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8146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docx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新

接触网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1接触网工程站前交桩测量

施工顺序:

现场交桩→内业计算→中线测量→水准测量→设置副桩→内业整理。

若站前施工单位岔区改造滞后,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站前施工单位配合,进行线路和施工定测,找出每根支柱临近的线路轨顶标高、线路中心、曲线超高以及直缓点、缓圆点、竖曲线变坡点等,通过测量、计算确定出支柱的位置。

测量过程实行主管工程师负责制,有测量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

测量方法及技术要点:

根据接平面图和交桩测量数据,采用微机计算确定支柱的横、纵向位置,每棵支柱设一副桩,在测量副桩高程之后,最终确定支柱对副桩的限界和埋深。

测量精度要求达到:

跨距丈量允许误差1/2000,中线测量允许闭合差为30mm,水准测量允许闭合差±50√L(mm)。

1.2接触网工程下部工程施工

下部工程施工项目包括施工测量、基坑开挖、基础浇制、钢筋砼柱及钢柱安装整正、锚板拉线埋设等。

支柱侧面限界和埋深控制、基础浇制及顶面坡度控制、拉线坑测量定位技术是下部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施工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下部工程进行质量控制,重点控制支柱整正和基础浇制的施工质量。

⑴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提供的起测点或正线岔心及大型建筑物为测量起点,按照接触网平面图支柱跨距沿钢轨测量定位(曲线地段沿外轨测量),并在轨腰上做出标记。

现场测量应复核地质情况、公里标、曲线半径、桥涵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并准确做好测量记录。

对沿线平行和横跨的高低压电力线路、弱电通信线路等到干扰情况做好详细记录,支柱应避开电力线路。

接触网纵向测量一般采用钢尺人工拉链测量跨距,测量过程中如因桥涵、钢轨、避车台、跨越电力线等障碍物影响杆位时,合理调整跨距,跨距调整允许范围为-2~+1米,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⑵拉线坑位测量:

依照下锚方向,用经纬仪和花杆测量拉线坑的位置,并用十字桩确定。

⑶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图做好坑型设计,确定坑的类型、限界、坑形和坑深,线路侧加设防止道渣滑落的档板并铺设防污染彩条布。

基坑根据土壤的稳定性质,采用合理的开挖形式和防塌措施。

硬土质坑采用“挖小坑局部支撑法”开挖;软石质地带基坑可采用空压机、风枪、风镐进行开挖。

雨季施工加强巡视,随挖随立,对当天立不上并危及行车安全的基坑应回填,防止塌方影响行车。

车站基础坑开挖弃土要装编织袋运走。

在施工线遇水沟改移时,要维持原有水沟截面,保证雨季水沟畅通。

因本标段为既有铁路运营线,地下电缆、管道等设施多,为此本标段严禁爆破作业。

⑷基础浇制:

在土质密实的地带,地下部分采用“原坑胚膜就地灌注法”,地上部分采用模型板。

在塌方或无土方地段,采用模板组合整体安装灌注的方法。

操作要领及技术要点:

基础浇制前,对工程使用的水泥、砂子、石子等取样送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试验部门进行质量性能检验测定,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水灰比。

基础采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浇制前由专人对基础各部位尺寸和模板进行质量检查,校对基础型号和地脚螺栓的数量、型号。

支模时,模板顶面受压侧按照支柱类型、倾斜率计算斜面坡度,以达到钢柱整正时不加垫片,并复核模板中心线,保证两对应的基础中心线重合,且与正线或重要线路垂直。

施工现场浇制时,用专用计量工具进行计量,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方法。

在水、电、料到全部备齐并搭好作业平台后,开始进行浇制,浇制过程中,每灌注400mm用振动棒均匀捣固,并按施工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

浇制完成后,在基础表面覆盖草袋、砂等物品进行养生保护。

尽量避免冬季混凝土施工,确实避不开时,按照冬季施工要求加防冻剂和进行其它防冻处理,并按现行规定执行。

⑸支柱安装:

轨行安装列车由二台(290+160马力)轨道车(牵引车)+立杆车+杆塔平板车组成。

立杆作业车采用轨道立杆或轨道自行走立杆车。

每组安装列车由一名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负责,共9人组成。

接触网支柱常用的类型有:

钢筋混凝土腕臂柱和软横跨柱、站场钢柱、桥钢柱以及大容量钢筋混凝土支柱,主要采用轨行安装列车立杆。

安装时根据支柱自身重量的大小和跨度采取加固、支撑等安全措施,同时注意线路上方高压电力线,确保施工安全。

吊装支柱时,应使用尼龙套或外包黑橡皮管的钢丝套,避免破坏支柱表面保护层。

支柱安装要符合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竖立钢柱和大容量支柱前,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竖立混凝土支柱前,确认坑位坑深是否正确,确认底板是否按设计要求下设。

在施工过程中,对破坏的站台面、排水沟、护坡、档墙等及时按要求恢复。

⑹支柱整正:

本标段为既有无缝轨道线路,全区段采用无轨型整杆器。

调整支柱的限界和倾斜达到标准后,按设计要求安装横卧板,并将固定螺栓的螺母拧紧,每回填200mm夯实一次;支柱回填达标后,及时疏通或修复水沟。

施工完毕后如实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存档。

无轨型整杆器是以地面作为支撑和受力点,施工时不受钢轨锁定轨温的影响。

整杆器一端用框架安装在支柱上,另一端用固定板固定在路基或路肩上,整正过程中通过摇动手柄,使支柱的倾斜和限界达到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种质量记录,分项工程完成后由作业班组进行自检,合格后由安质人员组织专检并认定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隐蔽工程施工过程要请监理参加,并填报隐蔽工程记录报监理签认。

⑺锚板拉线:

按设计要求选用锚板和锚杆型号。

安装前复核坑位和坑深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拉线环出土点中心线是否在锚支延长线上,并按规范要求回填夯实。

正线拉线角度不宜大于450角。

施工完毕后如实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存档。

1.3接触网工程上部工程施工

⑴支持结构计算参数测量和计算:

支柱参数测量是保证支持结构安装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精确度高,由专业测量组完成。

主要测量数据包括:

曲线超高、侧面限界、支柱倾斜率、下底座孔至轨面基准线的高度、上下底座孔间距、跨距及直缓点和缓圆点距支柱的距离。

曲线超高、侧面限界、支柱倾斜率(mm/m)应精确到毫米;下底座高度及上下底座间距,精确到厘米;支柱倾斜率采用经纬仪测量,下底座孔至轨面基准线的高度,一般以低轨轨面为基测点。

支柱装配计算采用微机计算。

数学模型中采用力学计算原理计算钩头鞍子的动态偏移量,能满足承力索距轨面高度和位置的施工允许偏差要求。

软横跨计算采用微机计算。

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依照力学计算法计算出软横跨各部安装尺寸,并将计算结果以图表形式按一定比例打印输出,适用于各种软横跨安装形式的计算。

⑵支柱装配的预配:

腕臂预配在中心库预配车间集中进行。

操作要点:

严格控制误差范围,螺栓、销钉穿向一致,预配中所有螺栓采用力矩扳手坚固,用于配合坚固的扳手采用梅花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测,确保预配正确。

做好站区及支柱号标识。

⑶软横跨及硬横梁安装:

①数据测量包括:

横向跨距、纵向跨距、各电化股道曲线超高、支柱内缘斜率、基础面与邻近股道高差及各电化股道高差。

股道高差测量采用水准仪,曲线超高测量采用专用道尺,支柱倾斜率测量采用经纬仪。

数据整理及微机计算:

根据软横跨计算软件输入界面的数据顺序,计算并整理各部分测量数据。

开机进入后,首先对施工线的特殊技术参数进行修改,然后在界面窗口提示下准确输入所有数据,计算确认后打印,输出软横跨预配图表。

②集中预制:

由预制小组根据软横跨预配资料,在预制场地统计表预制。

操作要领如下:

铝包钢绞线用手扳葫芦将绷紧,张力控制在5~10KN。

用钢尺丈量线索的各分段长度。

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线夹的安装方向应一致,且定位线夹上的凹槽与定位器的拉出值方向一致;吊线圆环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预制时,楔型线夹受力面方向和配合的楔子型号要使用正确。

③现场安装、调整:

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采用以人工安装为主、机械配合为辅、利用列车间隙的形式进行安装。

