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413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docx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

50幅油画纵览世界油画发展史

扬.凡.艾克“油画之父”

紫藤观点: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

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

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文艺复兴时期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作品,布面蛋彩

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

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观的反应。

此画中的维纳斯形象,虽然仿效希腊古典雕像,但风格全属创新,强调了秀美与清纯,同时也具有含蓄之美。

也预示着美需要像贝壳一样去打磨。

《蒙娜丽莎》,达芬奇,布面油画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布面油画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

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

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乌比诺的维纳斯》,提香,布面油画

在《乌比诺的维纳斯》中,提香把维纳斯搬回家中,让不食人间烟火的爱神住进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寝室里。

画面中的爱神头靠在左上角白色的枕头上,手臂向前弯曲,倚在枕头上支持着上身。

身后暗绿的帘幕将画面分成两半,身体如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一样,裸露着横躺在白色的绸布上,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但她却将视线投向画外,注视着走过的观众,寻求悦己者。

右上角未被帘幕遮闭的厅中,有一身着红裙、远离观众的妇人面左而立,在她前面有一位白衣少女背向观众跪着工作,观众对她们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与悠闲的想与人们交往的爱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赤裸、自由的女神与被华服约束的俗人,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与中古教会的清规教律在人世中的对抗。

《亚当与夏娃》,丢勒,德国

《亚当与夏娃》中夏娃左手摘禁果,右扶树技,正在行走,光彩照人的似舞形体给人活泼秀美的楚楚动感。

亚当的形体不如夏娃细腻优美,他半张嘴,头发散乱,表情恍惚、惶恐,左手紧张地捏着一截带果的枝叶,亚当的难堪拘谨与夏娃的微笑自然,形成风趣的映照。

两人的阴部均被簇生的树叶遮住。

德国的文艺复兴思想比南欧晚起,民情对性爱问题持更严肃态度,因而德国民族对人类性文明的贡献大量体现在性科学领域。

丢勒乃至其他德国艺术家对人体艺术投注的精力也不如意大利与法国艺术家多。

《亚当与夏娃》对人类的性与肉体美体现了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场,通过男女形象的动静粗细结合,忧喜参半地表现出来,符合当时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德国文化的特点与要求。

巴洛克时期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鲁本斯,弗兰德斯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从睡梦中劫走,正准备强行拉上马背的情景。

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两匹马和两对男女的交错动势,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

马头、人手、马脚、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伸,这里既是暴力,又是一种充满喜悦的游戏。

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猛烈的场面。

近乎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

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点暗示:

这是一种爱情的暴力。

鲁本斯所特有的画风,是富有装饰性的构思。

《夜巡》,伦勃朗,荷兰

《夜巡》作于1642年,尺寸为363X437厘米,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此画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

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荷币),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与别人占在同等的位置。

然而,伦勃朗却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把射手们安排在豪华的宴会或欢快的娱乐中,去表现每个人物的多少带有些做作的豪情和风姿,如哈尔期常做的那样更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

画家为了不便众多的人物捆塞在画面,对构图进行了精心设计,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和错落有致,同时还使中心人物斑宁。

柯克中尉及副手极为突出。

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

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

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枪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

《纺织女工》,委拉斯贵支,西班牙

这幅《纺织女》是委拉斯贵支继《宫娥》之后的又一杰作。

题材来自技艺女神巴拉斯与擅长纺织的少女阿莱辛比赛织布,巴拉斯因赛不过阿莱辛,因而恼羞成怒把阿莱辛变成了蜘蛛的故事,但这幅描绘神话题材的作品,一扫十七世纪神画题材画的旧习,而以世俗生活来表现神界,同时又把平凡的世俗生活表现得引人入胜,是一幅风格清新、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这主要是表现在,神话人物安置在画面中描绘的挂毯上,戴头盔的是技艺女神巴拉斯,站在她对面的少女便是阿莱辛,而画面的近景则是描绘了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但画家更重视现实世界,尤其是近景右侧那个穿白衣的纺织女的形象十分优美。

由此可以看到委拉斯开兹的艺术创作倾向。

画家在处理光彩和色彩上的高度成就,在这一作品中也体现得相当突出。

洛可可时期

《蓝衣少年》,庚斯博罗,英国

1770年,庚斯博罗得知雷诺兹在学院讲课时告诫学生:

兰色作为冷色最好不要在画中作主调,而有意约请一位工场住的儿子穿上兰色的服装为模特创作了一幅以兰色为主调的《蓝衣少年》。

这新颖别致的蓝色调不但没有任何不适之感,反而使人感到出奇制胜;这活泼、跳跃的蓝色绸缎,这变幻莫测的衣纹、高光;这不落俗套的蓝色调与含蓄、变换丰富的黄灰、蓝灰、绿灰、红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谐对比。

《蓝衣少年》的一举成功固然来自庚斯博罗在肖像画、风景画上的杰出才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色彩修养和色彩技巧,但是,如果没有雷诺兹对学生们的“告诫”,或许也不会出现这新颖别致的《蓝衣少年》。

《吹肥皂泡的少年》,夏尔丹,法国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尔丹早年的一幅风俗画:

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

油画中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

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新古典主义

《贺拉斯兄弟宣誓》,大卫,法国

此画取材于罗马故事,罗马城与毗邻的阿尔贝城争夺最高统治权,为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双方达成协议,各选出三名勇士代表本城同对方格斗,胜者则有统治权,画中荷拉斯家三兄弟被选中代表罗马城,临行前他们在父亲面前宣誓,表明为祖国而放弃个人私情,不获胜将战死沙场的决心。

而与之交战的邻国战士中,恰好有三兄弟的姐妹的未婚夫。

这个极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被大卫用直与曲、刚与柔的对比手法表现出来。

这一主题正切合当时的时势,获得一片喝彩声。

《大宫女》,安格尔,法国

从《大宫女》这幅油画中,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人体的比例,人体的背脊、双臂和大腿都比实际要长。

这种人为的夸张手法是有效的,因为观赏者立即被这个非同一般的宫女的体形和色彩所吸引住了,她斜卧在缓罗被褥当中,右手提起背景上的慢帐,彷佛要使自己的“姿色”浸透整个空间。

卡拉瓦乔主义

《召唤使徒马太》,卡拉瓦乔,意大利

画作《召唤使徒马太》是画家卡拉瓦乔创作于1599至1600年间的一幅油画。

使徒马太的形象刻画得非常成功,给人以真诚,厚道的感觉。

正如“圣经”所说他做过农民,手脚粗壮,神情憨厚,是基督需召唤的“能认识自己职业是被唾弃的人”隔在基督和马太之间的青年兵士,转过身体,警觉地望着这两个不速之客,似乎又在观察来人。

戴着羽毛帽子的青年也惊异地看着基督,而马太右边两人则低头点钱,不作理会。

这些处理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加强了人物关系的节奏感,使画面更耐人寻味、让人捉摸。

这些就是卡拉瓦乔艺术的成功之处。

《朱迪丝与荷罗孚尼》,阿特米希亚,意大利

浪漫主义

《1808年5月3日枪杀起义者》,戈雅,西班牙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又称《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是一幅描绘法军镇压起义者暴行的悲剧性作品,一幅英雄主义悲壮激昂的画面。

画家戈雅将要被杀害的起义战士置于画面上方的视觉中心,突出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

右边是一位僧侣,在就义前,正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位农民,看上去有着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神情坚定地望着夜空,无惧无畏;画家戈雅着意描绘一位愤怒之极、高举双手的市民,义正词严痛斥敌人暴行,这是人类英雄的伟大形象。

画家戈雅以马德里的夜景作为画面刑场的背景,意在表现黑暗笼罩着西班牙。

画面聚光于起义者形象,而将法军置于暗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又在地面置一灯笼,使一部分光由下向上放射,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

TheFightingTemeraireTuggedtoHerLastBerthtobeBrokenUp,透纳,英国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法国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浪漫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1830年7月28日巴黎人民占领王宫,推翻查理十世反动统治的战斗场面。

画中心高举法兰西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强健而美丽。

她半裸着身体,赤脚走在硝烟弥漫、尸横遍地的街垒中,她是共和国的象征。

在她身边跟随着参加战斗的少年、头戴礼帽的大学生以及工人和市民,他们全都手拿武器,群情激奋,在自由女神的引导下,踏着尸体勇敢无畏地迎向敌人,画面充满高昂热烈的战斗情绪。

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激情,强烈的色彩,浓郁的战斗氛围感创造了一幅歌颂革命的作品。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展出后,被政府以3000法郎收购,挂在卢森堡宫内。

