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664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

 

化学纤维制造业-锦纶纤维民用锦纶长丝

行业分析报告

 

民用锦纶长丝以其强度高、耐磨、回弹性好、吸湿性强、轻质柔软、皮肤触感温和、抗静电、抗起球等独有特性,广泛应用于运动休闲服饰、泳衣、高级时装、羽绒服、唐装、西装里衬、高级衬衫、内衣、织袜、花边、织带、地毯、床上用品、建筑装潢用品等高端纺织品制造领域,是高档纺织品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材料。

一、行业管理情况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对锦纶行业的管理是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锦纶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国家发改委下设的产业政策司来实施,其调控措施及手段主要有:

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建议,监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指导目录等。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为我国化纤行业自律性组织,下设的锦纶专业委员会承担锦纶行业的引导和服务的职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为:

组织企业研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锦纶生产技术水平及产品档次;组织企业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及贸易环境;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保持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组织开展锦纶专业委员会与国内外技术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与调研活动。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12月2日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2007年12月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各种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均被列为“鼓励类”产业。

(2)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10月31日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等高新技术化纤生产”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3)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17日发布的《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以及差别化纤维的技术方向,努力实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2010年差别化纤维比例提高到40%;要加快锦纶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差别化、功能性服用锦纶纤维比重,如复合超细、细旦、异型、高弹性、大有光、增白、远红外、抗紫外、抗菌防臭、阻燃、抗静电锦纶纤维等。

(4)依据国务院2009年4月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0号),提出了2009-2011年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并针对化纤行业提出,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二、化学纤维简介

化学纤维是利用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经化学工艺加工而取得的纺织纤维总称。

包括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人造纤维是利用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的材料如木材、蔗渣、芦苇、大豆、乳酪等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

例如:

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其中以粘胶纤维为绝大多数。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或天然气等石化资源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得。

主要品种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等各品种。

三、锦纶纤维简介

锦纶纤维的化学名称为聚酰胺纤维,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品种,也是合成纤维中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品种,约占合纤总产量的10%左右,是我国鼓励发展的重点化学纤维之一。

锦纶纤维品种很多,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锦纶6、锦纶66、锦纶11、锦纶610等,其中锦纶6和锦纶66最为常见,二者在我国的产能比大致为85:

15;按纤维长短,锦纶纤维还可分为锦纶长丝和锦纶短纤,二者在我国的产能比大致为95:

5;其中,锦纶长丝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民用长丝和产业用丝,各类锦纶长丝的应用领域、产品特性及市场份额如下:

锦纶纤维的最大特点是强度高、耐磨性好,其强度和耐磨性居所有纤维之首,耐磨性是棉花的10倍、羊毛的20倍、粘胶纤维的50倍;其次,锦纶纤维吸湿性能突出,其公定回潮率为4.5%,远高于涤纶的0.4%;此外,锦纶纤维与其他化学纤维相比,还具备回弹性好、轻质柔软、皮肤触感温和、抗静电、抗起球、易染色、色牢度高等民用纺织品必备特性。

基于锦纶纤维的上述特点,与其他化学纤维相比,其在民用纺织品领域具有其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如下:

(1)锦纶纤维的高强度和耐磨性使得锦纶纤维织物与其他化纤织物相比质量稳固、经久耐穿。

(2)锦纶纤维与其他化纤相比更为轻质柔软、吸湿性强、皮肤触感温和,是束形衣、贴身运动衣、泳衣、衬衫、内衣、高档袜类等贴身织物的首选化纤品种,北京奥运会上著名的“鲨鱼皮”泳衣其主要成分便是细旦锦纶长丝,锦纶纤维也是无缝内衣、高档袜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3)由于锦纶纤维具备轻质柔软、耐磨性和吸湿性强的特点,使得含有锦纶纤维的面料制成的衣物穿着舒适度更高,特别是在登山服、户外运动服、休闲服及羽绒服面料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4)由于锦纶纤维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吸湿性强、易染色、色牢度高等特点,使其在混纺应用方面,特别是棉与化纤的混纺领域具有其他化纤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纯棉织物以其天然舒适、对皮肤无刺激而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棉纤维本身强度低、耐磨性差、易掉色,因此,为提高纺织品质量,常将棉纤维与一定比例的化学纤维进行混纺,最常见的就是棉涤混纺与棉锦混纺。

