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520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docx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3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7年1月号第1辑

  1.地方网约车考试试题不宜剑走偏锋

  2.《中国式相亲》投射出的养老问题

  3.电力去产能需要打通市场壁垒

  4.辞旧迎新,给自己多点恬谈与从容

  5.从文创日历爆红中收获启迪

  6.纳入公共场所防医闹与治本诉求并不背离

  7.茅台不国酒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8.“看心情”的乱收费是管理不在服务区

  9.“玉米案”再审能否破除收购垄断

  10.争相抄袭,只是因为“创新之路”不畅

  11.夫妻一方“被负债”的漏洞需补上

  12.服务区里抢劫者,是被养大的“恶”

  13.玉米案再审有望纠偏被滥用的非法经营罪

  14.日均纳税1亿验证新实体经济

  15.代驾之困:

新兴职业需要专业化与规范化

  16.春运抢票别成堂而皇之的网络诈骗

  1.地方网约车考试试题不宜剑走偏锋

  2017-1-109:

25 

  作者:

朱昌俊

  浙江宁波网约车司机从业资格考试28日正式开考。

宁波是继杭州和厦门后,第三个开启网约车考试的副省级城市。

此次121名网约车司机参加了考试,但考试通过率不足两成。

范钦是天一阁的创始人吗?

黄宗羲是哪个朝代的?

老江桥是什么桥?

这些颇有宁波元素的考题让很多考生有点犯晕。

(12月29日《现代金报》)

  根据《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驾驶员从事网约车服务需要参加全国和地方两级考试。

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是对国家出租汽车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具有普遍规范要求的知识测试;而区域科目考试,地方可根据自身情况具体设置考试内容。

但很显然,像宁波这样的考试试题设置,有点剑走偏锋的意味,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值得商榷。

  不只是考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在内的地方知识,网约车考试宁波卷中,还设置了英语考题。

从这些称得上是全方位考察的试题来看,不足两成的通过率也就没那么让人难以理解了。

对于很多驾驶员而言,到了一定年龄,要掌握诸如英语、历史等知识并没那么容易。

而不少选择开网约车的驾驶员,本身属于相对低文化层次,要他们具备种种“综合能力”,无疑显得苛刻,很可能因此将相当一部分人阻挡在门槛之外。

这对于分享经济发挥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已然构成一种阻碍。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综合考察,对于保障网约车的安全和服务,作用并不大。

以地理知识为例,如今电子导航系统早已普遍化,再考察驾驶员对于地理的熟悉程度,实属多此一举;而考察驾驶员的英语甚至地方历史知识,更是显得不伦不类。

网约车驾驶员,说到底也就是为用户的交通出行负责,并不是当“导游”,更没有必要被塑造成“高端服务者”的角色。

与其设置一些偏题,还不如多考考驾驶员的法律法规与服务规范。

至于地方特色,完全可结合本地的其它元素来体现,比如一些地方要求在特定地段不允许网约车停车揽客等等。

  考察网约车司机的“职业资格”,最主要还是考察其基本的法律法规与服务规范、安全常识等素质。

除此之外,一些“高大上”的要求,就可能变成“刁难”,甚至产生歧视效果,留下公平性的疑问。

比如,宁波网约车细则要求具有本地户籍持或持居住证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驾驶网约车。

如果在考试环节,再过度增加方言、历史等地方要求,无异于是变相提升准入门槛,与网约车细则本身所展现的开放度相悖。

  作为分享经济的一种,对于网约车“从业者资格”的筛查,当遵循必要和最低限度的要求。

具体来讲,相关部门要做的就是要把好安全关与法律关,其它则完全应该交予市场来解决,相信市场的自我净化和调节能力。

网约车考试试题的设置就该体现这一原则,去繁就简,重视该重视的,考察该考察的,真正让考试能起到实质性作用,又能最大限度体现分享经济的开放性。

  2.《中国式相亲》投射出的养老问题2017-1-1

  作者:

顾 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金星的新节目又火了。

这档名为《中国式相亲》的真人秀,采用女嘉宾VS男嘉宾及其家长的形式,把其他婚恋节目中隐藏在幕后的中国式父母,夸张地展现到了台前。

一位高级营养师母亲说,做她的儿媳,最重要的是,手不能冰凉,因为手凉就意味着宫寒,生的孩子容易得小肠疝气。

一位越俎代庖的二姨说,对儿媳妇的标准,最关键的是,要会干活,“只有干才能活,不干不能活”……

  很多网友都认为,这样的准公婆太过苛刻,甚至有些奇葩。

人们总说,艺术源于生活,也比生活更加夸张。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肯定要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

