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805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单元测试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一、选择题

1.现有下列仪器:

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圆底烧瓶。

其中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②③⑤     B.③⑥⑦

C.①③④D.③⑤⑦

解析:

集气瓶、量筒、表面皿、容量瓶不能加热,烧杯、圆底烧瓶要隔石棉网加热,蒸发皿可直接加热。

答案:

D

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解析: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保存在细口瓶中;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实验室中固体药品要保存在广口瓶中,便于取用。

答案:

B

3.(2018·成都第一次诊断)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品标签

饱和氯水

1.01×105Pa、20℃

药品:

×××

碳酸氢钠

NaHCO3

俗名小苏打

(84g·mol-1)

浓硫酸

H2SO4密度1.84g·mL-1

浓度98.0%

分析

该试剂应装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该物质受热易分解

该药品标签上还标有

解析:

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使用橡胶塞,A项错误;腐蚀品会腐蚀皮肤,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B项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C项正确;98%的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项正确。

答案:

A

4.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不能加热使用

B.用50mL碱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

C.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D.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解析:

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A错误;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氧化性溶液,防止橡胶管被氧化,B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放弃重配,C错误;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稀释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酸性溶液的pH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D正确。

答案:

D

5.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BaSO4中BaCO3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

解析:

蒸发结晶还需要加热仪器酒精灯,选项A不能完成实验;加足量盐酸使碳酸钡溶解后,过滤洗涤得到没有杂质的硫酸钡,因此还需要漏斗,选项B不能完成实验;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还需要天平,选项C不能完成实验。

答案:

B

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在pH试纸的中央,测其pH

B.用量筒量取7.60mL0.1mol·L-1盐酸

C.用图1所示的操作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NO

解析:

浓H2SO4具有脱水性,能使pH试纸变黑,A错误;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小数点后一位),B错误;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答案:

C

7.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④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⑤用10mL量筒量取8.55mL蒸馏水

A.仅①B.仅①②

C.仅①③D.全部

解析:

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净,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用NaHCO3溶液清洗;由于酒精有挥发性,酒精灯中不能添满酒精,否则点燃时易发生爆炸;量筒属于粗量器,精确度为0.1mL,不能量取8.55mL蒸馏水。

答案:

C

8.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NO等

C.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解析:

装置①中HCl极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A选项正确;装置②中,左边导管进气,可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Cl2、HCl、NO2等,右边导管进气,可用于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如H2、NH3等,但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选项不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在下层,氨气或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以防止倒吸,C选项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碱石灰干燥,且多余的氨气可通过倒扣的小漏斗用水吸收(NH3极易溶于水),D选项正确。

答案:

B

9.(2018·玉溪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解析:

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能润湿,A错;液体混合,体积会发生变化,且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水的烧杯中,B错;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用单孔橡胶塞,C错;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D正确。

答案:

D

10.(2018·永州质检)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洗气或干燥装置:

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或液体,由a管口进气

B.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

瓶内充满水,由b管口进气

C.提供少量CO:

瓶内充满CO,b管口接自来水龙头

D.H2S和SO2反应的装置:

由a管口通入H2S,b管口通入SO2

解析:

洗气、干燥应长管进气,A错;排水集气需短管进气,B错,C正确;H2S密度小于SO2,为使两者充分混合,H2S从b管口通入,SO2从a管口通入,D错。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 c.滴定管 d.托盘天平 e.温度计

(1)实验时用来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使用前要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由于操作错误,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B.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

(4)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

(1)量筒是粗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容量瓶是定容仪器,滴定管是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

(2)容量瓶和滴定管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3)A中操作导致结果偏小,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中操作使所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

可知溶液浓度偏大。

(4)从题给信息可知砝码质量为10.0g,游码质量为0.5g。

托盘天平使用时称量物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m(物)=m(游码)+m(砝码)。

若称量的样品与砝码颠倒,则m(物)+m(游码)=m(砝码),m(物)=m(砝码)-m(游码)=10.0g-0.5g=9.5g。

答案:

(1)c 

(2)b、c (3)A (4)9.5

1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学习。

在实验桌上摆有下列仪器:

(1)指导教师要求同学们写出仪器的名称,甲同学书写的答案如下表,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将改正后的名称填写在下表中(若正确,则该空不需要填写)。

仪器编号

a

b

c

d

e

名称

试管

溶量瓶

集气瓶

碱式滴定管

普通漏斗

改正的名称

(2)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

能组成防倒吸装置。

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想用如图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

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解析:

(2)仪器e为普通漏斗,其用途还有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以及组成过滤装置等。

(3)为节约药品,结合给出的仪器,只有试管可作反应器,故可在漏斗颈下端接试管来代替广口瓶作反应器。

答案:

(1)

仪器编号

b

d

名称

改正的名称

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

(2)①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

②组成过滤装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只需画对试管的位置即可)

13.根据如图描述,完成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试判断:

A装置是否漏气?

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

B装置是否漏气?

_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单的方法检验C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装置可以形成气压差,B装置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不能形成气压差,检验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很多,如①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水,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②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

比较发现方法③最简单。

答案:

(1)不漏气 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且液面差不改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2)无法确定 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是否漏气,液体都能顺利滴入烧瓶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合理即可)

14.某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使用常用仪器,运用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巧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若液面不能与锌粒接触,又无酸液,且该装置已固定。

则使反应发生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把试管底部钻出一小洞,并和广口瓶组装成如图乙所示装置,若该装置中的隔板是用铁丝制成的,则在不腐蚀铁丝的情况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制备氢气。

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不能,此空不填)。

(3)丙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即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则丙同学的做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可以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向U形管内加水,左端液面高于右端液面且液面差保持不变,表明气密性良好。

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右侧酸液液面升高,与锌粒接触反应。

(2)用铝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气,铁不与NaOH反应。

(3)这样广口瓶形成封闭体系,停止反应时,试管内液面不能下降而与锌粒脱离。

答案:

(1)①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且液面差保持不变

②向长颈漏斗内加水

(2)能 2Al+2OH-+2H2O===2AlO

+3H2↑

(3)不可行 广口瓶与大气不相通,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酸液与锌粒不能脱离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