与棉涤面料相比,棉与锦纶的混纺面料即保留了棉纤维柔软、吸湿、皮肤触感温和的特性,又弥补了纯棉制品不耐穿、易掉色的缺陷,因此高档服装面料通常为棉锦混纺。

(5)近年来,随着针织设备性能的提高,超薄面料逐渐成为服装面料领域的新宠,但由于超细棉纱强度低,无法制成超薄面料,而8.8dtex-22dtex的超低旦、全消光锦纶长丝以其高强度、轻质柔软、吸湿性强及全消光的特点,在触感、性能和视觉效果上与棉制品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是仿棉织物的首选原料,可替代超细棉纱制作超薄面料。

基于上述优点,锦纶纤维已超越其他化学纤维,成为民用纺织品高端领域的必备原料。

四、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全球锦纶纤维行业概况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锦纶纤维后,因其强度高、耐磨性好、不易变形、易染色等特点,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世界锦纶的供需情况已经趋于稳定;近10年来,全球历年锦纶产品生产量如下图所示:

2、我国锦纶行业概况

(1)我国锦纶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锦纶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中国合成纤维工业发展最早的品种之一。

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锦纶工业发展一直相对滞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下游纺织需求的拉动下,同时由于多元化资本的投入,中国锦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锦纶产量从34.7万吨增长到137.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4%。

近年来,随着下游纺织市场的回暖,大型、先进装置的成功开发,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我国锦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锦纶产量已经超过锦纶传统生产强国美国和台湾地区(如下图),位居世界第一,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2)我国锦纶行业的生产地域分布

国内锦纶产量的地域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锦纶生产主要分布于江苏、福建、浙江等几大省份。

其中,江苏是我国锦纶生产的第一大省,2009年占31%;福建锦纶产量增长迅速,2009年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3%,是我国第二大锦纶生产省份;浙江占据第三位,2009年占20%;山东、广东、河南产量2009年分别占9%、6%和5%。

(3)锦纶行业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仍未获得根本改变

2000年以前,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我国锦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长期存在较大的缺口。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锦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在不断缩小,但供不应求的整体形势并没有获得根本改变。

供需状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锦纶纤维产量及市场需求增长很快。

我国锦纶纤维产量从2000年的38.97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37.27万吨;同时,锦纶纤维需求量从2000年的51.3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47.27万吨。

在2009年,二者仍然存在10万吨的缺口。

3、锦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全球产能向亚洲转移速度加快

第一,继续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随着各类纤维的生产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亚洲的成品生产不断增加,世界锦纶市场生产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在民用锦纶长丝的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亚洲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这类产品优势较大。

而亚洲生产的大部分纺织纤维又以成品的形式回流到欧洲、北美。

德国、美国、意大利等锦纶长丝生产的传统强国,其地位已经被亚洲国家和地区所取代。

第二,亚洲的内部需求增长较快。

随着亚洲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纤维消费量也在增加。

从区域看,东北亚的需求增长率高于西亚。

北美和欧洲的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而GDP则占62%;东北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GDP仅占21%,从而给未来的消费增长留下很大空间。

第三,全球锦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目前,锦纶产业正处于结构大调整时期,国际锦纶巨头由于机器设备老旧,生产成本走高纷纷通过改组或关闭锦纶业务谋求新的发展。

(2)中国将加快承接锦纶产业的转移

在亚洲内部,中国正在逐步取代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锦纶行业的国际产业地位,加快承接国际锦纶产业转移。

相对而言,中国锦纶行业的设备更为先进,生产效率更高,成本优势和对国外产品替代性也开始凸显,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锦纶长丝主要供应地。

(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民用锦纶长丝领域的发展

2009年中国锦纶产量为137.27万吨,占全国同期化纤总产量2,726万吨的5.04%,如果按照锦纶产量占世界化纤产量10%左右的平均水平测算,中国未来的锦纶市场还有135.21万吨的巨大增长空间。

国内锦纶产销率长期高达98%以上,尽管产量逐年上升,但每年仍要进口10多万吨,表明我国下游纺织品对锦纶纤维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

2009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内需市场得以明显回升,民用锦纶长丝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民用纺织品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体育休闲类服装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005年-2009年,民用锦纶长丝产能从65.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年平均增速达13.23%。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国民用锦纶长丝的产量和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08年以后增长幅度明显加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锦纶行业的竞争力增强及下游纺织品需求的扩大,预计我国民用锦纶长丝的产量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加。

(4)差别化、功能性产品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

差别化纤维主要通过对化学纤维的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制得,它的加工方法包括在聚合及纺丝工序中进行改性及在纺丝、拉伸及变形工序中进行变形。

