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717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docx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林树森省长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1月5日下午,省长林树森在贵阳就贵州西部大开发1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如何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和贵州省主要媒体的采访。

现将采访实录全文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记  者:

林省长,西部本身是欠发展地区,而贵州与西部其他省区市相比又存在一定差距,您觉得差距主要是什么?

  

  林树森:

与西部其他省区市相比,贵州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落后,可以说是西部的“西部”。

主要差距有三个方面:

一是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贵州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

比如,2000年刚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时,贵州通公路的里程才3.4万公里,而西部大开发10年大概每年增加1万公里,可见西部大开发之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公路交通还是很落后。

西部大开发之初,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只有0.3亩,而云南、广西、四川等周边省区都在0.5亩以上。

二是交通条件差造成贵州历史上发展晚,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三是贵州人口多,并且整体素质偏低。

解放时贵州是1032万人,现在户籍人口肯定超过4000万人,翻了两番,而我国从解放到现在人口只翻了一番多。

  

  记  者:

都说贵州与发达地区差别很大,您来贵州以后有没有到最穷的地方走一走,有没有看到那里人民生活是什么样子?

  

  林树森:

贵州4000万人口,我到家里去看的不超过100人。

我不敢说这100人是不是最穷的,但真的是生活比较困难。

我曾经看望过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苗族复员军人,他不仅生活贫困,而且现在已不大会讲汉话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住得很分散,而且在深山老林里,很少有人跟他讲话,就两夫妇讲苗话,日子久了,汉话已经不大会讲了。

当然这些困难群众的温饱总体上已不成问题了,因为现在有低保、有救助。

但总体上说应该是很贫困的,一般的农户家里也没多少财产,现在生活好一点,多几套衣服,多了一条竹竿挂上很多衣服,连个像样的衣柜也没有。

  

  记  者:

您刚才讲贵州在几个方面存在差距,我们也注意到贵州几个方面的经济发展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在拉大,那这些年贵州是发展了还是落后了?

  

  林树森:

也不能讲差距是在拉大。

比如,贵州原来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从百分之八十多(1980年84.4%)下降到55%左右(2006年55.3%),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是拉大的。

但2006年是一个拐点,近三年来大概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2008年已提高到58%,估计去年将接近60%。

因此,不能简单地讲差距在拉大,实际上西部大开发这些年贵州在各方面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记  者:

你在2008年的时候用“不容乐观”来形容贵州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在您看来对贵州来讲最不容乐观的是什么?

  

  林树森:

刚才讲群众收入,对贵州来讲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你讲不容乐观,这些提法对贵州而言不会过时。

2008年底我讲不容乐观,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势讲的。

当时贵州除了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外,在年初的时候还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很多输电塔都倒下去了,停电两三个月,基本上是全军覆没,经济到下半年才慢慢恢复。

尽管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GDP仍然增长了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8%,但年末我们又遭遇了金融危机。

贵州的工业很多都是上游产业,一旦下游产业出现问题,肯定很快影响到我省的企业生产和发展。

  

  记  者:

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林树森:

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大概火电机组停了600万千瓦,接近全省火电机组的40%,工业出现了负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形势肯定不容乐观。

  

  记  者:

在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您还乐观地讲“机遇千载难逢”,请问贵州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好机遇?

  

  林树森:

当前贵州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央深入推进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

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整个10年的进步是很大的,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部大开发给贵州带来了巨大变化:

一是经济总量等经济指标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1999年,贵州GDP大数是900多亿,去年是3600多亿,刚好翻两番;财政收入从130多亿增加到去年的780亿;财政支出更是如此,因为有中央帮助,从170多亿增加到去年的1300多亿。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公路通车里程从1999年的3.4万公里增加到去年超过14万公里。

农村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到2000年增加了200万亩,而仅“十一五”就可增加大概80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1999年的0.3亩提高到去年的0.58亩。

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贵州森林覆盖率最低的时候只有12.6%,2006年普查时超过了39%,从2006年到去年又过了3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现在已超过40%。

同时,我们现在更加注重环保,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任务完全可以完成,空气质量也有很大改善。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有很大进步。