否则,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搏收视率啊。

毕竟是个节目,嘉宾们也有表演的性质。

所以,别太较真,一笑了之最好。

可这个节目确实揭示出,与现实生活高度一致的一个情况。

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婚姻决策,仍然不完全是两人的自由决策,而是受到所在大家庭的决定性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旧社会的余毒之一,包办婚姻,成了定点清除的对象。

1950年版的《婚姻法》,第一条就规定: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66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父母们,用包办的形式来强迫子女结婚,可能没有百分之百地为法律所禁止,但至少不敢那么明目张胆了,这是好消息。

坏消息是:

家长们仍然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不会干活、手凉、年龄偏大等,都是行使否决权的触发条件。

“包办”不行了,但是“包砸”还可行。

  洞房花烛夜,是从宋代至今,被传诵了近千年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家长为啥偏要败坏子女的喜事儿呢?

或者说,他们为啥会那么挑剔、那么多干预、那么乐于动用否决权呢?

其实,旧社会的包办,与当今社会的包砸,有着共同的解释,那就是养儿防老的无奈。

  在包办的时代,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干预,一方面是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养老的需要。

没有共济性、互助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家庭是养老的唯一支柱。

选儿媳,并不是给儿子找知音,更不是要讨来一个赏心悦目的花瓶,而是为了让她现在赶快给家里生孙子,将来再连同子孙们一道,履行养老送终的家庭义务。

  当今中国,养老保险、低保救助等制度已经覆盖城乡,为什么还会有“封建主义”的父母?

为什么包办之后又出现了在包砸?

从养老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差钱”的问题初步解决了,可“差人”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人到了中老年阶段,经常会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将来有一天,不能自理了,谁来照顾自己呢?

都知道养老院一床难求,即便能挤进去,万一护理员在数量上不充足、专业技能水平不够高、责任心和爱心又不那么强,可就要遭罪了。

不进养老院的话,在家里居住,子女上班的时候,或者子女根本就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怎么办?

社区能提供什么帮助吗?

专业的机构能提供咱负担得起的上门服务吗?

  思来想去,还是要靠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

中国式相亲中的中国式父母,在显意识里,是在帮助子女选择配偶;在潜意识里,是在为自己选择未来的照护方式和照护质量。

包砸的对象,一是貌似不会干家务活儿的,二是疑似健康状况不好的,三是看似年龄偏大的。

她们共同的缺点,就是照顾不好家人特别是老人,将来需要的时候无法提供帮助。

  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太完善,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养儿防老尽管无奈,却也依是必要的。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子女作为投资,那么子女配偶的选择,就对这项长期投资的回报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父母作为投资人,必然会对影响回报率的重要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

包办为法律所禁止,包砸就成了替代的选项。

一时选不到中意的,最起码能把不合适的给排除掉吧。

  我不是在为苛刻的男嘉宾家长们辩护,他们确有不当之处。

我是想说,养老难题不解决,养儿防老始终是唯一选项的话,我们都有可能遭遇,甚至自己就是干预子女婚恋自由的中国式父母。

(顾严)

  3.电力去产能需要打通市场壁垒2017-1-1

  作者:

郝 昆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水电装机26日突破7000万千瓦、在全国的占比超过20%。

但今年四川电网的调峰“弃水”电量较上年增长4成,再创近5年新高达142亿千瓦时——相当于8000多万人口的四川省全年居民生活用电量的40%左右。

据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人员测算,142亿度电如果投入使用,可节省标准煤400多万吨,减少排放1100余万吨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硫、粉尘。

  四川的水电产能过剩问题,其实只是当前全国电力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我国目前电力产能过剩在20%以上,不只是水电,煤电、核电等都出现了过剩的压力。

究其原因,受制于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社会的整体电力需求增长放缓是主因。

  但电力需求端的变化,并非唯一原因。

以四川为例,“十三五”时期,四川电网预计新增200万千瓦外送能力,但计划投产的水电将超过2000万千瓦。

换言之,在电力需求放缓的背景下,电力的供应反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并非孤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基建新增火电产能3067万千瓦,但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却创下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

  一边是电力市场的饱和乃至过剩,一边电力基建投入上的“大快好上”势头却并未得到完全的遏制。

这与中央提倡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显然存在重大出入。

当务之急,对于电力的去产能,首先是要打破各地区的市场壁垒,结束“各自为据”的分割局面,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来确保对既有电力资源的充分调度与流通。

  对于电能过剩的地区而言,一方面是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新增投入,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靠增加向外部市场的输出来化解过剩压力。