操作技术要求如下:

安装前检查固定角钢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范围为±20mm;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在同一垂直面内,位于站台沿上方的绝缘子带电裙边与站台沿相齐,施工偏差±100mm;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

双横承力索两根张力相等,V型联板不得偏斜。

安装调整后软横跨平直美观,上下部固定绳允许有100~200mm负弛度。

⑷承力索架设及超拉:

①承力索架设及超拉的主要工机具配置:

架线车1台、作业车1台、¢14尼龙绳(L-55mm)、3t倒链葫芦2套、1.5t倒链葫芦2套、断线钳1把、紧线器(含尼龙绳套)3套、放线滑轮(尼龙轮)及尼龙绳套、温度计1个。

②承力索架设:

设时,利用架线车在线路封闭时间内进行,由架线车拖动架线平板,从起锚处挂线,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依次将线索展开至下锚处落锚。

本标段按锚段实际长度配盘申请供货(考虑7‰的裕量),全区段正线承力索无接头。

准备:

制架线作业计划,核对安装的线盘号和长度是否与施工锚段相符,检查施工范围的干扰情况及腕臂加固情况。

起锚:

用起锚坠陀防窜技术,补偿和坠陀限制装置安装后,用1.5t倒链葫芦将坠陀提升至设计高度,用LXGJ-80钢绞线将坠陀串与防窜装置可靠连接。

承力索与补偿装置连接后,完成起锚工作。

架线:

锚完成后,架线过程始终以不超过5km/h速度行驶,在每个悬挂点处将承力索用放线滑轮通过尼龙绳套挂在腕臂头上。

下锚:

线车运行至距锚柱3-5米处停下,利用架线车张力紧线柱将线索紧起,补偿装置与线索间串接倒链葫芦,摇动倒链葫芦使补偿绳受力,张力紧线柱卸载,继续摇动倒链葫芦使补偿坠陀串提升至标准高度,断线并连接线索与下锚位置。

下锚结束后,要全面检查承力索悬挂状态,确定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③安装中心锚结及倒鞍子:

力索架设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及时安装承力索中锚绳,中锚绳张力要按安装曲线表确定。

与承力索的固定要牢固可靠,同时要有防止损伤LBGLJ-120线索的措施。

中心锚结安装完成后进行超拉。

④承力索超拉:

超拉采用加坠陀超拉方法,在架设承力索时,进行超拉,可以在短时间内基本消除线索的初伸长,从而减少由于线索初伸长引起的调整工作量,为运营维修创造有利条件。

操作要点

检查确认腕臂是否加固。

在拉线坑上方临时放置坠陀或其他重物加压,加压重量不小于400kg。

检查锚杆拉线角度,如拉线角度大于450要增设临时拉线。

承力索中锚安装后,在承力索坠陀上安装超拉肩架。

超拉肩架要保持不与支柱相碰、不侵入限界。

加载前检查补偿装置转动是否灵活。

锚段两侧同时加载铁坠陀,每隔五分钟加4块坠陀(每块25kg),加至额定张力的1.5倍停止。

加载完成,持续5小时后,锚段两侧同时卸载,恢复至额定张力。

填写架线超拉记录表。

安全注意事项

曲线地段支柱加固。

为防止超拉引起腕臂受力变形,在曲线内,支柱的腕臂与线路对面支柱的腕臂用尼龙绳连接,减少曲线力。

对侧无支柱可利用时机单独进行补强加固。

超拉时间内,要有专人随时观察,检查锚柱、拉线、曲内技术等关键受力部位。

⑸接触导线架设及超拉:

为适应以后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施工技术要求,接触线正线采用张力架线施工。

架设时,利用架线车在线路封闭时间内进行,由架线车拖动架线平板,从起锚处挂线,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依次将线索展开至下锚处落锚。

落锚后对导线进行超拉。

本标段按锚段实际长度配盘申请供货(考虑7‰的余量),全区段接触线正线无接头。

①接触线架设、超拉的主要工机具配置

作业车1台,恒张力架线车1台,¢14尼龙绳(L-55mm)、带网套连接器、3T链条葫芦各2套,1.5T链条葫芦各2套,电动断线钳1把,紧线器(含尼龙绳套)3套,放线滑轮(尼龙轮)及尼龙绳套若干套。

