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70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份月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docx

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1月份)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a)2=a4B.﹣a8+a4=﹣a4C.(2a2)3=6a6D.a2•a3=a6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在一次函数y=(2m+2)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  )

 A.m<﹣1B.m>﹣1C.m=1D.m<1

 

4.如图的分割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方案中,可以验证(  )

 A.(a+b)2=a2+2ab+b2B.(a﹣b)2=a2﹣2ab+b2

 C.(a+b)2=(a+b)2﹣4abD.(a+b)(a﹣b)=a2﹣b2

 

5.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等于70°,则它的底角是(  )

 A.70°B.55°C.60°D.70°或55°

 

6.若(x+3)•(x﹣p)=x2+mx+36,则p、m的值分别是(  )

 A.p=12,m=14B.p=﹣12,m=15C.p=﹣12,m=﹣9D.p=12,m=9

 

7.若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的和也是单项式,则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乘积为(  )

 A.﹣6x2y3B.﹣6x2y6C.﹣6xy3D.﹣6x2y5

 

8.若实数k、b满足kb<0,且不等式kx<b的解集是x

,则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9.如图所示,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60°,则∠BDC=(  )

 A.120°B.130°C.140°D.150°

 

10.如图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路上行驶时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间的变量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B.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2小时

 C.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

 D.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5小时间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2.计算(20a2﹣4a)÷4a=      .

 

13.光的速度约是每秒钟3×105千米,有一颗恒星发射的光要10年才能到达地球,若一年以3.1×107秒计算,这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千米.

 

14.将直线y=5x+6平移后过点(2,﹣1),则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      .

 

15.若函数y=kx+b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

 

16.如图,在△ABC中,AB=AC,BD=CD,AD=AE,∠BAD=40°,∠CDE=      .

 

17.计算(﹣

)7×494=      .

 

18.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BE平分∠ABD,FE=3,CD=3

,则△BFD的面积S=      .

 

19.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交于点A,并与y轴交于点B(0,﹣4),△AOB的面积为6,则kb=      .

 

20.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点,AB=10厘米,则MD的长为      厘米.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21.先化简,再求值:

(2x+3y)2﹣(2x+y)(2x﹣y),其中x=

,y=﹣

 

22.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个单位,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ABC在坐标系中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ABC的面积是      .

 

23.如图,△ABC中,AB=AC,∠1=∠2,求证:

AD平分∠BAC.

 

24.一张展开后桌面平行于地面的折叠型方桌如图甲,从正面看如图乙,已知AO=BO=40cm,C0=D0=30cm,现将桌子放平,两条桌腿叉开的角度∠AOB刚好为120°,求桌面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

 

25.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49升,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y(单位:

升)随行驶里程x(单位:

公里)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07升/公里.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公里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26.A校和B校分别库存有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给C校10台和D校8台.已知从A,B两校运往甲、乙两校的费用如下表:

C校(元/台)D校(元/台)

A校4080

B校050

(1)设A校运往C校的电脑为x台,求总运费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27.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4,0),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S△ADC=

(1)求直线CD的解析式;

(2)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E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过P点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M,交直线DC于点N,线段MN的长为d(d>0),求d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

(2)的条件下,DM=DE时,求t值.

 

28.如图,△ABD是等腰三角形,AB=AD,将△ABD沿BD翻折至△CBD,过点A作AP⊥AB交BD于点P,点F在线段CD上,

(1)如图一,连接PF,若∠DPF=45°,求证:

AD=AP+DF

(2)如图二,若∠ABD=30°,点F为AP延长线与CD的交点,点Q在线段BD上,且DQ=3BQ,连接BF、CQ,试探究线段BF与线段CQ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a)2=a4B.﹣a8+a4=﹣a4C.(2a2)3=6a6D.a2•a3=a6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解答.

解答:

解:

A、a2•(﹣a)2=a2+2=a4,故本选项正确;

B、﹣a8和a4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C、(2a2)3=8a6,故本选项错误;

D、a2•a3=a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的性质,同底数幂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

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

解:

A、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3.在一次函数y=(2m+2)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  )

 A.m<﹣1B.m>﹣1C.m=1D.m<1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先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

解:

∵一次函数y=(2m+2)x+5中,y随x增大而减小,

∴2m+2<0,

解得m<﹣1.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如图的分割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方案中,可以验证(  )

 A.(a+b)2=a2+2ab+b2B.(a﹣b)2=a2﹣2ab+b2

 C.(a+b)2=(a+b)2﹣4abD.(a+b)(a﹣b)=a2﹣b2

考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分析:

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相关的等式:

矩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空白部分的面积.

解答:

解:

如图所示,矩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空白部分的面积,则

(a+b)(a﹣b)=a2﹣b2.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表示出图形阴影部分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5.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等于70°,则它的底角是(  )

 A.70°B.55°C.60°D.70°或55°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题中没有指明这个角是底角还是顶角,故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求解.

