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09723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docx

2021年校长在“双减”家长会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两篇

校长在“双减”家长会上的讲话发言稿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来参加这次“双减”工作家长会,欢迎大家!

为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级解家长焦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在此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给家长朋友们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达成“双减”共识

希望家长朋友们认真学习、理解“双减”文件精神,主动更新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导向,做到不攀比、不跟风,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指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着力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遵守优化学生的作业结构,减轻孩子们的校外培训负担

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对孩子来说,在校的学习和活动是最重要的。

希望家长朋友们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进行高效学习,提高校内学习质量。

我校将不断加强作业管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多举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是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二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三、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

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希望家长朋友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拒绝跟风行为,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孩子参加超前、超标学科培训,不给孩子多报、滥报课外培训项目,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不依赖校外补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提高学生在校学习质量

我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一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我校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

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五、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我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控能力,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实现减负增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请家长朋友对孩子的居家学习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位家长朋友,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培养高尚情操的关键时期,“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家校携手,齐心协力,落实“双减”工作,共同把您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年校长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会发言材料稿

  老师们好!

近日,中办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课余培训负担的意见》。

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为党为国育人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主义和短视的教育行为,确保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我国教育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双减》的实施是为了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纠正教育观念的偏差,重新认识教育规律。

  1.对公益属性的坚守

  基础教育不是企业,而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资本不能泛滥。

学校教育和课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成“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追求利润的工具。

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教育不可能成为奢侈品,更不用说让高质量教育成为少数富人的“专利地区”。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原则,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公益性,努力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停止营利性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2.对教育观念的纠偏

  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

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

  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

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

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

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的应试教育驱动的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整个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

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

  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

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

有位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暑期放假前问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的请举手,结果只有3个学生举起了手;问已学过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的请举手,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这种校外培训危害有三:

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危害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种超前教育严重恶化了教育生态。

实施“双减”政策从根本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职能,构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互相补充、协调育人新格局。

  第四,纠正负担过重之偏。

由于短视化、功利化应试教育的驱动,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单一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3.是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

  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相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

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第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

“减负”从根本上说,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本身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项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比不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40分。

  第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

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

这种过度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第三,坚持知行合一规律。

中小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的发展。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调整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结构,在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

  第四,坚持因材施教规律。

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

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这里,必须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

如果说,学校课程育人体系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质量的话,那么,学校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

  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