功能性纤维是在高聚物聚合体中加入某些功能性材料或纤维经过化学特殊技术处理,使纤维具备一种或几种功能的纤维,一般由特殊工艺技术纺制而成。

目前,国内民用锦纶长丝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较高,其中以UDY和涤纶设备经改造后生产锦纶为代表的低档产品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而细旦、超细旦产品以及功能性产品比例很低;特别是超细旦、大有光、异型截面等差别化产品以及阻燃、抗菌、吸湿排汗等功能性纤维、多品种复合纤维、多功能复合纤维等,国内能够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还很少,其中许多产品仍是技术空白。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于高吸湿排汗、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和差别化产品的高端需求将会快速增长,生产高附加值的差别化、功能性锦纶,如着色纤维、高收缩纤维、高吸湿、高吸水纤维、抗静电和导电纤维及阻燃纤维等,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方向。

五、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锦纶6长丝行业的产业链结构如下图所示: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锦纶长丝的直接上游为锦纶切片制造业。

锦纶切片占锦纶长丝生产成本的80%以上,两者关联度很高。

2、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锦纶长丝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锦纶6切片的进口量分别为49.1万吨、54.1万吨和52.0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0.25%、45.54%和44.07%,可见,我国锦纶6切片国内供应较为紧张。

但随着国内锦纶聚合工厂扩建装置的陆续投产,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

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统计,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在建锦纶聚合产能将达到30万吨左右。

3、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锦纶长丝的下游为纺织品行业,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锦纶长丝的市场需求,两者关联度很高。

(1)锦纶民用纺织品行业介绍

2008年世界民用锦纶长丝产量为150万吨,按应用领域分,外套类占29%,袜类占15%,运动服占11%,内衣类占10%,其他类占到35%(详见下图)。

(2)锦纶长丝在民用纺织品行业中的地位

锦纶长丝以其强度高、耐磨性好、轻质、柔软、吸湿性强、染色性好等特点,在民用纺织品的高端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服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的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对高档服装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运动休闲服饰、束形衣等民用纺织品高端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预计未来几年,民用锦纶长丝在相关纺织品领域的应用量将呈快速增加的趋势。

4、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锦纶长丝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国际锦纶民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自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纺织化纤工业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供需关系、贸易环境、资源条件都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世界纺织化纤业的调整和重组已经成为必然。

美国、日本、欧洲已经退出常规纺织化纤产品的生产,转向发展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我国还在陆续承接纺织化纤产业的转移,成为推动世界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服装进口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地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趋势预测,在2010年-2020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速将达到6%-8%。

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所带来的强劲需求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那些人均资源储藏丰富、资源净出口的国家,如东亚、非洲和中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纺织品特别是高端民用锦纶纺织品的消费。

(2)国内锦纶民用纺织品市场潜力

2009年以来,我国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国内纺织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内需市场支撑下,行业内销产值增长持续加速。

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29,712.24亿元,同比增长14.69%,内销产值比重达到79.94%,同比提高2.86个百分点。

据统计,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目前已超过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接近3,6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能达到18千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逐渐从数量型消费转变为质量型消费,对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在个性化,文化品味、时尚潮流等方面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而随着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户外运动、休闲服饰也将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纺织品消费领域。

消费和生活理念的改变将成为促进民用锦纶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锦纶民用丝具有皮肤触感温和、高强度、耐磨、吸湿性好、易染色等特点,在高档休闲服、夹克、滑雪衫、运动服等服饰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逐渐被商务人士、年轻白领所接受,在未来几年中,民用锦纶长丝在服装面料领域的应用量将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

六、我国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己内酰胺(CPL)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即锦纶6切片),由于锦纶切片占锦纶长丝生产成本的80%以上,因此己内酰胺和锦纶6切片的价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用锦纶长丝行业的利润水平。

2007年-2010年民用锦纶长丝行业主要原材料及产成品价格走势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2007年-2010年国内民用锦纶长丝行业的产品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基本保持同向波动,民用锦纶长丝的价格波动略滞后于CPL或PA6价格的波动,但能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有效传递到下游行业,上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非常稳定。

除了2008年第四季度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下跌,受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时间差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以外,在其余时间内,行业利润水平较为稳定。

七、锦纶长丝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连续聚合装置

行业内单机产能在100吨/日以上的锦纶6连续聚合装置装备比例由2005年的40%达到2009年的60%以上,其中生产高速纺切片的装置7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生产常规纺切片的装置都是国内生产。

2、高速纺丝装置

锦纶高速纺丝装置是指纺丝速度可达4500m/min以上的装置。

在我国民用锦纶长丝产能中,高速纺产能比例从2003年的75.54%提高到2005年的90%以上,2009年达到95%以上,其纺丝设备80%以上均为BARMAG、TMT等知名公司生产,2003年引进的设备以8头为主、2005年以10头为主,2008年以12头居多。

