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docx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可塑性极大、身处习惯养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一点,已是众多教育者的共识。
今天的教师、家长已开始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良好习惯培养的现象;也存在着把习惯当成说教内容而忽略实际训练这一现象。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源自镇里的四十多个自然村,还有部分外来民工子女。
今年,我校共有一年级新生251名,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
1.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只担心孩子“会不会”这个问题,习惯培养的意识不强;部分有习惯培养意识的家长缺少具体培养策略。
2.新生中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培养,也有不少习惯需要纠正。
很多新生已在幼儿园里使用过铅笔,然握笔姿势不一;不少新生无法做到倾听他人发言,喜欢插话;不少新生不会为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总是丢三落四……
针对这种种现象,再次接手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尝试从《农村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这一课题出发,探索各种语文习惯培养的策略,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奠基。
二、上半阶段已经开展的研究与阶段性成果。
(一)立足实际,确定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良好语文习惯培养的内容众多,听、说、读、写、思五大支,每一支下面又有众多的细小分类,比如听的习惯中就有静听习惯,边听边思习惯,听中质疑应答习惯等。
通过问卷调查、话题交流等方式,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结果,我们确定下列几项习惯为引导我校一年级学生重点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名称
目标要求
备注
读的习惯
朗读习惯
1.姿势正确。
2.用普通话朗读。
3.个体读声音响亮,集体读音量适中,整齐且不拖沓。
静读习惯
1.第一学期:
能手指汉字,张口默念,认真“读”题。
2.第二学期:
能手指汉字,心中默念,认真“读”题。
本习惯主要用于一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等学习任务。
晨读习惯
1.晨读态度端正:
落座后,能第一时间开始晨读。
2.晨读姿势正确:
标准坐读姿势朗读。
3.晨读方法正确:
发声朗读,音量适当,不影响同伴晨读。
4.晨读内容充分(第一学期,一般由教师在前一天设定;第二学期加入学生自主安排内容这一项)。
基于各村与学校的距离不等学生到校时间不一,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晨读习惯是必须的。
倾听习惯
1.听老师读,眼睛看书中相关内容,关注老师的语音、语调、语气,并张口默念。
2.听老师说,目视老师,关注老师说话内容,并能及时反应。
3.听同学读,能判断同伴朗读的正误。
4.听同学说,能判断同伴表达的正误。
书写习惯
1.执笔姿势正确。
2.书写姿势端正。
3.笔顺笔画正确:
能按照笔顺规则进行书写。
4.字体工整,保持页面整洁。
课前准备习惯
上课前,能按自编的“课前准备”儿歌中的要求,在指定位置上摆放语文学习用品。
复习习惯
1.回家后,能自觉主动地及时复习。
2.借助教师设计的“每课复习要点”认真复习。
3.复习时,遇到难题能主动请教他人。
(二)实践探索,提炼一年级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通用策略。
1.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家庭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摇篮,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
2.树立榜样,提高习惯认识。
众所周知,善于观察与模仿,是儿童的特点,儿童时代其实就是榜样时代、偶像时代。
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不一定都是名人,更多的时候源自他们的师长、伙伴。
在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培养中,有意识地树立学习榜样,对提高学生对习惯的认识,具体感知习惯的内容起着直观的示范作用。
3.明确标准,规范习惯行为。
对年幼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笼统的习惯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我们需要将习惯的具体标准用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告知学生。
比如希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就可以在读故事给学生听前,告诉学生:
“小朋友们,请先让你的身体安静下来,接着请用眼睛注视着老师,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在大脑里想象故事里的一幅幅画面,就像在大脑里放动画片一样。
而且,你的表情也可以随着故事的变化而变化,你可以惊讶得张大嘴巴,也可以好奇地睁大眼睛,还可以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让我们来找一找,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故事了。
”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带给孩子们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听故事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别有趣味的事情,听故事习惯是否养成就外显可感了。
4.坚持训练,促进习惯养成。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
习惯内容不同,其训练方式、养成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
(各项习惯的专项训练方式和培养策略,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提炼。
)
5.评价激励,强化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年龄越低,越需要经常性的评价。
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约束自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常用的评价的方法有4种:
①自评。
任何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行为主体的自我建构。
虽是一年级,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习惯目标和自我表现来评价自己,发现不足,找到努力方向。
②互评。
同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别有意义。
通过互评,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③教师评。
根据学生表现,坚持以肯定、激励、赏识为主的及时评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保持。
④家长评。
通过“每课复习要点”中相应栏目的评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习惯,如在“读词过关”题目下设有评价栏,引导家长在关注读词正确度的同时,关注孩子的读词态度和读词时的具体表现(手指眼看,声音清晰,坐姿端正等)。
设计“语文学习习惯家庭评价反馈表”,家长每周总结一次,源自家长的评价,既有亲情的鼓励,又有中肯的建议,能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注入温馨的动力。
激励方式可以是采用物质奖励,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
物质上的奖励一般采用梯度式奖励。
如一天里做到写字姿势正确的,奖励一颗小星星;一周里得到五颗小星星,可以换一颗大星星;获得2颗大星星的,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每月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奖状,期中期末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自制奖牌”。
月夺星冠军名单将通过短信、书信的方式告知全体家长。
精神奖励主要借助校讯通、家长会、主题书信、教师博文记录等方式,肯定学生在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增加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
(三)研究的初步成效:
1.家长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
通过开长会、家访、Q聊以及经常性的书信沟通,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
不少家长经常在回信中与我交流日常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的发现与思考,也有家长坚持经常写博客记录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还有部分妈妈接受我的推荐开始阅读《朗读手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家教书籍。
下一阶段,我们也在考虑组建家长群体里的读书俱乐部,在交流阅读收获与家教心得中,分享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家校合力。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一学年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
记得刚接手那段时间,经常有学生把语文书本落在家里,忘带文具,或者把语文书本落在学校无法完成当晚的背诵作业。
随着家校沟通的密切,在教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除了一两个孩子在这学期期末还偶尔发生这类现象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已学会自己做好学前准备、课前准备。
倾听、朗读、及时复习等习惯也在日常的有意识训练、关注、反馈中与越来越多的孩子交朋友。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语文学习习惯的通用性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三、研究中的困惑
1.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发现原定的课题研究目标过大,内容过杂,容易使研究停留于面的陈列,而无法深入。
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一些修正,缩小研究的范围,选取一年级儿童语文学习需求的几项重点习惯进行深入研究。
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各科教师的协同配合。
因此,在研究中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在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要求,使之达成一致,是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3.班级中存在着不少隔代抚养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出现反复的情况较多,导致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始终无法形成。
四、下阶段研究思路
1.对选取的七个重点习惯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加强针对性。
2.进一步完善五条习惯培养通用性策略,提高其可操作性。
3.实践探索,提炼出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性化策略。
4.研究有效地评价与激励机制。
《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有很多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的研究,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在农村,在学生自制力差、家长素质低、家庭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养成有益于终身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
"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
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是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因此,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约束学生学习的规范,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三)课题界定
