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690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docx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解读

关于煤气系统检修需做的安全工作

煤气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因管道介质、管道本身以及其它外力的影响,会引起煤气泄漏,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行检修,检修工作分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两种,计划检修是指企业根据设备管理,使用的经验及设备状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对煤气系统进行有组织、有准备、有安排的定期检修;非计划检修是指因突发性故障或泄漏等事故造成的煤气设备被迫性检修。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详细的检修施工方案

1、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人员组织与分工、由相关部门职能处(科)室组成的领导小组,确定各检修项目的安全负责人。

2、明细检修步骤:

包括停送煤气草图(检修工程较大时)、检修工程计划具体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3、制定检修过程中突发性事故的预案。

4、检修方案基本要求:

组织实施(作业时间、作业地点、施工组织、项目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作业内容、检修设备、作业前的确认事项、作业过程描述、作业中安全注意事项等)方案要细致、责任要分清、技术要规范、描述要清楚、安全措施要可靠、准确等。

二、检修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

对参与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检修全程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查找不安全因素,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

三、检修前的安全处理

包括关阀门,与检修设备相连的煤气设备,管道堵上盲板,检修设备、管道的吹扫置换工作。

四、检修后的安全措施

1、所有计划检修项目是否完成、有无遗漏;

2、抽、堵盲板是否处理好,有无该堵的没堵,该拆的没拆;

3、设备的安全设施是否恢复、检修质量是否达标;

4、设备内外无杂物,工器具;

5、各种管线,阀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位置;

6、各种临时电源是否清除;

7、检修单位会同设备所有单位和有关部门对煤气设备进行试压、试漏。

五、动火证制度

如果在禁火区域进行检修必须动火的,必须在检修前申请动火证,办理动火手续,落实齐全可靠的防火措施,动火证按照动火区域的危险性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证、一级动火作业证、二级动火作业证,分别由动火证上的三道、二道、一道红杠加以区别或直接按照动火区域危险等级,动火证审批过程。

动火证的内容包括:

动火时间、地点、内容、动火区域危险等级、监护人、预防措施等内容。

六、煤气设备、管道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煤气设施操作,一般情况下均应保持正压状态,在设备停止生产,保持又有困难时,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设备内残余煤气吹扫干净。

2、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堵盲板)并将内部煤气吹扫干净,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人孔和放散管等,保持设备内部的自然通风。

3、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事先取空气样做CO含量分析和氧含量分析。

(1)含氧量处于18%—23.5%为合格;

(2)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CO含量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CO含量100mg/m3(80ppm)时可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C0含量200mg/m3(160ppm)时可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

(3)工作人员前后两次进入设备内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

(4)进入煤气设施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或进塔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小时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

(5)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

(6)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

4、带煤气作业或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取得动火煤气调度或煤气防护站的书面批准。

(1)作业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配任务,提出注意事项,检查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要穿戴不带铁钉的鞋,作业使用的工具应是铜质的(不发火)工具,如果是铁工具,应在工具表面涂较厚的黄油。

(2)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人员在场监护并应备有防毒器具及消防器材。

(3)工作场地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以及风向标志等。

(4)距工作场所40m内禁止有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措施。

(5)不得在有高温源的炉窑点、构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否则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6)煤气设备或管道内动火时,首先要可靠的切断煤气来源(堵盲板)并用蒸汽吹扫,动火前要将动火处1.5m—2m以内焦油、沉积物铲除干净或通蒸汽,经CO含量分析后,应进行含氧量分析,只有含氧量大于18%,且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

(7)加压机前的煤气设施应定期检查厚度,若壁厚小于安全限度,必须采取措施才能继续使用。

打开煤气加压机冷化等煤气系统的设备和管道时必须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燃的措施,检修电除尘器时,要办理检修许可证,采取安全停电措施,静电除尘器检查或检修时,一定要断开电源,将电晕极接地放电,除电器外壳与电晕极链接检修时,电除尘器与主控室应有联系信号,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潮湿容器、狭小空间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动火作业安全

煤气区域内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种的作业称为动火作业。

煤气动火作业要遵循“八大禁止”和“六个不准”。

一、煤气检修动火的八大禁止

1、未经安全技术考试合格和无焊工特种操作证者,禁止进行检修动火操作;

2、未有经批准的动火许可证,禁止进行检修动火;

3、动火部位及其附近,禁止存有易燃、可燃物;

4、管道设备未与生产系统全部隔离禁止动火;

5、内有可燃介质或酸、碱类的管道,设备未采用惰性气体置换或用清水清洗,及其内空气含可燃介质未经分析合格禁止动火;

6、在有可燃物(蒸汽)或粉尘的厂房内外、管沟、排水沟内作业,未经采取安全措施消除危险因素,禁止动火;

7、未全部落实动火许可证上所提出的防火安全措施或无监护禁止动火;

8、电焊机的接地线禁止接在远离焊点处。

二、煤气检修动火的六个不准

1、风力在五级以上(包括五级)不准在高空动火,风力在六级以上(包括六级)不准在室外动火;

