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以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一口受理、统一调度、实时监督”为形式,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创建和形成本地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借鉴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经验,结合本市城市管理实际,制定本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1.2建设目标
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司、园林绿化、城市秩序等城市公共管理领域,根据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职责的划分,建立起主动及时全面完善的信息采集机制,快速精准职责明晰的问题处理机制、精确长效奖惩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
1.3建设原则
1、重心下移,属地管理
我市数字城管的建设将充分考虑市政府职能调整中“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采用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县级平台建立完善、独立运行的监督和指挥职能,市级平台建立纵深全市的监督、考评职能。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按照集成建设模式,由市平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开发软件,统一网络划分,统一事件部件编码,统一信息交换和接口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规范化建设,各区(县)按照要求统一接入市级平台。
3、资源共享,精简节约
充分整合利用市、区(县)的信息化基础,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电子政务网络资源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综合统效,降低建设成本。
4、先进适用,科学合理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保持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实现快速上线实施运行.
5、权责明晰,科学评价
遵循权责明晰,主体唯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明确界定各类部件、事件的责任主体;建立市区(县)两级综合考评机制,为提高长效管理水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两级管理联动,责任明确,处置快速的数字城管核心管理目标。
1.4项目实施范围
1.4.1地域范围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一期实施市核心城区范围为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二期扩展实施到面积共约XX平方公里。
1.4.2对象范围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他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基础,完成对现有管辖对象范围的数字化管理。
1.4.3处置部门范围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处置部门包括市直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区(县)政府、街道及区(县)下属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
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
2.1体制机制建设
2.1.1运行机构建设
根据住建部【2009】119号《关于印发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及我市数字城管的定位,建设成立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区县级分中心,分别为市(区、县)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直属的二级机构,根据市政府城市管理相关职责的划分,履行分级监督,标准化管理和量化考评职能。
2.1.2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住建部七大类部件和六大类事件管理规范,划分市职能部门与区(县)政府的管理职能,构架“两级指挥,两级监督,三级响应,四级网络”的市区(县)两级监督指挥体系。
监督中心是调度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城管监督员、专业部门工作绩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心。
一是通过审核对专业部门完成交办事项是否可以结案;二是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考核评价各专业部门、各区县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将考核结果报市、区(县)两级政府,作为部门目标考核的指标内容。
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对信息进行分析立卷,根据问题的属性派遣到专业部门,由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协调紧急问题、复杂问题的多部门处理。
2.1.3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市区(县)两级管理职责分工如下:
1)市级监督指挥中心:
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沟通协调,市级平台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履职情况进行考评。
2)区(县)级监督指挥中心:
负责将有关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并落实区(县)级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负责对区(县)级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进行监督、协调、考评工作。
2.1.4工作流程制定
改造城市管理流程,分别在市区(县)两级中心,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案件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城管闭环流程管理体系,在市区(县)两级中心,根据案卷处置需要增加市区(县)两级案卷协调流程。
2.1.5考评体系设计
利用数字城管平台技术手段,采用系统量化考评、随机抽取考评等方式,基于指挥手册中关于问题处置标准、处置时间、结案标准的相关描述,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市直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区(县)直有关部门进行量化考评,对其结案率、处置及时率、复发率等多种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其考评成绩纳入市、区(县)政府行政效能考评体系。
