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83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docx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附录A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

附录A

水质参考指标的检验方法(参考件)

A.1氨氮

水中氨氮可用纳氏比色法或酚盐法测定。

酚盐法比纳氏法有较高的灵敏度。

水样中的氨氮极不稳定,除加入适合的保存剂并目在冷藏条件下运输,还必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分析。

A.1.1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A.1.1.1应用范围

A.1.1.1.1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氨氮含量。

A.1.1.1.2水中常见的钙、镁、铁等离子能在测定过程中生成沉淀,可加入酒石酸钾钠掩蔽。

水样中含有余氯时能与氨结合成氮胺,可用硫代硫酸钠脱氯。

水中悬浮物质可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混凝沉淀除去。

A.1.1.1.3硫化物、铜、醛等亦可引起溶液浑浊。

脂肪胺、芳香胺、亚铁等可与碘化汞钾产生颜色。

水中带有颜色的物质,亦能发生干扰。

遇此情况,可采用蒸馏法去除。

A.1.1.1.4本法最低检测量为1μg氨氮,若取5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L。

A.1.1.2原理

水中氨与纳氏试剂(K2Hgl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黄至棕色的化合物(NH2Hg2OI),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

A.1.1.3仪器

A.1.1.3.1500ml全玻璃蒸馏器。

A.1.1.3.250ml具塞比色管。

A.1.1.3.3分光光度计。

A.1.1.4试剂

本法所有试剂均需用不含氨的纯水配制。

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者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制得。

A.1.1.4.1氨氮标准贮备溶液:

将氯化铵(NH4Cl)置于烘箱内,在105℃烘烤1h,冷却后称取3.8190g,溶于纯水中,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1.00ml含1.00ing氨氮(N)。

A、1.1.4.2氨氮标准溶液:

(临用时配制):

吸取10.00ml氨氮贮备溶液(A.1.1.4.1),用纯水定容到1000ml,此溶液1.00ml含10.0μg氨氮(N)。

A.1.1.4.30.35%硫代硫酸钠溶液:

称取0.3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此溶液0.4ml能除去200ml水样中有效氯1mg/L。

使用时可按水样中余氯含量计算加入量。

A.1.1.4.4磷酸盐缓冲溶液:

称取7.15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及34.4g磷酸氢二钾(K2HPO4或45.075gK2HPO4·3H2O),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500ml。

A.1.1.4.52%硼酸溶液:

称取20g硼酸,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A.1.1.4.610%硫酸锌溶液:

称取10g硫酸锌(ZnSO4·7H2O),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A.1.1.4.724%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24g氢氧化钠,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A.1.1.4.850%酒石酸钾钠溶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纯水中,加热煮沸至不含氨为止,冷却后再用纯水补充至100ml。

A.1.1.4.9纳氏试剂:

称取100g碘化汞(Hgl2)及70g碘化钾(KI),溶于少量纯水中,将此溶液缓缓倾入已冷却的500ml32%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停搅拌,然后再以纯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

本试剂有毒,应谨慎使用。

注:

配制试剂时应注意勿使碘化钾过剩。

过量的碘离子将影响有色络合物的生成,使发色变浅。

贮存已久的纳氏试剂,使用前应先用已知量的氨氮标准溶液显色,并核对应有的吸光度;加入试剂后2h内不得出现浑浊,否则应重新配制。

A.1.1.5步骤

A.1.1.5.1水样预处理

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A.1.1.5.1.1蒸馏

A.1.1.5.1.1.1取200ml纯水于全玻璃蒸馏器中,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液(A.1.1.4.4)及数粒玻璃珠,加热蒸馏,直至馏出液用纳氏试剂(A.1.1.4.9)检不出氨为止。

A.1.1.5.1.1.2稍冷后倾出并弃去蒸馏瓶中残液,量取200ml水样(或取适量,加纯水稀释至200ml于蒸馏瓶中。

根据水中余氯含量,计算并加入0.35%硫代硫酸钠溶液脱氯。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水样至呈中性。

A.1.1.5.1.1.3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液(A.1.1.4.4),加热蒸馏。

用200ml容量瓶为接收瓶,内装20ml硼酸溶液(A.1.1.4.5)作为吸收液。

蒸馏器的冷凝管末端要插入吸收液中。

待蒸出150ml左右,使冷凝管末端离开液面,继续蒸馏以清洗冷凝管。

最后用纯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供比色用。

注:

水中含钙量超过250mg/L时,将与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钙沉淀,并释放出氢离子,使溶液pH值低于7.4,影响氨的蒸馏。

