A.口腔

B.支气管

C.泌尿道

D.生殖系统

E.肠道

30.口腔共栖的毛滴虫是()

A.人毛滴虫

B.口腔毛滴虫

C.脆弱双核阿米巴

D.阴道毛滴虫

E.齿龈内阿米巴

31.对宿主选择最不严格的原虫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

B.间日疟原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刚地弓形虫

E.阴道毛滴虫

32.在发育过程中有配子生殖的原虫()

A.杜氏利什曼原虫

B.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C.溶组织内阿米巴

D.弓形虫

E.结肠小袋纤毛虫

33.人感染疟原虫后所表现的免疫类型是()

A.缺乏有效免疫

B.带虫免疫

C.伴随免疫

D.消除免疫

E.终生免疫

34.恶性疟原虫在血片中通常可查见()

A.环状体和大滋养体

B.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C.环状体和配子体

D.配子体和裂殖体

E.红细胞内裂殖增殖各期

35.疟原虫的传播阶段是()

A.子孢子  

B.雌雄配子体 

C.裂殖体

D.滋养体

E.裂殖子

36.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复杂,人体对疟原虫的免疫具有明显()

A.种、株特异性

B.种特异性

C.种、株特异性以及发育阶段特异性

D.株特异性

E.期特异性

37.不作为引起疟疾发作的因素是()

A.裂殖子

B.红细胞碎片

C.疟原虫残余体

D.变性的血红蛋白

E.疟色素

38.凶险型疟疾多见于()

A.三日疟

B.间日疟

C.恶性疟

D.卵形疟

E.混合感染

39.镰状细胞贫血者由于遗传基因决定,对何种疟原虫具有一定的先天抵抗力()

A.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B.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C.间日疟原虫

D.间日、恶性、三日疟原虫

E.恶性疟原虫

40.Duffy血型阴性者由于遗传基因的决定,对何种疟原虫有先天抵抗力()

A.间日和恶性疟原虫

B.恶性和三日疟原虫

C.间日疟原虫

D.恶性疟原虫

E.对间日、恶性和三日疟原虫均不易感

41.近代分子免疫学研究证明疟原虫的保护性功能抗原主要存在于()

A.虫体的表面

B.感染的红细胞

C.虫体的细胞内部结构

D.虫体的代谢产物中

E.虫体的特定细胞器内

42.目前对间日疟原虫先天抵抗力的已知机理是()

A.细胞ATP水平下降

B.Hb结构异常

C.Duffy血型阴性

D.红细胞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G.PD)缺乏

E.网织红细胞增多

43.影响疟原虫在蚊媒体内发育的最重要因素()

A.蚊媒感染后的营养条件

B.带配子体患者发病次数

C.患者血内各期疟原虫数量 

D.配子体的感染性

E.外界温、湿度条件

44.在疟疾发病率低(10%以下)的流行区,为迅速控制疟疾流行,宜以()

A.查治残存的传染源为主

B.消灭重要蚊媒为主

C.开展防蚊措施为主

D.全民服药为主

E.都不是

45.疟原虫引起疟疾发作的阶段是()

A.肝细胞内的发育阶段

B.红细胞内的配子体形成阶段

C.子孢子侵入人体的阶段

D.红细胞内滋养体阶段

E.红细胞内裂殖体成熟破裂阶段

46.疟疾复发是()

A.红内期残存原虫所致

B.带虫免疫的结果

C.由感染性按蚊叮咬而引起

D.红外期残存的疟原虫所致

E.迟发型子孢子在肝内形成的休眠子结束休眠后发育成熟进入红细胞发育增殖而致

47.下列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受染Pv的红细胞经姬氏液染色后()

A.疟原虫胞质染蓝色

B.疟原虫胞核染红色或紫色

C.受染红细胞内沉积的疟色素染成棕褐色

D.受染红细胞颜色变浅

E.受染红细胞胀大并出现红色薛氏小点

48.疟疾典型临床发作症状是由于()

A.蛋白酶破坏红细胞所致

B.速发型子孢子发育成熟所致

C.疟色素大量入血所致

D.裂殖子、代谢产物及被损坏的红细胞大量入血所致

E.配子体发育成熟所致

49.间日疟患者的确诊靠血液检查,你认为采血时间最好在()

A.病人发烧时

B.发冷时

C.出汗时

D.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E.任何时间

50.疟原虫进入按蚊体内可以进一步发育的时期是()

A.子孢子 

B.裂殖子

C.滋养体

D.配子体

E.裂殖体

51.间日疟复燃的原因是()

A.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

B.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

C.红细胞内无性期的残存

D.休眠子的存在

E.多批原虫感染

52.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疟原虫主要是()

A.间日疟原虫

B.恶性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E.上述四种疟原虫

53.疟疾的再燃,因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时()

A.血中未完全消灭的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

B.肝细胞内疟原虫再次侵红细胞

C.因重复感染有前后两批疟原虫

D.带虫免疫作用的消失

E.迟发型子孢子经休眠后发育成熟进入红细胞发育、增殖所致

54.人体弓形虫病的最主要传染源来自()

A.病人

B.病畜

C.隐性感染者 

D.病禽 

E.受感染的猫及猫科动物

55.弓形虫的终宿主是()

A.狗

B.猫

C.鼠 

D.猪

E.人

56.人体获得性弓形虫病的感染方式是由于食入()

A.中间宿主粪内包囊和假包囊污染的食物

B.中间宿主肉内的包囊、假包囊

C.终宿主粪内包囊和假包囊污染的食物

D.终宿主粪内卵囊污染的食物

E.终宿主粪内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及中间宿主肉、奶内的包囊、假包囊

57.人体获得性弓形病常见的临床类型多为()

A.急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进行性感染

D.弓形虫脑病

E.畸形胎儿

58.人体弓形虫病的急性期可查到()

A.配子体 

B.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