市区(县)两级中心的考评范畴分别是:
1)市级中心对市直部门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通过随机抽取对区(县)政府(区县级中心)的工作效率进行抽查考评;
2)区(县)级中心对区(县)直部门、街道社区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
市级考评的方法是随机抽查考评,即市级中心将城市管理的对象、重点区域作为样本点,采用随机抽查区域和样本点、随机安排考评员的形式,确保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考评成绩的真实、有效。
2.1.6监督员队伍建设
组建监督员队伍,监督信息员每人配备一套“城管通”,对全市范围内进行按照“定人、定管理区域、定时间”的要求,明确各自监管的巡查区域及工作职责,通过GPS定位实时了解巡查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的动态和信息,及时向监督指挥信息中心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核实处理情况。
2.2数据建设
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包括城区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大比例尺影像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社区单元网格数据等。
2.2.1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1、基础地形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
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
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1:
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
2、正射影像数据
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位置定位的需要。
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
2.2.2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1、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
根据建设部的有关标准(CJ/T213-2005),网格划分有以下几个原则:
法定基础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地理布局原则、现状管理原则、方便管理原则、负载均衡原则、无缝拼接原则、相对稳定原则等。
2、单元网格的编码规则
单元网格的编码应保证时间和空间上的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原代码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区县码、街道办事处码、社区码均应按照《行政区划名称与代码(JB002-2004)》执行。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流水编码,单元网格变更调整时,涉及变化的单元网格顺序码递增,并按此原则扩展。
2.2.3城市部件数据
通过城市部件普查,由专业测绘公司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基础地形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身份标识编码,通过采集的部件管理属性明确每一个部件的管理部门,明确其处置责任。
2.2.4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指城市管理业务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包括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文字、声音、图像、位置图以及办理状态、办理表格、督办信息以及组织机构等信息。
2.2.5综合评价数据
综合评价数据用于设定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用于分析评价城市管理中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状况,反映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实现综合指标评价系统,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
2.3运行环境建设
2.3.1基础硬件平台
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安全设备、呼叫中心、移动指挥车的采购与集成建设等。
2.3.1.1主机及存储
考虑到本次建设数据库与应用系统间的独立及关联性,配置和使用服务器如下:
数据库服务器:
部署系统所有空间地理数据、事件、部件、业务数据等;通过双机的集群部署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持续服务;需要配置高端、稳定的服务器产品;
业务应用服务器:
计划部署无线数据采集、协同工作、应用维护、管理评价、数据交换等应用子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器:
计划部署大屏幕监控指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等子系统;
备份安全服务器:
本服务器将安装专业备份软件实现应用程序和数据的自动备份功能,并安装防病毒软件,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统一管理。
2.3.1.2大屏幕系统
大屏幕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和亮点内容,通过大屏幕可展现整个城市的管理辖区内所发展的问题、部件信息、监督员信息等情况,实现领导对城市全局的管理和监控。
同时,该系统可引入各路视频信息,如视频监控资源,便于进行统一资源的整合和调度。
因此,对于本系统需采用成熟的、高可靠的、稳定的产品进行设计和配置,充分体现系统设计的人性化。
同时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为其他系统接入提供良好的系统接口。
2.3.1.3无线采集终端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使用到的无线采集设备应符合如下要求:
(1)应采用WindowsMobile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必须支持数据存储、摄像头图像获取、数据无线传输等基本功能的开发。
(2)应具有2G/3G等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功能,应具有话音通讯、短消息、录音功能,应具有USB数据线接口。
(3)处理器主频应在300MHz以上,系统内存不应小于128MB,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软件运行可使用内存不应小于256MB。
