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641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年级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年级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年级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年级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docx

《四年级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docx

四年级科学

中村学区四年级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我们关心天气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

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

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

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

后天呢?

一个月内我们庆阳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布置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四年级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段萍红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天气日历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导学流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布置作业

我会填。

1、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

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温度和气温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导学流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

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

为什么不同?

导学流程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

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3)下午2时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风向和风速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

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导学流程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填一填

1、风向标是测量()的仪器,箭头指向风()的方向。

2、红旗招展的时候,你估计可能刮的是()级风。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降水量的测量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

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

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

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导学流程

如:

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降水量

布置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云的观测

课时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导学流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

问:

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

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三、学一学

我们可以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先南北等分,再东西等分,平均分成了4份,把观测到地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来进行区分。

大家看,在这个圆中,老师用蓝色表示云量,填满了这个圆的4分之1,说明这天的云量较少,那我们可以把它表示为“晴天”。

四、认一认

导学流程

1、观察“多云、阴天”图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

我们看到第一副图它的云量比较多,但还不是完全遮住了天空。

那这样的天气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作为“多云”。

而这一幅图上的云量非常多,多得几乎把整个天空都覆盖了,太阳躺到云层中去了。

像这样的天气,我们就把它称作为“阴天”。

2、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前面我们学习晴天的表示方法,在小纸片上画一画、涂一涂表示“多云”、“阴天”。

3、评比,学生上台展示评比,老师展示参与评比。

五、看一看

同学们都学会用这种方法记录云量了吗?

那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认真的看一看,这些云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出示课件:

看一看)

多么美丽的蓝天白云啊,看看这些云都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云的观测

课时

第2课时

教具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蜡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导学流程

一、引入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

二、分一分

谁能用你自己的方法给云分一分类呢?

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开始(讨论完后指名学生汇报)

“气象学家在刚刚同学们给云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把云分成了层云、积云和卷云。

那层云、积云和卷云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在天空中的高度、形状、大小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同学们看,这就是层云,(引导学生说出层云的高度和形状)层云通常是灰色的,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如果层云变厚,(出示课件)

2、那积云和层云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请看大屏幕,

导学流程

(出示课件:

积云图)这就是积云,和刚刚的层云相比,它的高度比层云的要怎么样?

它的形状还像不像层云那样扁扁的,一片一片,一层一层的呢?

那你觉得它像什么?

(棉花堆)

积云通常与晴好的天气相联系,但是当积云越积越多,越积越多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积雨云,(出示课件)看,这积雨云预示着什么?

(暴风雨、雷陈雨就要来了)

3、认识了层云和积云,我们再来看看卷云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它与前边两种有什么不同?

三、认一认气象学家在记录这三种云时,为了区分,给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1、找一找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了解到的层云、积云和卷云的知识,你能找出一个相对应的天气符号吗?

和你的同桌一起来找一找。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到许多有关云的知识,不仅了解了晴天、多云、阴天云量的表示方法,还认识了层云、积云和卷云。

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探究,愿你们能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每一天的白云,希望你把观察到的记录在自己的天气日历里,好吗?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晴朗

根据云的形态                 

厚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阴雨

布置作业

1.根据()的多少,可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导学流程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

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

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

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

简单的办法是用()来测量。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璃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导学流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

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组织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导学流程

2.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

面粉在水中是什么状态?

5.讨论: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

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练习册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易溶解沙不易溶解

布置作业

1.食盐在水里化掉的现象就是()。

2.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不能用()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导学流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

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它在水中溶解了吗?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导学流程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

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

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

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

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高锰酸钾溶解

布置作业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和()。

2.沙子在水中溶解时颗粒的分布是()的。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课时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

烧杯2、酒精1、食用油1、醋1、筷子1、装水试管3、试管架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