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269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docx

XX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

项目建议书

XX是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杭埠河的源头区域,为皖西五大水库之一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上游。

该小流域行政区划属姚河乡。

该乡是省委、县委的扶贫联系点,近几年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较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故该乡提出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

为了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姚河的经济发展,使其名茶等多经生产成为该乡经济腾飞的基础。

第一章社会经济

§1.1社会经济概况

XX总面积6.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属姚河乡,境内有1个行政村,12个村民组,279户,1083人,男女整半劳动力61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3人。

2006年粮食总产378.6吨,平均亩产408公斤,人均产粮336.2公斤,粮食自给率87.2%,人均纯收入3650元。

§1.2土地利用情况

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是:

耕地92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耕地中水田741亩,占耕地面积的79.8%,旱地187亩,占耕地面积的20.2%,用材林地面积4838亩,占总面积的49.62%,其中覆盖度大于60%的用材林1612亩,占林地面积的33.32%,幼林1234亩,占林地面积的25.52%,疏林1972亩,占林地面积的40.76%,开荒地20亩,占林地面积的0.4%。

现有经济林2976亩,占总面积的30.52%。

水域189亩,占总面积的1.94%,村庄道路392亩,占总面积的4.02%。

未利用及其它用地427亩,占总面积的4.4%。

§1.3农林牧副渔业生产

小流域内各业生产状况是:

农业仍是人畜力耕作,粮食生产为填饱肚子需要的原始农业;林业中由于幼林和疏林占比例大,产值较低,经济林分散无规模,效益差;牧业中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畜牧商品率低下;渔业是空白,副业以青年男女外出打工为主。

第二章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及岩性与土壤

小流域属中山区山间盆地,最高峰为斗笠尖,海拔高度760米,最低点为三叶河出口,海拔高度为250米,相对高差510米,耕地分布在400—600米之间。

小流域内地表坡度等级划分情况是:

大于25º的地表面积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19%,15º——25º的2.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1.41%,5º——15º的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1.97%,小于5º的0。

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

可见坡面的陡竣。

小流域内的地表出露岩石,全部为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土壤则以黄棕壤为主,以及潜育性水稻土,具有质地松散,抗蚀力差的特点。

§2.2气候特征与水文气象

小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特征是:

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期,春秋冷暖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温度39.5℃,最低温度-14.7℃。

多年平均无霜期200到230天,平均日照时间2000小时,年辐射量115千卡/cm2,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的50%以上。

§2.3河流水系与水地资源

小流域主流发源于斗笠尖,同两条小支流汇合后出流域界注入本乡的姚河。

小流域内的灌溉方式为塘堰结合,串灌为主,所以经流大多以过境水的形式流走。

土层厚度50——100cm,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旱地,土层厚度不足40cm。

§2.4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

本小流域相对高差大,小气候多样,生态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树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杉等,其它木本药材品种多,茶叶、板栗、蚕桑是小流域内的主要经济作物。

 

第三章水土流失

§3.1水土流失状况

由于山场中疏林、幼林多,耕地中旱地全是坡耕地,再加上小流域内地势较为陡竣,使小流域内土壤侵蚀相当严重,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测算:

水面189亩,占总面积的1.49%;无明显侵蚀(Ⅰ级)2864亩,占总面积的29.37%;轻度侵蚀(Ⅱ级)2979亩,占总面积的30.56%;中度侵蚀(Ⅲ级)2861亩,占总面积的29.34%;强度侵蚀(Ⅳ级)853亩,占总面积的8.75%,极强度侵蚀(Ⅴ级)4亩,占总面积的0.04%。

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62%,中度以上流失面积2.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15%,总流失量17056吨,平均侵蚀模数为2642吨/平方公里•年。

小流域内的侵蚀形态多为面蚀及少量沟蚀。

§3.2水土流失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土层变薄,有机质流失,土壤沙化,肥力下降。

据土壤普查,存在流失的坡面,A层殆尽,B层出露,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损失严重。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山塘、河道、堰渠等水利工程淤积严重,降低了工程效益,并给下游造成泥沙淤积。

小流域内的“五一”大塘,集水面积仅0.03平方公里,蓄水量5000立方米,仅仅三四年未挑塘泥,淤积量接近3000立方米,使工程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群众都称之为“无益”大塘。

