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03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docx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DOC

内馈调速的晶闸管斩波控制

前言:

   变流控制是交流调速的关键,关系到调速效率、功率因数及其它技术性能,是近代交流调速研究开发的重点方向。

   移相触发是迄今为止晶闸管(及其它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要控制手段。

其优点是控制简单。

但是移相触发人为地产生大量感性无功功率,使系统的功率因数恶化,同时随控制角的增大,产生大量的谐波电压,加重了电机及电网的波形畸变。

   七十年代,曾伴随串级调速的发展,兴起了斩波控制,目的是克服移相控制存在的缺点。

实践表明,斩波控制确实有效地解决了移相控制的功率因数低、谐波畸变大等问题,被公认为取代移相控制的发展方向,但由于串级系统自身的问题,加之理论方面的原因,导致偏面地认为变转差率调速肯定不如变频调速,串级调速日趋萧条,斩波控制也被搁浅。

   电机调速功控理论的提出和新型内馈调速的问世,解决了认识、评价交流调速的理论问题,同时指出了变转差率调速新的发展方向,这时,控制方法和控制性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斩波控制于是被重新提到研究、发展议程。

事实证明,斩波控制的内馈调速甚至串级调速不仅具有不亚于变频的技术性能,而且在经济性上明显优于后者,特别是在高电压、大中容量的交流调速应用上优势尤为明显。

   本文提出的晶闸管电流型斩波电路,较好地解决了辅助关断一直存在可靠差的性问题,使晶闸管斩波器的关断快速、简捷可靠。

关断电路采用自励式,不需要附加电源,不仅简化电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斩波频率,减小了损耗。

1、斩波与移相的功控原理及对比

从功率控制调速原理角度看,变流装置的主要作用有二:

①控制异步机转子的附加电功率大小,以改变转子的总电磁功率,而产生调速;

②进行必要的频率转换,以使转子和反馈绕组两个频率不同的电源完成有功功率交换。

对于图1的内馈调速系统,变流装置的有源逆变器是完成上述任务的关键。

图1普通内馈调速系统

   有源逆变器(以下简称逆变器)以固定的工频频率触发,把阀端的直流功率转变为工频功率,完成了频率转换工作,余下便是如何控制附加电功率的大小了。

   控制从转子移出的附加电功率大小可以采取逆变器移相方法,从逆变器网端观察,其输出功率近似等于输出的转子移出功率,

P3=Pes

(1)

由此,可以通过对P3的控制达到控制Pes的目的。

由于

P3=m1U3I3COSΦ3

(2)

   式中,m1为相数,U3为反馈绕组相电压,这两个参数都在电机制造之后被确定,无法改变。

因此控制P3只有控制I3和COSΦ3两种办法,移相控制采用的是后者。

控制COSΦ3是通过对逆变角β的控制实现的,根据变流理论,

COSΦ3=μCOSβ(3)

当波形畸变系数μ近拟为常量(实际逆变电流波形变化很小)且很小时,

COSΦ3仅决定于COSβ,且有

COSΦ3≈COSβ(4)

这样就可以通过逆变角β的改变来控制COSΦ3和功率P3。

逆变器的移相功率控制的最大缺点是产生人为的感性无功功率。

其值为

Q3=m1U3I3sinβ(5)

   由于逆变器没有对视在功率进行控制,而只是改变其中的有功和无功的比例分配,因此在有功功率随COSβ变化的同时,必然产生与sinβ成正比的无功功率,鉴于换相的约束,β角通常是滞后的,故无功分量为电感性,这些感性无功不仅不起调速作用,反而使系统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增大,严重影响系统运行。

   移相控制的另外缺点是可靠性差,众所周知,有源逆变对触发脉冲要求是严格的,任何触发失误都将导致逆变颠覆造成短路,不仅严重影响运行的可靠性,而且检修也困难(无法在故障状态进行分析、查找)。

