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docx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
《长生殿》与《桃花扇》之比较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反抗激烈,同时经历了一场社会大变动之后,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他们要探索明亡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导倾向。
在这一创作中,历史剧一马当先,作者借历史剧抒发亡国之痛,寄予故国之思,描写动乱带给人民的不幸。
总之,作家是借历史剧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民族的意识。
在这些戏曲作品中,《长生殿》、《桃花扇》的影响最大。
《长生殿》作者洪升,他的文学修养非常深,对现实多有不满。
他的戏曲作品除《长生殿》外,还有《四婵娟》,是由四个单折短剧组成,分别写谢道韫、卫茂漪、李清照、管仲姬四位才女的故事。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直接受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的影响。
剧本以表现爱情为主,同时也以天宝由盛而衰的历史“垂诫来世”。
因此我们说《长生殿》有双主题,即爱情主题、政治主题。
在政治主题方面,作品描写了皇帝的昏庸、政治腐败、不理国事、重用权奸,因此酿成了内乱。
剧本中还描写了皇帝贵族非常奢侈,荒淫无耻。
作者借批评唐朝来总结明亡的教训,达到“垂诫来世”的目的。
剧本也表达了爱国的思想和民族的意识,斥骂了投降派。
总之,剧本的政治主题是很明确的。
在剧本的双主题中,是以表现爱情主题为主的。
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是全剧的中心线索和主要的内容。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有一个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中间曾经克服了各种缺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后达到成熟,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忠贞不逾。
但我们说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是不可能产生在历史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这不符合统治阶级的爱情特点,只是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理想。
按照作者的设计,《长生殿》着重表现爱情主题,政治主题起配合、陪衬作用。
但我们看到了剧本中男女主人公,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因此两方面的内容不够谐调,两个主题结合的不好。
《长生殿》的曲词与音律俱佳,文情和声情并茂。
曲词清丽流畅、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长生殿》的结构很有特色。
剧中以唐明皇、杨贵妃的宫廷生活为主线,以社会政治生活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行发展。
在开展情节时,作者有意识的让两类场次互相交替,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因果关系。
宫廷生活这一线索是因,社会政治这条线索是果。
作者以此说明统治者的沉湎酒色,导致了朝政日非。
这样的互相对照、交错发展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长生殿》有较强的政治内容和民族意识,这引起了清统治者的不满,后来借口在佟皇后丧期演出《长生殿》,就割除了洪升的国学生籍,后回到浙江家乡,晚年出游南京,酒后坠水,死于乌镇。
有人写诗对洪升表示同情“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桃花扇》与《长生殿》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
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代孙。
剧作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采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写唐代郑盈盈与梁厚本的爱情故事。
“小忽雷”是一种乐器名字。
《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关于南明王朝作一简单介绍
公元1644年,李白成攻下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把福王接往南京,建立了南明王朝,福王成了弘光帝。
当时的形势是,南明王朝拥有半壁河山,还拥有二百万上下的雄师,如果南明王朝能励精图治,是会打退清兵,重新统一天下的。
但南明王朝建立一年就灭亡了。
主要原因是,由于南明王朝是一个腐朽的王朝,刚一建立,一切统治阶级的矛盾在继续激化。
弘光帝登位了,他想到的是及时行乐,点缀太平,而马土英、阮大铖这些大臣想的是把持权位,排斥异己,捉拿他们的仇人——复社党人。
当时的江防上游,是左良玉的兵力,江北四镇为了争夺扬州的地盘起了内讧,左良玉领兵东下,声称要剪除朝中的奸佞之臣。
马士英就调集了黄德功、刘良左、刘泽清三镇,去阻击左良玉,结果导致清兵乘虚南下,攻陷了扬州。
这时南京形势很紧张,但南京的兵无守志,官僚有的投降,有的逃走了,结果弘光帝被刘良左捉住交给了清兵,建立仅一年的南明王朝就宣告覆灭了。
《桃花扇》在史实的基础了,以艺术的真实反映了统治阶级由于生活上的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推向灭亡。
由政治上的擅权争讧,一步步走向投降卖国之路,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决定了他自身的灭亡。
孔尚任在《拜坛》一出的眉批上,引了一个读者的批语说:
“思君、思臣、思仇,南明无意非思,焉得不亡”。
这是很深刻的总结。
但我们要看到《桃花扇》不是史书,它是文学作品,它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剧中大部分人是历史上实有的人,但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历史人物作了比较多的艺术加工。
剧中主人公侯方域,是历史上实有的一个人物。
他是复社的活跃分子,社会联系很广。
历史记载,在南明灭亡以后,他参加了清朝的科举,但孔尚任在写这个人物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来塑造,而是把他进行了艺术加工,对原型做了较多的修改和加工,这样就更好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主要加工表现三方面
首先,对侯方域在爱情上做了净化处理。