然而一些地区宁愿新建火电,也不愿意接纳外来水电,显然压缩了开拓宽市场来消纳产能的空间。

这种状况的出现,说到底还是由于利益的分配失衡。

因此,除了地方上的对接,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做好协调工作,制定一些利益倾斜机制或价格杠杆,促进电力供应方与接受方的合作,为电力的走出去和流通,提供健康的政策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去产能目标和规模的确定,也应打破传统的区域限制,立足于全国性的统一市场。

比如一些地区,单纯在自身的行政区域内来看,可能并不存在电力过剩的压力。

但置于更大的范围考量,却可能同样面临产能过剩。

决策者视角不一样,地方产业政策制定的取向就会不一样。

只有充分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视野来权衡产能的压力,重复投资和浪费,才能降到最低。

  在控制整体电力产能规模的同时,也应兼顾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比如,从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成本上看,水电比煤电更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这一点,在电力规模的控制上,就有必要优先控制煤电等传统发电的产能。

  电力去产能,并不简单,既需要兼顾各地方利益和资源禀赋,又要考虑到整体上的能源结构调整,要决心更要智慧。

但就当前而言,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市场和政策的碎片化与分割状态,建立从供需两端来合力化解过剩压力的市场机制。

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市场,打破市场壁垒的“画地为牢”局面,减少政策的内耗,不仅对于电力的去产能至关重要,对解决其它产能过剩问题,同样必要。

(郝昆)

  4.辞旧迎新,给自己多点恬谈与从容

  2017-1-1

  作者:

堂吉伟德

  2016年即将过去,2017年又将如期而来。

辞旧迎新,新老交替,岁月像流动的水,像滚动的盘,像穿梭的箭,一去而不复返。

于此时,我们都忙着盘点与总结,忙着计划与谋划。

于过去,有成绩也有遗憾,有收获也有失去,于未来,有憧憬也有希望,有诉求也有追求,人生如同上台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阶一阶的延续。

  这几天,最热闹的莫过于各种国际国内十佳新闻的评选。

发布者的视角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差异性很大。

这几天,忙碌的莫过于各个单位人,他们要搞年终的考核与奖惩,要进行财务的预决算,对全年的任务进行检查与对照,做好2016的收官,迎接受2017年的开局。

这几天,最吸睛的则是各国元首的新年致辞,那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总结,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展望。

这几天,最辛苦的是那些忙着回家的人,一年一度的春运早已开启征程,抢票大战又将开始,全球最大迁徙场景又将呈现。

  社会是个体化的存在,整体是细胞化学呈在。

大局之下更应关注于个体,因为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化生存,但又是个体化的模式。

过去的一年,我们辛苦的付出,艰难的前进,不懈的拼争,或许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只要我们奋斗了,努力了,过程也就成了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难得的收获。

厚积而薄发,只要方向是对的,思路是对的,手段是对的,那么成功迟早会来。

  过去的一年,我们也许懈怠过,彷徨过,迷惑过,痛苦过,在自己的内心成为“最不幸的那个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没有因为抑郁而自杀,没有因为劳累而猝死,没有因为网络诈骗而受损,没有因为陷入民间集资而失财,也没有投资不当而破产,自己还有健康的身体,有美好的家庭,有和谐的环境,有良好的人际,有赖以成功的种种因素。

  过去的一年,或许你是那样最不幸的人,因为你身陷绝境而事事不顺。

不过相比于更不顺的人,你其实已相当顺利,毕竟你还有希望,还有梦想,还有从新开始的机会,还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只要生命不息,还依然要以奋斗不止,只要你没有失去信念,没有丧失斗志,没有完全堕落,也没有彻底崩溃,那么你就拥有了最强的大脑,最好的资本,最优的资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好在于机会更多,坏在于诱惑太多。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如此丰富,然何以找不到幸福。

这是每个人的心头之问,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共同疑惑。

在物欲横流而节奏飞速的当下,若不能保持淡定与坦然,拥有一点宠辱不惊的修养,就很难拥有一颗平常而恬淡的心境,更无法于纷乱中理清头绪、看清形势、找准坐标、认清自我。

做好了自我的安慰,做到了自我的保养,于反思中沉淀,于沉淀中去积累,才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迷失自我。

  我们固然无法做到“一日三省”式的极致,然不随波逐流而成为被轻易感染,被带动和被鼓动的人,成为一名看起来缺乏深度的“吃瓜群众”,则是对自己的负责之举。

越是浮躁越是要保持淡定,越是功利越是要适度恬静,否则焦虑与躁动不仅会吞噬你的心智,更会侵伤你的身体。

经过了不平凡,不寻常的年头,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再大的风险与考验,都可以轻轻付之一笑。