   造成移相控制可靠性低的原因之一是触发脉冲的移动。

脉冲线路复杂而且要求具有快速响应性,脉冲线路抗干扰能力就降低。

因为抗干扰强的脉冲电路必然具有大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这和快速响应是矛盾的。

   原因之二是逆变器的容量较大,换相困难。

移相控制的全部受控功率都要经过逆变器,逆变器的容量相对就要增大,从而使换相矛盾突出,难度加大。

实际上晶闸管有源逆变器的可靠性关键就在换相上,一旦换相失败,逆变器永久性地颠覆了。

   串级调速和第一、二代的内馈调速,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采用的都是移相触发控制,逆变器承担着频率变换和功率调节的双重任务,怎样改进都难免顾此失彼,多年的实践证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另辟蹊径。

2、斩波控制的调速原理

   克服移相控制缺点从公式上看只有改控逆变电流I3,简单的方法是在直流回路实行斩波控制。

   图2所示的斩波控制原理电路是在逆变器NB两端并联一个斩波开关K。

图2斩波式逆变器原理及等效电路

   电路工作时,逆变器的逆变角恒处于最小βmin处不变,只负责频率变换。

功率调节则由斩波开关来完成。

   斩波开关对功率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对电流平均值的控制实现的,斩波开关通常以恒频调宽方式工作,即工作频率一定,而开关导通时间可调。

这样,当斩波开关导通时,转子直流经K而成回路,电流不流过逆变器,逆变器输出功率P3=0,转子的电磁功率转化为机械功率。

   当开关K打开时,转子电流被迫流入逆变器,电流所产生的功率转化为反馈功率。

   根据电机调速的功控原理,电机转速决定于机械功率(或反馈功率)的大小,在电流连续条件下,斩波电流和反馈电流互补,因此,只要分析其中任意一个电流对功率的控制作用,就可以说明调速机理了。

   斩波控制的电机调速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图3斩波控制的内馈(串级)调速电机T形等效电路

   分析可知,电机转速正比于机械功率,而机械功率正比于斩波开关电流,因此,调速就成为单值改变斩波开关电流的问题了。

   为了简化分析,设负载转矩不变,转子直流电流为定值,即Id=C。

斩波开关工作时,斩波电流iM和逆变阀端电流iN波形如图4。

图4斩波与逆变电流波形

设斩波开关导通时间为t1,周期为T,则关断时间

t2=T-t1

斩波电流平均值

(6)

令dF=t1/T称为占空比

则IM=dF·Id(7)

相应的逆变直流电流值为:

IN=Id-IM

=(1-dF)·Id(8)

这样,只要控制斩波开关导通时间t1就改变了占空比,也就改变了电机的机械功率和转速。

从逆变器输出角度观察,P3功率与转速的关系为

(参见文献2)

P3受控于逆变器网端电流I3(COSβ不变)按变流理论

I3=0.816IN

=0.816(1-dF)Id(9)

可见改变占空比即可实现对反馈功率P3的控制,从而实现转速控制。

3、晶闸管斩波器

   采用全控的电力电子器件构成斩波开关是最为合理的,但限于这类器件的容量、电压及经济性,还暂时不能形成产品,在此条件下,晶闸管斩波器应运而生。

   晶闸管斩波器的核心问题在于关断,这是由于晶闸管本身没有自关断能力之故。

关断电路必须能使斩波晶闸管在关断时刻失去维持电流而可靠关断,这需要电容储能和外附电源控制。

典型的关断电路如图5。

图5常见的晶闸管斩波关断电路

   电路工作时,辅晶闸管KF1和斩波管ZK同时触发导通,附加电源为关断电容C充电,待C充电完成后,KF1的电流降至为零自然关断。

电容电压极性为左一右十,待关断时,触发辅晶闸管KF2,电容C立即经KF2,整流电源,电抗器放电,斩波管电流降为零而关断,电容C反向充电,极性为左十右一,直至完成后KF2失去维持电流而关断,于是完成一个斩波周期过程。

   实践表明,图5电路存在三个致命缺点,一是抗干扰能力差,一旦发生KF1和KF2误触发同时导通,造成附加电源短路,或是损坏辅晶闸管,或是损坏附加电源;二是必须有附加电源,使待关断电路复杂、损耗大、成本高;三是为了避免KF1、KF2同时导通,斩波频率受到限制不能太高,(实践中超过300Hz,可靠性明显降低)同时最小占空比也受到限制不能太小。