②施工准备

编制架线作业计划,核对安装的线盘号和长度是否与施工锚段相符,检查施工范围的干扰情况。

检查线索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通过¢14尼龙绳和网套连接器将接触线引出20m左右,预置、校核张力值,安装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③接触线架设

起锚:

补偿装置安装后,用1.5t倒链葫芦将坠陀串提升至设计高度,用LXGJ-80钢绞线将坠陀串与防窜装置可靠连接。

接触线与补偿装置连接,完成起锚工作。

架线:

锚完成后,架线车以不超过5km/h速度行驶,采用特制S钩滑轮悬挂接触线,除定位处悬挂外,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2组,S钩滑轮的长根据悬挂位置不同进行设计,保证导线悬挂后基本处于设计高度。

下锚:

线车运行至距锚柱3-5米处停下,利用架线车滑动装置将线索靠近下锚柱,在补偿装置与线索间串接链条葫芦,摇动链条葫芦使补偿绳受力,张力机构卸载,继续摇动倒链葫芦使补偿坠陀串提升至标准高度,断线并连接线索与下锚装置。

下锚结束后,要全面检查承力索悬挂状态,确定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④安装接触线中锚:

线架设后,按设计位置和技术要求,安装接触线中锚辅助绳,中锚安装完成后,方可进行超拉。

⑤接触线超拉采取加铁坠陀超拉方法,其原理同承力索超拉部分。

操作要点:

在放线车未停稳之前,严禁将张力机构制动。

任何情况下,不得踏踩导线作业和对导线施工非正常受力。

“S”钩上端成紧口状,下端与滑轮连接可靠,滑轮采用尼龙轮。

接触导线的超拉张力按额定张力的2倍考虑。

⑥吊弦预制:

绝缘滑动可调吊弦预制过程包括预调整吊弦长、紧固调整螺栓。

预调整时,先松开紧固螺栓,调

整长至标准位置,并在吊弦上用记号笔标记出安装长度位置,然后用扳手轻拧螺栓。

长度测量采用平台上固定的钢板尺。

螺栓坚固时不宜太紧,待安装完成后再紧固至标准力矩值。

环节吊弦制作,由预制组人员依据吊弦预制表提供的吊弦长度,统一在中心库预配车间进行制作和预调整。

环节吊弦制作过程包括环节吊弦制作和“8”字制作。

先将吊弦材料展放拉直;并利用吊弦加工平台下料;再用圆环绕制器绕制环节吊弦;最后按预配表提供的长度用“8”字绕制器制作成型吊弦。

⑦复测、标识;按吊弦预制中长度复核预调整后吊弦长度。

⑹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

①采用的主要工机具:

吊弦综合加工平台、断线钳、张力拉直机、梅花扳手、力矩扳手等。

②接触悬挂安装与调整:

正线、站线接触网悬挂均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接触悬挂安装和调整按流水作业的方式推进。

在一个锚段内的施工组织及工机具配置是:

按机械类型分作业车安装调整组和车梯组,每一作业车组由4人组成,每一车梯作业组由6人组成,一个锚段内安排3-4组同时作业。

接触悬挂安装调整主要工机具是:

接触网作业车、车梯、0.75t倒链葫芦、尼龙绳套、力矩扳手、快动扳手、温度计、1米长水平尺、5米钢卷尺及吊弦间距测量仪。

作业车安装调整组根据线路封锁计划和施工进度情况,主要完成定位器及电连接安装等工作;调整工作量主要由车梯组在非线路封锁时间内完成。

安装要点及技术标准:

定位装置安装、吊弦安装从中锚向两侧下锚方向进行。

整体吊弦安装时,松开紧固螺栓,先安装承力索端线夹,再按标记位置连接、紧固,后安装接触线端线夹。

严禁作业人员踏踩接触线或使接触线受外界集中负荷。

定位器安装时,定位器线夹的穿向要使螺母在受压侧。

所有与承力索、接触线直接接触的线夹表面涂抹电力复合脂。

螺栓的紧固采用力矩扳手。

电连接安装。

如采用螺栓线夹式电连接。

如设计压接式电连接,采取现场测量、计算并压接为成品后再安装的方法。

电连接安装的弧向应统一。

线岔调整完成后,应用模拟受电弓或检查车进行检查。

受电弓从线间距大于1050mm区域通过时,另一支悬挂的接触线位于受电弓包络线轨迹之外;在线间距400~1050mm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侧;受电弓从线岔的两个方向通过侧线时,转换平稳,无刮弓、钻弓、脱弓和硬点等现象。