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帮助我们上了很多现代化的电厂,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能源工业发展。

从2000年至2009年,全省新增电力装机2114万千瓦,是从建国到2000年电力装机总和的4.27倍。

在电力工业的拉动下,煤炭年产量已从2000年的367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36亿吨。

在烟、酒和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去年茅台酒基酒产量已达到2.3万吨,贵阳烟厂卷烟生产能力达到100万箱以上。

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变化的结果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5倍和2.2倍。

并且很多民生问题包括农村低保、医保、“普九”、农村危房改造等,通过系统制度安排都总体上从根本得到解决。

可以说西部大开发以来这十年,是贵州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我们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记  者:

其实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区市都是要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己的特色。

贵州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利用优势来抓住这个机遇?

  

  林树森:

贵州的一大优势就是现在还没受什么污染。

为什么说这是优势?

因为随着贵州整个物流条件的加快改善,物流成本就会降低,加上土地没有受到污染,贵州的农民就能种无污染的作物去卖,就能赚钱。

现在香港、广州的有机蔬菜已卖到30块钱一斤,在贵州别说30块钱,3块钱卖出去也是很大的收入。

由于投资者对贵州物流条件的改善有了很好的预期,现在已经有人来贵州投资种蔬菜了。

去年我们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00多万亩,光蔬菜种植就给全省每位农民带来了466块钱收入。

再比如茶,贵州的绿茶品质很高。

现在东部地区有的地方土地已被污染,有重金属,如果将来要公布茶叶的具体成份,相当一部分地方已不适合种茶。

而贵州的生态保存得很好,种的茶叶是非常地道的有机茶,肯定可以卖更好的价钱。

现在也已经有一些沿海地区的投资者到贵州来建茶园了。

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加快改善交通物流、水利等基础条件,充分发挥生态保存良好的优势,贵州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记  者:

我们知道贵州有句话,“天无三日晴”,也就是天气比较阴,降雨量挺大的,为什么水在贵州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林树森:

贵州年降水量1100至13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超过1千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为什么还缺水?

一方面,因为贵州93%是山地,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导致天上的降雨都变成地下水流走了,存不住水。

另一方面,即便是形成了径流,由于地形深切,往往江河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用难度大、成本高。

因此,贵州属于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就只有靠做工程来解决。

从解放到西部大开发,贵州的水利建设投入很少,这跟我们国家的投资管理体制有关,由于贵州的喀斯特地形,没有什么大的工程,不能列入国家的盘子,国家投资自然就少。

贵州本身在西部大开发之前财政是吃饭财政,拿不出什么钱来修水利工程,一直到2005年省级财政用于水利的资金也才两个多亿。

但这几年在中央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大了水利投入力度,去年已达50多亿,黔中水利枢纽也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这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继百色水利工程之后的西部地区第二个大型水利工程。

“十一五”以来我们解决了7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并且都是比较高水平的,农村人口人均增加了0.21亩有效灌溉面积。

水是一种稀缺的战略物资,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只要我们保质保量把水利工程做好,一年一年做下去,总有一天贵州的工程性缺水会得到根本解决,将来水资源可能还会成为贵州的后发优势。

  

  记  者:

毕节试验区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您认为毕节实验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经验是什么,为什么毕节这个原来比较落后的地区能够实现较快发展?

  

  林树森:

毕节试验区是锦涛总书记在贵州工作时亲自倡导建立的,当时提出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

应该讲毕节原来是贵州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三大主题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14.9%提高到现在的接近40%,人口出生率从原来的21‰下降到现在的7‰,人均收入已从原来的几百块钱增加到现在的几千块钱,都是成倍地增长。

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特色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

  

  毕节试验区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有三条,首先就是一个地方的发展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当时锦涛同志并没有因为贵州穷,就只在穷这方面做工作,而是把事关贵州长远发展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都考虑到了,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措施。

第二,要树立样板。

在毕节这样一个相对贫困的地方,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面貌,而是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通过树立样板加快发展。

毕节正是通过在煤炭资源开发、电厂建设、特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树立了一些有效的样板,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并且去仿效,从而带动了整个发展。