   为了解决关断电路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成功设计出图6的关断电路,并在YQT-2产品中收到极为良好效果。

图6桥式自动关断电路

   电路是由晶闸管KF1-4和关断电容C所构成。

KF1-4接成桥式电路,关断电容C接于桥的网端,而桥的阀端接在转子整流的平波电抗器输出端。

桥式晶闸管关断电路是这样工作的。

   在主斩波晶闸管KV导通之前,预先触发关断桥,两只桥臂的上、下两只晶闸管,例如KF1和KF4,电容C随即充电,极性右一左十。

充电电压受逆变电压的箝位限制,当电容电压UC升至逆变阀端电压Uβ即UC=Uβ时,电流换向不再充电,而流入逆变器。

充电结束,这样电容电压就基本稳定在Uβ不变。

   之后主斩波管ZK受触发导通,电容C储能待命,待到需要关断时(即t1时刻结束),立即触发另外一对辅晶闸管KF2、KF3,关断电容按图示路径放电,主斩波管电流降至为零而关断。

   C放电至UC=0后反向充电,直至UC=Uβ,极性右十左一,充电电流换向充电结束,为下一次关断做好准备。

桥式自励关断与图5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没有附加充电源,避免了因附加电源引起的一系列麻烦。

②关断桥每次触发都产生关断作用,没有“空程”,可使斩波频率提高一倍。

③最小占空比不受限制,实践中可以做到5%以下。

④可靠性高,既使桥臂直通也不会发生电源短路。

⑤线路简单,体积小。

叉相式斩波电路。

   大容量的斩波控制往往受器件电流限制则需要并联,同时提高斩波频率又受到器件开关损耗的限制,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叉相技术。

从主电路上看,叉相控制的多只斩波管与并联无异,实际工作却有明显区别。

   叉相控制的特点是按同一占空比轮流导通各并联的晶闸管,每只斩波晶闸管的工作频率是总斩波频率的1/2(2只并联)。

这样,流过分支斩波管的平均电流为总电流的一半,一方面可以提高斩波频率,降低开关损耗,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晶闸管并联增大电流容量却不需要均流的目的。

   在实际YQT-2型斩波式内馈调速产品中,电机容量超过300KW时,均采用两管叉相斩波,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4、斩波电路的过压与缓冲

很多关于斩波式串级调速的文献提出的斩波电路多为图7所示。

图7无缓冲的斩波电路

 

   实际应用时发现存在严重的过电压问题,致使电路可靠性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斩波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是斩波关断与逆变导通的换流不能瞬时完成。

   众所周知,对于电流源最忌开路,否则将产生严重的过电压,而线路中转子整流经平波电抗器输出恰好是电流源,显然要避免任何形式的开路,哪怕是很小的瞬时。

    当斩波器由导通到关断时,希望转子电流立即换流,转流入逆变器,实际电路却不能实现。

   斩波器导通时,显然逆变器输出电流为零,由于逆变交流回路存在电机(或逆变变压器)漏感以及线路分布电感,故电流不能突变,这样当斩波关断时,转子直流无法立即换流至逆变回路,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时间内,斩波器和逆变器都开路,只有关断电路尚在导通,转子电流在平波电抗器感应电势的作用下,继续为关断电容充电,其电压为

(10)

   随换流时间加大而剧增,实际电路表明,UC的过充电压可高达2-3倍的逆变直流电压,斩波器两端也出现与UC等量的过电压。

   换流过电压严重威胁斩波、关断以及逆变电路的安全,经常发生关断晶闸管、斩波管击穿现象,而且这种电路的逆变电流严重不连续,有效值很高,谐波分量大,给逆变电路造成不良影响。

YQT-2产品设计时曾采用过这种电路,遇到了上述问题,因此提出并采取了DCL缓冲电路。

DCL缓冲电路参见图8

图8有DCL缓冲的斩波主电路

   电路由逆阻二极管、吸收电容C2、缓冲电抗L2组成。

其抑制过电压的原理如下:

   当斩波器关断时,转子电流在为关断电容C充电,当UC充至逆变电压值时,开始换流,转流入逆变回路。

吸收电容C2的接入使换流能够瞬时完成,实际选择时,C2>C,有效地避免了过电压。

更主要的是C2经L2连续地向逆变器放电,使电容C2两端电压恒定在逆变直流电压值Uβ,一方面保证了缓冲正常工作,另外也使逆变电流得以连续,从而减小了发热和谐波。

带有缓冲电路的斩波电路各部波形如图9所示。

图9各部波形

5、斩波控制的逆变器容量

   斩波器和逆变器并联,共同分担转子的电磁功率,这是斩波棗逆变控制的一大特点。

由于斩波器的加入,逆变器以及逆变电源的容量都得以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斩波的经济性。

通过逆变器及其电源的是电转差功率,其值为

Pes=S·Pem(11)

忽转子铜耗,转子电磁功率为

Pem=PM+Pes

=PM+SPem(12)

故机械功率为

PM=(1-S)Pem(13)

或者Pem=PM/(1-S)(14)

以及Pes=S/(1-S)·PM(15)

对于风机泵类负载,机械功率与转速立方成正比,故有

PM=(n/n0)3Pe(16)

由于转速

n=n1(1-S)

因此

Pes=(n1/ne)3·S/(1-S)2Pe(17)

异步机额定条件下运行有

ne≈n1

所以Pes=S(1-S)2Pe(18)

该式为逆变器及其电源的有功功率表达式。

为求Pes之极大值,对式求导,并令dPes/ds=0

得S=1/3时,Pes有极大值

Pesm=4/27·Pe

S=1/3(19)

考虑到逆变角不可能为0°,及谐波影响,最大视在功率为

Smax=Pesm/μcosβmin(20)

通常βmin=25°,μ=0.95,因此

Smax=0.17Pe(21)

   可见斩波控制的逆变器及电源的最大容量,在风机、泵类等平方负载条件下,仅为调速电机额定容量的17%左右,这不仅降低了逆变器的成本,更主要的是逆变容量减小将使逆变可靠性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恒转矩负载,机械功率与转速平方成正比,因此

PM=(n/ne)2Pe(22)

相应的电转差功率

Pes=S/(1-S)·(n/ne)2Pe

=(n1/ne)2·S(1-S)Pe(23)

同样求导确定Pes极大值可得

S=1/2时有极大值

Pesm=0.85Pe

S=0.5(24)

   可见,对于恒转矩负载,斩波控制的逆变器及逆变电源的最大容量为25%Pe,最大功率发生在转差率S=0.5的转速下。

6、斩波控制与可靠性

   对于内馈、串级类的转子控制调速,首先避免的是转子回路可能发生的开路,否则将造成过电压损坏转子绕组及其它器件。

移相触发的逆变器一旦发生故障,必须使逆变回路断开以切断短路电流,此时转子回路也就产生了开路,尽管可以采取有触点的开关动作保护,但速度较慢,瞬时开路在所难免。

在YQT-2型产品中,所有变流的其它故障如过电压、停电、逆变异常等都归结斩波动作保护,它不仅具有快速、简单、可靠等优点,而且不产生任何器件的损坏,使系统可靠性明显改善。

斩波器本身的可靠性是很高的,既使斩波器发生故障,也不会象逆变器故障那样造成器件损坏,斩波器的可能故障只有误导通和拒导通两种。

最坏结果是前者造成转速最高而后者则使转速最低,不会产生更严重后果。

7、结论

①斩波控制实质是数字化的变流控制,它对改善功率因数、减小谐波、提高可靠性都有明显作用,是变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②采用斩波控制的内馈调速证实了斩波的优越性,使内馈调速技术性能趋于完善。

③晶闸管电流型自励关断电路是斩波器的核心,由该电路构成的晶闸管斩波器是目前大功率斩波的优选可行方案。

④本斩波技术可完全适用于移相触发的串级调速改造,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技术效果,并使可靠性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感应电动机的双馈调速和串级调速秦晓平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可控硅串级调速的原理及应用魏泽国冶金工业出版社

3、提高可控硅串级调速功率因数的综述徐莹中国电工学会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