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67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docx

顺义高考化学二模

2014顺义高考化学二模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3分)下列物质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名称

氢氧化铝

碳酸钠

氢氧化钠

油脂

用途

做抗酸药

去除油污

做调味剂

制造肥皂

A.AB.BC.CD.D

2.(3分)解释下列事实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将NH3通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NH3+H2O⇌NH3•H2O⇌NH4++OH﹣

B.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

Cu+H2SO4(浓)

Cu2++SO42﹣+H2↑

C.CH3COONa的水溶液呈碱性:

CH3COO﹣+H2O═CH3COOH+OH﹣

D.用NaOH溶液吸收Cl2:

Cl2+2OH﹣═2Cl﹣+H2O

3.(3分)铜锌原电池装置(见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

B.原电池工作时,Cu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4.(3分)下列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比较Cu、Fe的还原性:

铜加入硫酸铁溶液中

B.比较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比较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

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D.比较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取一小段去氧化膜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加入1.0mol•L﹣1的盐酸中

5.(3分)实验:

①0.1mol•L﹣1MgCl2溶液和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取少量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浊液a中滴加0.1mol•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b的pH=7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Mg(OH)2转化为Fe(OH)3

C.实验可以证明Fe(OH)3的溶解度比Mg(OH)2的小

D.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Mg2+(aq)+2OH﹣(aq)

6.(3分)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的物质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NaOH

NH3

H2O

B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

H2O

D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  )

A.AB.BC.CD.D

7.(3分)第三周期元素,浓度均为0.01mol/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R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Y和R形成的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X和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溶液的pH>7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3分,满分59分)

10.(13分)利用工业炼铜后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其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ClO溶液,调pH约为3,过滤;

Ⅲ.溶液进行减压蒸发等操作,甩干后送入聚合炉中进行高温聚合,…得到聚合氯化铝.

Ⅳ.将Ⅱ中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再与NaClO和NaOH反应,生成高铁酸钠.

(1)稀盐酸溶解Fe2O3的离子方程式是  .

(2)验证炉渣中含有FeO必要的化学试剂为  .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时

1.5

3.4

6.3

完全沉淀时

2.8

4.7

8.3

①步骤Ⅱ中加入过量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调pH约为3的目的是  .

(4)该工业流程存在缺点,在步骤Ⅱ伴随着有氯气产生,此反应方程式是  .

(5)步骤Ⅲ中在减压蒸发与甩干操作之间,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6)在步骤Ⅳ中,若该反应生成166gNa2FeO4转移3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11.(14分)某些资料认为:

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1):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

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

①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SO4+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14.(14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SO2、NOx等,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

(1)SO2在烟尘的催化下形成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

(2)NOx和SO2在空气中存在下列平衡: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SO2通常在二氧化氮的存在下,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

①写出NO2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变化趋势是  .

(3)提高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是减少SO2排放的有效措施.

①T温度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0molSO2和1.0molO2,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5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②在①中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  (填字母).

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He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O2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

(4)工业上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如图是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用溶液A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用含气体B的阳极区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7.(18分)高分子化合物G是作为锂电池中Li+迁移的介质,合成G的流程如下

已知:

(1)B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2)A→B的反应类型是  .

(3)C的结构简式是  .

(4)D→E反应方程式是  .

(5)G的结构简式是  .

(6)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7)已知:

M→N的化学方程式是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E有顺反异构体

b.C能发生加成、消去反应

c.M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苯酚与C反应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e.含有﹣OH和﹣COOH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解答】A.氢氧化铝为弱碱,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故A正确;

B.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加热条件下有利于除去油污,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调味品,故C错误;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造肥皂,故D正确.

故选C.

 

2.【解答】A.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其离子方程式为NH3+H2O⇌NH3•H2O⇌NH4++OH﹣,故A正确;

B.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2++SO42﹣+SO2↑+2H2O,故B错误;

C.盐类水解要写可逆号,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2O⇌CH3COOH+OH﹣,故C错误;

D.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A.Zn为负极,被氧化生成Zn2+,则工作一段时间后,硫酸锌溶液中c(Zn2+)增大,故A错误;

B.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锌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中Zn被氧化,Cu2+被还原,反应的总方程式为Zn+Cu2+═Zn2++Cu,故C正确;

D.电子不能经过溶液,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A.发生反应:

Cu+2Fe3+=Cu2++2Fe2+,根据反应只能判断Cu还原性强于Fe2+,不能判断Cu、Fe的还原性,故A正确;

B.发生反应:

2NaBr+Cl2=2NaCl+Br2,氧化性:

氯气大于溴单质,所以非金属性:

氯大于溴,故B错误;

C.发生反应:

2KMnO4+16HCl=2MnCl2+5Cl2+2KCl+8H2O,KMnO4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前者大于后者,故C错误;

D.镁带和铝片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是镁带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更快,故还原性镁大于铝,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将0.1mol•L﹣1MgCl2溶液和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Mg2+(aq)+2OH﹣(aq),

A、将①中所得浊液氢氧化镁过滤,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Mg2++2OH﹣,所得滤液中含少量OH﹣,显碱性,即pH>7,故A错误;

B、氢氧化镁的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铁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②中颜色变化说明Mg(OH)2转化为Fe(OH)3,故B正确;

C、沉淀向着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所以实验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故C正确;

D、氢氧化镁属于难溶电解质,在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Mg2++2OH﹣,故D正确.

故选A.

