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680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2 文言翻译.docx

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专题2文言翻译

专题2文言翻译

【母题来源】2015年新课标1卷第7题

【母题原题】

【2015年语文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4.A5.D6.C7.

(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试题解析】4.此题考查文言断句。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5.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其他儿子称“皇子”。

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

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6.C对应原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选项“杀二宦官”,混淆人物,错误。

7.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帝”译为“统治”、“苟”译为“如果”、“死”意动用法,译为“为……死”。

(2)“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庶或”译为“也许”、“面责”译为“当面责斥”。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

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

“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

必须亲自下去作法。

”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

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

”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

“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

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

”挥手让他赶快离开。

他的儿子也哭着说:

“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

”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

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文言文翻译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B。

考核的目的是“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这是高考必然要考的一个考核点。

分数一般为10分,各省市不同。

【考试方向】文言文翻译的题目重点考核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般都是按点赋分,一般是一句之中给3——4个实词,然后适当的加入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得分要点】文言文的翻译首先以直译为主,注意译准重点的文言实词。

此题中的“唯”“尔”“苟”“索”“庶或”“济”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然后注意词类的活用和文言句式。

此题中的“帝”译为“统治”,“死”意动用法,译为“为……死”,“面责”译为“当面责斥”,“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

书写答案的时候注意文从字顺。

【母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

聚少习技击。

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

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

、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

步卒惧,欲走。

太祖日:

“彼以骑蹴我,走将安焦!

堡煎垫甚萱!

招谕已定,约三日。

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其帅欲他属,聚还报。

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

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

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

授承信校尉。

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张士诚入寇,击败之。

召领宿卫。

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

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

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

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

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

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

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

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

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

云南平,进取大理。

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

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

蛮地始定。

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

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

还镇云南。

二十三年召还。

李善长败,语连聚。

帝日:

“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

”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

等待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

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

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

考核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貌伟尚武。

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

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

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

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

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

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

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

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步卒惧,欲走。

太祖日:

“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

”遂前抵其营。

(5分)

(2)帝日:

“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

”竞坐党死,爵除。

(5分)

【答案】

C

C

C

①步兵恐惧,想逃走。

太祖说:

“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

”于是向前抵达军营。

(采分点:

蹴、走、安、遂)②皇帝说:

“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

”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采分点:

曩、称、詈、坐)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

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

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

“士诚”“寇”“宋兴祖”“之”“士诚”“气”都是名词或代词,同时结合语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

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此类题目的误区有:

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C项中“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错误,根据原文“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至是,聚始独将”可知,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一直辅佐耿炳文,直到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才独挑大梁。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

(1)“蹴”,追击;“走”,逃跑;“安”,哪里;“遂”,于是;“走将安往”,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走将往安”。

(2)“曩”,从前过去;“称”,符合;“詈”,责备;“坐”,因为……获罪。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

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

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

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

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

太祖尽力急切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

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

步兵恐惧,想逃走。

太祖说:

“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往哪里逃?

”于是向前抵达军营。

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

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

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

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

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

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滁、和州。

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

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

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

奉诏统领宿卫。

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

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

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

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

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

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

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

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

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

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

镇守平凉。

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

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固定的考核。

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

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还京,严厉责备他。

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

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

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

授予他谋略,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

蛮地才平定。

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署理司事。

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

返回后镇守云南。

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

李善长谋反之事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

皇帝说:

“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

”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

【母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

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

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

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

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

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

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

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

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

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

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

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

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

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

帝犹豫久之,下诏曰:

“朕不喜激聒。

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

”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

“臣方在告,初不预知。

册立之事,圣意已定。

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

二人皆被黜责。

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

诏驰驿归。

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

诏书至门而卒。

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广:

扩充

B.而讽于仁自引去讽:

讽刺

C.有德不谙大计谙:

懂得

D.帝遣行人存问存:

慰问

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B.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C.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D.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

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

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5分)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5分)

【答案】

B

C

D

(1)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湿水,异己之人全部驱除。

(“操”、“束湿”、“率”各1分,全句大意2分。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相交结。

(“阳”、“附”、“阴”各l分,整句大意2分。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

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错误,邹元标弹劾罢免的是申时行的亲家徐学谟。

所以选D。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操”、“束湿”、“率”“阳”、“附”、“阴”。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

嘉靖四十一年得进士第一名。

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

申时行因为文采而受到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万历六年三月,张居正准备回家安葬父亲,奏请扩充内阁大臣,(他)便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参与机要事务。

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湿水,异己之人全部驱除。

等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实行宽大政策。

依次召收老练成熟之人,安排在各个职位,朝廷的议论大都称赞此举。

张四维服丧回乡,申时行任首辅。

万历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曾谏言以前的内阁大臣的四件专横恣意的事,奏请皇帝永远将其禁革,申时行上奏申辩,皇帝认为很对,摒弃张文熙的提议不采用。

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因为科场的事论及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被贬官。

给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免了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就借别的奏疏将他驱逐了。

不久,他观察众情,稍稍提升了三个人的官职,三个人得以不被废黜。

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

评事雒于仁呈献《酒色财气四箴》,皇帝大怒,召见申时行等人逐条分析,准备从严责罚。

申时行建议皇帝不要将他的奏章发下去,而(暗示)劝告雒于仁自己辞职,雒于仁由此幸免于惩罚。

万历十四年正月,光宗(朱常洛)五岁,而郑贵妃受到宠爱,生下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洵,颇有萌生争夺嫡宗的心思。

申时行率领同僚再三请求建立储宫,皇帝不听。

朝廷大臣因为贵妃的缘故,大都指责宫闱之事,触怒了皇帝。

被严厉训责。

万历十八年,皇帝召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指令申时行等人到毓德宫觐见。

申时行跪拜祝贺,请求皇帝赶紧决定大计。

皇帝犹豫了很久,下诏书说:

“我不喜欢激动、喧扰。

如果明年朝廷大臣不再轻慢滋扰,定当在后年册立皇储,否则就等皇长子十五岁时举行册封。

”申时行于是劝告朝廷大臣不要烦扰皇上。

第二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奏请准备册立仪式的礼节制度。

皇帝恼怒,命令延期一年。

而内阁中也有奏章呈送进去。

当时申时行正在假期,次辅许国把申时行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申时行暗中呈上加封的奏章。

进言说:

“臣正在假期,起初事前并不知道。

册立太子这件事,圣上的意思已经明确。

张有德不懂得大计,希望皇上亲自裁决,不要因为小臣而妨碍了大典。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相交结。

中书黄正宾又论说申时行排斥陷害同僚,巧妙地避开首犯的罪责。

两人都被罢黜官职。

御史邹德泳又上奏,申时行极力请求退职。

诏令他乘驿车回乡。

万历四十二年,申时行八十岁。

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

诏书到他家门口,他就死了。

令赠封他为太师,谥号文定。

【母题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

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

王溥荐为翰林学士。

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

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

偓曰:

“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

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