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7000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滕王阁序教学案语文版

第14课滕王阁序

本课话题——志向

一、从课本中积累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王勃虽感慨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却没有放弃对自己志向的坚守。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没有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虽然失意,但济世的志向并未泯灭,正因为对志向的坚守,他才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二、从历史中积累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

其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辍,在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就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三、从现实中积累

张瑞敏是海尔集团总裁。

1999年,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也是该次入选的亚洲家电企业里唯一的一位企业家。

张瑞敏早年立志要把名不见经传的海尔做成全球知名的品牌,改变洋电器独霸天下的局面,为国产电器争得荣誉。

海尔集团14年来以平均年增长82.3%的速度高速稳定发展,近几年来,其在全球市场的开拓尤为引人关注。

海尔集团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抓住机遇,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机场竖起的巨幅广告牌,已成为东南亚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从名言中积累

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德国谚语

2.人无志向,和迷途的象一样。

——朝鲜谚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一、作者简介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年(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品: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薛华》《咏风》《羁春》《山中》。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二、背景回放

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

“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

“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三、相关知识

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 文

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一、通假字

1.俨骖马非于上路    通“严”,译为整治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译为消散

二、古今异义

1.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

学位中最低的一级

2.千里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3.阮籍猖狂

古义:

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

狂妄而放肆

4.俨骖马非于上路

古义:

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动身

5.童子何知

古义:

谦辞,后生,晚辈

今义:

男孩子,泛指儿童

三、一词多义

1.故

2.尽

3.引

4.穷

5.且

6.与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梓泽丘墟变为荒丘废墟

2.名词作状语

(1)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向上;向下

3.名词的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以……为带

4.名词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俊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使……吃惊

(三)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腾蛟起凤      使……腾;使……起

(2)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使……受屈;使……出走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判断词的判断句)

(二)省略句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唱”后省略“于”)

(三)状语后置句

1.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上路俨骖马非,于崇阿访风景”)

2.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日下望长安,于云间指吴会”)

(四)宾语前置句

童子何知   (代词“何”作“知”的宾语)

(五)被动句

1.纤歌凝而白云遏  (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2.怀帝阍而不见(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

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主”“明时”的不满。

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的。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子属于描述滕王阁雄伟地势和繁盛的一组是(  )

①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④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⑤雄州雾列 ⑥台隍枕夷夏之交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

选A ③④是描述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下列语句属于直接描写滕王阁美景的一句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B.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解析:

选C A项,是滕王阁所处的自然环境;B项,是叙述事件;D项,是滕王阁所处的人文环境。

3.下列各项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B.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C.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人杰地灵”一语。

D.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表明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解析:

选C C项,照应前文“俊采星驰”。

4.下列各项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悲秋的习惯,但却将眼前的秋景吞吐成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B.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D.本部分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解析:

选A A项,作者是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吞吐成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二、阅读课文第4~6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下列各选项属于作者感叹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的一项是(  )

A.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②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B.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C.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D.①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②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解析:

选B A项,①怀才不遇;②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

C项,①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要积极、乐观;②反衬自己意志坚定。

D项,①写宴会兴致极高;②慨叹年时已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

6.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和贾谊有些相似。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因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解析:

选B B项,在“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时,没有“对皇帝的怨恨”。

1.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既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和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

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2.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作者善于铺叙,以情写景,以景写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登上滕王高阁,把酒临风,“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远山近水,既有晚秋飘零的寒意,又有日薄西山的美景,以此总括秋意,概括而形象,诗意浓郁。

“落霞”与“秋水”句中,清澈的秋水,霭霭的暮色,缀上红彤彤的“落霞”,给这幅清淡素雅的山水画添上了几笔色彩。

文章就是这样很自然地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景物描写很好地为感情的抒发做铺垫,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考点对接

辨识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实词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由于现代汉语的思维定势,我们常常在阅读文言文时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来判断文言文中某个词语的意思,忽略了古今异义的现象,以至于在阅读时常常理解偏差甚至造成认知上的错误。

所谓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代汉语中词的形式与现代汉语一致,但内部结构与意义不同,即同形异义,如:

“童子何知”(《滕王阁序》)一句中的“童子”,在现代汉语中是“男孩,泛指儿童”,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

那么用在此处只能是“谦辞,后生、晚辈”之意。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词语在文言文阅读试题设置方面时有考查。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类词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安徽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题目: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解析:

本题涉及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

参考答案: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参考译文:

“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

”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

尉佗说:

“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陆贾任命尉佗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

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如何识别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一、了解古今异义的几种类型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二、古今异义词的判断方法

对古今异义词的判定,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把握好判定标准

古今异义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

简单地说,我们判定一个词是否为古今异义词,需要看四个方面:

①这个词古代就有;②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③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④古义与今义不同。

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2.借课文辨析词义

学习中,把课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作为牢固的词语积累。

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了。

如,翻译句子“购仰妻子急”,“购”和“妻子”都是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文《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妻子儿女”之意,我们将该句翻译成“紧急悬赏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

3.结合上下文辨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

如:

《孔雀东南飞》: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

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再如,《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是金玉珠宝。

又如,《过秦论》: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句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怎么也说不通。

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爱”指爱护,“人”指人民,“爱人”指爱护人民。

4.按词的音节判断

从发音形式上,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的,文言文绝大多数词是单音节的,即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

判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构词方式,变为双音节。

如《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把”字,古义:

动词,握住、端着。

今义:

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再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字,古义:

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

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

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逸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

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

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

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

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

《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

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

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

迷惘?

失落?

还是愤懑?

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唯有惘怅地醉去。

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

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

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怅惘。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佳作赏析]

文章选取独特的视点展开对一代文人王勃的追思,既写了王勃在滕王阁上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又写了他误入官场,触怒龙颜,终至落魄至溺水而死的悲剧人生,全篇充满了对王勃的同情。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情感的热流里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而是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

文章犹若一首哀伤的挽歌,悼念着王勃诗意的灵魂,吟唱着阁子的感伤与忧郁。

通篇的描写,细腻而清丽,优美的语言,具有诗的韵律,使文章透着一种空灵,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对故人的赞叹和惋惜。

文章的字里行间隐着浅浅的悲哀,那是对一个中国文学巨匠怀才不遇的哀叹:

“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9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

乖违,不顺

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

时序

C.接孟氏之芳邻接:

结交

D.无路请缨,等终君之弱冠等:

等到

解析:

选D D项,等:

同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不同。

解析:

选D 而:

①表并列;②因而。

且:

①反而;②将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阮籍猖狂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俨骖

于上路

解析:

选B B项,一介,古今义都是“一个”的意思。

A项,古义:

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今义:

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C项,古义:

迎接。

今义: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D项,古义:

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B.徐孺下陈蕃之榻

C.川泽纡其骇瞩D.宾主尽东南之美

解析:

选D D项中“美”是形容词作名词,A、B、C三项加点词都是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

纤歌凝而白云遏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皆以美于徐公

C.望长安于日下

D.何陋之有

解析:

选A 例句和A项都是被动句。

B、C两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6.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5分)

译文: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明白了盛衰成败自有定数。

(2)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

境遇虽然困厄,但节操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