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525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四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识字4

一、教材简说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

“识字4”有三组成语。

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在学生交流词语大意时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板书、贴生字卡)。

2.生字的识记。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交流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提示:

村-寸,用“减一减”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换一换”的方法。

(3)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

(字词的运用)

如,我最喜欢和“功”字交朋友,因为只有用功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

3.识字的巩固。

(1)用开火车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看字卡说词语。

如,“寸”──“寸有所长”。

(3)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同桌互读。

4.写字指导。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

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

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

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

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朗读成语时,要注意咬字吐字。

本课平、翘舌音的字较多,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师生对读。

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

3.生生对读。

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

4.齐读,指导读出韵味。

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

长-彰;天-山;功-成。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读成语故事,积累几个喜欢的成语。

2.把本课的成语和自己在课外找的成语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

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五、资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

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出自《楚辞·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

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出自《韩愈·原道》:

“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

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

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挡。

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

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

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

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

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长

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

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

“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水到渠成

渠,沟渠。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

“水到渠成,不须虑。

13 坐井观天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

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再让同学们“说”:

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

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朗读感悟、扩展活动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

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

(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

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14 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材简说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

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你看,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

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

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出示与感知。

(1)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生字的识记。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

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

怪、慢

同部件的字:

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

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

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重点讲解:

“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是,每。

(二)朗读感悟

1.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标出段的序号,找出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2.朗读理解第一段。

(1)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3)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3.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1)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

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2)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4.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1)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2)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

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

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

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

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

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五、资料袋

1.葫芦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

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嫩时作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2.蚜虫

昆虫,身体卵圆形。

喜欢聚集在植物嫩芽上吸取植物的汁液,对植物危害极大。

蚜虫种类很多,有麦蚜、高粱蚜、棉蚜、菜蚜、桃蚜等。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一、教材简说

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

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这是小枣树的短处。

但是,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

这是小枣树的长处,也正是小柳树的短处。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

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可尝试以小组辩论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

可从以下三方面引导:

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

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感知生字。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正音练习。

看清声母读:

枣、虽、思、乘。

提示:

“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

看清韵母读:

忍。

(4)听老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2.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2)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

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3)开火车认读生字。

读之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3.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回忆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

听音出示字卡。

(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

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2)巩固会写的字。

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

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就不必再详细指导了,建议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

“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

“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

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

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二)朗读感悟

1.初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

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

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性格)从哪里看出来?

(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

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

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

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

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

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

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

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提醒。

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在老师指导下半独立阅读,以分组讨论学习为主。

(一)预习指导(课前)

1.读准字音。

虽思乘忍枣

2.读熟课文,想一想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特点。

请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词句。

3.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

说说你的理由。

(二)小组交流汇报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作业。

2.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三)大组朗读质疑

1.大组长组织同学读课文,要求:

读准确,读通顺。

2.大组比赛读课文(读片段)。

3.大组质疑,每组提两个问题。

(四)大组课堂讨论

1.讨论形式。

学生分成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根据大组提的问题互相问对方,每题五分。

双方轮流指定对方某人回答,回答后,同组同学可以补充,直到完整。

如有不完整处,被问方补充了就要酌情扣分。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当双方因某个问题讨论相持不下时,参与讨论。

讨论结束时,结算分数,总结全文。

2.讨论常用语。

“请问××同学……”;“我认为……”;“这个问题我还有补充……”

五、资料袋

1.柳树

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枝条柔嫩。

有垂柳、旱柳等。

垂柳在河流、池塘、水渠边较常见,可作绿化树及行道树。

旱柳耐旱、耐寒,可作固沙、保土及绿化树。

2.枣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叶子卵形或长圆形,花黄绿色,属核果类果树,品种很多。

结核果,暗红色,卵形、长圆形或球形,味甜,可以吃。

枣木坚硬,纹理细致,是雕刻、车船、家具用的上等材料。

16 风娃娃

一、教材简说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

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

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

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

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

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

提示:

“责、踪”是平舌音;“抽、驶、示、筝、伤”是翘舌音。

“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6.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

笔顺:

及。

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

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下面不要写成“衣”。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

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

你猜对了吗?

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表格提示:

段落重点词句你的感受做好事2-31.风娃娃来到……看见……慢慢、断断续续、他深深……飞快、奔跑着、不住地、高兴极了

2.风娃娃又来到……看见……他急忙……弯着、流着、喊着、一边……一边……好心办

坏事5-71.风娃娃看见……赶紧……摇摇摆摆、翻起了跟头、无影无踪、伤心极了

2.他仍然……吹跑了……折断了……都责怪……

3.听录音朗读,注意以上的重点词句。

4.自由选择一部分朗读,并展示给大家听。

5.说说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板书在黑板上。

6.你能帮风娃娃回答课文最后的问题吗?

(三)实践活动

搜集资料,再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一:

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一)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二)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三)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一句话。

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