因此硬度高的水样应增加磷酸盐缓冲溶液用量,并用酸或碱调节pH值为7.4后,再行蒸馏。

A.1.1.5.1.2混凝沉淀

取200ml水样,加入2ml硫酸锌溶液(A.1.1.4.6),混匀。

加入0.8~1ml氢氧化钠溶液(A.1.1.4.7),使pH值为10.5,静置数分钟,倾出上清液供比色用。

经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沉淀的水样,静置后一般均能澄清。

如必需过滤时,应注意滤纸中的铵盐对水样的污染,必需预先将滤纸处理后再使用。

A.1.1.5.2测定

A.1.1.5.2.1取50.0ml澄清水样或经预处理的水样(如氨氮含量大于0.1mg,则取适量水样加纯水至50ml)于50ml比色管中。

A.1.1.5.2.2另取50ml比色管10支,分别加入氨氮标准溶液(A.1.1.4.2)0、0.10、0.30、0.50、0.70、1.00、3.00、5.00、7.00及10.00ml,用纯水稀释至50ml。

A.1.1.5.2.3向水样及标准溶液管内分别加入1ml酒石酸钾钠溶液(A.1.1.4.8)(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1.0ml纳氏试剂(A.1.1.4.9),混匀后放置10min,于42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如氨氮含量低于30μg,改用3cm比色皿。

低于10μg的氨氮可用目视比色。

A.1.1.5.2.4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氨氮含量,或目视比色记录水样中相当于氨氮标准的含量。

A.1.1.6计算

式中:

C——水样中氨氮(N)的浓度,m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管中氨氮的含量(或相当于氨氮标准的含量),μg;

V——水样体积,ml。

A.1.1.7精密度与准确度

有65个实验室用本法测定含氨氮1.3mg/L的合成水样,其他离子浓度(mg/L)分别为:

硝酸盐氮,1.59;正磷酸盐,0.154,测定氨氮的相对标准差为6.9%,相对误差为0。

A.1.2酚盐分光光度法

A.1.2.1应用范围

A.1.2.1.1本法适用于无色、澄清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氨的直接测定。

单纯的悬浮物可通过0.45μm滤膜过滤。

干扰物较多的水样需经蒸馏后再行测定。

A.1.2.1.2为防止氨氮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于每升水样中加入0.8ml硫酸,并在4℃保存。

如有可能,最好在采样时立即过滤,并加入试剂显色,这样结果更为准确。

注:

对于直接测定的水样,加硫酸固定时必需注意酸的用量。

一般水样每升加0.8ml硫酸已足够;碱度大的水样可适当增加。

应注意勿使过量,以免使加显色剂后pH值不能控制在10.5~11.5。

A.1.2.1.3本法最低检测量为0.25μg,如取10ml水样按本法操作,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mg/L。

A.1.2.2原理

氨在碱性溶液中与次氯酸盐生成一氯胺,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下与酚生成吲哚酚蓝染料,比色定量。

一氯胺和吲哚酚蓝的形成均与溶液pH值有关。

次氯酸与氨在pH7.5以上主要生成一氯胺,当pH降低到5~7和4.5以下,则分别生成二氯胺和三氯胺,在pH10.5~11.5之间,生成的一氯胺和吲哚酚蓝都较为稳定,且呈色最深。

用直接法比色测定时,需加入柠檬酸防止水中钙、镁离子生成沉淀。

A.1.2.3仪器

A.1.2.3.110ml具塞比色管。

A.1.2.3.2分光光度计。

A.1.2.4试剂

本法配制试剂及稀释水样均需用不含氨的纯水。

A.1.2.4.1氨氮标准贮备液:

同A.1.1.4.1。

A.1.2.4.2氨氮标准溶液(临用时配制):

吸取5.00ml氨氮贮备溶液(A.1.2.4.1)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到刻度,此溶液1.00ml含5.00μg氨氮。

A.1.2.4.3酚—乙醇溶液:

称取62.5g精制过的苯酚(无色),溶于45ml95%乙醇中,保存于冰箱中,如发现空白值增高,应重配。

A.1.2.4.41%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

称取1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又名硝普钠〕,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贮存于冰箱中。

如发现空白值增高,应重配。

A.1.2.4.524%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120g氢氧化钠,溶于550ml纯水中,煮沸并蒸发至450ml,冷却后稀释到500ml。

A.1.2.4.6柠檬酸钠溶液:

称取200g柠檬酸钠(C6H5O7Na3·2H2O)溶于600ml纯水中。

煮沸蒸发至450m1,冷却后加纯水稀释至500ml。

A.1.2.4.7酚盐—柠檬酸盐试剂:

将3.0ml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A.1.2.4.4),5.0ml酚—乙醇溶液(A.1.2.4.3),6.5ml氢氧化钠溶液(A.1.2.4.5)及50ml柠檬酸钠溶液(A.1.2.4.6)加以混合。

在冰箱中保存,可使用2~3大。

A.1.2.4.8含氯缓冲溶液:

称取12g无水碳酸钠(Na2CO3)及0.8g碳酸氢钠(NaHCO3),溶于100ml纯水中。

加入34ml3%次氯酸钠溶液(或安替福明),并加纯水至200ml,放置1h后即可使用。

本试剂1ml用纯水稀释到50ml,加入1g碘化钾及3滴浓硫酸,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2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生成的碘,应消耗5.6ml左右。

如低于4.5ml应补加次氯酸钠溶液。

A.1.2.4.7和A.1.2.4.8二种试剂混合后pH值的校正:

加1.0ml酚盐—柠檬酸盐溶液(A.1.2.4.7)和0.4ml含氯缓冲溶液(A.1.2.4.8)于10ml纯水中,其pH值应在11.4~11.8之间,否则应在酚盐—柠檬酸盐溶液中再加入适量24%的氢氧化钠溶液(A.1.2.4.5)。

A.1.2.5步骤

A.1.2.5,1试剂空白的制备:

取10ml纯水,置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0.4ml含氯缓冲溶液(A.1.2.4.8),混匀,静置半小时,将存在于水中的微量氨氧化分解,然后加入1.0ml酚盐—柠檬酸盐溶液(A.1.2.4.7),静置90min,测定吸光度,即为不包括稀释水在内的试剂空白值。

A.1.2.5.2标准系列的制备:

分别吸取氨氮标准溶液(A.1.2.4.2)0、0.05、0.10、0.50、1.00、1.50及2.00ml于7支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纯水至10ml刻度。

A.1.2.5.3取10.0ml澄清水样或水样蒸馏液,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

注:

用蒸馏法预处理水样时可按A.1.1.5.1.1操作,改用50ml0.02mol/L硫酸为吸收液。

A.1.2.5.4向水样及标准管中各加入1.0ml酚盐—柠檬酸盐溶液(A.1.2.4.7),立即加入0.4ml含氯缓冲溶液(A.1.2.4.8),充分混匀。

静置90min后,于63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A.1.2.5.5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氨氮的含量。

A.1.2.6计算

式中:

C——水样中氨氮(N)的浓度,m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管中氨氮的含量,μg;

V——水样体积,ml。

A.2亚硝酸盐氮

水中亚硝酸盐氮是标志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指标之一。

它是含氮化合物分解的中间产物,不稳定,易氧化成硝酸盐,也可被还原成氨。

它的含量与硝酸盐和氨的含量结合考虑,可推测水体污染程度及净化能力。

A.2.1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

A.2.1.1应用范围

A.2.1.1.1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亚硝酸盐氮。

A.2.1.1.2水中三氯胺产生红色干扰。

三价铁、铅等离子可产生沉淀,引起干扰。

二价铜离子起催化作用,可分解重氮盐,因而使结果偏低。

有色离子有干扰作用,也不应存在。

注:

试剂加入的次序改为先加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后加对氨基苯磺酰胺,可稍减低三氯胺产生的红色干扰。

但三氯胺浓度大时仍能产生橙色。

A.2,1.1.3本法最低检测量为0.05μg亚硝酸盐氮,若取5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mg/L。

A.2.1.2原理

在pH1.7以下,水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起重氮作用,再与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产生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比色定量。

A.2.1.3仪器

A.2.1.3.150ml具塞比色管。

A.2.1.3.2分光光度计。

A.2.1.4试剂

A.2.1.4.1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0.2463g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的亚硝酸钠(NaNO2)。

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

每升内加2ml氯仿保存。

此溶液1.00ml含50.0μg亚硝酸盐氮。

A.2.1.4.2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

取10.00ml亚硝酸盐氮贮备溶液(A.2.1.4.1),用纯水稀释至500ml,再从中吸取出10.00ml,用纯水定容100ml。

1.00ml含0.10μg亚硝酸盐氮。

A.2.1.4.3氢氧化铝悬浮液:

同18.1.3.4。

A.2.1.4.41%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

同29.2.4.3。

A.2.1.4.50.1%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溶液:

同29.2.4.4。

A.2.1.5步骤

A.2.1.5.1若水样浑浊或色度较深,可先取100ml,加入2ml氢氧化铝悬浮液(A.2.1.4.3),搅拌后静置数分钟,过滤。

A.2.1.5.2先将水样或经处理后的水样,用酸或碱调节至中性,取50.0ml,置于比色管中。

A.2.1.5.3另取50ml比色管8支,分别加入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A.2.1.4.2)0、0.50、1.00、2.50、5.00、7.50、10.00及12.50ml,用纯水稀释至50ml。

A.2.1.5.4向水样及标准色列管中分别加入1ml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A.2.1.4.4),摇匀后放置2~8min。

加入1.0ml盐酸N—(1—萘基)—乙烯二胺溶液(A.2.1.4.5),立即混匀。

A.2.1.5.5于54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在10min至2h内,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如亚硝酸盐氮浓度低于4μg/L时,改用3cm比色皿。

A.2.1.5.6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管中亚硝酸盐氮含量。

A.2.1.6计算

式中:

C——水样中亚硝酸盐氮(N)浓度,m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样品管中亚硝酸盐氮含量,μg;

V——水样体积,ml。

A.3耗氧量

耗氧量是1L水中还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毫克数。

不同条件下所测得的耗氧量值不同,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同样条件下所得耗氧量值才有可比性,因此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测定方法。

饮用水耗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酸性及碱性高锰酸钾法。

水样中氯化物含量低时用前法,含量高时用后法。

A.3.1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A.3.1.1适用范围

A.3.1.1.1本法适用于测定氯化物浓度低于300mg/L饮用水的耗氧量。

A.3.1.1.2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最高可测到5.0mg/L。

A.3.1.2原理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

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量折合成氧表示之。

A.3.1.3试剂

A.3.1.3.11+3硫酸溶液:

将1份浓硫酸加入3份纯水中,煮沸。

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保持微红色。

A.3.1.3.20.1000N草酸钠溶液:

称取6.701g草酸钠(Na2C2O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置暗处保存。

A.3.1.3.30.1000N高锰酸钾溶液:

称取3.3g高锰酸钾(KMnO4),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煮沸15min,静置2日以上。

然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或用虹吸法将上部溶液移入棕色瓶中。

置暗处保存并按下述方法标定浓度:

A.3.1.3.3.1吸取25.00ml草酸钠溶液(A.3.1.3.2)于500ml三角瓶中,加入225ml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及10ml浓硫酸。

A.3.1.3.3.2迅速自滴定管中加入约24ml高锰酸钾溶液,待褪色后加热至70~80℃,再继续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并保持30s不褪。

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不低于55℃记录高锰酸钾溶液用量。

式中:

N——高锰酸钾溶液的当量浓度;

V——高锰酸钾溶液的用量,ml。

A.3.1.3.3.4校正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1000N。

A.3.1.3.40.0100N高锰酸钾溶液:

将0.1000N高锰酸钾溶液准确稀释10倍。

A.3.1.3.50.0100N草酸钠溶液:

将0.1000N草酸钠溶液准确稀释10倍。

A.3.1.4步骤

A.3.1.4.1测定前须预先处理三角瓶:

向250ml三角瓶内加入50ml纯水,再加入1ml1+3硫酸(A.3.1.3.1)及少量高锰酸钾溶液(A.3.1.3.4)。

加热煮沸数分钟,取下三角瓶用草酸钠溶液(A.3.1.3.5)滴定至微红色,将溶液倾出。

A.3.1.4.2取100ml充分混匀的水样(若水样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可取适量水样以纯水稀释至100ml),置于上述处理过的三角瓶中。

加入5ml1+3硫酸溶液(A.3.1.3.1)。

用滴定管加入10.00ml0.0100N高锰酸钾溶液(A.3.1.3.4)。

A.3.1.4.3将三角瓶放人沸腾的水浴内,准确放置30min。

如加热过程中红色明显减退,须将水样稀释重做。

A.3.1.4.4取下三角瓶,趁热加入10.00ml0.0100N草酸钠溶液(A.3.1.3.5),充分振摇,使红色褪尽。

A.3.1.4.5再于白色背景上,自滴定管加入0.0100N高锰酸钾溶液(A.3.1.3.4),至溶液呈微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用量V1(ml)。

注:

测定时如水样消耗的高锰酸钾超过了加入量的一半,由于高锰酸钾的浓度过低,因而影响了氧化能力,使测定结果偏低。

遇此情况,应少取样品稀释后重做。

A.3.1.4.6向滴定至终点的水样中,趁热(70~80℃)加入10.00ml0.0100N草酸钠溶液(A.3.1.3.5)。

立即用0.0100N高锰酸钾溶液(A.3.1.3.4)滴定至微红色,记录用量V2(ml)。

如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准确的0.0100N,滴定时用量应为10.00ml,否则可求一校正系数:

