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docx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2010-2011学年
(2)学期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
成绩评定表
实践教学项目
经济计量分析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评
语
组长签字:
2011年月日
成绩
日期
2010-2011学年
(2)学期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
任务书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实践教学项目
经济计量分析
实践题目
通货膨胀的模型分析
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建立经济模拟(要求建立多元模型)。
到网上或有关参考书中调查数据制作成表格,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经济模型的结论,其中包括对问题的描述与界定,相关变量的确定,对数据特征值的计算及经济含义的描述,建立模型进行事件的模拟与分析。
最后形成课程实践报告。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课程实践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1、第1天,讲解有关事项,布置任务。
2、第2天,收集相关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问题描述。
3、第3天,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4、第4天,形成课程实践书面报告。
5、第5天,对申优的学生进行答辩,确定最终成绩。
指导教师:
2011年月日
专业负责人:
2011年月日
学院院长:
2011年月日
摘要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从没有这么深切地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石油、粮食、资源价格高涨……在享受到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在越发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以及它造成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关键词: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增长
目录
摘要I
前言1
1问题的提出2
2经济理论陈述3
2.1凯恩斯需求理论3
2.2经济增长推动理论3
2.3结构性通过膨胀理论4
3相关数据收集5
4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5
5模型的求解和检验6
5.1 计量经济的检验6
5.2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9
6政策建议10
6.1 稳健的财政政策12
6.2 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对银行的监管12
6.3 加大汇率与利率的调节力度12
6.4 防止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从而导致通胀的相应措施13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通货膨胀的模型分析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急剧变化。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一直都在发挥着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但过度的通货膨胀不仅扰乱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也会扭曲金融市场,同时还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抑制通货膨胀使其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成为了现在甚至更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测定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并榭建一个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模型是本文力图完成的任务。
本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这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
选取中国1986—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运用EVIEWS分析深入探讨了通货膨胀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给量,进出口贸易等因素的放大是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
根据当前导致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同时为了避免因使用少数变量带来的解释的非全面性,本文选取了多个解释变量,并在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
1问题的提出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发生了四次通货膨胀:
1980年6%、1985年8.8%、1988年18.5%、1994年和21.7%。
由于通货膨胀的发生,相当一部分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加强。
1997年以来,经济在平稳发展的同时,蕴含通货膨胀的风险,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为3.9%,此后并未恶化,然而从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居高不下,7月份以来,CPI连续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
2008年年初屠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民间以切实感受到物价上涨对生活造成的压力。
如果不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那么也就无法化解中国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西方经济学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分成三大学派: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同时市场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不需要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入为地调节通胀率。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现实经济是高度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
结构学派不从狭义上研究逶货膨胀问题,它试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西方国家中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认为由此造成了通货膨胀。
三种通货膨胀的理论学派都曾很好缝褥释各自时期的通货膨胀问题,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存在很多观点和结论,但是只是针对每一次具体的、暂时的原因给出了分析。
面对新一期通货膨胀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各种影响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关于通货膨胀的根源润题看法颇多,大体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流动性过剩根源论、结构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推动论等。
但是,通货膨胀的产生可能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也可能存在传导和因果关系。
因此,进行多因素分析成为通货膨胀根源研究的缺失。
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
这些因素是否都在通货膨胀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呢?
以下将就此展开研究。
2经济理论陈述
2.1 凯恩斯需求理论
凯恩斯理论坚持“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他认为总支出(需求)相对于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水平来说,永远处于不足的状态。
哪些因素决定了你的家庭在食物、衣服、汽车、教育和其他消费品以及服务上的支出?