2、在容器内动火,不准在容器内点燃气焊割炬,休息时不准将气割、焊炬放在容器内;

3、在容器内动火不准以充氧的办法调节容器内的空气;

4、在动火过程中不准超越动火许可证上允许的动火范围;

5、在检修地点不准就地加工焊割工件和吸烟;

6、动火完毕未经检测确认不准离开动火现场。

三、动火作业分类

动火作业因操作方式、危险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简单分类:

四、煤气置换

煤气置换俗称吹扫,送煤气是把设备管道内的空气置换成煤气;停煤气是把设备管道内的煤气置换成空气。

从置换步骤来分,有一步置换和两步置换;从置换物质来分有蒸汽置换、氮气置换、烟气置换、空气置换、从安全生产角度来说最安全可靠的是用氮气(或蒸汽)作为置换物,分两步进行煤气置换作业。

1、直接置换。

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在启用前或开始输送煤气前,直接用高炉煤气置换,取样分析,以煤气中含氧量不超过1%为吹扫合格的标准。

此种方法危险性大,在置换过程中,其混合气体必定会经过爆炸下限到超过爆炸上限的过程,存在着火爆炸的严重危险。

2、氮气置换法。

用氮气置换煤气或煤气设备、设施内煤气或空气,这是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3、蒸汽置换法。

采用蒸汽置换煤气或空气,一般情况下煤气管道间隔300~400m设计一个吹扫点,吹扫蒸汽耗量为管道容积的三倍,压力为0.1176MPa(绝对压力)。

五、停煤气置换步骤

1、通知调度具备检修条件后,关闭煤气设备、管道进出口阀门,必要时堵上盲板。

2、打开设备管道末端(顶端)放散。

3、在设备底部或管道一端通氮气(蒸汽)赶煤气。

4、在放散口处取样做含氮量分析,合格或放散口有大量氮气(蒸汽)冒出时开空气鼓风机通空气赶氮气(蒸汽)。

5、在放散口处取样做氧含量分析,氧含量达到20.5%即为合格。

6、停风机停止往设备内通风。

7、通知调度停气作业结束。

通常情况下为避免设备内煤气残余物发生自燃等意外,尤其是焦炉煤气和发生炉煤气,应不间断往设备管道内通少量氮气或蒸汽。

六、送煤气置换步骤

1、确认检查所有检修计划项目已完成,安全设施已恢复,设备内无杂物。

2、打开设备顶端或管道末端放散。

3、抽出进出口阀门盲板。

4、在设备底部或管道一端通氮气(蒸汽)赶空气,在放散处取样试验,至含氧量低于1%。

5、关闭氮气(蒸汽)阀门,打开煤气进口阀门通煤气。

6、在放散处取样试验,做爆发试验合格后关闭放散管。

7、通知调度,开出口阀门调节至正常工作状态。

若是用蒸汽置换,通煤气前不能停蒸汽以免吸入空气,不能关闭放散,以免出现真空状态损坏设备。

七、置换动火安全作业

置换动火安全作业全过程:

1、审证:

对动火证的申请、审核、审批

2、联系:

动火前与相关车间、工段、调度等单位联系,做好各个环节的沟通,防止误操作。

3、拆迁:

如能转移到安全区域动火的可把动火设备管道拆除后,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动火作业。

4、隔离:

把动火设备管道用盲板与运行的煤气管道设备完全隔离。

5、清洗置换:

把管道设备内的煤气完全吹扫干净,不留死角。

6、充氮保护:

冲入少量氮气避免吹扫好的设备内混入可燃气体。

7、水封:

在待修的管道、设备注水再进行动火。

8、移动可燃物:

动火区域10m内的一切可燃物均移到安全地带。

9、灭火器:

灭火措施,准备好足够的灭火器材和人员。

10、检查与监护:

有相关专业人员现场监护,以防安全隐患的出现。

11、动火分析:

动火前半小时,由煤防人员对设备内气体进行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若动火中断半小时以上,需要重新做动火分析。

12、动火作业:

需由经安全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动火作业。

13、收尾:

动火作业结束后要及时对施工设备进行降温,清除残余火种,切断动火作业电源,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检漏。

其中(3)(6)(7)三项可根据检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用。

(一)正压动火法

安全原理:

1、如果密闭设备内正压状态发生泄漏,空气不能进入到设备内,设备内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

2、补焊处会漏气体,只能在动火处形成稳定试扩散燃烧,不会向设备内传播。

3、设备管道处于流动状态,外部补焊时产生的热量被随之带走和散于空气中,不会引起内部气体的热膨胀。

安全对策:

1、保持管道内气体处于压力稳定、流动状态。

2、气体分析设备内含氧量小于1%,设备周围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不大于0.5%

3、在动火处加适量蒸汽或氮气稀释可燃气体的含氧量。

4、动火处周围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开通风机,避免可燃气体积聚。

5、只准电焊,不准气焊,防止烧穿设备、管道。

且电焊时注意控制电流不宜过大。

(二)负压动火法

安全原理:

1、负压管道、设备系统内含氧量控制在着火、爆炸极限下就不会着火。

2、负压状态下,气体的着火、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减到10000Pa以下时,上、下限迅速接近或重合形成不着火不爆炸的系统。

安全对策:

1、用树脂、玻璃纤维将负压管道、设备的泄漏处粘起来,防止空气进入,在其上面铺盖钢板进行动火补焊。

2、动火前做管道、设备内的含氧量分析,要小于1%。

3、测定动火处钢板厚度,保证不至烧穿。

4、条件允许下适当充入蒸汽或氮气,提高安全动火的可靠性。

5、动火过程中及时做设备内含氧量分析,至少半小时一次。

6、加强操作,保持负压稳定,条件允许下适当降低吸力。

八、煤气设施生产检修动火安全技术标准

1、空气中含可燃介质浓度标准:

着火、爆炸下限<4%的可燃气体(蒸发)其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得>2%,着火、爆炸下限≥4%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得>0.5%,可燃粉尘在空气中含量应低于其着火、爆炸下限的25%以上。

2、煤气管道和设备内的煤气含量不得>1%

3、取样分析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取样要有代表性,即在动火容器上、中、下各取一个样,再做综合分析。

4、用测爆仪测试时,同时测试不能少于两台,以防测爆仪失效造成误测而导致动火危险。

5、若当天动火未完成,则第二天动火前也必须经空气含可燃介质分析或测爆仪测试合格,方可继续动火。

煤气设备内作业安全

凡在设备容器、管道内、低于地面的条件设施(井、池、坑、下水道、水封室等)内以及平时与大气不相通的密闭设备或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和易形成缺氧条件的场内进行检查、修理、动火、清理、掏挖等均为设备受限空间作业。

一、作业制度

设备内检修、必须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证,作业证由生产单位签发,单位负责人签署。

二、设备内作业安全要求

1、安全隔绝:

切断水、电、气源,堵盲板或拆除连接管道。

2、清洗置换:

对设备进行清洗置换,设备内含氧量在18%~21%之间

3、通风:

设备内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用通风机。

4、定时监测:

作业前半小时,做设备内气体分析,其后每半小时检测一次。

5、照明保护:

穿戴合适的劳动护品,照明电压小于36V,作业用铜质不发火工具,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

6、监护:

专人看护不得擅自离开(安排有专业防护知识人员进行监护。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

抓好动火作业,登高作业。

大型临时吊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的管理。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在新建、改造、生产检修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在此过程中,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往往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确保安全作业。

一、什么是受限空间作业

原来的安全管理制度上只把进罐作业或进入设备作业称作受限空间作业,这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现在把进入各种设备内部,如炉、塔、罐、仓、槽、管道、锅筒、容器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在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二、受限空间作业有哪些危险因素。

1、受限空间内可能装有或积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如果工艺处理不彻底或者对需要进入的设备未有效隔离,导致可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残留或窜入受限空间内等,若作业时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采取措施不力,违章操作等,就可能发生事故。

2、受限空间内可能有各种机械动力、传动、电气设备等,若处理不当,操作失误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3、当受限空间作业场所比较大,当需要进行登高作业时,安全带、绳、梯等没有有效固定,可能造成高空坠落事故。

4、当发现受限空间作业人员晕倒时,不明确事故原因盲目施救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这一点尤其关键,往往受限空间作业造成多人伤亡,就是因为盲目施救。

三、受限空间作业应注意哪些安全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三不进罐”原则,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罐”,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罐”,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罐”。

作业许可证一般都由公司相关部门统一负责签批,签批作业证必须要确定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条件,如作业点周围的环境,包括氧气含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是否合格,以及受限空间内残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等是否已经清除干净,受限空间的隔离情况,需要作业的受限空间是否与其它系统完全隔断,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监护人是保证作业安全的关键人物,一般不能进入受限空间。

监护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以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监护人名由进入受限空间所在单位指派责任心强、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介质的化学、物理性能,会使用救援器具、消防器材、懂急救知识、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的人来担当。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是保障,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关键。

首先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要进行处理,做到彻底的清洗置换,反应窖、地窖等通风条件较差的设施场所,必要时应进行强制性通风,但不能使用氮气吹扫,各种使用氮气进行吹扫施压的设备进入前也应进行强制性通风。

其次是将各种连接管线封堵,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必须增加盲板或拆除部分链接阀门。

接着断开所有设备电源,不仅仅要做到现场的电源,而且配电室的电源也要断开,并且要上锁挂牌,防止发生误启动。

最后是分析人员对受限空间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只有当以上各点都做好,才能办理作业许可证,配备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设施,进行受限空间作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必须申请并得到审批

2、必须彻底的置换和清洗作业现场

3、受限空间必须要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离

4、按时间要求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5、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必须专人现场监护。

6、进入有搅拌器、传动部件的设备,应切断电源,并上锁、挂牌。

7、佩戴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8、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

9、进入受限空间应使用安全电压。

10、作业结束,检查验收。

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只有不断完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才能避发生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