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262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2.docx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2

 

一年级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王婧

 

小学新生家长心理辅导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在这里和大家谈谈小学新生家长的心理辅导问题。

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了,这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喜事,我们每个家长都在为孩子读书忙碌着准备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新的起跑线稳步前进。

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呢?

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家长的心理辅导入手,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

明确小幼区别,重视入学教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他将面对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伙伴、新的作息时间、新的要求和任务。

那么小幼之间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一、是社会角色的变化。

学龄前孩子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幼儿;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规章,如按时上学、认真听讲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是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包括了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卡通、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还有许多玩具。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活动空间较小。

而幼儿教师保教并重,陪着孩子做游戏、娱乐,在生活上照顾的更多。

在小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及班级管理上,要求比较严格。

在新环境里孩子还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要尝试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三、是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孩子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玩玩具,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他们要在课堂上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完成各科作业,这需要勤奋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四、家长要求的变化。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他们能吃好玩好身体好就基本感到满足了。

上小学以后,父母对孩子在学习成绩、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五、作息时间的变化。

在幼儿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

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不能迟到早退。

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的时间,每天2次,每次在25分钟左右;而小学每天便安排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增加了很多。

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只有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及半小时大课间活动时间。

跨进小学,孩子要经历这种种变化。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个变化可能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孩子们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较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改变和压力,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适应不良,通常会有这样四种表现:

1.不愿意上学。

有的孩子宁愿被关在家里,也不想上学。

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2.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

家长每每提到学校里的事或班级的同学,孩子就会比较烦躁和焦虑,不愿说。

3.性情发生改变。

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还有的变得孤单冷僻,不爱说话,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4.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家长应充分认识小学生与幼儿园在社会角色、主导内容、作息时间、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做好必要的入学准备,帮助孩子减少不适应症。

第二话题入学心理辅导

入学心理辅导包括家长心理辅导和新生心理辅导。

(一)家长心理辅导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了,新生心理辅导可以理解,怎么还要给家长做心理辅导呢?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说过:

“世界上所有的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都是从一个婴儿开始慢慢长大的,他能怎样的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再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曾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所以,人都是家庭塑造出来的!

”每个家长陪伴孩子的一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养对孩子的影响就好比是盖楼房打地基,地基的深度决定房子的高度。

因此,家庭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孩子的竞争实际上是每个家庭价值观、信念、行为的竞争。

实际上,根据老师们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他们之间的优劣主要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如孩子的品行、性格、自信心、责任感、毅力等等,而这些又和家庭息息相关。

这个假期,我学习了当今著名心理学流派萨提亚的亲子教育的课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课堂上:

老师说到:

“现在很多的职业需要持证上岗的经验,而作为父母,我们是否拿到过合格的“执照”?

她告诉我们:

每一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像一棵小树,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滋润灌溉,父母就像园丁一样照顾培育小树苗长大成材。

而我们为人父母的,是否知道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要做一个怎样的角色?

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似乎绝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让亲子关系不断经历爱与痛的考验。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新生家长的心理辅导,而且,还要提醒每一位父母都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

就好像每个人都要懂一些营养学一样,我们也应该懂一些心理学,尤其需要先懂得孩子的心。

那对于父母而言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心理学大师告诉我们三点:

第一:

做安全的父母。

第二:

给孩子心灵营养。

第三:

温和与坚持。

  做好父母的第一要素:

做安全的父母

换言之,就是让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能做到一点,对孩子而言就拥有了一个舒适、安全、感觉到被爱,并能随时敞开内心的成长空间,孩子就能在未来拥有健康自信的心灵。

做安全的父母主要要做到两点:

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和稳定的情绪。

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还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少年,在他们的世界里,父母就是自己的生活支柱。

父母的关系不好,他就感觉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担心自己被遗弃。

未来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研究也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氛围。

可见,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的孩子。

小孩子出问题的背后,很多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

家庭不能带给孩子平和,孩子心里就会乱,只不过孩子的症状不同而已,但症状背后都是心理的混乱。

成人心乱如麻时都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和消极情绪,更何况心理自控能力弱小的孩子?

父母间缺乏链接,家里就会缺乏爱的流动,家庭内在的生命力就非常贫瘠;夫妻关系好了,孩子的感觉就是温暖的、和谐的。

所以,父母应该理性的认识婚姻的价值,学习做好丈夫、好妻子;好爸爸,好妈妈。

如果你是单亲家庭,也不必紧张,因为教育与文化程度、职业、经济能力、和是否单亲没有必然联系,文盲可以教育出文坛巨匠,单亲家庭也可以发挥良好作用,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点:

父母还要保持稳定的情绪。

在这一点上,妈妈的作用更大。

萨提亚的课堂上有个母亲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做不出来就会非常紧张,然后就拼命哭不愿意做下去。

老师就问她,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自己紧张吗?

