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13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ppt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一)基本内涵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1、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2、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治疗修补取向、成长发展取向。

3、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家庭,是对象,也是场景。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背景、以家庭为对象,以家庭为活动单位。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一)基本内涵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一)基本内涵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危机、潜能发挥、提高生活水平结合家庭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主要区别:

1、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早,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延伸)2、关注焦点不同(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更广,如个人、亲子、家庭与家庭,家庭治疗集中于家庭结构和互动)3、工作理念不同(家庭社会工作强调日常生活场景和人在情境中,家庭治疗关注互动和结构,在辅导室中开展。

)4、专业关系不同(家庭社会工作强调情感交流,良好合作;家庭治疗则不突出),联系:

1、服务领域相互影响:

以家庭为帮助对象2、服务模式相互影响:

家庭社会工作运用家庭治疗的方法和技巧3、工作人员相互影响:

社工在辅导室,家庭治疗师在日常环境开展服务。

1341.大力夫妻带着16岁的女儿来见社会工作者,女儿出现厌食症已有半年,明显消瘦,无法上学。

面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大力因婚外情一年前开始与妻子闹离婚,很少回家。

大力的妻子除了哭泣,就是在女儿面前不停地抱怨丈夫。

社会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女儿的厌食症与他们的夫妻关系有关。

根据结构式家庭治疗原理,社会工作者对该家庭干预的主要目标应是()。

A.改善夫妻关系,帮助夫妻妥善处理离婚问题B.改善亲子关系,减少母亲情绪对女儿的负面影响C.重构家庭界限,引导母亲不再让女儿涉入夫妻次系统D.调整家庭结构,协助父母齐心协力帮助女儿走出困境,家庭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和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孩子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为家庭之外生活做准备,家庭,赡养、抚养、教育、支持功能,生育繁衍、娱乐休闲功能,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什么是家庭:

家庭依靠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连结家庭成员拥有共同分享的历史和未来家庭成员之间有深厚的情感联系,(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随着家庭成员成长,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需求与互动交流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保持自己对家庭生活经验的警觉,避免误解,了解受助家庭的真实需要。

(个别化原则),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真正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考察,了解成员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把握危机介入的时期,结合危机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危机解决的方式,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另外强调社会环境中重要他人的影响,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基本观点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家庭系统概念的核心要素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和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3、家庭系统中每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4、家庭的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个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15自从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之后,王女士便不断与丈夫争吵。

每次争吵后,王女士都在女儿面前抱怨。

不久,王女士发现女儿开始厌学、逃课,学习成绩出现下滑。

王女士非常担心女儿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王女士()。

A改善与丈夫的关系B加强与女儿的沟通(家庭系统理论的最大特点,强调沟通交流方式)C调整其丈夫与女儿的关系D明确与女儿的界限,例、小柔,女,14岁,父亲在她6岁的时候出国读书,到她10岁时回国,这四年里,小柔一直与母亲生活,母亲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小柔身上,对她倍加呵护。

父亲看不惯母亲如此宠爱小柔,夫妻俩时常发生争吵,小柔对此非常忧虑。

前年,小柔被诊断为厌食症,一家人非常着急,父母也不再争吵了,父母带小柔去过多家医院,但小柔的病总不见好。

社会工作者经过对小柔生病前的家庭情况的了解发现,小柔病可能与()有关。

A.父女关系疏离B家庭成员过度保护C家庭成员对小柔的病过于关注D.家庭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E.父母与孩子的界线不清,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需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在家庭发展比较脆弱的阶段容易出现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家庭生命周期理论,16、27岁的独生子小南去年刚结婚,住在与父母相邻的社区。

婚后,小南母亲每天来小南的住处替他们做饭、打扫卫生,周六、周日也不例外,还会对着小南夫妇不停地唠叨。

小南妻子很不习惯,抱怨婆婆管得太多,干扰了他们的生活。

小南父亲认为妻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他,小南母亲自己也觉得很委屈,求助社会工作者。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是()。

A、增进母子间的沟通B、协助小南父母调整夫妻角色C、协助小南母亲接纳子女自立的需要D、增进婆媳间的相互理解,例、按照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如果一个家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子女,那么这个家庭始终处于()期。

A.育儿期B学龄前期C学龄期D青少年期例、张先生是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妻子是中学教师,家庭生活其乐融融。