善待自己,需要给自己心灵去尘,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辞旧迎新,给自己多点恬谈与从容,这才是最好的旧年总结,也是最佳的新年展望。

(堂吉伟德)

  5.从文创日历爆红中收获启迪

  2017-01-0210:

01   作者:

朱永华

  2017年即将到来,北京青年报记者最近走访,本来在前几年低迷的挂历、日历市场,销售大幅回暖,各种被赋予了文化创意色彩和DIY的纸质日历产品走红网络,有的网店一个月销售出2万余本。

在经历了单位公款购买热卖期、禁止公款购买低迷期后,纸质日历因为文化创意的加入又迎来了新的复苏(据12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尽管日历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在网络信息社会里,获得日历的渠道却是无处不在,纸质日历不仅已经过时,实用性也几乎丧失。

然而,当纸质日历被普遍认为已经步入历史尘埃时,融入文创的纸质日历不仅有让其“起死回生”之势,还一下子成为引人关注的“网红”。

据报道显示,除了价格相对较低的文创日历成为争相收藏的热销品之外,售价不菲的《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传家日历》、《每日读诗日历》、《月相日历》等销量也很看好,花费千元以上制作DIY日历的人也越来越多,竟呈现出“火爆”态势。

  显然,文创纸质日历已经不仅是印刷精美的“日历牌”,而是依托“日历本”这个载体融入更多的文化艺术元素,使其不仅具有“看日子”的功能,更包含着很多知识,并成为可供收藏的“艺术品”。

即使成为“老黄历”之后,仍然不失珍藏价值。

这种将文化创意融入简单传统的商品,并使其焕发新的市场生命,其本身就给我们带来思维上的拓展和启迪。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任何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文创元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某种产品的实用价值有所降低或被更多同类产品所取代的时候,其文创的市场价值才会骤然呈现,甚至会超越实用价值乃至产品的本身价值。

这就是文创的“魔力”。

优秀的文创融入,在产品本身实用价值降低或失去之后,文创的市场价值非但不会因此而降低,反而更有收藏增值的可能,这就是文创纸质日历焕发生机并成为“网红”的根源所在。

  在社会和科技快速发展进步的环境下,人们对任何产品已不再局限于满足使用功能,也更看重其中融合的文创价值。

对文创纸质日历“走红”市场不必感到惊奇,更要从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和启迪,在对产品本身技术进行着力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和善于融入文创元素,让产品商品体现出应有的文创“个性”,或可救活一个企业甚至挽救一个行业也未可知。

(朱永华)

  6.纳入公共场所防医闹与治本诉求并不背离

  2017-01-0211:

20 

  作者:

堂吉伟德

  2016年12月30日,我国首部地方医疗基本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的启动仪式在深圳中心广场举行。

《医疗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场所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场所,公安机关应当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侵害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其他工作人员、患者人身安全以及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1月1日《新快报》)

  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以防止“医闹”或“医托”等行为,早已成为一种共识。

一方面取决于现实的需要,医疗机构囿于“内保单位”的定位,导致其在预防、干预和处置医闹问题上往往陷入无力的境地。

另一方面,“医闹”现象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其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就事论事的个案上,更在于滋生了一种“闹就有利”的社会心态,使得“医闹”的边际效应不断扩大,并成为难以解决的源头之患。

  因而,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由公安机关维护其正常秩序,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选择。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公共性、开放性、流动性,把医疗机构像车站、广场一样纳入公共场所管理,可谓顺理成章,也是从根本上遏制“医闹”高发的必然之举。

只有让更具有强力手段的公安机关介入,并发挥其巨大的震慑力,那么“医闹”才不会成为社会管理的痛点。

  不可否认,此举确实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竟“医闹”的本源还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而维权救济的通道又有待补强。

因而有人认为,不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畅通权利保护的通道,让患者有公平、合理和通畅的救济渠道,那么再强有力的安保措施都难以为继,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发挥公安部门的管控作用,也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这样的说法有其合理性,不过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场所,以防止和解决“医闹”问题,与公众的治本诉求也并不背离。

“医闹”的行为有其合理性,不过很多也属于“非合理性”,尤其是一些“医闹”行为属“无理取闹”,既没有寻求正规的解决途径,又未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诉求,采取的是违规的程序和违法的方式。

对此则不能纵容与默许,否则人人效仿之下,不但会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损害更多人的利益,也会助长社会暴戾习气,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助长社会的暴力行为表达。