A.3.1.4.7如水样用纯水稀释,则另取100ml纯水,同上述步骤滴定,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V0)。

A.3.1.5计算

如水样用纯水稀释,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水样的耗氧量:

式中:

R——稀释水样时,纯水在100ml体积内所占的比例。

例如25ml水样用纯水稀释至100ml,

V1,K,V0分别见步骤A.3.1.4.5、A.3.1.4.6及A.3.1.4.7;

V3——水样体积,ml。

A.3.2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A.3.2.1应用范围

A.3.2.1.1本法适用于氯化物在300mg/L以上的水样。

A.3.2.1.2当采用100ml水样测定时,本法的最低及最高检测浓度同A.3.1法。

A.3.2.2原理

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用草酸钠滴定。

A.3.3.2.3试剂

A.3.2.3.10.0100N草酸钠溶液:

同A.3.1.3.5。

A.3.2.3.20.0100N高锰酸钾溶液:

同A.3.1.3.4。

A.3.2.3.31+3硫酸溶液:

同A.3.1.3.1。

A.3.2.3.450%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50g氢氧化钠(NaOH),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A.3.2.4步骤

A.3.2.4.1于250ml处理过的三角瓶内(处理方法见A.3.1.4.1),加入100ml混匀水样(或适量水样加纯水稀释至100ml),加入0.5ml50%氢氧化钠溶液(A.3.2.3.4)及10.00ml0.0100N高锰酸钾溶液(A.3.2.3.2)。

A.3.2.4.2于沸腾水浴中加热准确30min。

A.3.2.4.3取下三角瓶,趁热加入5ml1+3硫酸溶液(A.3.2.3.3)及10.00ml0.0100N草酸钠溶液(A.3.2.3.1),振摇均匀至红色褪尽。

A.3.2.4.4自滴定管滴加0.0100N高锰酸钾溶液(A.3.2.3.2)至淡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用量V1(ml)。

A.3.2.4.5按A.3.1.4.6求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A.3.2.4.6如水样需经纯水稀释后测定,按A.3.1.4.7求100ml纯水的耗氧量,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V0(ml)。

A.3.2.5计算

同A.3.1法。

A.4碘化物

碘在天然水中含量一般在微克/升级。

A.4.1硫酸高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A.4.1.1应用范围A.4.1.1.1低浓度范围的测定方法适用于碘化物浓度在1~10μg/L的水样。

高浓度范围的方法适用于含碘化物10~100μg/L的水样。

A.4.1.1.2银及汞离子可抑制碘的催化能力,氯离子与碘离子有类似的催化作用,通过加入大量氯离子可以抑制以上干扰。

A.4.1.1.3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本法影响极大,因此操作条件应按规定严格控制。

A.4.1.1.4本法最低检测量为0.01μg,若取10ml水样测定,其最低检测浓度为1μg/L。

A.4.1.2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亚砷酸与硫酸高铈发生很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

当有碘离子存在时,由于碘的催化作用使反应加速进行。

碘离子含量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所剩余的高铈离子越少。

利用亚铁离子与剩余的高铈离子反应来终止砷—铈的氧化还原反应。

所生成的高铁离子与硫氰酸钾反应进行比色分析,从而测定碘化物的含量。

A.4.1.3仪器

A.4.1.3.1恒温水浴,30±0.5℃。

A.4.1.3.2秒表。

A.4.1.3.3分光光度计。

A.4.1.3.425ml具塞比色管:

临用前洗净,并注意防止铁的污染。

A.4.1.4试剂:

本法所用试剂均不得含有碘。

A.4.1.4.1无碘纯水:

将普通蒸馏水按每升水加2g氢氧化钠再次蒸馏。

本法所用全部纯水均为无碘纯水。

亦可采用去离子水。

A.4.1.4.2碘化物标准溶液:

称取0.1308g在硅胶干燥器中放置24h的碘化钾,溶于纯水并定容至1000ml,配制成每毫升含100μg碘化物的贮备液。

临用前依次稀释成1.00ml含1.00μg碘化物及1.00ml含0.01μg碘化物的标准溶液。

A.4.1.4.3氯化钠溶液:

称取26g在700℃灼烧2h的优级纯氯化钠(NaCl),溶于纯水并稀释至100ml。

A.4.1.4.40.1N亚砷酸溶液:

称取4.946g三氧化二砷(AS2O3)加500ml纯水,10滴浓硫酸(优级纯),加热至三氧化二砷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