(4)应内置摄像头,分辨率不应低于300万像素,应具备调焦功能,应能拍摄距离不低于30m的静止物体的清晰图像。
(5)主屏幕尺寸应在2.2英寸以上,显示质量不应低于6.5万色半反射式TFT彩色屏幕,屏幕抗日晒效果应能适合户外工作。
2.3.1.4呼叫中心系统
建设数字城管呼叫中心,全面受理城市管理问题,统筹协调分散在城管、市政、公用、园林、环卫、交通、建筑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资源,共同履行城市管理、维护安全等职责,为社会和市民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2.3.2基础软件平台
2.3.2.1操作系统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Server、Linux、Unix等,本项目的操作系统需根据所选应用系统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建议采用WindowsServer2003以上操作系统。
2.3.2.2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平台选型,一方面要考虑空间基础数据的管理,因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数据是空间数据,因此选择的数据库软件平台要有较好的空间基础数据管理的能力;另外要考虑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安全运行,需要数据库软件平台具有可靠的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的能力,并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2.3.2.3地理信息平台
本次系统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承担着空间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更新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软件平台提供足够的数据管理、更新和服务能力,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次系统中应用到了大量的基础地形数据、地理编码数据、部件数据、影响数据,系统应具备频繁的地图放大、缩小、浏览、查询操作,对地理信息平台的要求比较高。
2.3.2.4工作流平台
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建设是数字城管新模式建立的核心内容,通过工作流底层平台开发基于工作流引擎的协同工作系统。
政府实际工作中,人员、组织机构以及业务特点的调整和转变是经常发生,所选用的工作流平台必须支持灵活的工作流设计、稳定的工作流引擎以及友好的用户操作和管理界面。
本次项目建议采用成熟的、稳定的产品Galaxy敏捷工作流平台,可以降低项目建设风险;可以使得各个层面的任务与分工更为鲜明;基于J2EE的开发框架可以使系统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更强。
2.3.2.5中间件平台
中间件软件架起了连接后端数据源和前端客户的桥梁,可为成千上万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能保护重要数据资产。
中间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使程序开发人员面对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再为程序在不同系统软件上的移植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负担。
2.3.2.6备份软件
采用备份软件提供完善的服务器保护方案,如支持Windows、Linux服务器、Web服务器、各类应用服务器的保护和容灾,同时支持SQLServer、MySQL、Oracle、LotusDomino、ExchangeServer、Sybase、ActiveDirectory等数据库环境的保护和容灾,配合规范的备份策略和管理制度,为数字城管系统提供可靠、稳定的运行环境。
2.3.2.7防病毒软件
采用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实现对服务器群、座席终端PC的网络防病毒保护。
2.3.3网络环境
数字城管项目需要连通市区(县)两级职能部门,区(县)政府、街道等重点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网络或租用专网,实现系统的接入。
2.3.4场地建设
场地建设包括信息化机房建设和市区(县)两级中心场地建设。
一期重点建设市级中心大厅建设,二期针对县级中心进行完善建设。
市级中心场地层高大于5米,面积为3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场地建设包括场地装修、强弱电建设、大屏幕建设(采用2*4DLP大屏幕)、空调、UPS等内容。
各区县分中心场地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建设相应的座席办公设备和网络设备,统一接入市级系统进行办公,有条件的区(县)可建设2*2的DLP大屏幕或投影系统。
2.4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数字城管系统以大城管为格局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满足实际需求的九大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后期待系统正式运行后逐步建设丰富的拓展系统。
2.4.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平台,分为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软件(也称为“城管通”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两部分。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城管监督信息员在自己管理的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
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体系、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完成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像、声音、位置信息的实时传递。
●具备权限的鉴别功能,实现城管员在系统中的登录、登出等情况的考勤功能。
●具备无线通讯传输功能,利用无线传输通道能够将文字数据、图片附件、录音附件数据等发送至监督中心;
●具备事件数据采集功能,将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现场采集,填写描述、拍摄现场照片发送至监督中心;
●具备获取GPS模块数据的功能,能够将城市管理问题通过GPS进行精确定位并上传至监督中心;
●采集的部件/事件信息和网格管理员位置,将被GIS用于进行相应对象的显示处理;
●能够查阅基础地形、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等地图数据;
●基础信息、单元网格信息和部件信息等地图数据自动同步;
●具备部件数据采集功能;
●具备工单核实、复核功能;