③设备及接地安装:

设备安装由专业作业组完成。

主要工机具:

可旋转吊装肩架、滑轮、梅花扳手等专用工具。

安装采用不占用线路,地面预组装后一次吊装到位的施工方法。

操作要领及技术要求如下:

预配前,现场测量操作杆的安装长度;对每台开关进行必要的电气试验和外观检查。

在中心料库预制场地,将开关、操作杆与操动机构连接后进行手动开合试验,并预调整开关水平开合角度。

利用可旋转吊装肩架开关并进行操动机构的安装。

调整开关并做好电连接引线和接地线。

开关引线力求自然美观,开关引线端子与接触网引线引力以0.5KN为宜。

分相绝缘器安装,开箱前,检查产品说明书及铭牌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分相绝缘件有无损伤、裂纹等缺陷并进行电气试验。

采用整组吊装安装工艺。

安装顺序:

先测量分相绝缘器的安装位置,然后将预配好的分相绝缘器安装在设计位置,测量并安装标志牌。

操作要领及技术要点:

承力索和接触线绝缘子中心应在一垂面上,两端接头线夹螺栓采用扭矩扳手紧固。

采用与分相绝缘器配套的专用导线紧线器,导线断开后,线头往上回弯,避免出现打弓现象。

利用水平尺超平,使之与轨面平行,并通过滑动水平尺多次检验和微调导线与分相连接点使之平滑无硬点。

④接地安装:

上部地线用圆钢将上、下底座连通。

上下部圆钢连接的接地线采用测量→集中制作→现场安装的方式,由专业化作业人员安装,要做到连接可靠、外形美观。

下部接地极施工时要避开地下管道、线缆等设施,确实无法避让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接地电阻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困难时,采取加强降阻剂或引外等措施。

⒉防范措施:

⑴同一组软、硬横跨的杯形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mm。

同组硬横跨两杯形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mm。

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mm且每个杯形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⑵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再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⑶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

接近铁路线路支柱为+100mm;旅客站台上支柱内缘至站台边缘为≥1500mm;吸流变压器两支柱中心连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的为+100、-60mm;安装硬横梁的支柱为+20、0mm。

⑷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接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30mm,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

⑸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件均应按设计要求接地。

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如桥栏杆、水鹤、天桥防护栅等)及隔离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附加导线远离铁路的支柱及行人多的地方和站台上的支柱、架空地线两端下锚处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设接地极。

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腐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的规定。

⑹钢筋混凝土支柱式拉线基础下锚拉线环环中心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0mm。

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的允许偏差为+100、0mm,且应符合侧面限界的要求。

⑺软横跨固定角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简单悬挂的软横跨承力索与定位索的最小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100mm,软横跨受力后,固定索及定位索应水平,允许有轻微负弛度。

⑻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的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大于计算值。

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⑼隧道内悬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接触悬挂与跨线建筑物的空气绝缘距离与应小于《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的规定。

⑽在安装定位器及定位装置时,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m范围内,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应与轨面平行。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可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螺栓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

⑾承力索每个锚段内接头数:

正线不超过1个,站线不超过2个(不含锚支上的接头)。

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不应小于2m。

⑿接触线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线夹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⒀中心锚结应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上,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

直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端正,曲线区段中心锚线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中心锚结线夹应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⒁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在±100mm范围内,长度偏差应在±2mm以内。

吊弦应无散股和断股现象。

线夹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⒂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5.19.2的规定。

⒃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⒄单开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时,道岔定位柱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两工作拉出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450mm,侧线接触线应高出正线接触线10~20mm。

非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采用无交叉布置方式时,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⒅复合交分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对称中心轴正上方,交叉渡线、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交点正上方处,且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重要线)的接触线10~20mm,非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的交叉点允许横、纵向偏差均为50mm。

⒆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内表5.27.5的规定。

⒇机动车辆活动场所及货物站台上的支柱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