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汶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726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汶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汶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汶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汶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汶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汶实习报告.docx

《新汶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汶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汶实习报告.docx

新汶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编写

一、封面

各人手写,固定格式。

二、目录

依报告体例和内容而定。

目录

实习报告编写...................................................................................................................................1

一、封面...........................................................................................................................1

二、目录...........................................................................................................................1

三、前言...........................................................................................................................1

1.实习区概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地层...........................................................................................................................2

五、岩石...........................................................................................................................3

六、构造.........................................................................................................................13

七、结束语.....................................................................................................................16

基本原则:

.....................................................................................................................16

三、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地质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化规律。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

而地质实习是地质学研究最直接而又简单的一种方法。

海油专业与地质学的研究密不可分,此次地质实习是必要且重要的。

课堂上《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质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次野外地质实习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新泰市新汶地区的地

层、岩石、地质构造、形成环境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

实习地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的新泰市和蒙阴县境内,地貌上为一处于蒙山北坡串珠状山丘陵与莲花山至孟良崮中低山区之间,向北西方向展宽、南东方向收敛的楔形彭迪及其周边地区,该盆地长约75km,平均宽约5km。

实习地区主要位于新泰境内,盆地边缘山体的海拔高度多在300~500m之间,相对高度250~350m,盆地内部属波状低丘陵区,海拔约为200m左右。

本次地质实习的野外地质勘探路线共有五条,分为是:

马头崖路线、封山路线、碗窑头路线、汶南路线以及西西周路线。

五条路线基本覆盖了从太古宇到新生界的地层。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能将五条路线上的地层按形成环境串起来,并掌握各地层的典型岩石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小组共有成员四名,负责采集岩样,负责整理记录

四、地层

1.马头崖路线

1.1朱砂洞组

该组自下而上分为丁家庄白云岩段和上灰岩段

丁家庄白云岩段主要岩性为一套浅灰色含燧石结合或条带的粉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杂含泥球粒灰岩

上灰岩段岩性以灰色厚层灰岩、中层含白云质灰岩、薄板状泥灰岩为主,下部加油两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并普遍含有燧石结合或条带

1.2馒头组

馒头组自下而上分为石店段,下页岩段,和红河砂岩段

石店段以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有紫红色、黄绿色页岩及灰色厚层鲕粒灰岩、

黄色中厚层泥灰岩及灰岩透镜体。

下页岩段以砖红色、肝紫色粉砂质页岩为主,下部夹浅灰色薄层砂屑灰岩,中部

夹核形石灰岩,鲕粒灰岩

红河砂岩段主要岩性为褐色厚层石英细砂岩、肝紫色——灰黄色白云母粉砂质页

岩,粉砂岩,局部夹有暗灰色薄层砂、砾屑灰岩及中厚层含绿海石砂质鲕粒灰岩

1.3张霞组

张霞组自下而上分为下灰岩段,盘车沟页岩段和上灰岩段

下灰岩段为灰色厚层至巨厚层鲕粒灰岩,云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盘车沟页岩段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灰岩,薄层灰岩中偶含零星燧石结合及条带下灰岩段以浅灰色厚层球状藻礁灰岩为特征,夹薄层泥晶灰岩,中层砂砾屑灰和

黄绿色页岩

2.封山路线

2.1张霞组同上

2.2崮山组该组岩性主要包括黄绿色页岩,链条状灰岩,泥纹及泥质条带灰岩和中、

薄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部分砾屑灰岩具有紫红色氧化圈

2.3炒米店组该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色、黄绿色泥晶灰岩、砂砾屑灰岩,藻灰岩,

鲕粒灰岩,亦可见云斑灰岩和黄绿色页岩

2.4三山子组自下而分为中薄层段,中厚层段和含燧石段

中薄层段以黄灰、灰褐色中、薄层细晶白云岩为主,夹厚层细晶白云岩

中厚层段以黄灰、灰黄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夹中层砾屑白云岩

含燧石段以黄灰色薄层至中厚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的细晶白云岩为主

3.碗窑头路线

3.1八陡段灰色厚层灰岩,云斑灰岩

3.2马家沟组与本溪组缺少志留,泥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3.3本溪组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铁质铝土岩,紫、黄、灰白、斑杂色铝土矿,局部可见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含长石砂岩和砂砾岩透镜体与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4太原组岩性为灰色厚层含生物灰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等。

3.5山西组粉砂岩,灰岩,泥岩,页岩夹煤层

4.汶南路线

4.1三台组自下而上分为砂岩段和砾岩段。

以紫红色长石细砂岩为主,夹砂砾岩、砾

岩、页岩、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装交错层理;砾岩段以石英岩质砾石为主,夹岩屑长石砂岩。