第三,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力量去攻坚克难。

一些原来看起来不可克服的问题,只要下决心还是可以克服的。

就拿全省水利建设来说,你很难想象西部大开发前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才0.3亩,但我们仅通过近3年的努力,就增加了0.21亩。

接下来3年省本级能够投进去的钱肯定比这3年都多,也就是说后边3年还可以再增加0.21亩,那时人均就能达到0.8亩,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又如公路建设,到去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是1188公里,今年开工和在建高速公路还有3000多公里,到2013年通车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肯定贵州的交通物流条件就彻底改善了。

  

  记  者:

但是系统筹划过程中会不会见效比较慢,不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会见效比较快,这样会不会让大家着急?

  

  林树森: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貌似很快,最后会适得其反。

我理解,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做任何事,并不盲目追求一定要多快,但一定是今天做了明天要能起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对贵州现阶段而言,最关键还是可持续,哪怕现在不大全面、不大协调,也不要紧,只要可持续,总有一天可以全面、协调;要是现在做的不可持续,哪怕再全面、再协调,做了也是白做,这是一个思维方法。

  

  记  者:

您讲到今天做的事情到明天就会有收获,要可持续发展,那咱说心里话,我们真的希望能够更快地发展,我们真的能够有底气对那些耗能大、污染大的企业和项目说不吗?

  

  林树森:

中央强调控制“两高”,在贵州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

我们要生态保存良好,尤其强调要严格控制高污染。

对于高耗能产业,从贵州的特殊省情出发,如果该产品生产的单位能耗能够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该产品在贵州生产也是贵州的优势。

贵州有煤有电,发展煤电产业得天独厚。

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电力工业找到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突飞猛进。

但现在我们的电送给广东,单过网费一度电就是1毛4分多,如果电全部在省内用,每度电成本就降低1毛4分多,用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得到提高。

比如,贵州本身就有铝土矿,只要电解槽耗电水平是在全国平均水平,有了廉价的电力,是不是在贵州生产电解铝更有优势?

控制“两高”严格说在贵州只有“一高半”。

  

  记  者:

贵州这几年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林树森:

现在制约贵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还是交通物流条件,交通不好,物流成本高,整个工商业肯定受到影响,这就是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交通的原因。

在加快改善交通物流条件的同时,我们正在从三个方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

一是依托煤炭、电力工业和能矿资源组合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条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加快发展烟、酒、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包括少数民族的一些旅游工艺产品。

三是依托军工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适合贵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相信,我省交通物流环境改善以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会更完善,产业发展水平会更高,产业链将进一步得到延伸,同时由于我省有电力、劳动力、气候等资源优势,沿海很多加工工业就可以转移一部分过来。

对环境、气候有特殊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我们将结合在装备制造等方面具备的工业基础和实际条件进行筛选,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

  

  记  者:

刚才讲基础设施建设,讲了水,再说路,贵州“地无三尺平”,能够想象贵州修路尤其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比其它地区更困难。

您有没有算过在贵州修路成本比其它地区多多少?

  

  林树森:

这个很清楚。

我们现在纳入国家计划的高速公路大概是1公里接近1个亿,主要是国家给资本金。

省里自己要修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要低一点,但大概也是1公里6000多万,比起中部一些平原地区,还是高一半到百分之三四十。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必须修。

因为贵州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和交通走廊资源稀缺,主要通道不能跟平原地区一样先修三级路,再修二级路、一级路,然后修高速公路。

我们宁可慢一点,也要一次过把高速公路修好,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  者:

修路的资金落实了吗?

怎么解决的?

  

  林树森:

落实了。

纳入国家计划的高速公路是国家安排资本金。

现在省里提出1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自己需要出资修的大数是1440公里,按1公里6700万计算,也就是900多亿,按资本金25%计算,就是230多亿。

十年完成,一年20多个亿。

这笔钱一方面靠高速公路修了以后收费,除了还息还可以拿一部分出来再修高速公路;另一方面靠财政投入,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安排10个亿,并进入财政预算基数,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

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每年20多亿是有保障的。

  

  记  者:

那占全部财政的多少?