独生女儿乖巧聪明,学习成绩优良,去年高中毕业,以优秀成绩被国外某大学录取。

张先生和妻子都非常高兴,但女儿离开后,妻子便开始不安,担忧女儿是否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面对空落落的家愈感寂寞,常常流泪,还时常与丈夫争吵,在家庭辅导中,社会工作者帮助张先生夫妇学习适应女儿离开后的生活,并调整各自的家庭角色,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以()理论为基础开展家庭辅导的。

A.生态系统B.家庭系统C.家庭生命周期D.家庭结构,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帮助父母学习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增进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综合一体:

如肺结核疾病患者家庭,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改善,妇女权益的法律援助,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例、老李半年前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里读小学,为了能支付孩子的学习和养家费用,老李白天在建筑工地工作,晚上给工地看大门,非常辛苦,时常因家庭琐事与孩子争吵,最近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不遵守课堂纪律,随地吐痰,老李批评了他,他还与老李顶嘴,这令老李既生气又伤心,无奈之下,求助了社会工作者,针对老李家的情况,为了改变孩子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宜开展()A.家庭行为学习B.家庭心理健康教育C.家庭支持D.家庭情绪管理备注:

A、孩子从农村转到城里读书,需要及时调整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

42小张夫妇发现儿子小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不好,自己玩过的玩具不整理。

说话也没礼貌,他们向社会工作者小孙求助。

小孙根据家庭行为学习原理为小强设计了行为改变的方案,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指导小强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B指导小张夫妇学习新的亲子沟通方式C指导小张夫妇形成家庭角色分工并制定家庭规划D.指导小强学习新行为并鼓励父母及时给予奖励,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家庭的救助和帮扶,经济补助和救济金,1、家庭生活教育2、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3、家长学校,1、婚姻调解2、婚姻学校3、新的服务项目:

婚姻辅导、家暴干预,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在家庭自然生活场境中观察、评估,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不仅是帮助解决问题,更要增强家庭成员应对问题的能力家庭个别化原则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从受助家庭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把握真实需要,提供服务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关注目前需要+长远需要;解决问题+预防问题,1377.自从有了孩子,小赵夫妇就争吵不断,妻子指责丈夫不关心孩子成长,丈夫抱怨妻子过分溺爱孩子。

为了准确评估小赵夫妇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家庭处境化原则开展调查工作。

下列做法中符合该原则的有()。

A.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小赵夫妇的日常生活安排B.观察小赵夫妇问题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潜能C.观察小赵夫妇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D.观察小赵夫妇的日常生活安排与需求之间的关联E.观察小张夫妇目前需求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长远需求,例、3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后,小丽与母亲相依为命。

小丽学习很认真,但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小丽的母亲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小丽,仍不见效果,母女俩很着急,便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小丁与小丽及其母亲一起分析情况,讨论提高小丽学习成绩的可行办法。

小丁让小丽的母亲看到,小丽虽然在学习新知识时,领会和理解较慢,可是她一旦理解后就能很好地掌握,以此增强母亲对小丽学习的信心。

社会工作者进一步指出,母亲也应培养小丽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丁的服务中,突出体现了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原则。

A.家庭处境B.帮助家庭成员增能C.家庭个别化D.满足家庭成员需要,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结束阶段,1、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2、为初次会谈做好准备3、安排第一次会谈:

初步预估受助家庭的问题以及与受助家庭建立基本信任关系,1、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

问题、能力、互动方式、与外部环境的交流、生命周期3、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1、制定服务介入计划:

问题、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2、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

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调动者,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以及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家庭结构图,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用图形方式表示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方式,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变的状况,帮助受助家庭收窄注意焦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运用例子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让其了解困难解决的不同途径和经验,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消极态度和认识,家庭结构图,男女离婚分居婚姻同居绘制三原则:

1、长辈在上,晚辈在下2、同辈,长在左,幼在右3、夫妻关系,男左女右,43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抱怨:

“你说这孩子是怎么了?

那么简单的东西学了一遍又一遍,总是记不住,可只要说起玩,他就来劲。

”小李运用再标签提问技巧帮助王女士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小李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再标签技巧运用的是()。

A“你是说孩子对感兴趣的事很投入。

是吗?

”B“你是说孩子对学习很不上心是吗?

”C“你是说孩子总是想着玩是吗?

”D“你是说孩子管不住自己是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