  打击非法,才能保护合法;解决了非理性,才能维护正当性。

预防和避免“医闹”现象的发生,确实需要医疗机构、公共管理机构从自我做起,把保护公众的权利放在首位。

不过,对于那些借机闹事的行为,也不能迁就纵容,助长歪风邪气,尤其是要通过有效的管控,让“大闹大有”的群体心态得到转变。

  未能看到把医疗机构内入公共场所的积极意义,还是带有情绪化的偏见使然,也是助长“医闹”乱象的社会土壤。

在一个混乱的医疗秩序里,在医生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环境中,最终受损的不是少数卷入医疗纠纷中的当事人,而是需要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沉默者”。

时下,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彼此的对立和冲突出日益严重,跟“医事心态”的普遍化和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关联,也跟“纳入公共场所无用论”的责任倒置密不可分。

故而,唯有正确看待与认识公共责任,才能真正保护好自身的权利。

(堂吉伟德)

  7.茅台不国酒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2017-01-0309:

41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堂吉伟德

  时隔四年多,国家商标局下发了关于第8377533号“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的决定。

商标局认为,被异议商标为“国酒茅台及图”中的“国酒”一词带有“国内最好的酒”、“国家级酒”的评价性含义,若由被异议人永久性地独占使用,容易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被异议商标的申请注册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规定。

因此,商标局决定,“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

(1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

  数年纷争,今朝终于水落石出。

“国酒茅台及图”商标不予注册的结论,也让国酒的商标之争落地。

自此之后,世上再无“国酒茅台”,以“国酒”作为宣传噱头的茅台,也将同行业的其他白酒一样“同等竞争”。

把“国酒”形象做到极致的茅台,也将迎来真正的“后国酒时代”。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源于同行业所提出的异议,也就是行业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法律规定的研判,以此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

“国酒”的标注与定位,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品牌效应。

因为“国酒”的所包含的意义中,除了质量的认同之外,还有品质的标注,那几乎是一种符号性的意义,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感,除了经济、政治还有情感方面。

  也正是基于此,前几年茅台公司有立志于把茅台打造成奢侈品的追求,并引发了公众关于“茅台是否还具有国酒情怀”的追问。

如果国酒的价格已到了普通人难望其项背的地步,那么与其一贯倡导的价值格格不入。

“国酒”的名头究竟给茅台带来了多大的品牌价值,很难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

不过,从确保市场公平,以及构建公平市场的角度出发,不给某种产品带有特定意义的商标注册,应是一种底线原则,也是法律的基本要求。

  国酒的提出,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性。

就如同茅台历年来宣称所获得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博览会金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系列的疑问之中被逐渐还原。

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去神秘化的过程。

所谓的金奖情结和国酒情怀,不过是为了产品的宣传道具而已。

一个公平竞争和充分开放的市场里,没有特定的标签和名号,大家所具有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都具有“国酒”的机会,才符合常情与常理。

  一度以来,“国产情结”具有浓厚的社会基础,“国字头”标注也具有广泛的群众认可,如同“皇家式”或者“帝王般”的宣传,总能引发强烈的消费共鸣。

于是在“支持国货”的倡导下,某些国产品牌获得了超市场的待遇,保护式的生存模式下,缺乏危机感也失去了强烈的进取心。

其结果则是,一旦真正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情怀不能再维持其基本的生存。

消费者的观念在发生转变,社会的法治也在不断的成熟。

国酒茅台所面临的,正是消费观念升级和法治完善的双重考验。

这样的结果,短期内于茅台来说或许是种遗憾,但从长远来说,则未免不是一种机遇。

毕竟,少了国酒的名头,唯有从品质上去赢得消费信任。

  没有了“国酒”的称谓,对公众、市场和茅台酒都是一种解脱。

一千多元的茅台,究竟算不算得上“国酒”,也再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高端也罢,低档也好,价高也罢,低价也好,都由市场的供需来决定,而不必在作出选择之时,被“国酒”的标签所束缚住手脚。

只不过,没有了“国酒”的标榜之后,对茅台究竟是机会,还是挑战,需要其审时度势作出选择。

(堂吉伟德)

  8.“看心情”的乱收费是管理不在服务区

  2017-01-0309:

46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

谢伟锋

  为方便当地百姓的长途出行,让居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附近的居民免受奔波之苦,很多服务区都开设了购票乘车窗口。

然而,这个便民的好事却在青银高速的淄博服务区悄然变了味:

客运车要想在服务区搭载乘客,必须要交人头费。

(1月2日齐鲁网)

  为能对客车雁过拔毛,乱收费人员手段也是“蛮拼的”:

强行拦车,殴打司机,恐吓乘客。

客车司机和旅客对此十分不满,却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出门在外,很多人不会因几块钱或是十几块钱和人死磕。

但这些“制服男女”非法执行着“乱收费”的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