历史上的侯方域是个风流贵公子,他从苏州买了女孩子供自己消遣用,他钟情诗酒声色之中,但剧中没有写这些,而是把侯方域写成一个“书剑飘零,破烂不堪的一介书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
历史上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往来,只是贵公子玩弄妓女的行径,而且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时间很短。
在剧中处理侯、李之间有着生死不逾的爱情,这种爱情始终与反权奸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一直持续到南明灭亡以后,时间很长。
作者在侯的爱情上做了净化处理,使得艺术形象的侯方域比原型更高尚、更丰满,就容易达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目的。
其次,对侯方域在政治上做了强化处理。
剧中的侯方域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他提出福王有三大罪五不可立,他还替史可法去安抚乱军;他受史可法的派遣去调停江北四镇的矛盾,等等。
这些都是作者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别人的事情加在了侯的身上,使艺术形象的侯方域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大大加强了。
再次,对侯方域的结局做了更改处理。
历史上的侯方域是参加了清朝的科举,是有变节行为的,在剧本中没有提他的变节行为,而是让他去参加修贞学道,这样就保住了这一正面形象的完整性,并保持住了全剧反权奸主题思想的统一性。
这是对侯方域这一形象作了比较大的艺术加工。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这也是历史上一个实有的人物,作者写这一人物是以史实为基础,创造了许多新的情节来增强人物形象的光辉。
如写阮大铖出钱,由杨龙友出面去置办妆奁酒席,帮助侯方域梳笼李香君,当李盘问出事实真相以后,她拔去头上的这些首饰,脱下衣服,扔在地上,把阮大铖的箱笼全部退回。
这是很有名的一出戏《却奁》,退却了妆奁。
这出戏写了李香君在政治上头脑清醒,她的见解高出于侯方域,她痛恨阉党,警觉性很高,她不愧为侯方域的慰友,这出戏使李香君的形象大放光彩。
还有《拒媒》一出,在侯方域走了以后,香君坚持坐楼守志,等待侯方域回来,她不愿嫁给田仰,这时马士英派人来抢,李香君拼死抗拒,结果血溅诗扇,杨龙友借血画成桃花,最后李真丽冒充李香君嫁给田抑。
这出戏突出了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不贪富贵,写出了她倔犟的性格特点。
《骂筵》一出,写马士英、阮大铖在赏心亭饮酒,他们召集妓女去唱曲,李香君借这机会将马、阮权奸大骂一顿,表明她深明大义,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这些新增加的情节,使剧中李香君比原型大大提高了,同时也使人物的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情与政治斗争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以李香君、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来反映明末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政治的腐败,从而揭示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以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
这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孔尚任就是借离合之情,借侯、李二人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了解“明代三百年之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时,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我们说,在戏曲方面,早就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传统。
《长生殿》、《桃花扇》也都是这样作的。
不过我们把两者比较一下,就可看到《桃花扇》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结合的更好一些,侯方域、李香君既是爱情的主人公,又是政治斗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爱情与政治斗争是密切相关的。
他们两人在反阉党、反权奸的基础上结合起来。
结合以后,他们直接卷入了政治漩涡。
因此他们的悲欢离合,就串演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
《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杨贵妃,既是爱情的主人,又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剧本的政治主题、爱情主题配合的不好。
因此,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就不密切、不自然,给人以不协调之感。
《桃花扇》把两者结合的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孔尚任之生花妙笔写亡国之痛,他是自觉地、全面地反映了一个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历史事实。
公元1699年《桃花扇》在京上演,座无虚席,这出戏使明代的故臣遗老“掩泪独坐,嘘嘘而散”,反映很强烈。
这就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他派内侍传《桃花扇》圣旨,不久孔尚任就被免官。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很高。
在结构上独具匠心。
它既是以事为线索,又是以物为线索。
以事为线索——以侯、李的悲欢离合作为贯串南明兴亡事迹的线索;同时又是以一把诗扇作为绾结全剧之物。
1——10出,写侯李结合,同时写复社文人与魏党余孽作斗争。
1l一30出,写侯、李分离,一条线索分为两条,并行发展,由侯的活动引出了马士英、史可法两派,在迎立福王上的斗争,并且写了四镇内讧,马、阮迫害进步人士。
而由李香君的遭遇引出了弘光帝、马士英、阮大铖苟安享乐。
31—40出,写侯、李再度会合。
关联到左良玉率兵东下,扬州失陷,南明政权瓦解。
这样剧本通过爱情故事,把观众引导到广阔的政治生活中去,使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变得有条有理。
同时一把诗扇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多次出现,如“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使一把诗扇成为全剧的核心,把复杂的内容联系的更紧密。
在剧本最后,以抒发兴亡的感慨写了一套北曲【哀江南】作为结束。
这套曲子【北新水令】【离亭宴带歇指煞】写的、唱的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