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团队精神.docx
《培训教材团队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教材团队精神.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训教材团队精神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发展的四个时期:
·婴儿期—少年期
1.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
2.明确组织目标、方向和成员的角色
3.加速成员的角色的认知
4.确立个人目标,并与组织目标一致
·少年期—青年期
1.健全内外沟通网络
2.同理性沟通,掌握高超的沟通技巧
3.学习如何团队协作,成员间能有效消除人际障碍
4.组织成员具有正确处理各种冲突的技巧
5.组织愿景深入人心
·青年期—成人期
1.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人际宽容的环境
2.Jahair窗口“公开区”扩大,成员间相互给予更多的反馈
3.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承担份内外工作
4.授权,决策权力下放
·成人期—解散期
1.成员间“互赖”、“双赢”观点深入人心
2.培养自信,敢于不断超越自我
3.有效的团体会议,共同参与管理团队事务
集思广益,善于群策群力,运用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
首先来听一个故事: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
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
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
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
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
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
”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
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
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
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
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1.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
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2.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
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3.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
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4.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
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5.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
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
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
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
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
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
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
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
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
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
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
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
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
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
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
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
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
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
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
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
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
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让团队实现合作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
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案例】
雁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
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
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
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置,飞行的阻力就小了。
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
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
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
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
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倍。
点评:
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合作的好处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
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
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
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
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
那么该怎么办呢?
怎么获得生存呢?
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
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
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
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
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
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
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
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三)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
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
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
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
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
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
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
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
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
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
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
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
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
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
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
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
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
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
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
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
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
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
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
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3.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
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
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
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
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四)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
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
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
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3】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
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
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
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
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
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
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
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
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
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
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
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
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
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五)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
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
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
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
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
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
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
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
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
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
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
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
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
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
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
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
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
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
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
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
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
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
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
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
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
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
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
是企业创造的。
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
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
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六)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
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
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
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
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
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
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
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
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
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
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
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
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
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
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
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
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
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
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
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
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
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
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
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
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
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
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
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
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
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