 

6.【解答】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改为短进长出,故A错;

B.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时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产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氧化钠不能吸收一氧化氮气体,故C错误;

D.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示收集装置和完全吸收装置都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则该溶液的pH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该溶液的pH越小,根据图象知,从R到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X、Y、Z、M、N、W、R分别为Na、Mg、Al、Si、P、S、Cl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R的非金属性大于N,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R,故A错误;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所以不能溶于稀氨水,故B错误;

C.Y和R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氯化镁中氯离子和镁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X和M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后的物质是Na2SiO3和H2O,硅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硅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所以硅酸钠溶液的pH>7,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3分,满分59分)

10.【解答】

(1)稀盐酸与Fe2O3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O3+6H+=2Fe3++3H2O;

故答案为:

Fe2O3+6H+=2Fe3++3H2O;

(2)检验FeO,先加稀硫酸溶解形成亚铁离子的溶液,再加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即炉渣中含有FeO;

故答案为:

稀硫酸、KMnO4溶液;

(3)①NaClO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能把亚铁离子氧化物铁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2Fe3++Cl﹣+H2O;故答案为:

2Fe2++ClO﹣+2H+=2Fe3++Cl﹣+H2O;

②pH约为3时亚铁离子不能形成沉淀,而三价铁离子能转化为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故答案为:

pH约为3时,Fe2+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4)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反应生成氯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Cl﹣+2H+=Cl2+H2O;

故答案为:

ClO﹣+Cl﹣+2H+=Cl2+H2O;

(5)步骤Ⅲ中从溶液中提取溶质,操作为减压蒸发、浓缩至饱和、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

浓缩至饱和、冷却结晶;

(6)在步骤Ⅳ中发生反应3NaClO+4NaOH+2Fe(OH)3=2Na2FeO4+3NaCl+5H2O,生成166gNa2FeO4转移3mol电子,则消耗的Fe(OH)3为1mol,消耗的NaClO为1.5mol,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Fe(OH)3和氧化剂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

3;

故答案为:

2:

3.

 

11.【解答】

(1)①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要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干燥装置,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

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若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则生成硝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2NO2=2NaNO3;

故答案为:

Na2O2+2NO2=2NaNO3;

(2)①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所以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NO是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由题中的信息可以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吸收;

故答案为: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吸收未反应的NO;

②空气中的氧气能氧化NO,实验时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所以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故答案为: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③亚硝酸钠中加盐酸会生成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会变为红棕色,则检验D装置中物质的方法为: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故答案为: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14.【解答】

(1)SO2在烟尘的催化下形成硫酸是首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然后亚硫酸发生氧化反应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故答案为: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2)①根据盖斯定律来求解,2NO(g)+O2(g)⇌2NO2(g)△H=﹣113.0kJ•mol﹣1①;2SO2(g)+O2(g)⇌2SO3(g)△H=﹣196.6kJ•mol﹣1②然后用(②﹣①)÷2得:

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故答案为:

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②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

减小;

(3)①则1L密闭容器在5min内各物质浓度发生的变化如下:

2SO2(g)+O2(g)═2SO3(g),

起始浓度(mol/L)210

变化浓度(mol/L)10.51

平衡浓度(mol/L)10.5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2

故答案为:

2;

②a.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He,平衡不移动,SO2的转化率不变,故a不选;

b.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molO2,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提高,故选b;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少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提高,故选c;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SO2的转化率不变,故d不选;

e.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变小,故e不选;

故答案为:

bc;

(4)①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以及氢气,2NaCl+2H2O

2NaOH+H2↑+Cl2↑

(5)故答案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②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HSO3,SO2+OH﹣=HSO3﹣(或SO2+2OH﹣=SO32﹣+H2O),故答案为:

SO2+OH﹣=HSO3﹣

(或SO2+2OH﹣=SO32﹣+H2O);

③阳极区产生的气体氯气的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

SO2+Cl2+H2O=4H++SO42﹣+2Cl﹣.

 

17.【解答】据F的结构简式结合A→B→C→D的反应条件可知C4H8的结构为:

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为

,A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B为HOCH2C(OH)(CH3)2,B催化氧化生成C,C氧化生成D,结合已知②知C为OHCCH2C(OH)(CH3)2,则D为HOOCC(OH)(CH3)2,综合分析E→F反应即F的结构简式中含有碳碳双键,知D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E,E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F,结合F的结构可知,E为CH2=C(CH3)COOH,F在只能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

(1)B为HOCH2C(OH)(CH3)2,所含官能团每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

羟基;

(2)A为

,A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故答案为: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3)B为HOCH2C(OH)(CH3)2,B催化氧化生成C,C氧化生成D,结合已知②知C为

故答案为:

如上;

(4)D为HOOCC(OH)(CH3)2,综合分析E→F反应即F的结构简式中含有碳碳双键,知D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E,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如上;

(5)通过分析F的结构简式可知,F在只能通过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则G为

故答案为:

如上;

(6)D为HOOCC(OH)(CH3)2,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五元环状化合物,则其结构只能是

,故答案为:

(7)C为

,结合已知反应推断M应为(CH3)2C(OH)CH(NH2)COOH,可推知生成多肽N的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如上;

(8)E为CH2=C(CH3)COOH,

a、E的碳碳双键的一个C是连有两个H原子,故不存在顺反异构,故a错误;

b、C为

,醛基可发生加成反应,羟基和临位H可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M是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所以M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正确;

d、C为醛,有醛基能和苯酚发生类似于甲醛与苯酚生成电木的反应,故d正确;

e、D为HOOCC(OH)(CH3)2,含有﹣OH和﹣COOH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

,和羟基连在第二个C上、第三个C上,至少3种以上,故e错误.

故选:

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