母亲说自己会很紧张,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萨提亚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

问题或困难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如果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管理好他们的情绪。

孩子的紧张不安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情绪的反应。

最后老师对这位母亲提出的处理办法是,当再出现这种情况时,先让自己平静下来,陪伴孩子,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都有妈妈在这里支持你。

当两个人都安静下来,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和孩子一起做作业。

孩子很多时候并不能判断客观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为父母的情绪都是自己导致的,然后会因此感觉非常恐惧不安。

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去做孩子的情绪教练,这样就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到他足够的应对情绪方法和面对困难的信心,才能培养出坚强和人格健全的孩子。

  做好父母的第二要素:

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最近15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不仅仅需要生理营养,更需要心理营养。

生理营养,可以很容易就做到,而心理营养如果足够的话,你的孩子就会是一个快乐、自主、负责任、爱学习、从而使生命力发挥的孩子。

什么是心灵营养?

“心灵营养”是相对于“物质营养”来说的,是指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被接纳,被认可,被赞美,被尊重等。

还包括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内心心理成长的规律。

而这些隐性的元素,不同的个体在各个阶段被满足的情况不一,也就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个性差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同性格。

不同的性格处世,就形成了不同的命运,也就上演了人间的悲欢离合……那么给孩子的心理营养都有哪些呢?

这里分两个大的方面来讲:

第一是积极的角度;第二是消极的角度。

首先我们来讲积极的角度。

最重要的第一点是无条件的接纳他。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考100分或是50分,孩子上清华或是上技校,作为父母,我们永远都会敞开家的大门接纳他们!

孩子知道他被父母无条件的爱着,他们就会很有能量!

很自信!

但孩子还小,难免犯错。

在他犯错时,要时时把行为和人分开,不要以大人的思维去评价孩子,人比其它东西更重要,我们的亲子关系比其它东西更重要,先注重关心这个人,这个关系,事情做砸了没有那么重要。

但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并不是放纵,我们接受的是孩子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行为。

另外,中国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爱在心头口难开,你不把爱表达出来,孩子怎么会知道你爱他呢?

因此,鼓励每一个父母经常对孩子说:

“我爱你!

再有,孩子的心理营养来自于肯定,获得认同才会有力量。

中国民族自古是一个推崇谦逊的民族,所以中国的父母一直都不太擅长于称赞和鼓励孩子。

而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很有绘画天赋,在孩子最初画画的时候,她就对孩子说,孩子,你画面上物体的构图非常合理,让我觉得你的空间感非常好,这个是妈妈我都做不到的哦。

当这个孩子长大后,他做了自己喜欢的设计工作。

每当在具体工作中遇到构图问题和需要做一些相关重要决策时,他都会对身边的人说放心吧我从小空间感就非常好,我的决定不会有问题。

然后他都确实能做到最好的处理。

父母的鼓励塑造和激发了孩子优秀的特质。

作为父母,尝试去多多鼓励孩子具体的行为,去鼓励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当孩子出现一些偏差行为时,依然选择去发现和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这样即使是因为早期家庭因素导致严重问题的儿童心灵也可以得到滋养,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会变得开朗自信有安全感。

老师还强调,鼓励最重要的一点是不隐含强求继续良好的表现,例如称赞孩子做得好,但不说希望以后做得更好和加油。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压力。

单纯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所以,少给他批评,少给他评价,让孩子的自我肯定越来越多。

人人都很脆弱,孩子尤其如此。

人喜欢呆在有爱的地方。

让父母们的用心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自我。

第三,我们要信任孩子。

我们每一个人所受的影响,基本都是由最信任的人给的,孩子也是这样。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一方面来自父母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

父母要相信孩子,孩子才会更自信。

如果你老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怀疑,或者只是让孩子服从于自己安排好的一切,那么孩子就渐渐地变得没有主见。

如何建立信任,建议家长经常把以下日常用语挂在嘴边。

“我见到你……”;

“我听到你……”;

“我感觉到你……”;

“我相信你自己可以……”;

“不要忘了你本来就是……”。

例如,“我小孩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他自己觉得很内疚,我应该怎样安慰他?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上面的日常用语:

我看见你考完后有点闷闷不乐,我听到你的自责了,我觉得你很不开心,不要难过,你已经做到最好了,不要忘了你本来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在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给孩子透露了这些信息:

你很在乎他,你很看重他的感受,他的感觉在你心目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你绝对信任他。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从消极的角度讲应该做到三个不要:

第一: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比如:

不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当孩子自遇到失败的时候,不泼冷水。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候当面指出,不和孩子算总账,翻旧帐。

第二:

不要让他感到羞耻。

比如:

不对孩子说:

“你看人家***每次都比你强!