  

  林树森:

很少,我们去年花在高速公路的省级财政投资就是10来个亿,而我们去年财政开支是1300多亿。

贵州的财政很困难,关键是怎么统筹安排。

  

  记  者:

我们知道在交通建设上,贵州还有一个很大的规划,要建起连接泛珠、东盟的一个旅游大通道,他会通到广州,甚至还会通到泰国的曼谷。

这个规划已经在落实了吗?

  

  林树森:

这个规划主要是铁路系统。

原来贵州铁路是不错的,北面是川黔铁路,南面是黔桂铁路,东面是湘黔铁路,西面是贵昆铁路,刚好一个十字交汇在贵阳。

这个铁路系统支持了当初贵州整个“三线”建设。

但这些铁路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的,标准不可能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

由于贵州的铁路标准低,周边省区市都不希望经过贵州。

首先是修渝怀铁路接京广线,然后是2007年铁路大提速,基本上都甩掉了贵州,贵州被边缘化了。

怎么办?

国家肯定是要帮助贵州的,铁道部、国家发改委支持我们修建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已于2008年10月开工。

全线800多公里,在途时间3小时左右,比现在节省20多小时。

这条路通了后,局面就全打开了。

随后国家又相继批准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快速铁路立项建设,将来贵阳至广州、贵阳至昆明快速铁路和2008年4月建成通车的昆曼国际公路连接在一起,将形成一条连接泛珠和东盟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这条大通道好在哪里?

第一,极大地缩短贵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

如果把香港和澳门算进去,珠三角的经济总量比长三角大,无论是对外旅游还是对外投资,都是很活跃的,经济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都很强。

第二,东南亚人口基数多,市场需求大,同时拥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东盟与我国的合作有很大空间。

第三,大通道沿路3000多公里有众多旅游景点,而且都比较成熟,包括阳朔、桂林、黄果树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景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停下来旅游,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条旅游线。

第四,东盟十国中有五个是海岛国家,五个是陆地国家,过去跟我国的联系主要通过广州的海、空运输。

原来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中的广州机场主要是飞东南亚,同时广州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承担了东盟五个海岛国家的大量航运业务。

这条陆路大通道打通后,东盟与珠江三角洲就能通过陆、海、空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记  者:

那实际上我们的思路是想借广东和东盟地区经济发展的光,来取得经济的发展?

  

  林树森:

对,是要借这个光。

现在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所有的流动,我个人的看法,人流是最关键的。

  

  记  者:

那我们是把人流吸引过来了,从我们贵阳过了,能不能把他们留下来,把他们的钱消费在我们贵州?

  

  林树森:

有人流以后,自然就会有物流,人来了之后,投资者自然会考虑这个地方有没有投资机会。

原来坐火车从广州到贵阳需要27个钟头,谁受得了?

以后贵广快速铁路通了,只需要3个钟头,肯定有很多人来这里。

这几年单珠江三角洲到贵州旅游的人数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有了快速铁路以后,我们的市场前景会更好。

  

  记  者:

其实来过贵州的人都知道贵州旅游的地方特别多,景点特别吸引人,但是现在全国游客可能首先会选择一些知名度更高的地方,包括国外的游客,到中国最先想去的几个点可能并没有贵州。

这是说明贵州在旅游开发上有什么问题,还是确实旅游资源不够好?

  

  林树森:

肯定不是旅游资源本身。

当然,旅游资源本身也有开发的问题,但更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交通,二是城市。

因为人家来旅游,主要是休息,图的是过得舒服,如果连好的酒店都没有,好的环境也没有,肯定就不行;旅游还要购物,还要看当地很多东西,都应该让人家感到舒服。

因此,关键是怎么样把交通、城市、旅游点等基础条件搞好,包括提供的软件服务,像导游和旅游环境、人文环境等。

这些对贵州来讲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能盲目求快,太快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记  者:

贵州旅游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是吗?

  

  林树森:

潜力的确很大。

贵州的自然和人文都保存了原生态,只要不破坏,到处都是景点。

贵州这个地方非常神奇,很多地方包括喀斯特溶洞等,都是很漂亮的,只是现在的基础条件还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合理开发,将来肯定能成为一流景区。

  

  记  者:

那些很原生态的地方有很多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也要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吗?