三、恶化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灾害频率。

森林植被的破坏降低了山体涵蓄水源的性能,致使洪旱灾害发生频繁,洪灾、旱灾、风灾经常发生。

§3.3水土流失的类型及成因

造成本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一、自然因素

1、地质因素。

大别山属淮阳大陆,地壳处于上升状态,又一断受到侵蚀,处于动态平衡。

小流域出露岩层多为花岗岩及花岩片麻岩,它们具有砂粒多,凝力小的特点,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地形地貌因素。

小流域内地面陡竣,相对高差大,地表土易被移动。

3、降水因素。

暴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本小流域位于大别山暴雨中心,雨量大,暴雨次数多,降雨强度大。

二、人为因素

1、地表植被的破坏,砍大于长,恶性循环不已。

由于以前的过度砍伐,使小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经过几年的恢复,植被情况正在向良性循环转化,但仍是疏林山、幼材占大头,仍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因之一。

2、经济林开发增速较快,由于水保意识差和资金限制,多数是坡面炼山,粗放栽种,无水保措施,加剧水土流失。

第四章水土保持工作

§4.1治理发展过程及现状

就本小流域而言,目前的水土保持工作,还处于宣传发动及起步阶段。

其采取的治理措施,一是近几年开展的林业“十五”规划,以及已开展数年的封山育林,这些植物措施的成果,使小流域基本成片宜林荒山。

二是小流域内近两年大搞石埂坡改梯,发展梯式茶园,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持了水土。

§4.2治理及开发效益与主要经验教训

本小流域在现阶段的治理效益,在总体上说是消灭荒山,为几年后的绿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能及时在幼林地中采取必要的封禁措施和防护措施,使幼林成长良好,并在疏林补植时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经济林,生态和经济效益也将为时不远。

其教训即是全垦造建丰产林的造林方法,如不采取过硬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是得不偿失的。

如2006年“7•26”洪灾中,小流域即发生多处大面积的泥石流。

在开发问题上,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是如何形成规模,使其成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再则是如何选好适合于本小流域的经果林品种以及做好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第五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方略

§5.1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针对本小流域山场面积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特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于防、以防促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择优开发拳头产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务使群众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得到实惠。

本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基本原则是: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把防治水土流失工作贯穿到各项经济建设中,使开发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

整治坡面,搞坡改梯增加蓄水保土能力,结合当地生产习惯,发展优质茶、板栗、桑、药材等,形成小流域内的经济优势。

3、以保持水土为基本任务。

做到两个结合,即:

“长短效益结合”、“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4、实行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

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粮则粮。

5、千方百计地发展地埂经济,在埂边试验和种植“三桠”等经济作物,一方面护埂,一方面提高坡改梯的经济效益。

§5.2治理标准与发展目标

1、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治理后,经过巩固提高,达8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的85%以上。

2、建设好基本农田,力所能及地提高粮食自给率,由现时的87.2%,实现基本自给。

3、根据本小流域气候土壤条件及生产种植习惯,皆适宜于发展名优茶、板栗及药材的生产,故以此作为开发经济林的目标。

要求在治理期后实现人均1.25亩茶、0.8亩板栗、0.5

亩药材,加上桑、果及其它经济作物,人均达3亩经济林园,并形成茶叶、板栗两项拳头产品,人均纯收入增加一倍以上。

4、坡面治理工程有排水系统,并达到10年一遇可安全泄洪,沟道拦蓄防护工程20年一遇洪水不水毁成灾。

5、侵蚀模数经过治理减到1000吨/平方公里•年以下,争取目标减沙效益达70%以上,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六章预防监督规划

1、充实和加强护林队伍,建立起严密的护林网络,确保森林资源不被破坏。

2、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使监督工作走向法制化。

凡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域,都是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

姚河水利水保站在本小流域内,开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群了解到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要性,并通过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乡规民约,制止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按照水土保持法处理违法案件和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以及监督建房、建厂、修路等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3、监督的重点是森林的采伐和造林方式方法以及开采石粉生产,生活活动。

森林采伐要杜绝皆伐,并且及时补栽树苗。

造林一律不许全垦,应以水平带状,挖穴挖鱼鳞坑为主,开采石粉必须在指定地点,并有防护措施和专人管护,并按破坏地表面积每平方米收取一定的水土保持补偿费。

4、运用法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如严禁乱取土取砂或乱倒废弃土、石渣,对不执行者采取罚款,收取防治费等,制止铲草皮烧灰肥的情况发生,对铲草皮者收取防治费并处以罚款。