4.2止凤庄组其岩性为黄绿色——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砂砾岩、砾岩和泥质

粉砂岩,底以砂砾岩与下伏三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3水南组其岩性以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

粉砂质泥岩和页岩,与下伏止凤庄组呈整合接触

4.4城山后组自下而上分为一、二两个岩性段。

一段为黄灰色、灰绿色交替的含砾凝

灰质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旋回性沉积组合;具有自西向东粒度变细的演化趋势。

二段为以安山凝灰质成分为主的含砾粗砂岩、砾砂岩,上部为安山质角砾岩夹角砾集块岩、角砾凝灰岩,总体上粗下细。

4.5常路组起一段具砾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的旋回性基本层序。

二段具细砂岩—

—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的基本层序,有自西向东厚度逐渐变薄并逐渐歼灭的特点

4.6朱家沟组灰红色含巨砾的灰质粗砾岩、中砾岩夹细粒岩。

五、岩石

对观察描述过的实习区三大岩类的岩石学特征分别进行描述,主要内容为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成因、观察的剖面位置、次生变化等。

对于同一种岩石类型,注意区分和描述在不同地层或不同剖面中观察的各方面差异。

只叙述实习中观察描述过的岩石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实习区可见的岩浆岩主要为闪长玢岩。

见于马头崖断层,是该断层的标志层。

颜色呈灰绿色、灰褐色;具白色颗粒;含斜长石50%-75%,角长石20%-45%,黑云母2%-5%;结构为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构造为块状构造。

闪长玢岩:

灰绿色,有白色斑点

(二)变质岩

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作用影响,原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等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实习区可见的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李家楼单元)。

颜色呈浅灰—深灰色;成片状,片麻状构造;变晶结构原岩为花岗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矿物为斜长石(50%)、石英(25%)、黑云母(12%)。

(三)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球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实习区内出露的沉积岩类型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碎屑岩主要有复成分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沙岩、泥岩和页岩以及朱家沟组的同成分砾岩等。

白云岩:

后生作用形成,富含镁离子,风化后为土黄色,白云石含量高,带有刀砍纹灰岩:

方解石含量高,滴酸起泡剧烈,风化后呈灰白色。

篇二:

新汶良庄煤矿实习报告

大学三年级,我们已进入学习专业课,为了进一步对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便开展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其实也不能完整的学到一些专业知识,但是作为一次大学生与实际环境的直接接触,必将对以后的专业学习乃至个人发展都将有所帮助。

机电工程系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0年4月15日。

地址:

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矿务局良庄煤矿。

一、实习目的:

1、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非常重要一部分,通过实习使我们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知识应用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为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做好的铺垫。

2、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要切实了解现实工作与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我们要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方式,最快地融入工作,适应工作的要求。

3、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更要看到它们的联系,看到两者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在马上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理论,反而要在现场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

4、认识到严格服从领导指挥,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和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第一部分

电气安全管理一、工厂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电力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

但目前在部分工厂中,往往对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和运行维护重视不够,导致个别区段的电力线路的安全性降低,增大了发生电气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加强工厂电力线路的安全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一)、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对厂区架空线路,一般要求每月进行1次安全检查。

如遇大风大雨及发生故障等特殊情况时,还需临时增加安全检查次数。

架空线路的安全检查应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1、电线杆子有无倾斜、变形、腐朽、损坏及基础下沉等现象。

2、沿线路的地面是否堆放有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物质。

3、沿线路周围,有无危险建筑物。

应尽可能保证在雷雨季节和大风季节里,这些建筑物不致对线路造成损坏。

4、线路上有无树枝、风筝等杂物悬挂。

5、拉线和板桩是否完好,绑托线是否紧固可靠。

6、导线的接头是否接触良好,有无过热发红、严重老化、腐蚀或断脱现象;绝缘子有无污损和放电现象。

7、避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接地线有无锈断情况。

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重点检查。

(二)、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电缆线路一般是敷设在地下的,要做好电缆的安全运行与检查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电缆的敷设方式、结构布置、走线方向及电缆头位置等。

对电缆线路一般要求每季度进行1次安全检查,并应经常监视其负荷大小和发热情况。

如遇大雨、洪水等特殊情况及发生故障时,还须临时增加安全检查次数。

电缆线路的安全检查应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1、电缆终端及瓷套管有无破损及放电痕迹。