”不对孩子说;“就你笨,什么都不会!

第三:

不要给孩子转嫁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孩子对于过大的压力和不必要的压力会有恐慌感。

比如:

父母总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母亲从小就热爱音乐,孩子却不喜欢弹钢琴,唱歌,但被母亲逼迫上兴趣班。

做好父母的第三要素:

温和而坚持

∙无论是在课堂的提问中还是在课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大家最多的困惑就是关于自己孩子身上一些很让自己头疼的行为和习惯该怎么办。

林老师提出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方式:

做温和而坚持的父母。

所谓温和而坚持,是指在语气上不带情绪,不指责不批判,而在态度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父母在与孩子有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温和的让孩子明白在重要的是非对错上,怎么哭闹怎么耍赖都对父母是没用的,父母是不会妥协的。

明确这样的界限,慢慢的孩子就会学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然而然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这样当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时,才能行之有效。

那么怎样去批评孩子呢?

在批评时要与孩子有语言或肢体上的连结,(如在孩子说话之前握着孩子的手)否则孩子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或父母不再爱他),也不会真正听话。

我们的原则是:

温和而坚持!

我接纳孩子这个人,但不接纳这个错误行为!

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反复,这时就需要父母的坚持,这对于妈妈来说很难因为女人更容易情绪化和放弃原则。

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温和容易导致冲突,不坚持原则会让孩子无法无天。

所以,清晰地告诉孩子界限,非常重要!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束光,当这束光够明亮时,孩子便能走好他脚下的路。

爱,永远没有错,如何爱才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和成长的。

就在今天,让改变从我们做父母的开始。

再过几天,孩子就要踏进小学校门,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了。

这个特殊阶段,家长也和孩子一样兴奋、忐忑,这里常常会有一些误区,从而导致孩子产生诸多的适应不良。

具体来看:

误区一:

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

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将孩子交给保姆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那你的孩子在起跑时就已经慢了。

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父母的责任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所以我们希望由父母亲自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要以各种理由将这份责任转嫁给他人。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

孩子一年级时,父母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

那么有的专家说陪孩子读书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性,而在一线的老师们认为说这些话的人太不负责了。

为什么?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

幼儿园的任务是玩,上学的任务是学习。

怎么学?

怎么写作业?

孩子并不知道,需要父母的指导。

尤其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天大的事情都没有陪孩子写作业重要。

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放手不管意味着父母不负责任。

上学的孩子不容易,父母必须为孩子付出一定的心血。

不然,对孩子来说会很委屈冤枉的。

试想,一个成年人新换一份工作时,内心都有惶恐不安的感觉,更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

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他很无助,他哪里知道怎么办呢?

当父母的怎么能甩手不管呢?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父母!

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父母作为自己的支撑力量。

有的父母是不懂得孩子的内心需要,以为给孩子送到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事实上,物质和精神完全是两回事。

在这里,还要请家长注意的是,陪读不是监督或代劳。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道学习的这种形式,让孩子学会怎么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陪读的重点所在。

误区二: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的期望值过高。

有些家长在孩子还未进小学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进入小学之后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排满,不是用来学习奥数,就是用来培训英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纷纷提前给孩子进行学科教育。

这些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揠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

忽视孩子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只要学习好生活就全包,其余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用管的做法在如今的4-2-1家庭中屡见不鲜。

于是出现了带着保姆去上大学的事情。

这对于孩子来说绝非乐事。

长久下去,孩子的责任心无法得到培养,埋下的祸患最终会让孩子偿还。

因此让孩子接受一定的生活锻炼是必须的。

举个例子吧:

刚入学的小朋友常常会有各种遗忘事件发生,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心急火燎地给孩子送去书本。

应该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

只有经一事,才能长一智。

碰到类似的事情,家长就应该顺其自然,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就会有效的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误区四:

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家长从吃饭是打开电视机,一直看到很晚,却叫一个刚入学的孩子自己看书做作业,对他不理不睬,我想无论什么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会相信,看书比看电视更有趣。

要让孩子爱学习,父母要带头学习,与孩子共同学习、交流和分享。

这样的行为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

误区五:

孩子的训练从入学开始。

“学问没有快捷方式”,家庭学习必须从入学后立刻开始。

有些家长认为:

一二年级内容简单,随便学一学,等到三年级再抓吧。

殊不知,您这一随便,把培养孩子习惯最有利的时间都耽误了!