解答:

解:

①当这个角为顶角时,底角=(180°﹣70°)÷2=55°;

②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底角=70°.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6.若(x+3)•(x﹣p)=x2+mx+36,则p、m的值分别是(  )

 A.p=12,m=14B.p=﹣12,m=15C.p=﹣12,m=﹣9D.p=12,m=9

考点:

多项式乘多项式.

分析:

将(x+3)•(x﹣p)展开,再由对应相等得出p与m的值.

解答:

解:

∵(x+3)•(x﹣p)=x2+mx+36,

∴x2+(3﹣p)x﹣3p=x2+mx+36,

∴3﹣p=m,﹣3p=36,

解得p=﹣12,m=15,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注意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7.若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的和也是单项式,则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乘积为(  )

 A.﹣6x2y3B.﹣6x2y6C.﹣6xy3D.﹣6x2y5

考点:

单项式乘单项式;合并同类项.

分析:

首先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求出m,n的值,进而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求出即可.

解答:

解:

∵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的和也是单项式,

∴m=1,n=3,

则单项式2xmy3与单项式﹣3xyn乘积为:

2xy3×(﹣3xy3)=﹣6x2y6.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得出m,n的值是解题关键.

 

8.若实数k、b满足kb<0,且不等式kx<b的解集是x

,则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

先根据不等式kx<b的解集是x

判断出k的符号,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不等式kx<b的解集是x

∴k<0.

∵kb<0,

∴b>0,

∴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y=kx+b中,当k<0,b>0时函数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MON=60°,则∠BDC=(  )

 A.120°B.130°C.140°D.150°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几何综合题.

分析:

首先由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得出BD=CD,再过点D作∠MON两边的垂线交两边于点E和F,则DE=DF,则Rt△DEB≌Rt△DFC,得∠BDE=∠CDF,通过等量代换得∠BDC=∠EDF,由已知

∠MON=60°,得出∠EDF=120°,即∠BDC=120°.

解答:

解:

已知P为BC的中点,DP⊥BC,

∴BD=CD,

过点D作∠MON两边的垂线交两边于点E和F,则DE=DF,

在Rt△DEB和Rt△DFC中,

BD=CD,DE=DF,

∴Rt△DEB≌Rt△DFC,

∴∠BDE=∠CDF,

∠BDC=∠BDF+∠CDF,∠EDF=∠BDF+∠BDE,

∴∠BDC=∠EDF,

已知∠MON=60°,

∴∠EDF=360°﹣90°﹣90°﹣∠MON=120°,

即∠BDC=120°,

故选:

A.

点评:

此题由角平分线性质和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BDC=∠EDF是关键.

 

10.如图折线ABCDE描述了一汽车在某一直路上行驶时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间的变量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汽车共行驶了120千米

 B.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2小时

 C.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

 D.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5小时间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

考点:

函数的图象.

分析:

根据观察图象的横坐标、纵坐标,可得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速度.

解答:

解:

A、由纵坐标看出,行驶最远是120千米,由最远又行驶到出发点,路程是120千米,共行驶了240千米,故A错误;

B、由横坐标看出,停留的时间是2﹣1.5=0.5(小时),故B错误;

C、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40÷5=48(千米),故C错误;

D、汽车自出发后3小时至5小时间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120÷2=60(千米),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纵坐标获得信息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1 .

考点: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就可以求得.

解答:

解:

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得:

x﹣1≥0,

解得:

x≥1.

点评:

主要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和分式的意义.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12.计算(20a2﹣4a)÷4a= 5a﹣1 .

考点:

整式的除法.

分析:

直接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

解:

(20a2﹣4a)÷4a=5a﹣1.

故答案为5a﹣1.

点评:

本题考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3.光的速度约是每秒钟3×105千米,有一颗恒星发射的光要10年才能到达地球,若一年以3.1×107秒计算,这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9.3×1013 千米.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

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结合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出即可.

解答:

解:

由题意得:

3.1×107×3×105×10=9.3×1013.

故答案为:

9.3×1013.

点评: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4.将直线y=5x+6平移后过点(2,﹣1),则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 y=5x﹣11 .

考点:

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

根据平移不改变k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5x+b,然后将点(2,﹣1)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解答:

解:

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5x+b.

把(2,﹣1)代入直线解析式得﹣1=5×2+b,

解得b=﹣11.

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5x﹣11.

故答案为:

y=5x﹣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及待定系数法去函数的解析式,掌握直线y=kx+b(k≠0)平移时k的值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15.若函数y=kx+b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x>2 .

考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从图象得到函数y=kx+b的增减性及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能求得不等式kx+b<0的解集.