对填充电缆胶(油)的电缆终端头,还应检查有无漏油溢胶现象。

2、对明敷的电缆,应检查电缆外表有无锈蚀、损伤,沿线挂钩或支架有无脱落,线路上及附近有无堆放易燃易爆及强腐蚀性物质。

3、对暗设及埋

地的电缆,应检查沿线的盖板和其它覆盖物是否完好,有无挖掘痕迹,路线标是否完整。

4、电缆沟内有无积水或渗水现象,是否堆有杂物及易燃易爆物品。

5、线路上各种接地是否良好,有无松动、断股和锈蚀现象。

(三)、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要搞好车间配电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也必须全面了解车间配电线路的布线情况、结构形式、导线型号规格及配电箱和开关的位置等,并了解车间负荷的大小及车间变电室的情况。

对车间配电线路,有专门的维护电工时,一般要求每周进行1次安全检查,其检查项目如下:

1、检查导线的发热情况。

2、检查线路的负荷情况。

3、检查配电箱、分线盒、开关、熔断器、母线槽及接地接零装置等的运行情况,着重检查母线接头有无氧化、过热变色和腐蚀等情况,接线有无松脱、放电和烧毛的现象,螺栓是否紧固。

4、检查线路上及线路周围有无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

绝对禁止在绝缘导线上悬挂物体,禁止在线路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对敷设在潮湿、有腐蚀性物体的场所的线路,要定期对绝缘进行检查,绝缘电阻一般不得低于0.5μω。

二、变电所的运行发展及其管理做好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供电的重要保证。

因此,变电必须备有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运行规章制度,交由值班人员学习并严格遵守执行,以确保安全生产。

(一)运行制度1.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工作必须严肃、认真进行。

交接班人员应严格按规定履行交接班手续,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交班人员应详细填写各项记录,并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遇有操作或工作任务时,应主动为下班做好准备工作。

(2)交班人员应将下列情况做详尽介绍:

1.所管辖的设备运行方式,变更修饰情况,设备缺陷,事故处理,上级通知及其它有关事项;2.工具仪表、备品备件、钥匙等是否齐全完整。

(3)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接内容,核对模拟图板和现场运行方式是否相符。

交接完毕,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名。

(4)交接班时,应尽量避免倒闸操作和许可工作。

在交接中发生事故或异常运行情况时,须立即停止交接,原则上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应主动协助处理。

当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时,再继续办理交接班手续。

(5)若遇接班者有醉酒或精神失常情况时,交班人员应拒绝交接,并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做出适当安排。

2、巡回检查制度为了掌握、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对所内运行及备用设备,应进行定期和特殊巡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改进。

(1)巡视周期。

有人值班的变电所每小时巡视一次,无人值班的变电所每四小时至少巡视一次,车间变电所每班巡视一次。

特殊巡视按需要进行。

(2)定期巡视项目。

1)注油设备油面是否适当,油色是否清晰,有无渗漏。

2)瓷绝缘子有无破碎和放电现象。

3)各连接点有无过热现象。

4)变压器及旋转电机的声音、温度是否正常。

5)变压器的冷却装置运行是否正常。

6)电容器有无异声及外壳是否有变形膨胀等现象。

7)电力电缆终端盒有无渗漏油现象。

8)各种信号指示是否正常,二次回路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9)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压板位置是否正确。

10)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指针有无弯曲、卡涩现象;电度表有无停走或倒走现象。

11)直流母线电压及浮充电流是否适当。

12)蓄电池的液面是否适当,极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生盐、弯曲、断裂、泡胀及局部短路现象。

13)设备缺陷有无发展变化。

(3)特殊巡视项目。

1)大风来临前,检查周围杂物,防止杂物吹上设备;大风时,注意室外软导线风偏后相间及对地距离是否过小。

2)雷电后,检查瓷绝缘有无放电痕迹,避雷器、避雷针是否放电、雷电计数器是否动作。

3)在雾、

雨、雪等气象时,应注意观察瓷绝缘放电情况。

4)重负荷时,检查触头、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5)发生异常运行情况时,查看电压、电流及继电保护动作情况。

6)夜间熄灯巡视,检查瓷绝缘有无放电闪络现象、连接点处有无过热发红现象。

(4)巡视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1)巡视高压配电装置一般应两人一起进行,经考试合格并由单位领导批准的人员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

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时,必须随手把门关好。

2)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并不准进行任何操作;若有必要移动遮栏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并保持下列安全距离:

10kv及以下0.7m35kv1m3)高压设备的导电部分发生接地故障时,在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在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

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确保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应在发现设备缺陷时,尽快加以消除,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也是为安排设备的检修及试验等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必须认真执行以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凡是已投入运行或备用的各个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包括电气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设备、防雷装置、通信设备、配电装置构架及房屋建筑,均属设备缺陷管理范围。

(2)按对供、用电安全的威胁程度,缺陷可分为i、ii、iii三类:

両类缺陷是紧急缺陷,它是指可能发生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主设备损坏或造成有政治影响的停电事故者,这种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

ii类缺陷是重大缺陷,它是指设备尚可继续运行,但情况严重,已影响设备出力,不能满足系统正常运行之需要,或短期内会发生事故,威胁安全运行者;?

iii类缺陷为一般缺陷,它性质一般、情况轻微,暂时不危及安全运行,可列入计划进行处理者。

发现缺陷后,应认真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并根据其性质和情况予以处理。

发现紧急缺陷后,应立即设法停电进行处理。

同时,要向本单位电气负责人和供电局调度汇报。

发现重大缺陷后,应向电气负责人汇报,尽可能及时处理;如不能立即处理,务必在一星期内安排计划进行处理。

发现一般缺陷后,不论其是否影响安全,均应积极处理。

对存在困难无法自行处理的缺陷,应向电气负责人汇报,将其纳入计划检修中予以消除。

任何缺陷发现和消除后都应及时、正确地记入缺陷记录簿中。

缺陷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设备名称和编号、缺陷主要情况、缺陷分类归属、发现者姓名和日期、处理方案、处理结果、处理者姓名和日期等。

电气负责人应定期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最佳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4、场地环境管理制度

(1)要坚持文明生产,定期清扫、整理,经常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整齐美观。

(2)消防设施应固定安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

(3)设备操作通道和巡视走道上必须随时保证畅通无阻,严禁堆放杂物。

(4)控制室、开关室、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等房屋建筑应定期进行维修,达到“四防一通”(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的侵入及保持通风良好)的要求。

(5)电缆沟盖板应完整无缺;电缆沟内应无积水。

(6)室外要经常清除杂草,设备区内严禁栽培高杆或爬藤植物,如因绿化需要则以灌木为宜,而且应经常修剪。

(7)机动车辆(如起重吊车)必须经电气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驶入变电所区域内。

进行作业前落实好安全措施,作业中应始终与设备有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

(二)、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变电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技术管理可使运行人员有章可循,并便于积累资料和运行事故分析,有利于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技术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收集和建立设备档案

(1)原始资料,如变电所设计书(包括电气和土建设施)、设计产品说明书、验收记录、起动方案和存在的问题。

(2)一、二次接线及专业资料(包括展开图、屏面布置图、接线图、继电保护装置整定书等)。

(3)设备台帐(包括设备规范和性能等。

(4)设备检修报告、试验报告、继电保护检验报告。

(5)绝缘油简化试验报告、色谱分析报告。

(6)负荷资料。

(7)设备缺陷记录及分析资料。

(8)安全记录(包括事故和异常情况记载)。

(9)运行分析记录。

(10)运行工作计划及月报。

(11)设备定期评级资料。

2、应建立和保存的规程应保存部颁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变电运行规程》和本所的事故处理规程。

3、应具备的技术图纸有防雷保护图、接地装置图、土建图、铁件加工图和设备绝缘监督图。

4、应挂示的图表应挂示一次系统模拟图、主变压器接头及运行位置图、变电所巡视检查路线图、设备定级及缺陷揭示表、继电保护定值表、变电所季度工作计划表、有权签发工作票人员名单表、设备分工管理表和清洁工作区域划分图。

5、应有记录簿应有值班工作日记簿、值班操作记录簿、工作票登记簿、设备缺陷记录簿、电气试验现场记录簿、继电保护工作记录簿、断路器动作记录簿、蓄电池维护记录簿、蓄电池测量记录簿、雷电活动记录簿、上级文件登记及上级指示记录簿、事故及异常情况记录簿、安全情况记录簿和外来人员出入登记簿。

c.电气设备交接试验与验收对于新建的变电所或新安装和大修后的电气设备,都要按规定进行交接试验,用户单位要与试验部门办理交接验收手续。

交接验收的项目有:

竣工的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调整试验项目及其结果是否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各项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等。

对电气设备进行交接试验,是检验新安装或大修后电气设备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判定新安装的电气设备在运输和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是否遭受绝缘损伤或其性能是滞发生变化,或者判定设备大修后其修理部位的质量是滞符合要求。

至于正在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则按规定周期进行例行的试验,即预防性试验。

通过预防性试验可以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内部隐藏的缺陷,配合检修加以消除,以避免设备绝缘在运行中损坏,造成停电甚至发生严重烧坏设备的事故。

在电气交接试验中,对一次高压设备主要是进行绝缘试验(如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绝缘介质的介质损耗正切值tg(和油中气体色谱分析等试验)和特性试验(如变压器的直流电阻、变比、连接组别以及断路器的接触电阻、分合闸时间和速度特性等试验);对二次回路主要是对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及仪表进行试验和绝缘电阻测试。

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由电业部门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第二部分

煤矿机电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