按凯恩斯的理论,最重要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
凯恩斯坚持:
如果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支出和储蓄。
这是一条基本的心里规律。
凯恩斯理论的焦点集中在消费和可支配收入水平下,家庭户花费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量。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商业循环主要是由个人部门总支出变动引起的(个人消费和投资支出)。
投资支出又是这两个部分中最不稳定的。
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解释是:
由非收入因素决定的个人消费有相互抵消的趋势,或者人们可能很少愿意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这本书中,凯恩斯坚持价格和工资刚性,这意味着失业能够持续存在,除非通过增加总需求来使陷入萧条或严重衰退的经济复苏,否则是无法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凯恩斯的药方是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总需求管理政策避免萧条和衰退。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他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因素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他沿着剑桥学派的思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需求出发并加以论证,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三个方面,其货币需求函数为M=M1+M2=L1。
2.2经济增长推动理论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文献部分主要研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到底是促进作用、还是促退作用、甚或是中性论。
另一部分文献则研究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作用。
以弗利吉斯、西尔斯(Seers)、贝尔、泰勒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先后提出了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以坎普斯、哈伯格、沃格尔和蒙代尔等人为代表的反通货膨胀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消极影响作用,他们将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阻碍经济增长的低效率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扭曲论";以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当政策效应被人们事先预期时,通货膨胀政策
对经济的实际产量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2.3结构性通过膨胀理论
许多学者认为就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而言,我国正在经历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义是指一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资源从消费品领域流动到生产资料品领域,使消费品的供给减少,物价上涨。
在2007年度中国股市和楼市过热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的投资由实体经济转向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物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综合来看,通胀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特点,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的上涨,属于“结构性”通胀。
在CPI指标中食品所占权重为34%,主要包括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等。
其中又以粮食和肉禽及其制品为主。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中2007年粮食的上涨幅度全部超过5%,2007年1月和10月分别为两个峰值,达到6.9%和6.7%。
在进入2008年后虽有小幅下降但之后迅速上升,在2008年4月时达到最高值7.4%。
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需求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加重和国际粮价的影响。
虽然粮价的变化较大,但同肉禽及其制品在2007年到2008年问的物价上涨幅度和波动情况来说,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变化更加剧烈,。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粮价的上涨带动饲料成本的提高以及病疫的影响。
因此,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的观点认为通胀产生的根源并不在于流动性过剩,而是投资结构性转移导致的,表现为以肉禽及其制品和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
3 相关数据收集
居民消费指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
年份
CPI
SGDP
SK
SM2
JX(亿元)
1986
106.5
113.9656
118.7
129.3
-416.2
1987
107.3
117.3567
120.6
124
-144.2
1988
118.8
124.7475
123.5
121.2
-288.6
1989
118
112.9596
92
118.3
-243.7
1990
103.1
109.8064
107.5
128
411.5
1991
103.4
116.6794
123.8
126.5
428.4
1992
106.4
123.6071
142.3
131.3
233
1993
114.7
131.2383
158.6
137.3
-701.4
1994
124.1
136.4067
131.4
134.5
461.7
1995
117.1
126.1337
117.5
129.5
1403.3
1996
108.3
117.0788
114.8
125.3
1019
1997
102.8
110.9537
108.9
119.6
3354.2
1998
99.2
106.8748
113.9
114.8
3605.5
1999
98.6
106.3496
105.1
114.7
2423.3
2000
100.4
110.6354
110.3
112.3
1996.2
2001
100.7
110.5233
113
117.6
1865.2
2002
99.2
109.7374
116.9
116.8
2517.6
2003
101.2
112.8727
127.7
119.58
2092.3
2004
103.9
117.711
126.6
114.67
2667.5
2005
101.8
114.5151
126
117.57
8374.4
2006
101.5
114.3771
123.8
115.7
1775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金报兴图年鉴统计图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SDGP:
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SM2:
广义货币供给量发展速度
SK: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
JX:
净出口总额
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a+b1x1+b2x2+b3x3+b4x4
y----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1----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x2----广义货币供给量发展速度
x3----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速度
X4----净出口总额
对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但一致的观点的认为,货币供给量得增加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基本原因。
所以,货币供给量M2(广义)是我们进行计量分析的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除此之外,本文还选用了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等因素。
1、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未来的投资收益都非常乐观,于是社会私人投资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相应的,货币供给也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用GDP发现速度衡量,记为SGDP,即x1。
2、固定投资投资
我国固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比较快,甚至出现过快的现象,这样会导致部分行业和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开项目过多,对煤、电、油原料需求过旺,从而导致对农产品和基础工业产品需求过多,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最终可能会导致物价的持续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用固定资产发展速度衡量,记为SK,即x3。
3、进出口贸易
在进出口贸易中,当出现比较明显的贸易顺差时,会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央行为了稳定汇率,收购出口所得外汇,从而会增加货币的发行量,这样会导致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而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复杂,这里仅考虑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用净出口总额来衡量,记为JK,即x4。
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5.1 计量经济的检验
在EVEWS中建立文档,分别录入y,x1,x2,x3,x4序列数据,然后做最小二乘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图可知,x1,x2,x3,x4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分别为:
1.143512,-0.339507,0.004683,-0.000411,由此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高,说明多重共线不是很严重,但仍然需要进行修正。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做y对x1,x2,x3,x4一元回归,分别的结果如下:
1、y对x1的一元回归
图1:
如图1可得到x1的参数估计为0.784245,T统计量为6.367938,样本可决系数R2为0.680944,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 ̄R2为0.664151。
2、y对x2的一元回归
图2:
如图2可得到x2的参数估计为0.118658,T统计量为0.971126,样本可决系数R2为0.047298,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 ̄R2为-0.002844。
3、y对x3的一元回归
图3:
如图3可得到x1的参数估计为0.644786,T统计量为3.423504,样本可决系数R2为0.381518,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 ̄R2为0.348966。
4、y对x4的一元回归
图4:
如图4可得到x1的参数估计为-0.002357,T统计量为-1.590481,样本可决系数R2为0.117495,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 ̄R2为0.071048。
5、整理最终结果
变量
x1
x2
x3
x4
参数估计
0.784245
0.118658
0.644786
-0.002357
T统计量
6.367938
0.971226
3.423504
-1.590481
R2
0.6841511
0.047298
0.381518
0.117495
R2
0.664151
-0.002844
0.348966
0.071048
其中,加入y的方程R2最大,以y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
x1
x2
x3
x4
x1,x2
0.793878
(4.112890)
-0.0014498
(-0.068345)
x1,x3
1.207424
(12.91907)
-0.355677
(-6.625539)
x1,x4
0.700885
(5.433511)
-0.000813
(-1.608943)
经比较,新加入的x3的方程R2=0.896951,改进最大,而且各种解释变量的参数t值均值显著,选择保留x3,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x1
x2
x3
x4
x1,x3,x2
1.159999
(9.693796)
-0.014498
(-0,068345)
-0.359917
(-6,5501)
x1,x3,x4
1.145359
(11.37565)
-0.339152
(-6.345135)
0.000415
(-1.430492)
在x1、x3的基础上加入x2后,方程R2没有改进,而且x2参数的检验不显著,甚至参数符号变得不合理。
加入x4后,虽然R2=0.902612,有略微改进,但x4参数不显著,同样其参数符号也是不合理的。
这说明x2、x4引起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应予删除。
经过多重共线性修正后的模型为:
y=8.705164+1.207424x1-0.355677x3
5.2 实证结果综合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需求方面的因素如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投资以及供给方面的素如原油价格、商业贷款利率都对此轮通胀影响显著,而货币供给量的回归结果不显著。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广义货币供给量发展速度,净出口总额,都与通胀呈正相关关系,而投资的系数为负则可能是由于与资本价值成本相对冲造成的结果。
因此可以认为在本轮通胀中,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不大,主要是来自于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影响,属于混合型通胀。
6 政策建议
6.1 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稳健的财政政策摹本上可以理解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即,既不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也不着眼于经济总量的收缩,而是回归公共财政的本质,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重点用于解决由“市场失灵”而出现的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问题,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
6.2 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形成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
同时,在流动性偏多的背景下,由丁金融机构利润约束增强、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动力强劲。
为了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关部门应将从总量控制和价格引导两方面着力。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公开市场方面,一是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
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导商业银行合砰控制贷款规模与投放节奏:
同时,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转变盈利模式。
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新体制,新机制的效能便可逐渐体现。
改制银行按照国际标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加强内挡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6.3 加大汇率与利率的调节力度
从价格引导方面看,汇率和利率将发挥更大作用。
关注有效汇率的变化,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发展汇率在调节国勋;收支、引导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平衡增长能力及抑制物价上涨中的作用。
在衡量实际利率水平时,充分考虑消费物价指数偏高中的圉际价格传递和资源价格改革等结构性因素,在利率政策上,对这哆特殊冈素留出一定空间。
在此基础上,发挥利率杠杆在防范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利率政策的累积效应:
一是融资成本适度上升,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抑制过度投资;二是连续多次加息,有利于引导居民资金流向,稳定社会通胀预期。
在物价水平走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提高存款收益水平并努力使实际利率为正,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6.4 防止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从而导致通胀的相应措施
1、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
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尽可能挤出储备中投机性资本泡沫。
一定要坚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原则,这个主动性表现在既小能因外部压力而动,也不能因为有外部压力就不动。
从而延缓改革进程,丧失改革良机。
具体来看,第一,要在坚持当前有管理浮动汇率政策同时.提高‘微幅、双向、稳中爬升”的调控艺术,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采取各项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向均衡水平的调整:
第二,要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衍生工具。
一方面借此逐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汇率避险能力,另一方面借此扩大我国居民之间调剂外汇资金余缺的规模,弱化升值预期。
2、优化外汇储备政策体系
在保持适量外汇储备的基础上,建议将超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石油、黄金等战略性储备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体系。
这样既可以消化部分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的收益风险,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3、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希望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和消化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进入外汇市场,并推出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工具,不断地扩大资金流动效率。
4、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贸易顺差、直接投资等足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因此,解决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根本途径是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交,尽可能地通过国内消费增长和真正的技术进步来促使经济总量的平衡和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6.5 防止通货膨胀预期应采取的措施
强烈的通胀预期必将影响到居民、企业的消费、储蓄、生产和投资行为,对物价形成有力支撑:
通胀预期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
推高此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进而加大物价上涨压力。
针对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提出抑制通货膨胀预期所需要重视的三大相会配合的政策环节。
1、现阶段应采取以数量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抑制通胀预期膨胀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显示当前控制通胀上升的政策效果。
央行首先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保持币值稳定,其次在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促进就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抑制通胀预期的技巧
只要判断储蓄丰要是流向金融资产还是流向实物生产部门,就能够预测出未来通胀的变化趋势。
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大众提前盲目的消费或增加金融投资的比例,实际上这类行为又会促使物价上涨的进一步加剧。
3、工资体系和劳动生产性的协调发展是治理通胀预期的关键
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来促使高生产率的企业部门率先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规模,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到高乍产率行业和企业中来,逐渐形成高附加价值产品自我生产的能力。
逐步对高技术的投入要素产品进行生产。
从而保证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的状念。
通过工资体系和生产性改善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做到让一部分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对中国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