解答:

解:

从图象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0),并且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2是,y<0,

即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

故答案为x>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

 

16.如图,在△ABC中,AB=AC,BD=CD,AD=AE,∠BAD=40°,∠CDE= 20° .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到AD同时还是顶角的角平分线和底边的高线,从而可求得∠CAD与∠ADC的度数,再根据AD=A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DE的度数,从而不难求解.

解答:

解:

∵AB=AC,BD=CD,

∴AD平分∠BAC,AD⊥BC,

∴∠CAD=∠BAD=40°,∠ADC=90°.

∵AD=AE,

∴∠ADE=∠AED=70°,

∴∠CDE=∠ADC﹣∠ADE=20°.

∴故答案为为2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还涉及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7.计算(﹣

)7×494= ﹣7 .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可得78,再根据积得乘方,可得(﹣

)7,根据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可得答案.

解答:

解:

原式=(﹣

)7×(72)4=(﹣

)7×78

=7×

=7×(﹣1)

=﹣7.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得乘方,先算幂的乘方,再算积的乘方,注意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18.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BE平分∠ABD,FE=3,CD=3

,则△BFD的面积S= 

 .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F的长度,然后借助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根据题意得:

DE=DC=

,∠E=∠C=90°;

由勾股定理得:

∴DF=6,

即△BFD的面积S=

故答案为:

点评:

该命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同时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几何知识点.

 

19.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交于点A,并与y轴交于点B(0,﹣4),△AOB的面积为6,则kb= 4或﹣

 .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一次函数经过点(0,﹣4),代入即可求得b的值,即已知△AOB中,OB的值,根据△AOB的面积为6,即可求得k的值,从而求解.

解答:

解:

把(0,﹣4)代入y=kx+b,得到b=﹣4;

则OB=4,设A的横坐标是m,则根据△AOB的面积为6,得到

×4×|m|=6,解得m=±3.

把x=±3代入正比例函数y=

x,解得y=±1,则A的坐标是(3,1)或(﹣3,﹣1).

当A是(3,1)时,代入y=kx﹣4,得到k=

.则kb=﹣

×4=﹣

当A是(﹣3,﹣1)时,代入y=kx﹣4,得到k=﹣1,则kb=(﹣1)×(﹣4)=4.

故答案为4或﹣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把三角形面积以及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的问题.

 

20.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点,AB=10厘米,则MD的长为 5 厘米.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取AB中点N,连接DN,MN.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NDB=∠B,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NMB=∠C,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DNM=∠C=∠NMD,从而发现DM=DN.

解答:

解:

取AB中点N,连接DN,MN.

在Rt△ADB中,N是斜边AB上的中点,

∴DN=

AB=BN.

∴∠NDB=∠B.

在△ABC中,M,N分别是BC,AB的中点.

∴MN∥AC,

∴∠NMB=∠C.

又∠NDB是△NDM的外角,

∴∠NDB=∠NMD+∠DNM.

即∠B=∠NMD+∠DNM=∠C+∠DNM.

又∠B=2∠C,

∴∠DNM=∠C=∠NMD.

∴DM=DN.

又AB=10(厘米),

∴DM=5(厘米).

故答案为5.

点评:

此题综合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21.先化简,再求值:

(2x+3y)2﹣(2x+y)(2x﹣y),其中x=

,y=﹣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分析:

先利用乘法公式化简代数式,再代入求值.

解答:

解:

原式=(4x2+12xy+9y2)﹣(4x2﹣y2),

=4x2+12xy+9y2﹣4x2+y2,

=12xy+10y2,

当x=

,y=﹣

时,

原式=12×(

)×(﹣

)+10×(﹣

)2,

=﹣2+2.5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关键是先化简代数式,再代入求值,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处理.

 

22.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个单位,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ABC在坐标系中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ABC的面积是 4 .

考点:

作图-轴对称变换.

分析:

(1)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对应点的坐标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的面积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

解:

(1)如图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

(2)△ABC的面积是:

3×4﹣

×4×2﹣

×1×2﹣

×3×2=4.

故答案为:

4.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3.如图,△ABC中,AB=AC,∠1=∠2,求证:

AD平分∠BAC.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先利用等腰三角性质和已知条件求出∠ABD=∠ACD,从而证明△ABD≌△ACD,所以∠BAD=∠CAD,AD平分∠BAC.

解答:

解:

∵AB=AC,

∴∠ABC=∠ACB.

∵∠1=∠2,

∴∠ABD=∠ACD,BD=CD.

∵AB=AC,BD=CD,

∴△ABD≌△ACD.

∴∠BAD=∠CAD.

即AD平分∠BAC.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本题比较简单,要从∠1=∠2认知思考.

 

24.一张展开后桌面平行于地面的折叠型方桌如图甲,从正面看如图乙,已知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