现在它是卢浮宫的艺术珍品。

荷兰小画派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荷兰

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谜一样的作品。

画中背景里的浓黑,以及赫然出现的亮丽女子孤影,像维米尔的这种画法,在他的作品中现存的仅此一幅。

这幅画如同他的大部份肖像画一样,认不出画的是何许人。

维米尔则是一个全然不同于伦勃朗的画家,他的笔法绵长流畅,同时也细腻得多。

《谈曼陀铃的小丑》,哈尔斯,荷兰

这幅油画名为《弹曼陀铃的小丑》。

富有民主思想的画家哈尔斯,选择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流浪艺人,着意描绘他那乐观诙谐的小丑形象。

小丑的装束和表情虽然显得滑稽可笑,却显示了荷兰平民的性格特征:

他们幽默机智,忍辱负重,对艰涩的人生怀着乐观的态度,画家哈尔斯抓住了他那转瞬即逝的斜睨的眼神,透露出他那幽默机灵、充满欢乐的内心世界。

巴比松画派

《晚钟》,米勒,法国

《晚钟》画的相当简洁,暮色中一对农民夫妇听见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便放下手中的农活,低头默默祈祷,为平安度过一天而祝福。

画家着力描绘他们的虔诚和朴实,两位农民的形象仍是米勒特有的圆浑简朴的造型。

穿着粗羊毛织的衣服,略显稚拙,却十分纯真。

男人手拿帽子低头默祷,农妇双手合在胸前。

他们身边有简陋的农具,小推车和装土豆的麻袋,身后是一遍田野,远处隐隐可见教堂的样子。

《枫丹白露森林的一棵树》,卢索,法国

印象派

《印象.日出》,莫奈,法国

画作《印象·日出》是画家莫奈创作于1872年的一幅油画。

油画描绘的是初春薄雾中的勒阿弗尔港口日出的景象,以红、黄、蓝等华丽的色彩,表现日出的气氛,着眼点在色彩的趣味。

莫奈自己说:

“创作这幅画时,我从窗口望出去,太阳隐在薄雾中,在前景上,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人们问我它的标题,以便编入目录。

很难说得上是勒哈弗尔的风景,就写‘印象’吧!

我回答说。

《红磨坊街的舞会》,雷诺阿,法国

油画《红磨坊街的舞会》,又名《煎饼磨坊的舞会》,是法国印象派油画大师雷诺阿的名作。

当时雷诺阿五十三岁,印象派仍被学院派排拒于门外,而法国的美术行政当局在一九零零年万国博览会之前,对印象派仍刻意地忽视反对,幸好后来法国政府勉强的同意了这项捐赠。

这幅《红磨坊街的舞会》被安置在当时的近代美术馆后,渐渐声名远播,给毕加索、杜菲等画家带来许多灵感和启示。

雷诺阿在他七十八年的生涯中,留下了包括裸女画在内的为数颇多的名画。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裁缝师家庭,因为从事瓷磁器的描绘工作而开始接触绘画,之后因缘认识了那群后来被称为印象派画家的朋友们,而成为画家。

在雷诺阿众多的画作中,这幅三十五岁完成的《红磨坊街的舞会》可以说是雷诺阿灿烂青春的纪念碑。

《奥林匹亚》,马奈,法国

《奥林匹亚》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画家爱德华·马奈的作品。

在这幅画作中,画家用一种可以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裸体,既不求充分表现立体感,也不求半立体感,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压缩式立体感,结果身体却比乍一看来所显得更有体积感。

这种裸体观念很符合画面其余明亮部分——枕头、褥单、花色围巾和女黑奴衣服的结构方式。

在这些东西的表现上,显示了在裸体形象上所缺少的一种明暗交替或者跳动,它使整体具有了一种特别的轻巧感和光彩。

而它们的形式依然有如衬托在画面深色背景上的一块明亮的浮雕。

点彩派

《安涅尔浴场》,修拉,法国

修拉《安涅尔浴场》这是确立了以“点描”为表现手法的画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

此作品描绘了在巴黎西部阿尼埃尔一带塞纳河里享受沐浴之乐的人们。

当时二十五岁的秀拉探求出一种新的技法——点描法,这种点描技巧是将几种原料并列,但并非直接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色的基点,在观赏者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

(色彩的空间混合原理)

《绿色的海洋——威尼斯》,西涅克,法国

后印象派

《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荷兰

在《乌鸦群飞的麦田》这幅油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

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游魂》,高更,法国

高更认为“游魂”一画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幅画的基础也是一个直接的生活经历。

高更有一次离开自己的森林小屋到巴比埃城去,直到夜深才回来。

“一动也不动的、赤裸裸的泰古拉俯身直卧在床上,她用恐惧而睁大的眼睛直瞪着我,好像认不出我似的……泰古拉的恐惧也感染了我。

我觉得她那一对凝神的眼睛里仿佛放射着一道磷光。

过去,我从没有见到过她这样美的样子;她的美从来没有这样动人过。

”被单的黄色在这里把紫色的背景和橙黄色的人体以及蓝色的床罩连接起来。

在我们眼前产生的,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充满着光彩的和谐,它使人感到仿佛就是那种被毛利部落的人们看作是游魂磷光在闪烁。