以前我带过一个小女孩,刚上一年级时年龄小,身体不好,很瘦弱,家长心疼孩子,一二年级没有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等到三年级时,才发现赶不上了!

直到毕业,她都是班上的倒数。

非常遗憾啊,实际上他很聪明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希望家长们能从头抓起。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家长先行。

只有家长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在与孩子共同面对即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问题时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二)孩子的心理辅导

1、要让孩子向往学校生活。

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入学前,家长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背着书包上学了,上学后你可以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那是十分光荣的;你可以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

如家长有时间,还可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

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已经显示出了很多的差异,与一些已经在家中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相比较,有些孩子会显得不那么出色,这会使他们丧失一些信心。

或者,有的孩子尽管学习较出色,但自控力差,不能获得很多表扬,也会觉得没有信心。

还有我们每个班多在60人左右,有时在一节课里,老师确实照顾不到这么多孩子。

这时,家长就可以向孩子提供别人,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信息,以帮助他们增强信心。

另外,还可以帮助孩子以勤补拙,扬长避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有强与别人的地方,别人能成功,自己同样能成功。

孩子是需要激励的,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开花,长成参天大树。

3、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学习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孩子刚开始入学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可能很不适应,可能会碰到不少困难,感受到压力,遇到挫折。

比如说受到了老师同学的批评,竞选班干部落选、考试成绩不如意等等,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认识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挫折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失败,早积累人生的财富,这是人生投资。

相反,一帆风顺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危险的。

所以当孩子受到挫折,失意时我们家长应从正面引导孩子,告诉他们谁都会遇到这些困难,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遇到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只要下次努力或改正就是好孩子。

通过自己的关心、鼓励引导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质量。

4、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能够忍耐的孩子,在学业及社会生活上都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不论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学习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长让孩子忍耐饥饿、口渴、寒冷、疲劳等等身体的苦痛,一些昂贵的玩具叫孩子忍耐到生日或重要节日再买,这样,孩子对于想要之物没办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锻炼,使孩子拥有自信。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限制真是有点痛心,但是请家长记住:

欲望很容易会得到满足的孩子,就不懂得珍惜。

家长要对孩子的物质欲望严格一些,情绪欲求宽松。

当他向你撒娇时就可以抱抱他、摸摸他的头、用心疼他。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家长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

总之,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只要家长用心去做,孩子在上学之后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学习生活了。

讲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还在想我们的祖辈,父辈似乎没有多用心,就完成了做父母的工作,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之路却似乎异常地任重道远,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社会类型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孩子没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团体帮助他了解人与人的不同,去学习人际交往,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

而在以前,从兄弟姐妹到亲戚邻居,我们可以跟十几个孩子天天在一起。

玩的过程中,自己比不上人家怎么办,跟别人性格不同时怎么办,某些人性格特别凶怎么办,和谁闹了别扭怎么办……所有这些社会技能,沟通技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但是现在的孩子没有这种机会,因此责任全落在了父母身上。

而这一代的社会压力和成长压力也远远大于我们那个年代。

所以说,现在已经不能再讲"以前我的父母没有学过,不是把我也养得很好吗?

"这种话。

对不起,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祝愿每个家庭都拥有和睦和幸福!

祝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另外,常常有朋友或老师让我推荐比较好的、比较实用的教育书籍,但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就一并为家长也推荐几本好书:

1、《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国维吉尼亚•萨提亚

2、《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台湾李中莹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国阿代尔•法伯

4、《慢养: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台湾黑幼龙

5、《养育男孩》澳大利亚史蒂夫•比达尔夫

6、《养育女孩》澳大利亚吉塞拉•普罗伊朔夫

7、《正面管教》美国简•尼尔森

对于单亲家庭的家长特别推荐两本书中的两个章节:

1、《当我遇见一个人》第五章;

2、《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第九章。

这里有一些书是在兰州买不到的,需要家长们记录一下,在淘宝网或当当网上购买。

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最后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家长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