3、锦纶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动向

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锦纶研发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都在纷纷研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每年用于技术创新资金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

目前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锦纶优势企业都在大力开发功能性纤维,着力提高纤维的附加值。

我国很多锦纶企业已经认识到要想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产品研发,做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工作。

八、锦纶长丝行业设备情况

中国主要化纤工程公司的主体工艺引进国外关键设备,与国产设备进行技术嫁接,使整个装备水平实现高速化、自动化和多元化;为新建或改扩建锦纶企业提供了生产锦纶POY—DTY、HOY、FDY产品的成套国产化装备,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

中国锦纶行业通过引进和嫁接世界先进纺丝技术,强化现有锦纶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与世界先进纺丝技术接轨的步伐。

目前,国内锦纶装置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只能部分替代进口,关键部件还要依靠进口解决。

九、锦纶长丝行业的经营模式

为满足连续聚合纺丝工艺的要求,锦纶长丝行业的生产模式一般为批量连续式生产,原材料的采购一般采用连续、集中采购模式。

由于原料熔体在熔体管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对切片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要求高,如果频繁混用不同来源的切片,将导致特性粘度波动增大,进而影响锦纶长丝性能的稳定,因此锦纶长丝生产企业一般集中采购切片,以避免影响产品质量。

锦纶长丝销售方面一般采用直销或经销的模式。

在品牌策略方面,国内销售一般采用自主品牌模式,海外销售一般采用自主品牌和贴牌相结合的模式。

十、锦纶长丝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周期性及季节性

民用锦纶长丝下游产品为民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百姓生活的诸多领域,随着季节的变换,民用锦纶长丝个别品种的产销情况会略有变化,但基本不会因下游某单一领域的波动而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因此民用锦纶长丝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2、行业区域性特征

锦纶长丝行业的区域特征较为明显。

从行业现状来看,全球锦纶长丝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与地区也是锦纶长丝的主要消费地;国内锦纶纤维厂家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山东、河南等六个省份。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锦纶长丝产能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锦纶长丝厂家机器设备老旧,原材料及运营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加速,自身有承接发达国家锦纶长丝产业的需要。

十一、锦纶长丝行业的贸易摩擦情况

1、2003年6月,我国对己内酰胺反倾销

2003年6月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比利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的进口己内酰胺征收5%-28%的反倾销税。

随后的五年时间,国内企业通过对现有工艺的优化和技术创新,在没有新投产装置的情况下使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我国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提升。

己内酰胺反倾销保护了本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多数锦纶制造企业大量进口PA6切片,从而影响了国内PA6切片的发展。

2003年-2008年,我国PA6切片的总产能几乎没有增加,由于受CPL反倾销及CPL关税倒挂的影响,国内聚合装置在过去的五年发展缓慢,随着CPL反倾销贸易措施的终止、原料进口关税的下调等贸易措施及经营环境的改善,国内锦纶聚合产业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

2、2010年4月,我国对锦纶6切片反倾销

2010年4月20日,商务部发布锦纶6切片反倾销终裁裁定,对原产于台湾地区、欧盟、俄罗斯和美国的进口锦纶6切片征收4.0-96.5%反倾销税,自2010年4月22日开始生效。

从这次锦纶6切片反倾销终裁的结果来看,对台湾地区锦纶6切片的倾销幅度裁定较低,普遍在4.0-4.3%之间,而大陆每年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切片占切片总进口量的60%以上,这个裁定结果即适当照顾了国内锦纶聚合产业,同时又兼顾了下游纺丝行业的承受能力,对国内整个锦纶6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3、2010年4月,我国对己内酰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0年4月23日,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现正处在立案调查期内。

国内民用高速纺丝所用的锦纶切片原料己内酰胺需要大量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60%,如果此案最终得到商务部肯定性的终裁,未来将会对国内锦纶产业,特别是聚合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世界锦纶产业布局也将继续调整。

十二、影响锦纶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2005年到2007年间,国家发改委在先后两次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差别化纤维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并在《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发改工业[2007]595号)中再次提出发展差别化纤维。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发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到2010年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0号)中提出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锦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2)国际产能的转移

欧、美、日、韩等一些锦纶长丝厂家由于机器设备老旧,生产成本高而陆续关闭了一些工厂。

相对而言,国内锦纶长丝行业的设备更为先进,生产效率更高,成本优势和对国外产品替代性也开始凸显,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锦纶长丝主要供应地。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在锦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想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锦纶行业要完成锦纶生产大国向锦纶生产强国转变的过程。

(3)下游纺织行业的需求拉动

现阶段我国纤维消费与GDP有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将会带动人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