遗憾的是,由于高更遵循了象征主义的原则,在画中引人了幽灵的形象。

这个形象在这里非常不协调。

它只能削弱色彩表现力所造成的效果。

“这幅画的诞生史是给那些总要弄清一切为什么和因为什么的人而写下的。

其实,这不过是一幅海边裸女习作。

”这幅画上的裸体本身是很现实的,因此画中越少自然主义、越少离奇,她也才越比那些象征性、装饰性因素更鲜明突出,高更在为了他的象征主义而牺牲了真正的主题之后,终于产生了一种批判的意识,理解到归根结底对他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恰恰是一幅笼罩在迷信恐惧的光环里的裸体习作。

《浴女们》,塞尚,法国

这是画家塞尚三幅《浴女们》中的最大的作品,突出了稳定的构图和静寂的色调,洋溢着沉稳之美。

巡回展览画派

TwilightMoon,列维坦,俄罗斯

《火枪手行刑日的早晨》,苏里科夫,俄罗斯

《火枪手行刑日的清晨》这幅油画描写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一件真事。

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

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

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

身穿海蓝色军装的彼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的近卫军。

他的背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

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

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

《伊凡雷帝杀子》,列宾,俄罗斯

《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绘画讲述的是16世纪的一个历史悲剧。

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虽然遭众人反对,但他仍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

这些举措备受彼得大帝的推崇。

但伊凡雷帝生性残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自己儿子图谋篡位。

在一次与儿子的争吵中,伊凡雷帝使用权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导致儿子不幸身亡。

画家以这个悲剧场面作为描绘对象:

沙皇在深红色的地毯上,紧紧搂抱着鲜血如注、因自己而丧命的儿子。

在伊凡雷帝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

像是在后悔,又像是在祈求儿子不要死,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种不可逆转的弑子之痛。

画家通过该作品,一方面,预示伊凡统治濒临灭亡,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人性和兽性交织在一起。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看到这幅作品后称赞道:

“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现实主义

《路遇》,库尔贝,法国

油画中所描绘的是画家库尔贝自己背着画箱外出写生,途中相遇朋友勃吕阿及其仆人的情景。

这幅画的意图是表现画家那种孤高自傲的虚荣心。

《三等车厢》,杜米埃,法国

在这幅油画中,我们看到挤在一节火车车厢里的巴黎劳工。

画面拥挤的狭小空间里,突出描绘前排三个人物,概括表现后面一群人,以坐椅靠背分隔前后,这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现象,但揭示了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在这三等车厢里坐着的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

这有限的画面空间,成了法国下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维尔纳分离画派

《吻》,克里姆特,奥地利

油画《吻》既表现了热烈的爱情,也暗示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它流露更多的是情欲的追求和满足。

这使克里木特的画带有几分独特的情调,它绝没有罗丹的同名雕塑那份清纯和崇高。

立体主义

《梦》,毕加索,西班牙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

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

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

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无题,勃拉克,法国

表现主义

《绝望》,蒙克,挪威

野兽派

《舞蹈》,马蒂斯,法国

油画《舞蹈》是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在极为简单的画面中,表现了充满跳耀感的生之欢愉。

抽象主义

无题,康定斯基,俄罗斯

无题,蒙德里安,荷兰

抽象表现主义

Number17,波洛克,美国

超现实主义

ApparitionoftheTownofDelft,达利,西班牙

巴黎画派

LuniaCzechovska,莫迪里阿尼,意大利

《孤独》,夏加尔,俄罗斯

夏加尔将基督表现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坐在草地上,陷入忧郁的沉思状态。

身后是村庄,天上有天使正在飞翔。

荒诞的画面,反映了画家夏加尔梦幻的艺术气质。

《孤独》一画中的人物、环境与构图,都反映出画家思念故乡的怀旧情绪。

他用立体主义的分析方式,使空间重迭、形象古怪,产生了一种浪漫的抒情情调。

至上主义

Head,马列维奇,俄罗斯

未来主义

无题,卡洛.卡拉,意大利

波普主义

无题,大卫霍克尼,英国

超级写实主义

无题,赫尔维因,奥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