●具备业务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具备系统自动更新功能,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程更新或通过与计算机设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程序更新。
●具备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2.4.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下设的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实现了受理来自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问题,记录问题发生的类型、地点、情况、定位等信息。
受理问题后传递给指挥中心,并催办城管监督信息员进行问题的核实。
因此,该受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坐席工作人员提供问题受理、登记、定位、转发和催办等功能。
系统主要功能:
●业务受理
对于社会公众举报的问题,能通过手工登记的问题位置描述,在地图上搜索并定位到问题发生位置。
●查询定位
为了辅助接线员快速定位,应当具备基础地理信息、地图显示、查询功能;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模糊查询,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定位到地图上。
●具备与城管监督信息员的交互
应实现向城管监督信息员发送核实消息和催办消息;并且可以接收城管监督信息员核实消息反馈、核查信息功能。
●案卷登记与注销
根据城管监督信息员反馈的核实结果,对符合条件的案卷给予允许立案处理,转交监督中心处理;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案卷注销和物理删除处理。
2.4.3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实现基于工作流的呼叫中心、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免维护性。
工作流引擎应可以灵活、自由地进行配置,同时还可以对包括主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权限进行设置,保证流程在复杂应用中的可用性和适应性,工作流调整要图形化、可视化。
系统主要功能:
●问题立案管理
对城管监督信息员直接上报的问题或经呼叫中心受理通过后的城管问题可由协同工作系统进行立案,每个问题生成独立的案卷流水号,同时记录相关的操作信息。
●案卷分派管理
应能根据已立案的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自动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案卷协调管理
对于单个部门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可转交指挥中心进行协调处理,可将该问题上报领导或由多个部门进行协同处理。
●案卷处理
各乡、街道、职能部门通过登录协同工作子系统,查看其部门待处理的城市管理问题,根据问题的照片、定位、地点、描述等情况派出相应人员进现场进行处理,提供表单供各部门填写相关处理结果。
●案卷复核管理
部门处理完毕后,能够将自动处理结果的信息发送给城管监督信息员和指挥中心;由城管信息员对部门处理的情况进行现场的拍照复核,形成对部门的处理情况的监督管理。
●案卷结案管理
指挥中心根据城管监督信息员复核的情况进行判断,对比事件处理前后的照片。
对通过复核要求的案卷予以结案;对未有效完成处理的案卷可要求重新办理。
●案卷督办管理
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全程记录所有人员对案卷的操作情况;同时可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
●记时管理
能够对案卷部门处理的阶段指定要求完成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进行超时标记,统计到考核评价中。
●案件查询、统计
具备案卷查询功能,用户可以自己设定查询条件对案卷进行查询或统计;查询类型和统计应可以扩充,根据用户需要由管理员进行维护。
●地图操作
协助处理部门对事件的定位,实现通过GIS地图基础信息、问题信息等内容的地图显示、查询等功能;
2.4.4地理编码子系统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数字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
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
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为其他系统提供了地理编码信息的底层支撑:
●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
●具备搜索引擎功能,提供地理编码查询服务的功能;
●解析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信息,进行语法分析和词法分析,并将其转换为标准地址的功能;
●实现根据地址字符串,模糊/精确查询地址信息的功能;
根据地理位置坐标以及搜索半径,查询地址信息的功能;
2.4.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设在监督指挥中心,展现信息的实时监控,便于监督指挥中心和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管理的状况。
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城管监督信息员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
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市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街道划分图、网格划分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
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市、区(县)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格的详细信息,包括城管信息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综合评价结果等。
系统主要功能:
●具备对GIS地图的放大、缩小、拖动、测距、选择、全图等操作;
●具备案卷信息和地图信息一体化监控管理功能,并满足大屏幕管理显示要求;
●能够实时定位城管问题和城管信息员的地理位置;
●具有查询城管监督信息员详细信息功能;
●能够实时显示城管信息员的在岗情况及位置信息;
●能够查询城管信息员在岗期间内的巡逻轨迹记录和回放;
●能够实时分类显示问题的当前状态信息,并通过红、黄、绿灯的方式进行预警;
●具有查询问题的图片、办理过程等详细信息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街道、网格查询其范围内的城管问题信息;
●实现图文一体化的综合评价结果大屏幕展示功能。
2.4.6综合评价子系统
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管理和执法质量。
该子系统通过各类报表、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的显示考核结果,同时根据考核公示生成评价结果。
该子系统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