良好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学习行为。
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是孩子身心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一只脚迈进童年,另一只脚还在幼年,身体进了学校,心理还依恋着幼儿时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显露出一些童年期的特征。
两个发展时期的交替转换,构成了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
策略是指可以实现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案集合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方针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与培养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培养一些习惯;二是强调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
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
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3、发展性教学理论
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统一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把教育中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意志、行为的一般发展相联系。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重要。
(1)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3)完整表达;(4)乐于课外阅读等。
2、研究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生本幸福课堂要求我们:
在课堂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使学生获得发展、得到幸福。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进行深入地研究,使用一定的策略,使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生本课堂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比较分析法
对低年级学生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研究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研究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1、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小学生养成各种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对每一种习惯都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
2、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
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常抓不懈,严格训练。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而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要抓紧训练,并且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然。
3、要多进行激励和正强化。
俗话说:
“泥鳅信捧,孩子信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或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
如:
“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作业质量很高”、“你的做法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只要努力,你一定行!
”等等,让学生在激励和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4、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
“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孩子都善于模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很大。
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小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讲话,还是板书、讲课、批改作业,都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5、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
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
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
1.2011年9月—10月,准备阶段。
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
2.2011年10月,调查研究阶段。
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3.2011年10月—11月,理论研究阶段。
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
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4.2011年12月—20012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
着重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收集教学过程性资料。
5.2012年7—9月,总结结题阶段。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提炼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写出研究报告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在语文自然教学环境中进行,学校很支持,由研究班语文教师即班主任主持研究。
2、研究者为二年级语文教师,语文专业,主持研究的课题《新课改中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获桂林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具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
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一)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1.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状,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仔细观察、完整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我班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3.总结出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二)评价方式
1.实践评价:
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考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的成效对比。
2.家长评价:
可通过教学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家反映出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评价。
3.教师评价:
研究前后教学班其他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认同度及教育教学效果的对比。
七、参考文献
1.罗飞凤著,《展示魅力培养习惯》,大语文论坛,2011(8)
2.邓卫民著,《培养四种习惯夯实语文基础》,素质教育论坛,2008
(2)
3.梁艳著,《习惯养成从小培养》,中小学教育,2012
(1)
阅读全文(58)|回复(0)|反映问题|引用通告(0)|编辑
∙下一篇:
“个人课题”申报表
桂林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名
阳红艳
所在学校
希望小学
邮编
541001
性别
女
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学科
语文
文化程度
大专
所在区县
桂林市叠彩区
电话
课题名称
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
而良好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
策略一般是指: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与培养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培养一些习惯;二是强调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
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
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3、发展性教学理论。
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统一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把教育中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意志、行为的一般发展相联系。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
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
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因此,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约束学生学习的规范,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
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重要。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准备、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认真书写、遵守时间、与人合作、主动完成作业等。
(2)语文特有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会自觉预习、乐于课外阅读、主动识字、收集资料等。
2、研究在生本幸福课堂中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生本幸福课堂要求我们:
在课堂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使学生获得发展、得到幸福。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进行深入地研究,使用一定的策略,使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生本课堂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1)课前三分钟学生如何进行大语文学习
(2)小组学习怎样与同学合作,如何分工最有效率
(3)小组汇报该怎样组织语言,倾听的同学如何评价同学的发言
(4)怎样才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
1.2011年9月—10月,准备阶段。
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
2.2011年10月,调查研究阶段。
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3.2011年10月—11月,理论研究阶段。
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
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4.2011年12月—20012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
着重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5.2012年7—9月,总结结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