第七章综合治理规划

§7.1植物措施规划

一、封禁治理:

将现有2846亩成林及幼林全部实施封禁,即封树、封草、封灌。

二、疏林补植:

小流域内现有疏林1972亩,绝大多数为松杉等针叶林,规划全部补植,补植树种为阔叶乔木、灌木等,实行针、阔混交,以改变林向,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保水、保土能力。

三、退耕还林:

小流域内20亩开荒地,规划实施后即退耕还林,退耕初期,可实行耕代抚,继续种植矮杆粮食作物,两年后即全部停耕。

§7.2工程措施规划

一、坡改梯工程:

坡耕地是本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源之一,为彻底根治,必须实施坡改梯工程,规划坡改梯350亩,其中石料近的地方建石埂梯地200亩,其余150亩全部建成土埂梯地。

二、沟道工程:

由于本小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特点是“上切下淤”,故规划在侵蚀沟内建谷坊10道,以防止沟底下切。

三、河道整治工程:

由于小流域内河道上、下游落差大,水流冲刷加强,故规划整修加固河堤1000米。

§7.3经济林园规划

根据小流域内的气候土壤情况及群众的生产种植习惯,经济林园规划为:

1、发展板栗林100亩,板栗栽植不整地,全部采取大穴栽植,大穴为80——100厘米见方,80厘米左右深,栽植后根部必须整平,每亩栽植40株左右。

2、发展优质茶园200亩,安排在改梯后的耕地中,要求建成高标准速生高产茶园。

3、发展优质桑园150亩,安排在改梯后的耕地中,做好田间管理,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小流域内原有老茶园1200亩,由于大部分在坡面,又不是带状种植,且缺棵断垄较多,郁闭度较低,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因之一,故规划茶园改造500亩,要求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带状栽植,使其既成为经济拳头,又充分发挥蓄水保土功能。

§7.4水土保持投入规划

一、经费投入

根据省有关水土保持定额及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大纲所附参考资料,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拟定定额,按照治理概算,XX综合治理,总需投资52.5万元,其中要求国家投资35万元,群众投劳及自筹17.5万元。

二、劳力投入

按照投劳定额计算结果,实现规划总需劳力投入5.48万工日,现时小流域内共有男女整半劳力617人,按三年计算,平均每年每个劳力需做30个工日,因此,实现规划劳力是充足的。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

§8.1蓄水保土效益

一、蓄水效益

1、封禁2846亩,定额20m3/亩,故为56920m3;

2、疏林补植1972亩,定额25m3/亩,故为49300m3;

3、坡改梯350亩,定额100m3/亩,故为35000m3;

4、谷坊10道,定额50m3/亩,故为500m3;

5、多经450亩,定额80m3/亩,故为36000m3。

以上措施总蓄水量为177720m3

二、保土效益

1、封禁2846亩,定额1.5吨/亩,故为4269吨;

2、疏林补植1972亩,定额2吨/亩,故为3944吨;

3、坡改梯350亩,定额10吨/亩,故为3500吨;

4、谷坊(拦沙坝)10道,定额100吨/道,故为1000吨;

5、多经450亩,定额3吨/亩,故为1350吨。

以上总计保土效益14063吨,减蚀程度为82.45%.

§8.2经济效益

经计算,益本比4.21,年平均净收益25.12万元,投资回收年限2.09年,内部回收率大于30%。

§8.3社会效益

规划实施后,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也改善了水利条件,使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500元以上。

§8.4生态效益

小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3.32%,提高到58.83%,林草植被率达84.52%,达到部颁标准,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善,资源达到充分的利用,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转化。

第九章实现规划的必要措施

§9.1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规划的关键,待规划批准后,即由小流域所在乡——姚河乡成立“XX综合治理开发指挥部”,由乡行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小流域所在村设实施领导小组,再配备山林管理员、农经技术员、工程施工员,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并负责施工质量。

§9.2宣传工作与法制建设

在小流域入口处,建立治理开发区的标志牌,在小流域内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干群更进一步了解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治理水土流失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的基础上,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使监督工作走向法制化,由乡人民政府制订通告,制止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

§9.3技术力量与人员配备

小流域的治理请县水保工作站指导规划与施工,姚河水利站派员进驻督促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