  

  林树森:

所谓城市化发展,并不是说要把每个村庄都变成城市,村还是村。

但一个县几十万人,至少应该有十多万集中在县城。

如果人口不相对集中,哪来现代文化?

哪来第三产业?

肯定人民的生活就不能上一个档次。

所以把人口相对向县城集中是必要的,而对于村、镇,还是应该保留原来的特色。

  

  记  者: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化也发展了,城市化也进步了,然后也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了,会不会把我们最原生态、最宝贵的东西给破坏了?

  

  林树森:

有这个危险,现在很多人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大的基础设施比如快速铁路,不能通到苗寨里,最多是通到县城。

完整的城市的范围就到县城以上城市为止,乡镇可以有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其他怎么办?

就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只修三级、四级路,不用修高速公路到每个村寨里。

农民喝水,可以相对集中建水厂,用管道送水,不会跟以前一样,连水都没得喝。

户户通电,有水有电,农民照样可以用家用电器。

把更多的人集中在城市以后,农村人口就少了,人均占有更多耕地,就可以种更多无污染的农作物变商品,农民就有收入,也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增加收入,甚至在家里就可以开小旅社,那也是挺好的。

如果能这样,原来少数民族的风貌就能够保留下来。

如果通通把他们集中在城市,或者都用现代化的东西代替原生态的,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原生态有被破坏的危险,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关键是怎样从规划和制度上去安排好。

  

  记  者:

您讲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您多次提到生态文明的概念,那相比国外的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到底是什么样的文明?

  

  林树森:

生态文明讲到底就是人跟自然和谐相处。

当然,现代生态文明不可能还是原始社会那个状态,不可能一点人工环境都没有。

对于生态文明,中科院在《中国现代化报告》里列出了一系列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污染程度等,核心就是人跟自然和谐相处,不过度干扰自然。

  

  记  者:

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于贵州来讲现在还面临着要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那对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会不会觉得距离尤其大呢?

会不会更增加你的压力?

  

  林树森:

统计部门长时间在监测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进程。

全国2000年就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现在我们都还没到达,大概是90%。

中央提出全面小康后,我们更落后了,2008年全国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是74.6%,贵州才56.5%。

  

  记  者:

那您着急吗?

  

  林树森:

不着急,光着急也没用。

当然,并不是落后了不着急,我们也在拼命地干。

我认为,落后并不可怕,关键是现在的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

从全国来讲制定一个衡量指标是非常对的,不然没量化指标,但除了统一指标外,衡量全面小康应该允许多元化。

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现代化,什么叫现代化?

现在七大工业国中,国家之间有些指标不管是总量还是平均水平,都可能相差一个数量级,但谁都认为他们是现代化。

所以现代化是多元化的,没有讲就是一个模式、一套指标,全面小康的衡量也一样。

  

  记  者:

那贵州是不是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指标呢?

  

  林树森:

那不行。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全面小康进程的落后,而且每年都需要提高,这个事要做,但在这个基础上,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

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贵州完全可以比别人还快一点。

所以,一方面全面小康的指标我们要赶、要做,关键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允许全面小康的多元化。

道理很简单,一个广州人一天没有30块钱过不了日子,贵州少数民族村寨里不一定需要这么多,温饱解决了,能够天天唱歌跳舞,也很幸福。

  

  事实上,从现实来讲也不是说贵州永远就落后。

锦涛同志2005年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希望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

2005年到现在贵州有什么大的变化没有?

我认为这4年至少有三个方面实现了跨越:

一是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财政支出从“十五”末的520亿增加到去年的1358亿,今年肯定超过1500亿,比2005年增加1000亿,是2005年的3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末为1000亿,去年为2430亿,今年肯定超过3000亿,比“十五”末增加2000亿。

一年投资增加2000亿,哪怕“十二五”不增加,5年就是增加1万亿,肯定是量变引起质变。

二是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水利。

我们到去年底高速公路通了1188公里,14万公里公路通车,保持一年超过1万公里,并且更重要的是,到2012年我们的高速公路通车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